語文調查報告(通用15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調查報告(通用15篇)

語文調查報告1

四年級第二冊《小樹死因調查報告》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什麼是調查報告。學完這一課,我讓孩子們知道,寫一份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是很有必要的,即理性-調查-分析-結論-建議五個基本結構。學完這一課,百花園三有一節大語文課。這個語文大班的目的是讓學生去社區、校園、鄉鎮進行社會調查,然後學習一份調查報告。我心想,怎麼才能引導學生做好這個練習呢?為了時間和安全,我不能讓學生休學幾天,我們家長也沒時間陪他們。站在老師的角度,不能用那麼多的教學實踐去做調查,那怎麼辦?不做是不可能的。我認為學生應該參加社會調查。至於調查報告寫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當然,寫好調查報告更好。如果調查報告沒那麼理想,我們學生只要寫出來,學會怎麼寫,以後就有基礎了,寫不出好文章。基於以上想法,我讓同學們在那天的課上觀察我身邊的同學。他們發現了什麼?然後發現了一個很胖的孩子,一個很瘦的孩子,一個又高又不胖的孩子。我讓學生們再觀察一下。他們發現了什麼?最後,我們達成共識,為什麼有的孩子營養過剩,有的.孩子營養不足,有的孩子健康。我找到了做調查的原因,同學們都很感興趣。最後分配任務,記錄每天晚上吃的東西。越詳細越好,連續記錄一週,然後我分析寫了調查報告。

我覺得做調查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個每個孩子都唾手可得的事情做,而不是把調查對象搞得太大,考慮班裏每個孩子能不能有條件去做。這樣大家才能做好調查,寫出調查報告。讓每個孩子親身體驗,真正做好語文課的實踐活動,提升綜合能力。

語文調查報告2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全方位的深刻變革,正深刻影響和改變着我們的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如何?我根據自己在三個月的實習期間裏在一線教學的親身體會和深入課堂的觀察和訪談結果設計了一份“高中語文課課堂管理現狀問題問卷調查表”,並在石柱民族中學高二年級進行了實地調查。

1 問卷調查

1.1調查對象和方法結合自身在實習三個月的時間裏在一線教學的親身體會和深入課堂的觀察和訪談結果設計了一份“高中語文課課堂管理現狀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對象為隨機抽取高二年級5個班級的學生。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各班各40份。高二(3)班共收回30份,有效卷25份;高二(7)班共收回35份,有效卷32份;高二(8)班共收回40份,有效卷35份;高二(11)班共收回37份,有效卷35份;調查問卷共24小題,均為單選題。每題共四個選項,分別是:

A、總是100%;

B、大多時候75%

C、偶爾25%

D、從不0%

調查問卷主要從明瞭課堂目標、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學科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繫、追求自己的興趣、體驗成功、收到迅速,真實的反饋、受到合理的約束、整合學習的時間、與同學積極交往、得到與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學習風格相匹配的教學,共10項問題進行調查。

1.2調查結果分析

從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語文課課堂教學在不斷優化,取得很多成就。金無足赤。當前普通高中語文課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教學管理方面的問題(問卷的第1、3、4、5、6、8、10題依次反映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和教學方法層面的具體問題);

二是教學交往方面的問題(問卷的第2、9題所反映的);

三是教學紀律管理方面的問題(問卷的第7題所反映的)。

下面着重就教學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對策。

2 教學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過多強調對學生的管束和學生的順從,而較少給學生留出自由的空間。我國現階段的課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為特徵的傳統管理階段,很多地區的普通高中語文教師的課堂管理觀基本上是傾向於課堂秩序的控制和維護教師的權威,在絕大多數學校裏,教師追求的理想課堂是安靜的課堂,能夠控制的課堂,學生聽從指揮的課堂。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發表意見的機會不多,時間久了,學生養成了習慣,所以他們不會經常主動回答問題,更不會提出改進我們的教學的意見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的課堂上,學生花在小組和全班活動的時間極不平衡,絕大多時候課堂上進行的是單一的全班活動,課堂交往時間比重的失調導致學生個體意識的缺乏。

再次,我們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出現:教師往往對活躍而愛表現的學生予以較多的關注,而對沉默的學生缺少關愛、缺少尊重,以至於在課堂交往中,一部分學生成為交往的“貴族”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淪落為交往的“奴隸”,甚至出現了教師教學失明失聰的現象。

語文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加強語文閲讀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現實的需要與學生學習的需要。而當今在農村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如何開展?其效果怎樣呢?為此,我在平安縣平安鎮東村國小進行了實習教學,並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閲讀教學的現狀

(一)閲讀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閲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國小六年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

所以,閲讀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認真研究閲讀教學,並搞好閲讀教學。

(二)閲讀教學的現狀

農村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普遍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這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將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閲讀教學的認識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誤區。認為閲讀教學沒什麼好的方法,帶領和要求學生讀書就是了,學生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實際上,在讀的方法和讀的內容的選擇上,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應對學生進行認真的指導,不然學生亂“吃”一通吃壞了肚子那就麻煩了。

我對平安縣平安鎮東村國小三至六年的學生在閲讀習慣、閲讀興趣、閲讀材料、閲讀量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掌握了一些數據,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閲讀興趣不高。多數同學不喜歡看課外書,即使看的同學也相當馬虎,做摘記的同學很少。另外,從同學們的閲讀時間上反映出,同學們平時上課期間的閲讀較少。説明同學們學習負擔過重,這也應該是同學們不很喜歡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學們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閲讀對象單一。學生大多喜歡故事書,對其它的書涉獵很少,如文學書籍、科技書記和生活書籍等。雖然,這不能説不好,但我想我們教師,又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積極的引導,把更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書籍推薦給學生,讓他們在健康書籍的海洋裏健康成長。

據瞭解,國小生大多對中外經典文學作品都不熟悉,文學積累薄弱,他們對文學作品故事的瞭解,大多都是從電視劇中得知的,如,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

第三,閲讀數量不夠。從該校的情況來看,進行了課外閲讀的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學生沒有很感興趣的課外書,這與本地區的經濟環境,語文教師重視程度有很大關係。二是和現在的考試製度關係密切,個別教師一味追求考試成績,這也直接的剝奪了學生的閲讀時間,挫傷了學生的閲讀興趣,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健康成長。

第四,閲讀環境較差。學校與家庭,教師和家長共同構成了學生的閲讀環境。家長文化素養高,愛看書讀報,對學生能起到積極而良好的影響。所以,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的好壞與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文化素養很有關係。在家庭環境中,家庭文化氛圍濃,書籍報刊豐富,那麼學生有書可讀,其課外閲讀狀況就好,反之,則無書報可看,課外閲讀只是紙上談兵。另外學生家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愛讀書看報,對孩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影響力是很大的,反之,學生家長文化素養低,愛好庸俗,不讀書不看報,沉醉與打牌酗酒,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閲讀教學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變閲讀觀念

在對待閲讀的問題上,有的領導和老師認為,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特別是讀課外書會耽誤學生做作業的時間和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我認為,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要真正搞好學生的閲讀學習和教師的閲讀教學,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閲讀觀念,努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形勢,正確對待閲讀教學。

(二)創造閲讀條件

要搞好閲讀教學,必須具備必要的閲讀條件,根據調查的情況來看,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必要的閲讀條件,如安排好閲讀所必須的時間,指導好閲讀的方法和閲讀書籍的購買等。沒有必要的閲讀時間,沒有適當的閲讀方法和必要的閲讀材料,那閲讀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對於閲讀材料的準備,可以讓大家捐一點組成班級圖書角,自己買一點互相交流着閲讀,去學校圖書室借書閲讀等。另外,學校應積極與家長聯手,從改善家庭環境、營造家庭文化氛圍入手,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作為學生的家長還應給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帶頭進行廣泛的閲讀,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以便與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開展閲讀活動

學校在開展閲讀學習和閲讀教學活動的同時,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閲讀學習和閲讀教學的效益,還應積極開展各種語文閲讀活動和閲讀競賽等,從而激發和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與閲讀能力,如講故事、自辦手抄報、寫讀書筆記等比賽活動。除此以外,班級語文教師也應在班級內儘可能多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閲讀學習、閲讀成果展示等閲讀活動。

(四)課內外閲讀結合

閲讀,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範疇,它包括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把二者結合起來,既要搞好課內的閲讀教學,指導好學生對課內經典課文的閲讀學習,又要搞好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指導,如書籍和學習方法的的選擇,時間的安排等。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課外閲讀是對課內閲讀的一個有益的補充。

為了更好地搞好我們的語文閲讀學習和語文閲讀教學,更好地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語文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搞好語文閲讀學習和語文閲讀教學工作的職責,這是語文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它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語文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就是了解學生學習漢語的方式,讓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改進教學,幫助你更好地學習。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長南國小二年級至五年級的學生。每個班級由1/2的普通、貧困和普通學生選擇和調查。有4個班,60名學生。

三、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重點是調查國小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

四、調查方法。

(一) . 訪談法

運用訪談法與學生、家長、教師進行面對面溝通,掌握第一手資料,來分析本校學生在學習品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二) . 觀察方法

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觀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瞭解學生學習品質的現狀。

(三)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昌南國小二至五年級各類國小生學習品質的問卷調查,瞭解國小生學習品質的現狀。

五、 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調查與分析。

學生的學習成績來源於他們的學習態度,這是學習習慣的同義詞。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課後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這説明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正確的,這是學生應該具備的良好學習習慣。

在學習習慣方面,我們針對上課聽講與課下作業這兩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上課時學生基本能認真聽講,偶而也有分心或做小動作的現象,還有4%的學生不認真聽講。完成作業方面:

1.放學回家能主動完成作業的佔38%,在家長的督促下能完成作業的佔56%,根本不能完成作業的佔6%。

2.在做語文作業時希望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佔40%。希望家長提醒或別人幫助的佔60%。

3.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26%的學生會看書或查閲書籍自己弄懂,67%的學生會向老師、家長、同學請教、還有7%的學生遇到困難不管不問,隨它去。

(二) 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調查與分析。

對不同學科的興趣受調查的學生都能明確指出“最喜歡的一門課”“與最不喜歡的一門課”,這表明目前國小生對不同學科的興趣的差異是明顯的,最喜歡的課是語文,信息技術最不喜歡的課是:詳見下表(單位%)

主題

語文

數學

英語

音樂

體育

美術

信息技術

人數

101

56

4

十二

12

61

利益狀況

39%

23%

2%

5%

5%

2%

24%

我最喜歡一門學科的原因如下:1.老師説得好(28%);2.學習能解決實際問題(24%);3.沒有家庭作業,易學(15%);4.學習內容非常有趣(33%)

這裏老師講得好,學習的內容有趣是學生喜歡某一學科的主要原因,也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重要原因。

3.對課外閲讀的興趣

在調查中看到,目前國小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可以分為三級水平|:第一級是幾乎不閲讀或很少閲讀課外書籍,幾乎佔(27%)第二級是能夠在家長督促或老師佈置後閲讀課外書籍的學生佔(57%),第三級是經常閲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還有積累的習慣如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後感的佔(16%)目前國小生對課外書籍閲讀興趣的差異,表現在隨着年級的增長,課外閲讀書籍的興趣也逐漸增高,從整體水平看大多數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不高。多數處於一二級,他們僅閲讀教師指定的課外書,滿足於瞭解其中的故事情節,我認為,如果要提高國小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發展他們的學習動機,指導好他們的課外書籍閲讀,特別是誘發他們課外閲讀的主動性,積極性是不可忽視的。

(三) 國小生語文學習方法的調查與分析

1、預習情況

(1) 按照老師的安排進行預習的學生最多佔58%,其次是不預習或很少預習的學生佔39%,堅持定期有意識預習的學生至少佔3%。

(2)不預習或難得預習的人數比例隨年級的升高而減少,既學生年級越高,預習的人數越多。

(3) 高中生的學習與預習呈正相關,即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預習成績好。

2、聽課方法

(1) 大多數學生邊聽邊想,幾乎佔37%,很少有學生討論,佔5%。這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不是很活躍。

(2)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邊記邊想,能抓住重點記筆記,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懶惰,不動腦筋,記筆記時抓不住重點,老師要求記什麼就記什麼。

3.複習和家庭作業

(1)國小生完成作業的情況總體上是好的。其中因作業的困難而不能完成作業的只佔少數(28%),多數學生是從課本上找方法或答案。佔59%。

(2) 大多數國小生沒有主動複習的習慣。老師分配了更多能複習的學生,佔78%。

七.建議及對策。

1.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變“死水”為“活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環境。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有強烈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去,要適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懷着一種高漲的情緒去進行學習和思考,注重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注重設計一些滲透遊戲成份的教學形式,設計多樣而開放性強的練習,轉變教育觀念由重知識輕智能,重教輕學向教會學生學習轉變,強調學生智力的發展,把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個人指導。通過師生談心、心理諮詢、家庭工作坊、病例追蹤等形式,關愛每一位學生,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撥動學生心絃,培養積極性,糾正消極方面,塑造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

4、班集體建設,通過良好班級體建設活動,引導全體同學樹立良好的學風,班風,發揮集體的力量,比、學、趕、幫、超,利用集體育人。

5.激勵評價方法。評價方法是根據培養教育的要求和具體目標,對兒童的培養做出一定的判斷,如果有進步,鼓勵表揚,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之一。在正常的語文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應該有機會表達自己。老師應該向那些不敢舉手發言的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如果他們回答正確,他們仍然應該鼓勵和讚揚他們。為了發現進步並鼓勵進步,教師還應定期在課堂上組織“班上最好的”和“我取得了進步”等活動,從活動中尋找學生的亮點,激發大家進步的積極性。

6、學生自我教育。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是手段,自助才是目的。因此,自我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必由之路,自我教育可通過個人總結,自我批評,自我鞭策,自我完善等形式開展,如每位同學確定自己的座右銘,堅持寫學習心理日記等。

國小語文教與學教育調查報告

xx年5月4日我被分到通榆縣第二國小進行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資料,我不僅限於對我的實習班進行調查,還進行跨班、跨年級的調查,甚至對其他學生的實習學校進行調查。調查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分發問卷。同時,我也積極與學生交談,與老師溝通,以便更好地瞭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國小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敍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説,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談語文教學的現狀。

我所在的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共30個班。該校在通榆縣排名第二,但近年來生源增多。主要原因是就是農村家庭的孩子,也絡繹不絕的來縣城上學。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日益提高,基礎較好,班裏學生水平也再優秀教師的努力下不斷提高。

我的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這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許多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問題,以便在課堂上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在調查中,一些語文老師告訴我,現在的學生容易學習,非常重視學習,尤其是語文課程。他們課後學習努力,成績不會很低,與其他學生也不會有很大差距。因此,當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時,大多數學生基本上都會查閲高級將領的資料,這樣在課堂上很容易交流,也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多問“為什麼”。一方面,它可以使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教材的相關內容。我在實習教學中也使用了這種方法,我的成績非常好。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這種教學方法對於該校很少使用。我還對我所在的五年五班的孩子,進行了心理和生理髮展的調查。

五年級學生的感官知覺屬於青少年階段的特點,但相對而言,五年級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知覺發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比童年時更清晰,感知事物的準確性也有所提高。體育鍛煉的難度和水平應該相對提高。

2.五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得到了發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可以達到25分鐘左右。注重分配能力的提高五年級學生正處於靈敏素質的交替發展階段,速度、靈敏和柔韌性的最佳發展階段即將過去,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敏感期即將到來。

6.五年級學生的心臟仍然屬於國小生的特點。脈搏頻率很快,但心臟發育非常顯著,這與中學生青春期的特點很接近。因此,適當增加運動量將顯著發展學生的心臟體積和心臟功能。

7.11-12歲學生的大腦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大腦活動功能也得到顯著改善,大腦興奮功能也得到增強。11-12歲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為9小時。

1.五年級學生的感官知覺屬於青少年階段的特點,但相對而言,五年級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知覺發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比童年時更清晰,感知事物的準確性也有所提高,。體育鍛煉的難度和水平應該相對提高。

2.五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得到了發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可以達到25分鐘左右。注意力分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關注腿部運動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關注手或腳的運動、上下肢的運動以及重心的轉換。

3.五年級學生的意向記憶在不斷髮展,並開始從教師分配的任務記憶向有意識記憶過渡。

4.五年級學生已經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但他們仍然與直接的感性經驗聯繫在一起,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具體形象,仍然習慣於模仿實際行動。因此,有必要加強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和綜合思維能力。

5.當女孩們聚在一起時,她們開始注意性別界限,。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特徵很明顯。集體意識很強,與其他羣體的對抗感越來越強。我喜歡與同學合作參加競技運動,我也願意在競技體育中練習一些基本動作,但我仍然非常喜歡娛樂、有趣和活躍的遊戲。

6.自我評價意識逐步增強,講道理的意願增強,智力與體力相結合的能力增強,敢於批評教師行為,對教師不公平待遇的不滿。不願違反規定,對約定事項高度重視。九年級和初五學生的意向記憶在不斷髮展,並開始從教師分配的任務記憶向有意識記憶過渡。

4.五年級學生已經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但他們仍然與直接的感性經驗聯繫在一起,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具體形象,仍然習慣於模仿實際行動。因此,有必要加強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和綜合思維能力。

所以根據孩子們的這些特點,我採取了適當的教學方法。為將來做一名瞭解孩子的優秀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感謝實習學校領導和老師的支持!

語文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習和學習是學習的立足點。傳統的教學模式日益凸顯教學中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潛能的發揮。自主學習模式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夠自主學習,課前自主預習,課堂參與課堂展示,確定目的,有意識地控制學習時間,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從而達到循序漸進的上課和收穫。

二、調查時間:10月20xx-4月20xx

三、調查對象:

課題研究教師對應的實驗班有八年級、七年級、六年級等。樣本選擇基於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

四、調查結果:

(一)自主學習習慣

1.97.8%的學生可以獨立完成語文作業,2.7%的學生可以在父母的監督下完成。23.9%的學生能從書中找到答案,23.9%的學生能問老師,34.8%的學生能及時複習所學,58.7%的學生能及時複習。

2.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只有63%的學生能主動預習。課後作業,17.4%的學生有時能完成,有時不能。練習本用了一半的時候,有21.7%的同學反映練習本損壞嚴重,很髒。

3.課堂學習展有75%的參與,可以積極參與展覽討論,提出問題。

(二)自主學習方法

1.學生對當前課堂演講的看法很有見地。透徹理解和理解老師設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難點,可以自主探索,不拘泥於要求,而是提高理解和配合老師的教學思路。

2.家庭教育需要發展。其實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除了學校生活,學生的第二個教育地位是家庭教育。相反,一些家長盲目依賴學校,給孩子家庭教育漏洞的機會。然而,自主學習模式的實踐可以使孩子在家裏主動學習。比如現在學生主動在家看課外書,多涉獵課外知識,讓學校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三)自主學習的效果

1.養成自學預習習慣的學生,開始時只有46%好,中期65%,後期98%。目前已經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每次課後,學會都會主動提出預習第二課的任務,達到要求預習的目的。

2.學生自我準備後的作業效率高。以前有抄作業、補作業、不寫作業的壞習慣,屢禁不止。然而,在發展了自主學習模式後,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些幾乎沒有抄作業的人,可以在一節課後獨立完成作業。

3.自主學習模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填鴨式的,老師講的是學習被動接受,而學生是不可能去思考去實現的,更不可能去實現。在實踐了自主學習模式後,學生的自主性提高了以往的被動接受,有了更多的獨立思考和獨到見解,敢於獨樹一幟,獨樹一幟。它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清遠市莫豔輝語文教師工作室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已成功立項,為了深入瞭解山區國中語文教學情況,工作室在XX年11月份設計了《國中學生語文學習調查問卷》和《國中語文教師調查問卷》,併發放給連南民族初級中學和所有鄉鎮國中學生代表與語文教師,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國中學生學習語文和語文教師教學的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二、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xx縣部分國中學生和國中語文教師。

三、基本情況

《國中學生語文學習調查問卷》共發放300份(其中縣城學生髮放160份,鄉鎮學生髮放140份),回收xx份(縣城學生回收155份,鄉鎮學生回收102份),回收率xx.6%(縣城xx.9%,鄉鎮72.9%),縣城學生共提出了135條建議,鄉鎮學生提出了62條建議;《國中語文教師調查問卷》共發放xx份,回收54份,回收率為xx%,語文教師共提出了32條建議。

四、結果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我們歸納出以下結果: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對學習語文感興趣。問卷調查中有xx.4%的學生對學習語文“有濃厚的興趣”或“有些興趣”。

2.“幽默風趣”成為學生比較喜歡的課堂語言。問卷調查中,xx.6%的學生認為最喜歡的語文教師應當是“幽默風趣”,57.6%的學生最希望語文教師擁有“幽默風趣型”的`教學語言風格。

3.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語文課堂。問卷調查中,77.8%的學生認為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語文課堂“影響很大”或“有些影響”。

4.“教師在講授中提問交流”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教學形式。

問卷調查中,76.3%的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教學形式是“教師在講授中提問交流”。

5.語文教師應當多些研究“導入”“總結”等課堂語言。問卷調查中,40.1%的學生最喜歡語文教師“導入語言”,其次是“總結語言”,佔24.5%,再次為“評價語言”,佔19.8%。

(二)語文教師方面

1.“語言生動”成為學生喜歡語文課的主要原因。問卷調查中,40.1%的語文教師認為學生喜歡語文課的主要原因是“講得生動,語言富有吸引力。”

2.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語文課堂教學。問卷調查中,xx.3%的語文教師認為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語文課堂教學“影響很大”。

3.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有意識地訓練和提高。問卷調查中,66.6%的語文教師“偶爾”或“沒有”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29.6%的語文教師最希望提高“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4.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待提高。問卷調查中,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效果“非常好”的僅為1.8%,“一般”的佔xx.8%。

5.開展本課題研究對語文教學有促進作用。問卷調查中,96.3%的語文教師認為,工作室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對語文教學“有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調查總結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比較全面地瞭解了連南縣國中語文教學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達到預定目標,為工作室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作了鋪墊,從問卷調查中我們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對語文課堂影響很大,語文教師應當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和提高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形成學生喜歡的教學語言風格。

2.學生喜歡“提問交流”的語文教學形式,語文教師應當在導入語言、評價語言、總結語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3.工作室結合實際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當然,本次問卷調查存在問卷調查不夠廣泛,不夠深入,回收率較低等問題,今後工作室會繼續開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調查研究,為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撐。

語文調查報告6

隨着《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頒佈,學前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社會對幼兒教師的期望值更是節節攀升,如何提高幼兒師範學生的專業素質是幼師教育的重要部分。另外,社會的發展和世界的融合,學前教育領域對幼兒英語教師有着越來越迫切的需求,要求也更加全面。幼兒英語教師需要學習和具備的專業知識不僅僅停留在英語的聽、説、讀、寫四項基本功上,還要對英語這門語言從時間和空間、從科學到人文都有深入紮實的知識積澱。

一、研究背景

英語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以語言為依託的,通過語言學習搭建中西文化的橋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課堂就是學生直接融入異域文化的空間。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語法、詞彙、句子結構、翻譯技巧,同時,更要注重文化背景資料的運用。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十分注重單詞的背誦、課文的朗讀和理解,但對相關的文化背景和語言語境知之甚少的現象,這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不利於學生今後在教學實際運用英語語言。因此,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語境背景的傳授應該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始終,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中,融入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同步傳授的教學體系中。

為了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組織幼師英語教學和英語文化語境教學,找出英語文化學習在幼師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大學英語中文化語境背景資料的運用策略,筆者對本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

20xx年1月進行了本次問卷調查,共抽取300名我校一年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參加,最後得到全部有效答卷。

2.調查工具和數據收集

本次調查採用封閉型和開放型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前部分為選擇題,共15小題:前8題主要是對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學習的情況進行調查,後7題是對學生對英語教學中引入英語文化背景資料教學的態度進行的調查;最後1題為開放型問題。本問卷可以從整體上反映出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文化語境背景資料的學習狀況和對教學的態度和意見。問卷的數據輸入電腦後,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了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認識

調查中,50%的學生很重視詞彙量和語法等基本的`語言問題,但也有40%的學生已經意識到了英語文化知識在語言交流中的重要性。另外,有70%的學生認為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對於學習語言很重要或比較重要,但只有20%的學生會主動了解和學習英語文化知識。這樣的結論似乎互相矛盾,實際上可以反映出學生在理論認識上和在實際的學習中對西方文化於英語學習重要性的差距:一方面認識到了西方文化對英語學習是十分重要或比較重要的,但在日常的學習中卻未給予其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説是忽視。而對於跨文化意識的瞭解甚少。分析原因,首先是教學工作沒有把學生的注意力真正吸引到這些方面來,這是教學的偏差或不足;其次,結合上一項內容,學生對文化方面總體缺乏興趣也是一個原因。

2.學生對英語教學中引入語言文化背景資料的觀點

這部分調查可以和上面項目對照分析。就課堂上教師對西方文化的講解和比例上,大部分教師能夠經常在課堂上教授文化信息而且傳授內容可以認為是比較充分的,有利於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因為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文化信息是相當豐富的,當然課堂時問需要合理分配,而文化語境資料的處理不是全部,這也印證了60%的學生認為教師教授的文化語境資料應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更注重了中西文化語境資料的對比傳授方式,不僅是學生容易接受,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40%的學生在課後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英語的文化背景知識。

3.瞭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最好方式

在回答這個問題上,不同於多選項的調查結果,約20%的學生認為閲讀書籍雜誌是最好的途徑,約40%的人認為通過網絡看外文電影是最好的方式,另有約20%的人認為應該將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融入到課堂中,13%的學生希望通過實踐活動來了解背景知識,還有7%的人希望通過出國和外國人交流來增強對文化知識的理解。由於有限的課時,大學英語課常教學不可能提供系統的充分的文化背景介紹,因此通過自己課外的讀書和網絡去了解兩方的文化無疑應該是首選的方式。那麼,課堂教學應該是指導性的,提綱挈領的,當然課堂中必要的文化知識該詳細講的還要講解或討論。原聲電影無疑是教師可利用的最為直觀的、最鮮活的教學材料。

總結以上調查結果,絕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的外語教學引入文化背景資料教學有必要或很有必要,認為文化學習在英語學習中很重要。這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有着重要的啟示:首先,英語教學的觀念需要轉變。教師需要統一思想,對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教學真正重視起來,必須通過學習提高自身語言文化研究方面的素養,使自己能夠勝任這方面的教學,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逐步樹立跨文化意識。其次,教師需要注意興趣教學,可以借鑑學生樂於接受的途徑,結合現實情況,取長補短,進一步改進英語課程教學。同時,鼓勵學生課外主動的涉獵各方信息,鍛鍊各種交際技能,加強多種交流,這樣雙管齊下,從而更好的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語文調查報告7

一、調查目的

語文教學是國小教學的主要課程,如何上好語文課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從20xx年8月開始,至今國小課程實驗已開展了九年。為了解我鎮國小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根據學院的有關社會實踐要求,我利用工作之餘,深入到我鎮各國小對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進行較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對象

1、調查方法:訪談法,聽課,隨機抽樣調查。

2、調查內容:⑴教師方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調控、教師素質、教學特色;⑵學生方面:參與狀態、交流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3、調查對象:全鎮10所國小的30名語文教師及其學生。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㈠結果概述

我歷時近兩個月,分別到我鎮10所國小聽了30名國小語文教師的常態課,並與教師進行了訪談,對30節課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達到a等(90分以上)的課12節,佔抽樣總數的40%;b等(80―89分)的16節,佔抽樣總數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節課,佔抽樣總數的6。6%。

總的看來,我鎮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凸現出以下亮點:師生關係趨於平等、民主和和諧,教學方式悄然改變,教學評價趨向多元,教師探究、合作成為共識,校本教研嶄露頭角。

㈡教師方面

1、教學目標。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師(以下教師均指被抽查的教師)能正確地定位和把握教學目標,約40%的教師非常關注生成性目標。

2、教學內容:85%以上的教師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約30%的教師能創造性處理和使用教材,約20%的教師能合理、有效開發和補充語文課程資源。

3、教學過程:80%以上的教師教學流程清晰,師生活動時間分配較合理,語文學科特點較突出。

4、教學方法:70%左右的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和求知動力。25%左右的教師注重學法指導,能設計出質量較高的探索類問題和發散類問題。極少數教師教法陳舊。

5、教學調控:80%的教師基本上是按預設方案(教案)組織教學,只有20%左右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組織教學,50%左右的教師能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6、教師素質:90%的教師有親和力,教學基本功較強。從學歷程度看,合格率(中師)100%。其中,中師6人,佔總數的20%;大專21人,佔總數的70%;本科3人,佔總數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師,第一學歷均是中師,第二學歷(專科、本科)均是電大、自考或函授學

習取得的學歷,具專科以上的教師只有7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只佔總數的23%,因此,教師的專業文化知識不是很強。

7、教學特色。約40%的教師教學有亮點,有創意,約20%的教師有教明顯的教學風格。

㈢學生方面

1、參與狀態。從參與的廣度上看,被抽查的30節課中,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40%的課中的50%左右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很少參與或幾乎沒有參與學習過程。從參與的深度看,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40%的課中的50%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是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2、交往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敢於評價自己、學生和教師,課堂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1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幾乎沒有交往。

3、思維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一部分學生敢於提出一些有挑戰性與獨創性的問題,並能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發散性思維得到教師的重視與培養。

4、生成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6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興趣濃厚,知識、能力目標的達成度較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效果較好,學生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

四、調查結論

1、教師教育理論,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薄弱,有的還存在模糊認識。對課程標準解讀不夠,課程標準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方式欠完善且不盡科學。

2、教師的情感、價值判斷與現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專業知識欠深厚,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理解不夠。

3、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存在着矯枉過正的現象,對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創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夠,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4、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較差,綜合知識與知識結構尚不理想,只知埋頭教書,不懂科學研究的現象還很嚴重。

5、教師對現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準,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有效體現。現代化教學媒體和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的應有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6、學生對語文學習相對缺乏自主性,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

7、學生在課堂中個性能得到一定的張揚,但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問題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國小語文教學時一項艱辛的工作,需要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艱鉅性。作為教學研究人員和一線的廣大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勤於總結,與時俱進,才能有力地推進語文課堂教學走上一個新台階。

語文調查報告8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的形式,對我校國中一年級的十個班,共500人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是從學生角度對自己的寫作情況和其他相關問題進行評價的,有較強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現將情況分析如下:

一、 寫作態度與興趣方面,在選擇題第1題問的“你對作文的態度是”中,有55%的同學選擇了興趣不大,有2%的同學選擇了沒有興趣,可見有將近60%的同學對寫作文不感興趣。

二、 寫作積累方面,在第一題的選擇題第4題問的“你經常寫日記和隨筆嗎”中,有8%的同學選擇了不寫,83%的同學選擇了偶爾寫,4%的同學選擇了沒時間寫。在第二題簡答題中,有63%的同學選擇了“沒有素材,寫時感到無話可説,有時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可見大部分同學腹中空空,缺少素材的積累,更沒有積累素材的好方法、好習慣。

三、 寫作方法、技巧方面,在第一題的選擇題第7題問的“作文時,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中,49%的同學不知從何寫起,38%的同學選擇了“有話説不出。表達困難”。在簡答題中有51%的同學選擇了“心中有作文主題、內容,不知道該怎麼寫,東拉西扯,不知所云,最後連自己也不知道寫的是什麼。”有37%的同學選擇了“有時感到某個話題要寫的東西很多,能想到很多觀點和事例,但不知道如何來抉擇。”45%的同學選擇了“寫出來的文章總是主題不深刻。”可見很多學生感到寫作文很困難,沒有好的方法技巧。

四、 寫作批改與指導方面,在第一題的第10題問的“你對批改後的作文的做法是”中,有2%的同學沒時間看,19%的同學只看分數和評語。在第15題問的“你如何利用作文指導類書籍”中,2%的同學選擇了沒有興趣,36%的同學選擇了偶爾看看,24%的同學選擇了寫作時看看。在第18題問的“你認為你的寫作能力提高得益於什麼”中,49%的同學選擇了課外讀書,37%的同學選擇了勤於練習,只有13%的同學選擇了寫作課指導。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教師如果一味的精批細改,是沒有什麼用處的,而且在方法指導方面

教師做的還不夠好。

五、 寫作內容及抒發感情方面,在選擇題第9題問的“你的寫作內容是自己的真實感受嗎”中,24%的同學選擇了是,73%的同學選擇了有時是,3%的同學選擇了隨意編造。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有大部分學生,他們的作文內容是模仿、虛構甚至是抄襲的,只有24%的學生是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取材的,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六、 寫作信心方面,在選擇題第6題問的“你對自己提高寫作能力”中,57%的同學選擇了有信心,28%的`同學選擇了信心不足,13%的同學選擇了難以説清,只有2%的同學選擇了沒有信心。從中可以看出,儘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部分同學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但相當多的同學還是對自己有信心的,他們認識到作文在語文這一科中的重要性,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指導等,會提高寫作能力的。那麼,一方面學生不熱愛寫作,而另一方面卻是學生有信心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兩者之間明顯矛盾。或許,這裏有老師在作文訓練上的偏頗,也有在寫作技巧訓練上的不足,包括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等等,各種因素交織造成這種矛盾的現狀。如果教師能夠在寫作教學的方方面面詳加思考,完全有可能很好的解決這個矛盾,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問卷的結果出來了,我的心頭覺得沉甸甸的,這就是我們的作文現狀!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至少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今後的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不再討厭作文,讓學生喜歡寫作文,把寫作當成是種創造,一種快樂。教師要有意識地佈置學生喜歡寫的話題,有的可寫的話題;同時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以不同的要求,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寫生活中存在的真實的事件,寫出真情實感,使寫作成為有源之水。真實是作文的生命,文章是表達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達的是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和體驗。學生要寫自己想説的話,要表達自己獨特感受和真切體會,這就要建立在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的基礎上,而大多學生的素材不是來源於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那作文就不能表達自己獨特感受和真切體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獲取寫作的直接素

材,經驗越豐富,寫作材料的可選擇性越強,聯想、想象等認識活動就越活躍。可是如果只有經驗而缺乏體驗,寫出的文章就只是人云亦云,沒有新意;體驗越深刻,感受越獨到,寫出的文章才會顯出個性,才會有特色,有感染力。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並能現身説法地加以指導。在作文的訓練中,教師的角色還是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好的作文教學更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否則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當然,教師在寫作之前的指導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指導過多,就會束縛學生的思維活動,影響他們的創造性;指導過少,學生又沒有得到足夠的寫作知識,使他們無從下筆。

三、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而且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正因為缺少積累,所以學生覺得腹中空空,沒得可寫。讀書的過程是積累語文的過程,也是感悟的過程、提高語感的過程,讀得多了,慢慢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語言就不再幹癟,也會開闊寫作的思路。一個不讀書的學生,是學不好語文,更寫不好作文的。

四、教師要多種批改方式並用。一味的精批細改,改得作文本上紅跡斑斑,密密麻麻,可是有的學生看看分數,瞧瞧評語,就關上了作文本,這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因此,教師要嘗試多種批改方式,如小組批改,同桌互批、面批、有重點性的批改等。

五、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我能寫好”的信心。要善於使用鼓勵性語言,並做好細緻的工作和詳細的計劃,通過系統的安排,對學生作文中的各不足環節逐個擊破,力爭在原有基礎上讓學生作文邁上一個新台階,從而讓他們在逐步的成功中樹立寫作信心。

語文調查報告9

通過對低、中、高段的學生和老師分別進行調查,發現教師在對待學生的作業反饋上存在一些弊端。

1.反饋時間過長

由於當前教師的工作量普遍偏重,教師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工作之外,很多教師身兼多職,加上班主任的事務較多,每天要處理正常的日常工作就要花費很多時間,如果對學生的作業施行全批全改,可能時間也比較緊張。所以,就造成每次作業批改的週期過長,反饋時間短則兩三天,長的竟達一個星期。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正確的得不到強化,錯誤的得不到及時改正,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批改作業的信息價值,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2.反饋信息量過小

由於教師教學負擔過重,所謂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點水”一般,簡單劃上對、錯號,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給每個學生的作業認真評論或改正。等作業發下去,學生看到的只是對錯號,卻不明白錯因,如此反饋,信息量過小,作業利用價值不大。

3.反饋缺少新鮮感

在傳統的作業批改中,老師面對幾十本學生作業本,主要看學生的學習結果,完成情況。在採用了等級制的評價方法後,老師一般給答題正確、作業書寫認真的批上“優秀”、“良好”等的批語,長期採用這樣一種批改方法,學生就會缺乏新鮮感,往往作業本發到身邊,權當任務看一下就過去了,起不到矯正、反饋的作用,更談不上學生有內在的需求。

針對以上存在的弊端經過研究,我認為以下做法能減少存在的問題。

(一)課內作業的當堂完成與反饋

“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堂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1.教師對課內作業的及時反饋

存在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靠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如:跟課文相配套的課堂作業本,裏邊的作業大多是對本課知識點的鞏固,當然也有一些是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及一些課外延伸等。以前,我們瞭解到很多老師往往把這個作業讓學生帶到家裏去做,把課堂作業變成了課外作業。通過這一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我們認為:課堂作業是對課堂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反饋,而如果讓學生把作業帶到家裏做的話,我們教師就不能迅速、全面地掌握課堂中全體學生組成新的認知結構過程中的第一手信息。所以,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

又如:我們平時在教完一篇課文後,讓學生抄寫本課的生字,這種作業我們認為最好就是讓學生當堂完成,對特別難的生字,老師在教的時候就讓學生學着老師的書寫認真地在田字格中模仿一遍,然後再讓他們記住字形,自由地再寫兩遍,教師抽幾本有代表性的作業放在投影中進行講評,讓學生明白怎樣的書寫才是符合要求的,對寫得規範的、比較漂亮的字進行表揚,對寫得不夠的指出意見,這種反饋的方法對低年級學生來説,效果很好。現在,我們很多老師都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學生的課內作業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

結論:從中我們可以確定,學生的有些作業當堂完成當堂反饋是有利無弊的, 教師也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這對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有效學習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學生對課內作業的及時完成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有多種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信息反饋的滯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由於他們思維的節奏比正常學生緩慢,來不及將思維中的信息反饋給教師時,教師已進入下一階段的討論,久而久之,知識結構中的空白點越來越多,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也越來越困難。

所以,學生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主動地完成老師在課堂上佈置的作業,及時把自己的作業信息反饋給老師,真正使自己的知識從“懂”而達到“會”。

(二)課外作業的完成與反饋

著名語言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認為:以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看,得自課內與課外的比例是“三七開”,即大概30%得自課內,70%得自課外。這個“課外”,就是指語文學科以及包括“語文活動”、“語文實踐”和“來自社會大課堂”給予的語文隱形教育。雖然這個比例就每個人來説不盡相同,但“課外”途徑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來源,在每個人的經驗裏都是一致的。因此,思考語文教學改革,研究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問題,不能只侷限於語文課堂教學,也應考慮語文課外的學習,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1.課外作業普遍存在的現象

教師在佈置課外作業時卻存在着以下幾種現象:

(1)重習題練習,輕知識應用。

(2)重練習結果,輕思考過程。

(3)重統一訓練,輕分層練習。

我對這三種現象進行了分析,發現出現第一種現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師認為學生題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語文知識。而對於如何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去學習課外更廣闊的知識的作業,卻很少有人佈置。

出現第二種現象的原因是:不少教師怕學生作業不會做,所以對佈置的作業題,不僅規定了作業的內容、範圍,還提示了做的方法、步驟。在作業反饋時,教師也往往只檢查答案是否正確,很少有人問及解題的過程。

出現第三種現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師在佈置作業時,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一些難易不同的作業,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各有所得。

2.有效課外作業的一般特點

(1)講究趣味性

作業如果總是機械地重複,單調地寫寫,就不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教師應講究活動內容、形式的趣

味性,使學生一看作業,就能吊起胃口,躍躍欲試。如學了《新型玻璃》後可佈置這樣的一個作業:在五種新型的玻璃中,請你挑選最喜歡的一種或幾種玻璃,寫一寫廣告詞,看誰的廣告最能吸引消費者。注意要抓住其特點和用途寫,讓人一聽就想買你所介紹的玻璃,但不要“吹”過火。這樣,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鞏固了“玻璃”的知識,體驗了市場經濟下的社會生活,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2)注意層次性

學生之間存在着個體差異,接受知識自然也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同,有的喜歡錶演,有的喜歡書寫,有的喜歡動手做實驗,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就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作業。可以在一個大題目後面設計幾類作業,讓學生根據情況選做,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現在很多老師都喜歡設計“作業超市”,按易到難把作業分成不同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能力強弱以及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學生可以按照教師提供的作業自主選擇,也可自行設計,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潛能得到發展。

(3)注重實踐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從工具性的角度來講,語文教學的着眼點,自然是應當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知識是從實踐中獲得,能力是從實踐中提高,教師佈置的作業也要注重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又能讓學生把已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第六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大多是寫春天的內容。學完了這一單元,可佈置一個社會實踐活動——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然後讓學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張小報展示出來。學生集採、編、寫、畫於一身,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又如學了《比金錢更重要》這課後,可讓學生深入社會,調查生活中商人、廠家的一些不誠信的做法,擬寫一封倡議書,號召全社會的人講誠實、求信任。

(4)滲透開放性

傳統作業在訓練學生時,往往忽視思維訓練,把活生生的學生當作一台機器來使用,作業流於機械單一的操作。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我們在佈置課外作業時,應立足課本,放眼課外,放眼社會,充分利用課外語文資源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作業的內容可以與教材內容相聯繫,也可以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可以與社會活動“接軌”。形式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和表達的需要自由選擇。

3.課外作業的反饋

(1)課外作業的短時反饋

心理學告訴我們,反饋的時效性是反饋的生命,反饋越迅速、越及時,也就越能有效地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控。如果反饋的時間拖得越長,就會事過境遷,錯過機會。因此學生的作業我們要當天批改,當天反饋,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完成下次作業的熱情。

如果教師不批作業,學生作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教師就不可能完全掌握和了解,尤其是對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他們到底學會了多少,究竟差在什麼地方,哪些學生是應該重點輔導或特別關照的,我們都不得而知,其結果是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的。

如我們平時教完了一篇課文,讓學生回去寫幾個詞語、造幾個句子,或者寫一段話,這樣的作業我們就應該及時進行反饋。我們如果把學生做的作業放在一邊,等過幾天再來批改,再進行反饋,學生錯誤的地方已經印在自己的腦中,以後要想糾正是非常難的,因此,必須要及時批改,發現問題,及時訂正,使學生在第一時間內把錯誤降到最低限度。

(2)課外作業的長時反饋

我們現在的學生再過二十年就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我們佈置的課外作業,應該有助於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通過實踐和探索,我們認為除了佈置一些知識性的作業外,還可佈置以下的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和各種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收集性的作業:時代在不斷前進,信息在不斷增多,如果你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抱着書本死讀書,那以後進入社會,將會無所適從,有可能被社會淘汰。因此教師在佈置課外作業時,就要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可佈置一些“收集信息”類的作業,讓學生看看電視,聽聽新聞,上網查資料,如:學習《李時珍》的課文時,教師事先佈置學生查找有關李時珍的生平,《本草綱目》這部著作的大概內容,這些瞭解對學生學習課文是非常有幫助的。

語文調查報告10

因為本課是一篇實用性文體,比較枯燥,為了把這類課文上活,我做了各種設想和嘗試,所以在上課之前的精心設計前置性小研究,力求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自學環境,用心研究本課的學習重點,掌握文章的知識框架,寫作手法,同時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自覺保護環境。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體現孩子們的自學為主。從自學生字詞開始,到小組討論研究每個步驟,都以孩子們的思維為主。用他們的眼睛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就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加深了理解,説句子也會更合理。課堂上教學思路是清晰的,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通過閲讀、思考、質疑、解難,使他們在學習中學會知識,加深印象,感受精彩。

孩子們的精彩在於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對文本的.自我感悟。討論中我感受到他們思想的碰撞,如秋月、君宇、炫溥、依涵等同學提出的建議都很有見地。我喜歡這種活躍的課堂,更喜歡孩子們精彩的呈現。

遺憾:在拓展訓練中,30%左右的孩子進行了調查,圍繞內容有學校的食堂、孩子們亂花零花錢、對家裏的花木展開調查等。從選材的問題、寫作技巧問題上,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調查報告的認識不是很清楚,還很模糊。應該在指導上下功夫,多關注一些社會問題,去展開有效的調查。重點要學會仿寫。多多練習吧。

語文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緣由

詞教學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但詞教學的低效率一直困擾着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廣大教育工作者為解決這個問題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期建構符合青少年思維發展水平的科學識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識教學的效率。在國小低年級階段,大量讀寫,提前閲讀已是大勢所趨,這一點無庸置疑。“漢難認,漢難學”,而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思維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識量又大。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快速、高效的識方法,是國小識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識教學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語文教學的質量,關係到學生掌握語言文這一工具促進其他各門知識的學習質量。研究識教學,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質量的更科學、更藝術、更符合兒童接受能力的識教學途徑,實在很有必要。當然,這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而是要經過廣大教師、科研人員長期的努力,逐步接近這一目標。教學領域的發展同其他科學領域的發展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通過研討,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更好地指導識教學的實踐,推動識教學的不斷髮展。

二、調查的內容與方法

1.具體內容

(1)課堂識教學的方法

① 集中識教學法的運用

② 隨課文分散識教學法的運用

③ 理識教學法的運用

④ 韻語識教學法的運用

(2)課堂識教學形式的運用① 看圖識的運用

② 比較識的運用

③ 形聲歸類識的運用

④ 會意識的運用

⑤ 反義比較識的運用

⑥ 形義類識的運用

⑦ 結合詞句識的運用

⑧ 其他

(3)學生識能力的培養

① 是否積極引導學生髮現、總結識的方法過程

② 是否積極引導學生髮現、總結識的方法規律

③ 是否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外閲讀,各種學習、生活中主動隨機識

2.調查的方法

(1)@@@市四小抽取十個班級,調查一、二年級

(2)聽課採取客觀描述法和行為觀察法。

三、調查結果

(一)識形式比較單一

教材中雖然有看圖拼音識、在看圖學句中識、歸類識、隨課文識等形式,但在“隨課文識”中,教師採用“集中識”的形式較多,而很少採用結合講讀課文的同時教學生,即在“語言環境中識”。識原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降低了學生識的興趣。如@@@市四小一年級上的《小小的船》這一課,老師在教生時,採用“集中識”的形式較多,脱離了課文,沒能結合課文教學生,使學習生時顯得枯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不夠透徹。

(二)識過程的階段性特點不明顯

從“筆畫分析”向“部件分析”過渡較遲,有些學生所熟悉的生也作筆畫分析,學生停留在較低水平的分析階段,不會把生和熟聯繫起來,使得有些熟部件、熟得不到及時鞏固。如《宇宙大飛船》這一課,老師在教學生學習“亮”這個生時,學生對這個生逐筆分析,老師沒有提醒學生應按照學習過的部件來記住這個。

(三)針對生的特點設計教學環節的意識不強

“音、形、義”是構成一個的3個因素,但在教學時,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現象多,使重點很難實現,難點更不易化解。有些生的“音、形、義”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進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師分析到家,但對於較難掌握的“音、形、義”應重點出示。如市四小上的《熊媽媽收菜》這一課,老師在教生時似乎不放心,對很多生的音、形、義進行了分析。其實有的生學生能夠理解,音、形、義掌握並不難。如果老師能抓幾個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難學的進行教學的話,學習生的效果會更好。

(四)忽視了識方法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教師重視對每個教的過程,但通過教,使學生了解識的基本步驟和常用方法的意識不強,學生獨立識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強。

識的方法不夠多樣,學生思維只侷限在幾種簡單的識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如市四小上的《落葉》這一課,學生學習生時,思維不夠活躍,侷限於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幾種識方法上,學生學習生的方法比較單一。

(五)大量機械的抄寫加重了學生負擔

教師要求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機械的抄寫,少則1-2行,多則十遍幾十遍,而缺乏有效的指導,練習實效差。教師希望通過抄寫讓學生記,但往往學生在抄寫中容易寫錯,這些是教師應該在抄寫前必須進行的指導。

(六)綜合分析

經過這次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國小低年級識量比前幾年有所增加。雖然還存在不足之處,但是經過課程與教學改革給識教學帶來了長足的進步。國小低年級語文,按目前國小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掌握455個生。到二年級,增加到1108個生,國小五年總識量為2615個。也就是説,學生進三年級時,他們能以三千以上的常用詞彙閲讀報紙、小説及其他刊物。學生並沒有把識作為負擔,相反卻成了他們的樂事。四、思考與建議

1.創設契機,提高識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合理的識形式。一般生教多、課文較長時,可採用集中識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識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講讀課文較為連貫流暢,不致因教生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識,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生具有的共同點加以歸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指導,教會學生識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識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識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更重要的是在教識的同時教給學生識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識教學質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記憶形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獨體,把這些簡單易記的獨體當作基本,利用基本加一筆、減一筆或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形。例如:“日”加一筆是“目”、“目”減一筆是“日”、“日”和“月”合起來是“明”。

(2)利用部首的變化記憶形

許多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換部首又能變成另一個新,老師可以把學過的進行分類,讓學生説一説某一個是怎樣由另一個加、減或換部首得到的,充分發掘學生頭腦中的遷移、聯想功能。例如:“京”加日旁是“晾”、“座”去掉廣頭是“坐”、“飄”去掉風旁,換上三點水旁是“漂”。

(3)利用形聲的特點記憶形

漢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是形聲,部首表意,聲旁表音。形聲的這一特點能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蟲旁,右邊讀音,整個也讀“qīng”。從這個角度思考、講解,學生基本做到過目不忘。

(4)利用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記憶形

有一些,老師可以抓住形特點,編成小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把形永久地保留在腦中。例如:教“遊”時,可以告訴學生,游泳必須有水(三點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間是“方”),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

(5)利用象形的特點記憶形

課本中的“山、石、田、土、井”這一類是由古代的象形演變而成,這些與實物都有許多相似處,所以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實物圖片後再識記,輕而易舉。

(6)利用形式多樣的練習記憶形

除了讓學生聽、讀和進行一定量的機械抄寫之外,老師可以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慾,強化記憶。例如“太陽+月亮=?(明)、草一草頭=?(早)。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另外,還可以用猜的方式,抓住形特點,開展競賽,多渠道、多形式,反覆鞏固,靈活運用,幫助學生記牢形。

3.培養學生自主識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識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的不同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1)姐妹,換偏旁記

像“泡、抱、炮”這樣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學生稱之為“姐妹”。在漢中,這樣的現象很多,換偏旁記便成了學生識記生的'主要方法。學習“蒼”的時候,他們會與“搶”“槍”進行比較;學習“坦”、他們會聯想到“但”……。找出了形之間的聯繫,學習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隨機複習了以前學過的。

(2)複雜的,拆開記

對於筆畫結構較複雜的,會拆組合、化難為易。如“滾”,右邊筆畫較多,孩子們開動腦筋,很快想出了識記辦法:“滾”的右邊,是把“衣”拆開,放進去一個“公”,不過,“公”的捺要改成點。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記住了這類難,並且記得相當牢固。

(3)容易錯的,利用特點記

學習“兔”這個時,學生容易把“、”忘了,可學生卻想了個好主意:“老師,那一點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沒有短尾巴就不可愛了,我們千萬別把它忘了!”學習“串”這個時,學生想到了羊肉串:“我最喜歡吃羊肉串了,那兩個‘口’就是羊肉,那一豎就是穿羊肉的棒,合起來就是‘羊肉串’的‘串’。”多麼形象生動!孩子們興致勃勃,在快樂的笑聲中記住了“串”這個生,更增添了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4)會意,會其意,記其形

孩子們不懂什麼是會意宇,卻覺得這樣的確實很有意思。如“歪斜”的“歪”,學生仔細觀察,看有沒有特別的發現。 “‘歪’這個,上面是個‘不’,下面是個‘正’,既然‘不正’,那當然是‘歪’的了!”對於這類特殊的,學生領會了其意,便很快記住了其形。

在實踐中,學生已養成了尋找最佳方法識的習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識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

我們認為識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識能力。從兒童的認知規律看,兒童最先認的,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如“爸、媽、我”等。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我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力求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溝通,體現開放性。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

教室的園地,校園裏的告示牌、櫥窗裏的標語。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引導識,碰到學生時把其拉到身邊常問問,這兒寫的是什麼?很快學生連複雜的都能認識了。

(2)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

開學初,給每個學生印發全班學生的座位表,讓家長在家輔導、幫助孩子儘快地熟悉全班同學的姓名。可以為每個學生做了一張精緻的姓名卡,貼在課桌上或掛在胸口,方便學生隨時認識該同學的姓名,這樣,同學的姓名很快就認識了。

(3)藉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

教室裏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講台、黑板、電視機、電腦、投影機、錄音機,可以貼上卡,讓學生看到什麼就認表示該實物的。還分類進行識比賽,比一比誰認識的多。如,學習用品類、水果類、蔬菜類、植物類、動物類。

4.運用多種形式複習鞏固生

國小生識學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學過的生不及時複習鞏固,就很容易回生。兒童掌握詞,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對於所要把握的,聽懂了,也不等於完全掌握了,還要看會不會正確地、靈活地應用。多練習、多應用,既可以擴大和加深對詞的認識,又可以鍛鍊學生邏輯思維的準確性和靈活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學生所學詞,都要儘量給予充分的練習和運用的機會。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生,就必須做好複習鞏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

在教學生時,可以通過遊戲鞏固識。

開火車:這種遊戲分小組進行。隨着孩子們發出“嗚——喀嚓、喀嚓”的聲音,教師出示一個生,讓一組學生按順序拼讀音節、分析形。哪個學生讀音錯了,或形分析不正確,這列火車就不能開下去,發令停下來,修理好後才能繼續往下開。

猜謎:根據這些的特點,引導學生猜謎以幫助記憶。例如:“一點一橫樑,樑下開個窗,大口張着嘴,小口往裏藏。”是什麼(高)謎語猜出來了,也就會寫了。

背:遇到難寫的,教學生背順口溜。例如:“來”:“橫下點撇再加橫,一豎豎在中央,左一撇來右一捺,這個來不會忘。”這樣,學生把順口溜背熟了,就會寫的筆畫了。 送信:請本節課學得最認真的學生當郵遞員,把生卡片當成信一一送到同學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兒歌:“叮鈴鈴,叮鈴鈴,郵遞員來送信。不怕風,不怕雨,一心一意為人民。”送完信後,請拿到信的小朋友一個個上台來領讀,並分析形。

叫號:把生卡片分放在黑板槽內,上面編好號,請一個學生起來問:某號是什麼其他學生應答。通過問答,加強學生對音近和形近的分辨能力。

添磚加瓦:寫出一個不完整的,讓學生把筆畫補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個,做完之後,學生既記住了“水”先中間後兩邊的筆順規則,也分清了“牛”與“羊”一豎的不同。

找朋友:要求學生把一些找到正確的進行搭配組成新的詞語。

貼樹皮:出示一幅畫着大樹的畫,樹幹上寫着拼音,請學生把寫有生的小卡片貼上去,不準貼錯。

摘蘋果:出示一幅畫着大樹的畫,樹上掛着寫有生的蘋果,學生製作果籃(用卡片拼出生的正確讀音,正確拼讀)摘下對應的蘋果(生)。可小組競賽,看哪組摘的蘋果多。

釣魚:出示一幅畫着池塘的畫,池塘裏有許多魚(拼音)。學生説出對應的生,組成詞,上台釣魚。也可分男女、小組競賽。

穿衣戴帽:寫出一個不完整的,讓學生把筆畫補充完整。例如:“田、裏、水”。補完之後,學生也記住了“田、裏”一豎的不同。(穿戴整齊後)再分別組詞,説一句話。還可以用於由兩個熟組成的生。請學生練習合,如:“日”和“木”合成“果”。

低年級學生喜歡做遊戲。在低年級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有選擇地運用各種遊戲,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識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地。

5.結合讀和寫綜合練習,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

綜合訓練要比只抓抄寫和默寫生效果好得多,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識能力和讀寫能力。一般可採用朗讀、複述、用詞造句、説話、寫話、課外閲讀等方法,來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詞。識與寫相結合。在學生初步掌握的音、形、義的基礎上,必須繼之書寫,才能牢固掌握形。同時也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不僅要求學生寫得對,還要寫得工整。

識與閲讀相結合。識了,就要讓學生認真讀書,多讀、熟讀。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踏實、認真的讀書習慣。讀書時,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一個一個地讀,首先要求把音讀準,把每一句話的內容讀清楚,然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讀得流利,能正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語文調查報告12

四年級下冊11課《小樹死因調查報告》一課,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什麼是調查報告,學習了這一課後,我讓孩子們懂得了,要寫一個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也就是原因——調查——分析——結論——建議這五個基本的結構。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百花園三裏面有一個語文大課堂,本次語文大課堂的就是要讓學生去到社區、校園、村鎮進行社會調查,然後也學一篇調查報告。我就想,我怎樣引導學生做好這次習作呢?處於時間和安全的考慮,我不可能讓學生自己到校外堅持幾天的調查,我們的`家長也不可能有時間陪着他們去,從老師的角度來考慮,我們也不可能用那麼多的教學實踐來去做調查,那怎麼辦呢?又不可能不做吧?我覺得學生重在參與社會調查,至於調查報告寫得好壞,這不是最重要的,當然能寫得出好的調查報告就更好,如果寫的調查報告不是那麼理想,只要我們的學生去寫了,學會了調查報告是怎麼寫的,以後有了基礎,不愁寫不出好的文章,基於以上各種想法,我那天在課上讓同學們觀察身邊的同學,發現了什麼?然後我找個很胖的孩子,找了一個很瘦小的孩子,還找了一個高大不胖的孩子,我就讓學生再次觀察,發現了什麼?最後我們得出共識,為什麼有的孩子營養過剩,有點孩子缺少營養,還有的孩子張得很健康?找到了做調查的原因,學生也非常的感興趣,最後我就佈置任務,每天晚上記錄自己吃了什麼東西,越詳細越好,連續記錄一週,再來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我想做調查最好是找學生身邊,每一個孩子都能觸手能做到的事,而不要把調查的主題太大,還要考慮班上每一個孩子是否能都有條件去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人做調查,人人寫調查報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親自去體驗,真正的做好語文大課堂的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

語文調查報告13

一、調查目的

在筆者所任教的農村學校,很多老師都碰到過這樣的學生:課堂作業時左顧右盼、交頭接耳,作業拖拖拉拉,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經常一字不寫,有的更甚幾乎天天一字不寫。這種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很普遍,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令老師深感擔憂。作業是對當天學習的鞏固和檢測,不寫作業何談學習成績?何談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培養?為了找出學生不能按時完成語文作業的原因,尋求解決的對策,特進行本次調查。

二、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的形式進行,設計了以下內容:

中學生作業情況問卷調查表

1、你能按時完成並上交作業嗎? ( )

A.能70.4% B.基本能11.6 % C.經常不交18%

2、你對完成作業的態度是( )

A 當做任務和負擔 48.3% B 有學習興趣,主動按時完成 30% C.沒有感覺10%

3、你不能按時上交的原因是: ( )

A.太多了,沒有時間做6.3% B.不會做6% C.不想做 10%

4、你最喜歡的作業類型是(可多選) ( )

A 抄寫類76.8% B 背誦 類50.2% C 寫作類 3% D 閲讀類 17.6% E實踐類9.5%

5、你每天放學後最喜歡乾的事是( )

A 在家看電視或上網 12.4% B 寫作業81.3% C出去閒逛5.3%

6、你父母經常過問你的作業嗎( )

A 每天都過問 34.3% B偶爾 68.9% C 沒在身邊,經常不聞不問6.8%

7、你最希望在學習得到來自誰的幫助?( )

A 老師70.4% B 父母4% C同學26.6%

三、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反映出:

1、學生作業不按時完成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對教學極為不利,急需改變。

2、學生作業興趣不高。部分做作業時感到不開心,感到厭煩,作業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完成一件任務。

3、作業態度不夠認真。

大部分學生經常認真寫作業,但有的學生認為作業無所謂無足輕重。想寫就寫,不想寫乾脆一字不動。

4、學生自覺性差,又缺乏有效督促。

家長的教育理念落後,只負責吃飽穿暖,對學習不聞不問。部分家長不能很好的對學生作業進行輔導。同時不少學生放學後缺乏有效的監管,16%的學生自行安排,處於無人監管狀態。

5.在學習方面渴望得到他人的幫助。

絕大部分學生希望在學習上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主觀上有想學習的思想,這是很有利的一方面。

四、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

1、學習沒有興趣也沒有目的,對作業的重要性更認識不足,把做作業看成一種負擔。

2、部分學生沒有完成作業的習慣,惰性強 懶於動筆。

3、學習基礎太差,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不會做導致作業不能按時完成。

(二)家庭方面

1、農村家長大多數在外打工,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平時由爺爺、奶奶撫養,無法對孩子進行作業輔導,在管教孩子方面大多溺愛,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2、部分有家長監管的孩子,對孩子管理不到位,對作業只簡單過問很少親自檢查,學生口頭敷衍,作業差強人意。

3、有的家長教育思想落後,認為孩子的學習是老師該管的事,作業能不能完成,取決於某個科任老師嚴不嚴厲。

(三)老師方面

教師也應從作業佈置的數量、作業的類型、評判的.標準等方面多進行思考。

五、措施:

1、從培養學習興趣入手,明確作業的目的和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加強自我督促、自我管理,慢慢培養學習的自主性,進而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2、老師應控制好作業的量,精心選擇,力求量適中且又能達到鞏固和檢測知識的目的。

3、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分層設計作業,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佈置多樣化、個性化的作業。

4、對個別作業習慣差的學生,區別對待。生活上多關心,精神上多鼓勵,學習上勤督促、多輔導、多檢查。

5、加強家校聯繫。和家長勤聯繫、多溝通,向家長介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家校聯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作業,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調查報告14

語文到底是什麼?僅僅是課本上的文章嗎?不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

現代社會中,廣告已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廣告作為商業社會的產物,其作用已不單單是商品告示,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是時尚和流行的象徵,對於公眾的生活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廣告用語中,有一些比較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賞心悦目;但大多數都是運用了一些成語的諧音,或是一些名言或成語的同音異字如:某當鋪廣告——當之無愧!;某帽子公司廣告——以帽取人!;某理髮店廣告——一毛不拔!;某打字機廣告——不打不相識!;某眼鏡店廣告——眼睛是心靈的窗户,為了保護您的心靈,請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等。這使我從中學到了語文,語文不僅是用語言來表述的文化,還是一種交際、經濟發展的工具。

語文給人帶來了美感,但有一些別出心裁的廣告用語卻使人找不到語文的美感,感受不到語文的魅力。某些廣告商似是而非的成語新編,如咳不容緩、油備無患、鼈來無恙,牽強附會,無論對產品還是對文字本身,都只有誤導作用,此種廣告用語,應絕對禁用。還有一些廣告宣傳中出現的極品、神奇、之最等等最高級用語,利用大眾媒體作名不副實的虛假宣傳,純屬欺騙誤導消費者。但現實中,已被歸為禁止使用之列的'極品及其相類似的稱謂卻頻頻亮相於眾多商品廣告中。這些現象,向社會、廠商和有關管理部門敲響了警鐘:清除文化污染,規範廣告用語迫在眉睫。

我認為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體驗漢語的精妙之處。還要善於發現一些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明辨是非,去偽存真。其實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語文素養就得到了提高,就學到了語文。

語文調查報告15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成績越來越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差,學習品質也愈來愈不如從前,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下降。這種狀況的形成,有其複雜的原因。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吃苦精神,自理能力差,在教學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難。因為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品質,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取得一時的高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就包辦代替。越包辦代替學生就越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越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就越是包辦代替。這樣以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可以説,現在的絕大多數的學生,離開教師的管理是很難進入學習狀態的。不僅如此,即使教師在場,大多數學生也難以潛心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把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過程,轉變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作為實施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而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行為能力,這些不同決定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之間或多或少存在差別。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生現有的語文學習方式,從而有針對性,有實效性地對他們的學習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能力,更好地適應今後學習的需要,我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客觀的調查。

二、調查的時間、地點、範圍及對象

20xx年10月8日-----30日,我對全校

五、六年級6個班29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98張。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調查,我可以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現有的語文學習方式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學習的獨立性仍需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有83%的學生課前預習時是獨立進行的,72%的學生對知識喜歡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解決或聽老師引導。這些表明,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上已擺脱了依賴性,樹立了“我能學”的自信。但是獨立性是現代學習方式要求學生人人具備的,所以這些數據離我們所期待的百分之百還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説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還需進一步提高。

(二)學習的主動性需加強。

雖然多數同學有“我能學”的良好獨立性,但仍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我要學”的主動性,請看下列一組數據:

在我調查的298名學生中:

1、預習時能主動去搜集資料的僅有42人,佔總數的14.1%。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基本上是不知道蒐集哪方面的知識或者是通過哪些途徑去搜集。這需要教師引起重視,平時加強正確的引導。

2、預習遇到困難時能主動想辦法解決的也只有91人,佔總數的30.5%。其中卞宇平同學就説:“我也實在不知道如何解決疑難。”鍾燕説:“明天老師講解時我認真聽就是了。”可見,學生的依賴性太強,不肯動腦筋去獲取真知。

3、課堂學習時,能主動舉手發言的只有80人,佔總數的26.8%。課間交談時,成績中等的張濤説:“我從一年級到現在都很少發言。”其實他是從小沒有形成愛發言的習慣。劉聰説:“我怕説錯了同學、老師會笑我。”他是不自信,考慮得太多了,其實完全沒有這種必要。

4、課堂能主動找同學合作學習的只有108人,佔總數的36.2%,我時常會看到總有一些人坐在那兒發呆,或看着他人説,似乎合作交流與自己無關。

5、平時,對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向人請教的有147人,佔總數的49.3%。有些人就認為,難的、重要的問題老師肯定會認真分析並加以強調的,這是一種坐等答案,不勞而獲的心態。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還是處在一種被動的局面。而學習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有利於其獲得知識,促

(三)探究精神需增強:

調查發現,關於探究意識和能力的問題中,只有一個令我們較為欣慰的數據,即有76%的同學敢於否定課本知識,敢於對老師的講解提出異議,而其它數據卻反映出大多數同學的探究精神得增強:

1、預習時,能去理解課文內容的只有112人,佔總數的37.6%。例如王一平同學就説:“我自己理解的不一定對,還是聽老師講解好。”這種想法完全錯誤,殊不知如果先通過自己理解再經老師講解就能得到更深刻的印象,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對不懂的問題能向人請教的有148人,佔總數的49.7%。

3、課堂上,喜歡提問題的同學僅135人,佔總數的45.3%。其實,學問,學問,沒有問就沒有豐富的學識。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那種只聽、記、寫,而從來不提問的學生是難有大作為的。

4、課後,能和同學或家人討論所學知識的有151人,佔總數的50.7%。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把學生的學習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1、主動式學習

主動式學習即“自能型”學習,具有這種學習方式的學生,有較強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課堂內外,都能積極去思索,多方去尋求答案,重視學習的獨特體驗。但是這種學生畢竟很少。

2、遵從式學習:

遵從式學習也稱“作業型”學習。具有這種學習方式的學生有兩種情況:有的學生學習自覺刻苦,很想能在學海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具備了主動探究的意識,然而不懂得怎樣探究,無法與同學深入合作,因而只能按照老師的引導去做,無法有自己的獨特性學習。有的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但不愛動腦,不願去自主探究,與人合作也不願意深入進行,因而學習也只能停留在遵從師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上。處在這一學習方式的`學生較多。

3、被動式學習

被動式學習,也稱為“基礎型”學習。一些同學由於知識上的缺陷,學習處在被動狀態,無法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深入學習,因而只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較被動地去學習靈活的知識。

四、調查結果給我們的啟示:

為了讓學生能全面地、主動地發展。教學中,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營造民主、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成長的土壤就是以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為基礎的課堂教學環境。課堂上,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體驗。

2、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合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發言,學會總結。

3、讓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主角,並讓學生的探究活動向課外延伸。課堂教學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獨立思索,大膽想象,敢説敢議,勇於探究,勇於實踐。並做到以課內為主,課外為輔,培養探究精神和能力。

總之,長期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圈子裏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在今天更需要我們極力改變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把教師的“引”與學生的“探”有機結合起來,“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導“探”,“探”檢驗“引”,從而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語文世界,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探索中激發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獲得學習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