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合集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合集8篇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1

小朋友們,我們中國人每年都要過春節。那你們知道春節的由來嗎?今天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每到了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它就會到一個村子裏偷吃家畜。大家都很害怕,都把門關的緊緊的。可是即使是這樣,年獸還是會來。

所以大家都收拾東西去城裏過年。在趕往城裏的路上,鄉親們遇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老爺爺和藹地説:“‘年’最怕紅色和響聲。”於是大家聽都趕緊買對眹貼在大門上。大家半信半疑,但還是有幾位大膽的人留了下來。按照老爺爺説的,在門口貼上紅對聯,點燃紅鞭炮。

晚上,年又來到了村子裏,發現家家門上貼着對聯,放着爆竹,人們又用力敲打着銅鑼,它很害怕。立馬逃回了自己的住處,再也不敢出來了。突然,大家把門開了,一個個穿着紅衣服,哈哈大笑。

人們怕年又會出來害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户都會穿紅衣、貼對聯、放鞭炮。

後來,這個故事一代代的流傳下來,人們把過年這個習俗也傳承了下來。除了剛才説的那些習俗,人們還會在新年裏吃餃子。在餃子裏包一個銅錢,誰吃到了誰就在這一年裏有福氣了。是不是很有趣?

當然所有的習俗都是希望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年年有餘,歲歲平安!

這就是過年的由來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了嗎?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2

牛氣沖天的一年過去了,迎來了虎虎生威的20xx年。這兩年的過渡階段,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過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吃年夜飯。大年三十一吃過午飯,大家就為年夜飯忙活開了,我和奶奶,媽媽包餃子,爸爸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餃子餡和麪團。白菜肉餡,香噴噴的,還有那麪糰,像個小胖墩。這就是我第一次擀餃皮,得好好學兩手,媽媽把麪糰擀成一個長條,再切一個個小方塊。我第一次擀的扁扁的,可我不灰心。第二次擀了一個像樣的,大家直把我誇,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麪糰和餃餡變成了一大盆餃子。

爺爺當爸爸的助手,忙着洗菜切菜,爸爸是個大廚師,只見他把菜往鍋裏一倒,爐火從鍋裏冒了出來,用鏟子快速鏟了幾下,一個菜就好了。

圓桌上擺滿了,色,香,味俱全的菜。年夜飯正式開始了,一邊吃奶奶一邊告訴我它的寓意,餃子,像元寶,兜財的,象徵有財運,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紅燒鯉魚,這道菜不可以吃完,剩下的表示年年有餘;八寶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

正在吃着説着,外面響起了鞭炮,煙火照亮了天空,我坐不住了,我也去放,只聽‘嗵’的一聲,一個火球飛了上去,‘紅的’我喊了起來,鄰居家又放了一個大禮花蛋,美麗急了。

我愛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3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有古老的民族藝術,也有特殊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春節了。

春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七年級。這天早上,人們早早起牀放鞭炮,點旺火,預示着一年紅紅火火。中午,家家户户會有一頓豐盛的團圓飯。其中,當然少不了我們的傳統美食----餃子。春節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他們可以穿新衣、放花炮,並且得到長輩的祝福,拿到壓歲錢。

關於春節,還有一個傳説:“年”是一個可怕的怪獸,非常兇猛。它常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才上岸來,吞噬牲口,傷人害命。因此,每到這天,村裏的人們就到深山去躲“年”了。但是一個乞討的老人知道“年”怕炸響、紅色和火光,於是,老人披着紅袍打敗了“年”。這一天正好是正月七年級,人們每到這天就貼對聯,放鞭炮,還把這天叫做“年”。

中華傳統文化像一個巨大的寶庫,讓我們用自豪的心情去感受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4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清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四個字“辭舊迎新”!

“掃塵”就是眾多“忙年”中的一項,掃塵的意思就是掃房子,每當春節來臨時,人們要把房子的裏裏外外、上上下下都給打掃的一乾二淨,古時候,人們認為春節把房子打掃乾淨,可以將這一年中的黴氣都給掃出去,可以讓來年順順利利的,不會倒黴,同時春節是掃房子,更能顯示出“辭舊迎新”!

如果説掃塵是把黴氣掃出去,那麼貼春聯,貼“福”字就是把福氣給接回家裏!

貼春聯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古時候的春聯都是自己寫的,寫着各種各樣的話,例如:“財喜兩旺家和睦 富貴雙全人如意”等等,大家走街串巷的時候,還會互相看看,看看誰家寫得好,誰家寫的差;貼“福”字也是傳統風俗,人們把“福”字貼到自家門口,讓福氣來到自己家中。

知道了吧?這就是春節!!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5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熱熱鬧鬧的端午節,有登高插茱萸的重陽節……但我最喜歡的是喜氣洋洋的春節。

春節前夕,家家户户都忙碌着。臘月要掃舍,祭灶王爺、買年貨……對了對了,我們還要去買福字、燈籠、對聯,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要去市場買年貨,還要去食品商場買春節要用的食材。

除夕那晚就更熱鬧了。媽媽會給我們做一桌子豐盛的年夜飯,像什麼小龍蝦、麻辣魚、油滋滋的豬蹄、麻辣豆腐、紅燒肉、甜飯、爆炒魷魚……這些美食總能讓人直流口水!還記得今年的年夜飯桌上,爸爸媽媽舉起可樂,對爺爺奶奶説:“爸媽新年快樂!”見此情景,我也端起可樂對爺爺奶奶説:“祝爺爺奶奶,越活越年輕!”爺爺奶奶聽後,一邊拿紅包,一邊笑呵呵地説:“也祝孫女學習進步,天天向上。”就這樣,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着年夜飯,一邊看着春晚,有説有笑地等待着12點鐘聲的敲響。

大年七年級,一大早我就被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驚醒,換上新衣,吃過媽媽親手包的餃子後,爸爸就帶着我開始去親戚家拜年。我最喜歡去拜年了,因為每次回來我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全是壓歲錢。

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6

春是一年的開端,逢時必過的春節就在這美麗的季節裏。

大年七年級,邁出家門,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火藥味,巷子裏到處都是放鞭後的殘跡。踢開腳前的紅色鞭炮紙,跟着家人去各家拜年,路上見着不少也去拜年的同村人,和往常一樣,問候一聲,然後繼續各自的路程。

去了很多家,卻也有很多家庭是關着門的,在門外吆喝幾聲,沒人應答,只好掃興離開。我因為看着這麼多的閉門户,便不想再繼續跟着,獨自一人轉身回家。

這時候街上的人已經很少了,繩上掛着的燈籠在寒風的吹拂下飄飄欲墜,如同大雪之下的孩子,渾身發抖,竟顯得如此冷淡。

記得以前的春節,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想借此機會,拿着壓歲錢去買把槍來玩,再找一棟紅磚頭、沒封門、未建成的樓房,開始所謂的槍戰。學着電視上的軍人,聽到嘣嘣的聲時,翻滾到另一個遮蔽物後,然後找時機繞到敵人的後方,突然跳出,打他個措手不及。就這樣一直玩到天黑,也不肯結束。

可是現在,冷冷清清的大街小巷,別説聽到鞭炮的聲音,就連個小孩子的人影也看不到。這些孩子在如今豐富的物質生活的束縛下,也不願出來玩一些有劇烈聲響的遊戲,只想窩在家中,和摯愛的手機電腦,度過這本應出去玩鬧的時光。

我繼續着回家的路程,腦海中回憶着以前熱鬧、歡快的春節,留下匆匆的足跡,消失在原先一直留戀的巷子口。

傳統的節日正漸漸地被人忘卻,就連人們最期待的春節也變得如此落寞。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7

這幾天我們收集了很多資料,但是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春節了。

每年的農曆正月大年七年級,是中國的春節。在中國的所有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對於中國人來説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新年的時候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十分熱鬧。

中國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就開始過年了。在這個時間裏,家家户户都會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放鞭炮、寫春聯,做好各種食品及工作,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晚上的時候,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説説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

過了除夕自然就是大年七年級。從大年七年級開始,人們就要走親戚、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的時候要説一些健康的吉祥話,不能説不吉利的話。

春節傳統節日的作文 篇8

又是一年春節到!突然就想起魯迅先生的小説《祝福》的開場白:“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説,就是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於是,揮之不去的有關兒時過年的記憶便如春潮般湧上心頭,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

兒時過年,越是接近年底,孩子們就越是興奮,早早盼望過年,心情十分迫切,整天扳着指頭盤算天數,怎麼還不過年?心兒就像被貓抓似的,要的就是過年的那種喜氣氛圍。大人們越來越忙碌,忙着掃塵跡,忙着添新衣,忙着辦年貨,過年的氣息,就在年前的準備中,一點一滴地流淌出來。

印象最深的還是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總會有兩三個四、五十歲的婦女挎着個蓋一塊好看花布的小竹籃,在各村各家遊走,裏面放着一些印有灶王爺的畫紙--油印的、很薄,還有就是在祭拜灶王爺時用來燒的香,價格也很便宜,只要五角錢,對啦,在老人們面前千萬不能説是買灶王爺,要説請,為這事我們小孩子可沒少挨訓。灶王爺那是誰?是天庭派到人間的使者,每年都要向玉皇大帝報告每家每户的善惡舉動,玉皇大帝則根據灶王爺的述説來決定家家户户的吉凶禍福,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都能平平安安、避免災禍,家家都要多供奉瓜果點心,包些水餃來先讓灶王爺先享受,好讓灶王爺的嘴巴變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那裏多説些好話,祈福來年風調雨順,糧食缸滿囤滿。

小時候過年,可以跟着大人們趕趕集,洗洗澡、理理髮整個煥然一新,給男孩兒買個泥老虎,給女孩兒買朵花帶,捏個糖人,粘個糖葫蘆。接下來新年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周圍響着零星的鞭炮聲,那是孩子們從那串長長的鞭炮上偷偷取下來的幾顆,幾個頑皮的孩子聚在一起找來一個破舊的茶缸,最好是底下有洞洞的,把單零零的一個炮扣在下面,捻子露在外面,然後找一根長長的乾柴,杵到旺旺的爐火裏點燃,帶着火苗點燃了炮捻,然後迅速逃離,轉身時那個舊茶缸已被氣浪拋到半空,招來一片天真無邪笑聲。這時大人往往會嗔怒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話,而淘氣的孩子們則早已一溜瘋跑到別處去表演下一個精彩節目。鄉村裏處處瀰漫着濃濃的年味,左鄰燉雞,右鄰煮鴨,家家户户炒花生瓜子、炸丸子炸果子、蒸起白麪餑餑一籠屜接一籠屜,預示着來年的日子會芝麻開花--節節高,就這樣燉着、煮着、炸着、蒸着年就到了。

中國人沒有誰不看重春節的,尤其是在寫春聯和貼春聯上。過去街上很少有出售春聯的,一般都是自己買來紅紙、墨汁、毛筆,帶上一包價格稍貴的香煙,在村上找一個會寫毛筆字有學問人,根據需要給寫幾幅大吉大利的春聯,春節祝福語《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年三十中午以前一定要貼在門楣上,給人以萬象更新,大地回春的喜悦感,使新年的味道越來越濃,那種濃濃的年味,才叫有滋味。

過年了,可以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可以和夥伴們一起到大門外已經收穫的田野裏盡情嬉戲,可以無拘無束地瘋玩,可以不再要寫作業上學,可以晚睡晚起,可以得到望眼欲穿的壓歲錢,可以得到劈啪作響的小鞭炮,可以吃上平時看着直咽口水的好吃的東西,米花糖、年糕、炸果……一大堆零食將肚子撐得飽飽的。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好像過年就應該下雪,不下雪就不叫正意義上的過年。過年的時候下雪,白皚皚的雪地襯着紅彤彤的對聯,那一縷淡淡的墨汁飄香,真是沁人肺腑。奶奶則喜歡貼門神,白臉兒是秦叔寶,黑臉兒是尉遲恭,再放着幾個小花炮,説不出來的熱鬧。大年七年級清晨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叫做開門紅。

如今年復一年,隨着“爆竹聲中舊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

30多年來,我們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風雨歷程,真切感受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深體會到現代的生活天天都如過年般的富足與幸福。現代城市裏,商業社會的快節奏早已沖淡了人們對新年的憧憬。過年的東西都是現成的,走在街上,滿眼望去,皆是商家貼出的各色花花綠綠的商業廣告和春年節期間的優惠活動告示,熙熙攘攘的人羣潮來潮往。商場裏的年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隨用隨買。家裏的清潔衞生提前聯繫了家政公司,年夜飯也是早在酒店預訂,省時省心省事!可是卻缺少了小時候對“年”的那種期盼,絲毫感覺不到曾經記憶中的年味,曾經的激情,帶給孩子們更多、更美好的歡樂,留戀起兒時那熱熱鬧鬧的年了,無法揮去那份鄉情與童年色彩斑斕的夢。春節將至,實際上我是更希望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能夠延續我們記憶中的傳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