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藝術的作文彙編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藝術的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藝術的作文彙編7篇

藝術的作文 篇1

生活就像一幅畫,需要我們用色彩去點染她的芳華,只是水滿則溢,色滿便會失去靈氣,如果沒有留白之筆,她甚至會變光華為暗淡,變美麗為遺憾,所以,生活需要留白的藝術。

給自己留白,你會擁有心靈的自在。一個攝影師痴迷於自己的工作,一次,他在沙漠上拍狼,在離狼僅幾步之遙的地方有一個小女孩眼看就要成為它的獵物,可他依舊緊盯着眼前的攝像頭,好一會兒才意識到一個生命的危旦,事後他極度恐懼與壓抑,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面對這樣一出悲劇,我不禁想起了于丹的那句話:“我們總是看外面的太多,看心靈的太少。”如果人的一生只痴迷於工作,權勢甚至情愛,不給自己留白,去品味另一種姿態,亦或簡簡單單、純粹自然,豈不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留白的藝術,給自己,一點空間,一份屬於心靈的悠然。

給他人留白,你將收穫一片蔚藍。我國古代的軍事家常説:“圍師必闕”,也就是當你包圍了敵人的軍隊時,一定要留個缺口,使他能從那裏逃跑,既然可以一網打盡,為何還要手下留情呢?因為給別人一條生路,就是為自己贏得更廣闊的道路,當風水輪換之時,你也許不會陷入本會陷入的困境之中。在近代文學史上有一位喜歡獨居的傳奇式女子張愛玲,她卻可以和姑姑在一起相安無事的生活那麼多年,原因就是她們從不干涉彼此的生活,給對方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同時贏得了一份友誼,一種和諧。

留白的藝術,給他人,一點空間,一份屬於彼此的尊重。

給子孫留白,你會活得久遠而坦然。記得地理書上曾寫道:世界四大湖泊之一的鹹海,其面積在80%的人為影響下逐漸減小,由於人類無節制的灌溉,它由一抹廣闊的晶瑩變為一滴酸澀的淚水,令人大為感慨:人不給自然留後路,自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為了我們以及子孫後代的幸福,不要為了一己之私再去阻礙自然用靈魂去跳她的生命之舞。

留白的藝術,給子孫,一點空間,一個屬於大家的世界。

昨天,今天,明天,留白的藝術應伴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

藝術的作文 篇2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偶然間遇到一幅畫或者是聽到一首歌的時候,你突然覺得所有的不開心或者是糾結都隨風而散了,世界突然變得明朗起來。這種感覺就是很治癒的,這樣的一幅畫或者是一首歌,就叫做治癒的藝術品。

我一直很喜歡這樣有治癒性的藝術作品,比如説一本書,一首歌曲,一個電影,一張畫,甚至一片人工園林風景。我總覺得能設計出很治癒的作品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這樣的人一定擁有很好的人格,對生活充滿了熱情與憧憬。僅是因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就足夠讓我愛上他們的作品。

我喜歡這樣很治癒的藝術品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總是像會説話一樣,讓我在它們的輕聲細語裏慢慢地淡忘最近的煩惱。彷彿看到了所有的陽光都慢慢地落到了地面上,泛起一朵朵光斑。之前看了八月長安的`《你好,舊時光》裏面的主人公總是有着自己的小心酸,他們的命運總沒有那麼的一番風順,但是他們都在自己陰翳中慢慢地成長,慢慢地堅強,故事的最後,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生命過分美好。看了這本書,我竟然也平緩了情緒,因為看到了他們的美好結局讓我確信,生命裏的陽光總是那麼的爛漫。

我還喜歡看很多插畫師的畫,有的插畫師畫出來的女孩子,或者是陪着自己的貓咪度過一個漫長的下午,或者是在叢林裏漫步,或者是在剛剛好的年紀有着剛剛好的小心事,所有的畫面都像童話般那麼的靜好,讓人看完之後,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

我喜歡治癒的藝術,比起那些總是讓人思緒萬千,悲意濃濃的作品,我更喜歡治癒性作品裏的歲月靜好,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也可以製作出屬於我的治癒性作品。

藝術的作文 篇3

世人單曉得有讀書的藝術,讀書的滋味。殊不知凡事皆須兩面觀,不可持之一端。人之於書,既可為“趣味”、為“嗜好”而快快活活地讀,亦可保持適度的間距、片刻的跳離而“不讀書”。

不讀書的藝術自然不是勸君目不識丁或只曉得“美眉”、“傳奇”,而是不讀無聊、無用的書,是善於對書的價值、品位做出判斷和鑑賞。故而我常對學生説,一冊在握,你應當機立斷該書是否值得一讀。倘若該書於你的面目的可愛、心理的平衡、品格的提升了無一用,則勸君立即棄之。人生苦短,哪來那麼多光陰消磨在精神廢品中。

不讀書的藝術,也是一種不唯書是讀的藝術。書籍固然是“遺囑的執行者,是所有時代、所有民族精神珍品無可責備的保管者”(尤里·邦達列夫語),值得我們與之對話。但我們畢竟屬於“這一個”時代,我們有自己的靈魂一隅,而不是被剃光了毛的猴子。不唯書是讀,是因為我們還想讀懂“社會”這部大書,也想讀透“自我”這本小書。倘若我們僅會吟詠“風聲、雨聲、讀書聲”而不諳世事、不曉自我,雖坐擁書城,卻畫地為牢,豈不成了他人的“再版”與“拷貝”?

不讀書的藝術從骨子裏講是一種“獨立思考”的藝術。叔本華曾主張“讀書僅僅是獨立思考的一個代用品”,“只有當你自身的才志枯竭時,你才應去讀書”。生活中我們時常遇見某些“讀書的種子”,被號稱“左右世界命運的十本書”之類的書籍害成了“讀書的謬種”,失去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讀書”之根本宗旨在於使人的精神愈見完善,品格愈見高尚。若見了他人的“頭腦”、“文字”便叩頭,便膜拜,豈不是愈“讀書”,精神愈委頓,頭腦愈愚蠢?倒不如“不讀書”,或許還能撿回一個“真我”!在我們為“素質教育”鼓與呼的眼下,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無疑應是讀書重中之重。

據説坐禪有三重境界,是謂“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繼而山不是山,水不像水;終乃山復是山,水還是水”。化而用之,人之於讀書是否也有三個層次:初入門者,讀書是讀書,不讀書是不讀書,分得清清楚楚,是為一層。“知入知出”者,則讀書是為着“不讀書”,而“不讀書”其實是將書讀薄讀化,懂得“學問皆在書外”,是為二層。到了“山復是山,水還是水”的第三階段,則恐怕人之於書,書之於人,兩者已渾然一體、難分彼此了。照林語堂的説法便是達到“靈魂轉世”的境界。倘若悟及此道,便是得魚忘筌,成竹在胸,也就不必拘於“讀書”或“不讀書”了。

藝術的作文 篇4

藝術,聽着好像離我們很遠,但如果你留心發現,其實你所看過的每一則小故事,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不都是一種藝術嗎?

翻開一本書,那書裏的文字多美妙啊!看《羊皮卷》裏的一句話:“千萬次失敗並不能説明什麼,你就把失敗當做是自己的付出吧,因為你總會成功的。”這些語言多好啊!它激勵着多少人前進,使多少人受到啟發,從黑暗中走出來。可見這些語言藝術多麼有魅力啊!

我國的藝術瑰寶——《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書籍,都令人受益匪淺。這些小小的書籍,卻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孝順父母,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這難道不是一種藝術的體現嗎?用心去細細品味,你能感受到文字所帶來的感情色彩。看《格林童話》,它會帶你走進夢幻般的童話世界;看《十萬個為什麼》,你能知道生活中“不解之謎”的答案,豐富你的課外知識;看《紅巖》,你會為江姐的愛國之情所深深打動;《中華上下五千年》將會為你展開一幅歷史畫卷,瞭解我國曾經的輝煌與恥辱......這些文章濃縮了作者所有的心血,若你讀了這這些文章,定能感受其間藝術之美帶來的震撼!

誰説藝術只能是一幅珍貴的名人字畫、一個精緻名貴的陶瓷品呢?在我看來,每一篇有益文章,每一段精彩的語言,甚至一句幽默的話語,都是藝術。所以,藝術就在我們身邊!

藝術的作文 篇5

我愛追尋;追尋科學,追尋生活,追尋自由,追尋快樂……但我最最喜愛的,無非是追尋藝術了。藝術,即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一直是我所向往,它那獨特的魅力,美好的韻味以及激烈的競爭性,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古以來,它一直是人們所喜愛。它包含有音樂、舞蹈、雕塑、文學、曲藝、戲劇、電影等。我愛藝術,我要追尋藝術。

很多著名的發明家、數學家和科學家,還有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藝術特長,在我們學習的課本中和課外書中有許多這樣的偉人,這些藝術特長對他們成為偉人增了光,添了彩。對我印象較深的有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藝術特長是拉小提琴和彈鋼琴。他六歲開始學小提琴,曾經愛上莫扎特的小奏鳴曲。三十多歲時,對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的曲子都非常酷愛。他每當遇到了困難,拿起琴弓,那優美和諧、充滿想象力的音樂有助於他對物理學的深思,引導他在數學王國作自由、創造性的遐想。愛因斯坦不但小提琴拉得好,而且還能彈一手好鋼琴。最令人意味深長的動人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他倆共同描繪了物理學。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作的曲,旋律優美,又富有神祕感。我經常在寫作文前聽音樂,便立刻會來靈感。無聊時,聽聽音樂,便能再次開心起來。心情煩躁時,只要一聽音樂,無論當前有多生氣,多煩躁,都會變得舒暢起來……音樂獨特的魅力即是如此,它能給我帶來靈感,帶來快樂,帶來舒暢……

追尋藝術,追尋舞蹈。我自小喜愛舞蹈,對舞蹈有着很大的興趣。上國小後,我加入了舞蹈班,對舞蹈更為喜愛了。跳起天鵝舞,舞步柔和,動作優美,那獨有的線條美和姿態美,給人以十分美好的韻味。

藝術的作文 篇6

成功就向一盤棋,堅持是其中的一顆微不足道的棋子,但卻在成功與否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年,我有幸參加北京鋼琴演奏會,在音樂學院劇場一展琴技。

比賽當天,空中下着小雨,我帶着幾分激動,幾分緊張,來到了音樂學院。

走進音樂廳,我突然感到了一種神聖感。但自己還是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整個音樂廳,上上下下三層的觀眾席座無虛席,上百個照射燈佈滿了整個舞台上方。舞台邊緣,鮮花,綵帶。處處都給人一種美感,但在這美感背後,也給我帶來了緊張。伴着悠揚的鋼琴聲,我和老師走到了後台準備。

該到我上場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從我三歲學鋼琴起,到現在,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出。緊張是不可避免的。台下的掌聲透着幕布已經響起,是那麼的熱烈。現在,已經不能後悔了。我緊張着,走向舞台,在我登上舞台的那一刻,台下又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看,但這掌聲帶給我的,卻是更加的緊張。就在我坐到琴凳上的那一刻,周圍變得灰暗了,在黑暗中,一束燈光直射着我,不知怎麼,我的腿開始不聽使喚地抖動起來。心中感到無比慌亂,音樂廳這麼靜,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清脆的聲響,那彈錯一個音也就十分明顯了,我深吸了一口氣,又想起了老師對我説的話,鼓起了勇氣,按動了琴鍵。

在音樂中,我好像不再緊張了,整個人也已經沉浸在了音樂裏。手指快速的彈動着,按動着琴鍵。漸漸地,我突然感到自己好像面對着大海,太陽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金光,海浪翻滾着,好像一個哭鬧着的孩子。漸漸地,風停了,浪靜了,陽光下的大海是無比安詳和美麗。陽光照耀在海面上,太陽的輪廓清晰可見。微風颳動着的海面上,還泛着微微的波浪……

一曲彈完,台下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掌聲,在掌聲中,我再也不感到緊張,再也不感到害怕!而心卻在震盪着,勇氣卻在增長着。這掌聲,帶給我的是勇氣,是堅強,是鼓勵!我細細品味着這掌聲,是一種甜蜜的味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

藝術的作文 篇7

也許是受家人的影響,從小就喜歡園藝,對花草的熱愛,幾乎達到痴迷的地步。

因為愛花,所以種花、惜花、憐花。家裏只要有能擺放花盆的空隙,於是就成了我的地盤。每到一個地方,我首先關注的,必是那裏的綠化環境和那裏的花花草草,只要有花開的地方,總能吸引我關注的目光。所以,春季裏的紛紛揚揚的櫻花、洋紫荊,飛翔在三月煙雨中禾雀花,靜靜散發着清香的空谷幽蘭;夏日裏那聘聘婷婷的清荷,一瞥驚鴻的曇花;秋日裏滿園金黃的雛菊;還有佇立於傲雪中的寒梅,我一樣也不會錯過。不同的季節賞不同的花,就像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結實不同個性的朋友,總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每年市裏開展迎春園藝博覽會,不管有多遠,我必會前去觀賞。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花開時的婀娜美態,樹木的沉穩靜謐,園藝作品中的小橋流水,還有那富有各方特色的別緻庭院,每一個作品,都是那樣的美倫美奐,讓所有的觀賞者都不由感歎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然而,在每年的園藝博覽會上,有一種園林藝術的美,卻是讓人帶着一種無法言説的疼痛與矛盾心情去欣賞。它的美,不是大自然賦予它的美麗,而是經歷過無數次殘酷的整形才能達到意境中的美。那就是被我稱之為靜態的生命雜技--藝術盆景。

每當看到那些充滿寫意與抒情的盆景,內心總會被那清奇古雅,意韻深遠的靜態生命而震憾。它不僅僅是單純的摹擬自然景物,而是創作人為了達到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審美效果,而採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經過挖掘、種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養護等步驟,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互相結合,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品。

它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也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過園藝師的構思設計,造型加工,精心護養而成。把它佈置於颶尺盆中,“縮地千里”、“縮龍成寸”,可以展現大自然無限風光,所以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隨着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它還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色彩和意境。

從某種概念來講,盆景也是美學、文學和科學的綜合體。盆景的製作要給人以美的欣賞,古雅秀美,神韻生動,耐人尋味;盆景造型構思,有詩情畫意,有高低層次,有抑揚頓挫,起承轉合,反映出較高的文采水平和優美姿態。

然而,為了創作富有自然情趣的藝術精品,創作者為讓作品達到層巒疊嶂、錦秀山河、意象萬千的藝術境界,於是對原本正常生長的植物加以殘忍的整形。在整形過程中,他們利用工具把原來正常生長的樹木刻意扭曲,在生機勃勃的樹幹中挖洞填壑,為了抑制植物的生長,把鬱鬱葱葱的枝葉反覆修剪,為了讓盆景富有枝幹虯曲蒼勁的歷史背景造型,創作者殘忍地把筆直的枝幹強扭成曲,原來充滿生機的樹皮也在反覆的摧殘中呈現着一道道斷裂的傷痕,人們把它們所呈現出的悲愴與滄桑,稱之為藝術。

如果,只是帶着一雙欣賞美的眼睛,那麼,我一定會讚歎藝術家們絕妙的技藝。多了不起啊,他們把一棵不起眼的小樹,在完美的構思與精湛的技藝培育出如此完美的藝術品。你看,它們多像一棵棵風燭年殘的古樹,光滑的樹幹彷彿被歲月的蒼穹刻出了一道道刀疤似的傷痕,腐朽的樹枝似乎見證了一路風雨。多少春夏秋冬的輪迴,原本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的小樹,卻已然成為小小的、泛着無盡滄桑的古樹,它就像是一個畸形兒,被囚禁在裝着薄泥的盆中,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看着它們伸展着悲愴的造型和被抑制的優美,不禁讓我想起很久前在街頭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對流浪的小兄弟,哥哥14歲,弟弟11歲。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他們上演了一出讓人辛酸的柔術表演。表演中兄弟倆呈現出猙獰與痛苦的表情,讓在場的人都不忍觀看,紛紛把零零散散的票子扔在裝錢的不鏽鋼碗裏轉身離去。然而不管是柔術、車技、頂碗或是走鋼絲,不管是在霓紅閃爍的舞台上表演,或是遊走在社會邊緣的流浪表演者,他們的每一場表演,每一個動作,都飽含着血淚的辛酸史。“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雜技練功特別苦,往往一個動作要練上百遍、上千遍,腰腿痠痛不説,受傷更是常事。雖然説小孩兒的韌帶好抻開,但也是在咬着牙、流着淚的疼痛煎熬中練出來的。而我們眼前的盆景,不也是經受無數的磨難才成就你我眼中的風景嗎?

在我眼裏,美麗的藝術盆景,它就是靜態生命的雜藝。而你和我,依然是台下的觀眾。

也許,你正為他們精湛的表演而折服,被它們優美的神態而驚歎,而我,卻為它們成功和美麗背後的傷痛而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