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可以説人類就是在不斷的'反思中超越自我。尤其當教師面對課程改革的各種新理念,教學反思更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為歷史教師,我在教學環節、課堂評價、教學專業化等方面都進行了反思,下面簡單説説在教學環節上的思考。以往歷史課堂上主要環節是複習提問,導入新課,新課講解,小結,練習等,授課教師往往從這些環節入手,評課教師也要評價環節是否齊全等,而事實上,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學生圍繞教師的思維走,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以發展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個性特徵、情感體驗等,因此,我在歷史課堂上嘗試了以下教學環節:

1、課前5分鐘快速閲讀教材,好處:

一是彌補學生課外很少看歷史教材的缺憾,使學生能大體瞭解本課將學習哪些內容,改變過去的盲目性、被動性;

二是培養學生讀書習慣。

2、學生彙報課外查閲的資料,約10分鐘。好處:

一是增強對歷史的興趣;

二是培養蒐集整理資料和表達的能力;

三是有利於學生間知識分享和自信的培養。為了不給學生增加過多負擔,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學生共同查閲一課內容,這樣,每學期,每個學生都能查閲兩節課的課外資料。

3、教師點撥重、難點,約10分鐘,

好處:完成本課的課程目標。

4、疑難問題解答,約8分鐘,好處:

一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是解決學生的困惑問題。

5、小結,約2分鐘,由學生自己總結,好處:

一是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二是明確本課學習內容。

6、訓練評價,約5分鐘,好處:

一是鞏固本課內容,

二是對學生做以正確評價。

通過這些環節,學生由主要聽講,偶爾發言,轉變為讀書、查閲資料、展示自我、疑難質疑、互相交流、知識分享、共同進步。教師由主要講授到查閲資料、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增強課堂調控能力。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過一學期的歷史教學,在這短短几個月的教學中,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上學期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一、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升

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致於在課堂上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只是一冊書,今後需要將國中的六本歷史書熟悉,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把握好教材,才能讓學生直接準確的掌握知識。

二、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後,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根據教材,我以引導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裏盡情暢遊。

三、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繫各學科的知識)

我們知道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生物、地理等這些都有他們本學科發展的歷史。因此,我常常去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以便了解更多豐富的知識,在課堂上我就可以根據學生們學的知識再增加新的知識。還能使學生們覺得老師什麼都懂,是一個萬事通,讓他們由衷的佩服你,從而更加奮發的學習。

四、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一週兩節課,如果課堂上不抓緊每一分鐘的時間,那麼課下讓學生們學習歷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首先,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教師備課多一分鐘,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負擔就少一點。所以,一定得備好課。然後,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我講新課之前我都要找學生提問上一節課所學的重要知識,這樣才能温故,教學過程結束之後,我將讓學生作一些比較典型的練習題,使得學生對今天所學內容的掌握、反饋、鞏固和提高。並且我要求學生講完一節新課作一節的練習題,及時反饋。

五、加強中招、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招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

雖然七年級學生對於三年後的中招考試沒有什麼反應,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以眼前的小天地就知足,更應該想到三年後的中招。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時常穿插中招考試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躬獻,讓學生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這節課是一節文化課,本課能夠依據國中生活潑好動、酷愛新奇的心理特點及以形象思維能力為主的認知習慣,角色扮演、詞句接龍、播放《清明上河圖》視頻等情境,激發了學生對宋元文化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深入地感悟宋元時期的歷史,生髮對宋詞等文學藝術作品的熱愛。由於文化課頭緒較多,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收集和梳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互動學習,積極參與來發展思維,張揚個性發揮才能,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教學實踐,也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在課堂上,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熱情很高,課堂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擂台,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到課堂練習,讓學生們最快樂的上好這節課。

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挑戰權威、勇於創新、積極思維,分享探究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真正做到了在師生互動的同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的動與學,教師儘量不講,少講,凸顯了新課改的要求。

課下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問題的.設計。問題設計過粗,沒有充分體現針對不同內容、不同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原則。比如“列表對比《史記》和《資治通鑑》”,應設計哪些問題,才能引導學生完成此項教學目標呢?第二,對歷史學科特色凸顯不夠。類似於這種不同朝代的文學成就課,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目標,稍不注意,就會成為文學賞析課。在今後的教學中,做為解惑者的我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多從教學設計入手,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學有所得,在知識、行為、習慣等方面有所改進,使學生更加喜歡上歷史課。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中就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性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開拓,沒有認識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無疑於使學生在成長中先行失敗。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義,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瞭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歷史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於識記、鞏固複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餘一般不會複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歷史知識積累,僅限於每週的三節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複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於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

以上的作為培優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繫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紮紮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後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脱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新學期接任了七年級歷史課,自己就像剛入學的國小生一樣一切又從“0”開始了。雖然對歷史課的教學有所瞭解,但心中還是充滿忐忑,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這門課的教學嗎?七年級的學生上課是怎樣的狀態?他們會積極配合嗎?這樣的學科該怎樣提高學習成績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備課時也一直在想如何解決一系列的難題。“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終於到了進入課堂的一刻。説實在的,進入課堂前,心裏真沒底。沒想到的是學生們是如此的熱情、興奮,讓我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第一節課自己沒有急於去講解新課,而是先從歷史課的學習方法及歷史課的評價制度開始讓學生對今後的課堂、作業、考試都有了明確的態度和學習目標。然後才進入了七年級下冊歷史的學習。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有了上學期古代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今後學習歷史的基礎,學好這部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備課時,我們本着教學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引發學生興趣的原則,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繁盛一時的隋朝的歷史史實,讓學生大膽猜測、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等合作探究活動,獲得知識。

雖然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了教案,但由於對知識考慮的過於簡單,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在上課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深入地參與。我這才恍然發現,看似簡單的問題,即便是在能力較強的小組內,探究得也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感覺“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也就是説,我對學生估計過高,對學情瞭解不準確。因為這節課的知識對學生來説,畢竟很抽象,很多史實學生沒有經歷過或沒有知識基礎,有的`學生缺少參與的積極性,結合這些實際情況,老師必須進行合理的引導、解釋,學生才會很自然地掌握。因此在探究前進行適當的啟發引導是有必要的。否則,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生就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研究,這樣就會適得其反,不僅浪費時間,還沒有什麼效果,既丟了西瓜,又撿不着芝麻。

當同學們互相質疑的時候,老師給予合理的鼓勵和評價的機會較少,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對於提出的問題,老師有些急於解答,沒有讓其他同學來探究問題的關鍵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效果不是很好。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深深感到歷史課堂不應只是給孩子展示那片灰色的天空,而應是一個充滿色彩、充滿無限想象空間的世界,把課堂還給孩子們,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彰顯無窮的魅力。努力構建一種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的歷史課堂,讓學生在快樂無比中學歷史,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充盈歷史味的魅力課堂,才是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的效率課堂,才是真正着眼於學生髮展的生命課堂。這將是我今後努力追求的目標和成長的方向。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貞觀之治一課的教學思路是:課前採用學案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讓學生了解本課的知識結構。為課上的探究做好準備。課上前5分鐘對學生進行了學案預習檢測。與以往提問式檢查預習不同的是,能夠了解大多數學生的預習情況。由於預習學案的量小而精;學案檢測試題分為A、B、C三檔,可選性較強。學生積極參與,今天適用。效果很好,超出了預期的目的。為課上的探究做出了充分的.準備。

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探討:唐太宗的制定措施是如何體現他的認識時。有學生提到;“政府輕徭薄賦,不讓老百姓幹很多繁重的活,不從老百姓搜刮很多錢,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發展生產,開墾大量荒地。促進經濟的進步,人民的日子愈來愈好過了。”另一個同學説:“這麼好的君主,中國現在讓唐太宗統治,我們的生活也一樣的幸福。”

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唐太宗,改變不了壓迫人民的本質。他的一切做法無非是安民心,從而穩固其統治的手段而已。從太宗的話中得出,他認識到人民力量強大的同時,擔心“水覆舟”。唐太宗的開明是與其他封建王朝的皇帝比較而言的。所以,評價歷史人物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看其做法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否做出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貢獻。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一、備課的過程

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找準備課的方向。思考學生的認知規律,創制有效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應該及時瞭解學生的現有的知識儲備情況和當前的思靠習慣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將內容進行刪減。根據學生的思考問題的習慣,設計有效地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難點。教師創設的教學活動也要體現時代的特色,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備課反思:

教師備課時,應該擴充自己的眼界。適當運用課外豐富的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讓歷史內容變得血肉豐滿。

教師備課時,應該認真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關係,明確每一節、每一章的主題,在主題的統領下,將一節課、一章、一冊書的內容吃透。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學會詳略處理。

教師備課時,應該向富有經驗的老教師虛心求教。學習他們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方式,向他們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也因該向優秀的年輕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設計。

二、反思

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簡單明確。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的方向。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應該考慮學生的認識層次,設計時應該要簡單,明確,使學生理解學習任務。

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也應該要有向學生傳授開展活動的方法。在情境問題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問題時,學生雖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討論積極熱烈,可是在展示時候,經常出現與活動目的相左的'情況。我認為教師在備課時,應該也要考慮學生應該如何進行活動,採取怎麼樣的方式,甚至給學生做幾次師範以供學生進行模仿。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讓教學設計活動真正發揮實際的功效。

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應該有同現實世界相聯繫的部分,增強歷史課的現實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感悟歷史能力,在情感態度上有所收穫。歷史教師可以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恰當事物作為導入,也可以談談歷史事物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等,拉近歷史知識同現實的距離。這也要求歷史教師在平時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視野,對於當今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所瞭解。

教師的備課應該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活動方式。國中學生的思維仍以感性思維為主,教師在授課時,應該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些較為難懂的歷史知識,如直觀性的圖片模型、經常運用的史料等。這樣不僅增強歷史的韻味,而且讓學生有了感性的深刻認識。同時教師也應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理性認識,利用一些問題鍛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學生應該有質疑的活動。教師的教學設計重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習並理解記憶歷史內容。學生能夠對他人的展示或者某些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那麼表明學生對於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思考。學生的質疑也會讓展示的學生做好必要的準備,起到一個客觀的約束作用。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教後記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本課根據課文特點,設計了三個“小小故事會”,佈置學生根據之前所蒐集瞭解的和課文有關的小故事進行講述分享,增加感性認識。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後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少同學還通過電視等途徑瞭解過,所以提前佈置這項作業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展性評價體系掛鈎,對於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另外本課還設計了“我主淝水”的活動,學生模擬親自統帥前秦軍隊,認真考慮怎樣去努力打贏這場仗以更好地理解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由於是“親臨戰場”,而且要“改寫歷史”,任務艱鉅,能引起學生(特別是好動的男同學)的極大興趣,所以該情景的創設不但能製造良好的氛圍,還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閲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並建議學生課後查閲資料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的關係,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因為考慮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比較熟悉,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説出一二個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語,學生學起來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力度會比較大,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特點。授課時,我遵循的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原則,設計了講故事、小組討論、分組比賽複述故事。上完課之後,我體會到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

(1)由於時間比較緊,備課不夠充分,因此對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沒有進行進行太多的展開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於《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引導學生多講,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力度,調動學生的氣氛。

(2)在學生討論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更深入些。

(3)最後在課堂小結時,不應該幫學生歸納,而應該讓學生作一個總結性歸納,讓他們談談通過學習這一課,可以學到什麼,有何啟發,以進一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了很多我關於教學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新課標的認識的不足,以後我肯定會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學,爭取進步,彌補不足。反思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了進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我現在工作上主要是集中精力把本職工作做透做精,逐步挺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和教學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和,第一,與學生的和,課堂上加強課堂管理,與學生合成合力,達到人和萬事興,這需要很好地個人修養和管理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和語言素養。第二,與同事達成合力,平時注意説話要謹慎,不要興風作浪,做任何時候,説話要自信有力,簡潔明瞭,語調虎嘯龍吟,給人以力量和威信。今天我説話時,常不能保持住自控力,沒有注意聆聽就發表自己的觀點,説話有些多,確實要做到該閉嘴時我現在工作上主要是集中精力把本職工作做透做精,逐步挺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和教學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工作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和,第一,與學生的和,課堂上加強課堂管理,與學生合成合力,達到人和萬事興,這需要很好地個人修養和管理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和語言素養。第二,與同事達成合力,平時注意説話要謹慎,不要興風作浪,做任何時候,説話要自信有力,簡潔明瞭,語調虎嘯龍吟,給人以力量和威信。今天我説話時,常不能保持住自控力,沒有注意聆聽就發表自己的觀點,説話有些多,確實要做到該閉嘴時。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每一次複習都會有很多收穫,也會發現很多不足。

歷史複習課上,主要是讓學生針對七年級下冊的重點知識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通過學生的表現來看,本節課中預設的目標(即學生能明確問題的要點,加以落實鞏固)完成較好,學生都能自主參入到學習中去,順利的完成問題的梳理,展示環節,多數同學能熟練地複述知識點,複習效果較好。

反思課堂,存在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1、時間分配再合理。複習課中知識梳理階段時間可以放短,這樣有時間讓學生相互檢查一下複習的成果,也可將能力提升題當堂完成,從而上一節完整的複習課。

2、評價點撥要到位。在課堂上時常忘記給學生及時的評價。

3、課堂設計要精要細。課堂細節也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如:導入的創設、課堂語言的'精煉、評價的激勵性等我都需要注意、學習、提高。

通過這上覆習課我些許體會到一點幸福,我作為老師看到學生會學習的幸福;看到學生自己體會學習快樂的幸福。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在講“詩歌的黃金時代”時,我提出問題“你知道的唐代詩人有哪些?”同學們興致很高,爭先恐後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然後我又分別讓他們欣賞了三位重點詩人的圖片,介紹,並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背詩和畫中尋詩的活動。同學們非常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踴躍舉手。當講到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我就讓學生閲讀教材回答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學生馬上開始平靜的看書,用書上的話來回答問題,沒有了興高采烈的神情,沒有了爭論、沒有了問題、沒有了質疑,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

靜靜地思考,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組織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出現了偏差:只考慮了“我應該怎樣教”,而忽略了“學生想怎樣學”,課堂上完全按照備課時預設的進行,雖然備課時也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給學生留出自主活動的空間,只是把學生當成了我事先編好的程序中的對講器,師生像“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我問你答,雖然答出了所有的問題,但實際上學生只是掌握了教師安排好的知識。

課堂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的活動留下空間,而且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時刻把握着“學生想怎樣學”。不能用自己的.問題牽着學生的思維走,學生根本沒有自我思考活動的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後把“發球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學、提問、爭辯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此種開放、寬鬆的環境中思維也很活躍,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學設計外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通過這節課,我悟出一個道理:在課堂上教師只有停止了告訴,學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學中只有給學生一片空間,學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發現。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又放假了,回想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每當看到成績和那高低不一的分數,還有孩子們考後不同的神情,我思索了很多。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義,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瞭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歷史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於識記、鞏固複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餘一般不會複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歷史知識積累,僅限於每週的兩節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複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於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繫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紮紮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後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歷史教學往往存在只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的狀況,教師上課只把知識點一教了之,根本談不上學法的指導,學生則認為學不學無所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念重點,學生畫橫線這種現象,嚴重妨礙了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於智力的開發、人才的`造就。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對於學生能力培養來説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寬鬆、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共進的積極性,已成為我們每個歷史教師的共識。

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造大膽發言的機會。比如對“中華文化的勃興”這節課的學習,可以提問“你知道春秋戰國時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嗎?你喜歡其中的哪一位?為什麼?”而後讓學生先看書準備,再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激烈的各抒已見中就將幾位大思想家學活了,理解透了。由此可見,課堂是活生生的,是學生的樂園,只要教師耐心引導,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歷史課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萬不可就課本知識照本宣科。“用故事激趣導入”這是歷史課的一大特色,如學習《秦王掃六合》一課,教師可以先講講“荊柯刺秦王的故事”,既而提問“荊柯應不應該刺殺秦始皇呢?秦始皇在歷史上到底有何作用?”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找答案。這樣一來,學生興致極高,會迫不及待地啃起書本。整節課,學生都會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教師只要稍加點撥,本課的重點——秦始皇鞏固國家的措施就會很自然地掌握了。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看書找重點內容,會讓本就枯燥的歷史課堂更顯得索然無味。

歷史課程的改革給所有的歷史教師帶來了挑戰,但也提供了機遇。只要經過磨礫,教師觀念得到更新,理論得到充實,實踐得到提升,我們將滿懷信心,為歷史教學開闢一片肥沃的土地。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本學期以來,我在教學工作和成績方面,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和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下面我對國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歷史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組織的:

在導入新課上,讓學生聽大家較熟悉的《鳳陽花鼓》並提出問題,用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並使學生對要學內容有個大概瞭解。

提出問題後,不再是教師給出答案,灌輸知識,讓學生單純背誦,而是讓學生主動閲讀課文動腦筋思考、歸納,並在小組合作交流,然後通過師生互動,予以分析、總結,找出答案。

在整個教學思路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閲讀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目標,實現能力教學目標和情感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上課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關注學生概括能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實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並肯定自己。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力求體現備課思路,引導學生在輕鬆自然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整節課我較滿意的是學生的交流討論、歸納和表演非常主動活潑,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用聯繫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當然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比如課前複習提問環節時間稍長了些,而本節課最後的相關練習又稍顯少了些等,但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