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優選)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優選)

呼蘭河傳讀後感1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叫《呼蘭河傳》,是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著作。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蕭紅童年時發生的故事,第一至第二章講述的是呼蘭河小城的風貌風俗,第三章及第四章寫的是蕭紅童年時發生的故事,最後三章講的是小鎮上不同人物的`悲歡離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鎮上的旁觀者,作者從側面,通過這些旁觀者的行為語言表達了他對人心炎涼的感歎。

蕭紅幼年時和他最疼愛的祖父住在一起,生活十分快樂。但與之對比的是我讀到結尾時,結局卻令人難以置信。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聽説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着年紀也不小了。

東鄰西舍也都不知怎樣了。至於那磨房裏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則完全不曉得了。”這一段震撼了我,原本生活安靜、美好的地方,最終變成了一片荒涼的場景,這讓我又想到了小説的另外一個主題,人心的荒涼。

曾經有人説,世界上最令人討厭的人就是旁觀者,在書的第五章,首先小團圓媳婦被買到老胡家時,就被看熱鬧的人擠滿了。然後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連打了她一個月,而那些看熱鬧的人卻説她打的不夠狠。到了小團圓媳婦被婆婆逼瘋的時候,他們又跑出來出主意,後來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他們又開心的聊起天來,眼前這一切悲劇好像都不存在似的,沒有一個人想起這個12歲的小姑娘。我又想起我自己來,我曾經當過不知道多少次旁觀者,同學打鬧時,同學和老師吵架時,同學生氣時,我都當過旁觀者,那時我的內心是冷漠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尊重每一個人,否則自己遲早也會成為一個被人恥笑的人。

呼蘭河傳是一本文筆細膩的書,通過小城的生活描寫,勾畫出作者許多美好的回憶。又通過旁觀者的視角,描寫了人心的温暖與冷漠。這本書,我覺得所有人都值得一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2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在我們五年級時學的一篇課文,《祖父的菜園》我讀了這篇課文後,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我還發現,這是一本名為《呼蘭河傳》的書裏的文章。

我立刻把它買了下來,然後被作者蕭紅的描寫深深的迷住了,她用一個孩子的視角描寫了自己的家鄉,呼蘭河。雖然那裏十分荒涼,但是,因為是孩子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的都是一種樂觀,向上的感覺,就像在寫賣涼粉的馮歪嘴子的時候,明明他的生活很多苦難。但是通過描寫他的行為和作者自己的感受,能讓我們感受到,在他面對困難的時候,他用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在結尾,他看到了自己兒子的笑容,那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不僅如此,還有更令我着迷的是作者蕭紅對她生活的呼蘭河小鎮的描寫,一個小小的小城,精心刻畫。風土人情,來往起居,從賣饅頭的,到賣燒餅的,一個個都活靈活現,有着自己的特點。

在這本書中,呼蘭河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鎮,而且荒涼,落後,那裏的人們,迷信,愚昧。在第一章,作者就描寫了一個有着“神奇能力”的大泥坑,坑裏發生過許多意外,有許多東西都跌進去了,那為什麼人們不肯把它堵上呢?因為它可以給生活在那裏的人們一個吃問題肉的藉口,每次市集上一有便宜肉賣,都用泥坑這個藉口,然後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是有問題的,但卻沒有一個人承認,甚至説出來的.人還會被大家羣起而攻之,但是,雖然這個小城是相當的差勁,蕭紅仍然是把它當做自己的家鄉。這讓我在文中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思鄉之情。

蕭紅的童年是在這個呼蘭河度過的,哪怕這裏荒蕪,寂寞,比起我們,在這物質生活的到滿足的現在,仍在挑三挑四,完全看不到別人的付出,永遠都不會知足,但是蕭紅呢?她有什麼?只有一個破敗的家庭,但她的童年依舊豐富多彩,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像她一樣呢,還有她作品中的人物,一個個都是在悲劇降臨時都可以保持樂觀的心情,也不想我們,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比如考試失敗,事情搞砸,但是你不去面對,困難總會在這裏,我們應該向書中那些人物一樣,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才可以使自己的將來變得更美好!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前不久,我看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作家稱這是一部優美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本書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卑瑣,落後的生活和愚味的精神。

《呼蘭河傳》中的第三章寫出了“我”和祖父的童年時光。第三章中,祖父讓我記憶深刻,因為他和藹可親,總是笑盈盈的。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歡開個玩笑,比如把小孩子的帽子取下來,有時放在袖口裏,有時放在衣襟下,好像他和孩子們約定了似的:“我就放在這,你來找吧!”祖父很喜歡孩子們組,孩子們也喜歡祖父,而對於我,祖父尤其喜歡。第四章寫了“我”家房子的荒涼。第五-七章寫了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有二伯的故事和馮歪嘴子一家的不幸生活。馮歪嘴子的`王大姑娘死後,她就一個人堅強地帶着兩個孩子,雖然有時候也偷偷抹眼淚,但他一旦看到大兒子能牽着小驢喝水了,就立刻笑了起來,他只是想滿懷希望地活下去,他對生命有一種珍視,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光明,而這絲光明,足以讓我們擁有希望。

《呼蘭河傳》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小團圓媳婦是封建愚昧思想與惡俗的犧牲品,她是老胡家花錢買的童養媳。初進家門是一個“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孩子,後來被婆婆打出毛病,接着被庸醫,雲遊直入等不同人不斷折磨,摧殘,最終離開了人世。多好的一個姑娘啊!那健康,活潑天真,可愛的女孩去哪兒了?她的青春和童心呢?對,是她的婆婆,她的婆婆迷信了跳大神的鬼話,親手一步一步地將這姑娘送上黃泉之路,使12歲的女孩子永永遠遠地合上了眼。看到這,我多麼想衝上前,一把救下那可憐的團圓媳婦,讓她不再飽受痛苦。可是,我不能!為什麼人們只顧看,他們怎麼這麼沒人性呢?這便是他們的愚昧。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人人都要有顆善良的心,要充滿希望地面對未來。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呼蘭河傳》這本書值得大家去閲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4

不知怎麼回事,讀《呼蘭河傳》,就如和一個老友敍舊,暢談,就如作者在街角那咖啡店裏和你對面而坐,室內迴盪着悠揚的陶笛,而她,低垂着一雙沉靜又有些桀驁的大眼睛,一邊慢慢地攪動濃郁的咖啡,一邊幽幽地訴説有關她的故事一一她美麗的家鄉,她摯愛的爺爺,她温暖而難忘的童年,她質樸又愚昧的鄉親……

有時,她所訴説的事情彷彿就發生在你的身邊,你的周圍,那麼鮮活生動,那麼悽婉憂傷,卻又那麼打動人心。

對於這部作品,文學界把它劃歸小説,而我不願意把它當做小説,更願意把它當做一篇敍事詩來品味,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來欣賞,一串悽婉的歌謠來聆聽。

《呼蘭河傳》是蕭紅巔峯時期的作品,也是她最好的作品,一部充滿了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説。作品共分七章,以蕭紅的故鄉生活為原型,各章故事相對獨立,沒有主角人物,也沒有故事主軸。作品雖單獨成節,卻又有一根看不見的線(我的理解是鄉情)串了起來,每一段讀來都那麼栩栩如生,饒有趣味,又寂寞孤獨。

她寫家鄉的雲彩“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寧靜的鄉村,淳樸的鄉鄰,讓人心生嚮往。她寫兒時的調皮“別人抱着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邊上,我不假思索地就要往炕裏邊跑,跑到窗子那裏,就伸出手去,把那白白透着花窗櫺的紙窗給捅了幾個洞,若不加阻止,就必得挨着排給捅破,若有人招呼着我,我也得加速的搶着多捅幾個才能停止。手指一觸到窗上,那紙窗像小鼓似的,嘭嘭地就破了。破得越多,自己越得意。”多像幼時的'我她寫家鄉的小院兒“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靈動而輕盈。

懷念即是嚮往。彼時,孤身在港的蕭紅,是多麼無助恓惶,野徑埋香,風月琳琅,經年如水的故事滋潤着情懷,支撐着最後生命。然而,也許是命運弄人,也許是上天不忍心再讓她孤單寂寞冷,

縷芳魂,飄然而去,帶着對故鄉的不捨眷念,對命運的抗爭不甘……

呼蘭河傳讀後感5

“呼蘭河這小城裏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聽説有二伯死了······”——前序

讀作家蕭紅的傳記《呼蘭河》,就像走進一部孤寂惆悵的史詩。

被譽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的民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站在寂寞的香港土地上,用悽婉的筆調將滿腔思鄉之情寄寓在對呼蘭河這座小城的.真實記敍中。

悽苦可謂是小説的主情調。蕭紅在小説中寫到的小團圓媳婦、王大姐是民國時期千千萬萬勞苦婦女的代表,她們的悲慘結局深深勾起我對特定時代的女性命運的思考。爭取婚姻自由在村民的眼中甚至具有“犯罪”的性質,換言之,女性就如一枚棄棋,如一個玩偶任人擺佈。如老胡家的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初到老胡家時成天樂呵呵的,甩着一條長辮子,可是當她的婆婆給她下馬威時,左鄰右舍都表示讚賞,連有二伯都説:“介年頭是啥年頭,團圓媳婦都不像個團圓媳婦”。於是這可憐的姑娘受盡折磨,被用鞭子抽昏、用烙鐵烙腳心,打了一個多月,又被“跳大神”“用開水洗澡”“豬肉黃連”等治病手段冠冕堂皇地害死。小團圓媳婦令人悲憫的命運將呼蘭河小城中人心的麻木、迂腐、迷信、醜陋暴露的淋漓盡致,人們的良知深受封建社會傳統思想的毒害,既可憐又可悲。

在悽苦的黑暗社會中,到底還是有一絲光明和希望的。正如蕭紅慈愛寬容的祖父給她人生帶來的温暖和關愛一樣。“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儘管殘酷的現實給作家的童年生活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可我堅信,每當她回憶起兒時與祖父相依相伴的美好時光,就會從中獲得温暖和力量。

作家蕭紅一生都切身體會着身為封建時代女性的悽苦和悲慘,她經歷過四段婚姻,在十個城市中徘徊流亡,儘管她英年早逝,但她的孤獨矜持、堅強剛毅,在現代文學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後序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被作者蕭紅用一層憂傷之紗矇住了。通讀全文,總能隱隱約約感到些許悲悽,但又是那麼捉摸不定。是什麼讓她含淚愁悶?

小團圓媳婦死了,不知是被打死的,還是被“救”死的,我看八成是被老胡家的街坊鄰居給折騰死的。街坊鄰居們和老胡一家都是為了小團圓媳婦好,這不難看出,他們都想把她管教成一個傳統化的媳婦,所以才打她,在她生病時又都幫着出點子,雖是瞎出主意,但也是一片好心,只是結果不大好,在他們無所知覺的情況下,其實是把小團圓媳婦推到了鬼門關。

小團圓媳婦只是傳統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一個犧牲品罷了,當然不只她一個,在那個時期恐怕還是有很多的。別指責呼蘭河小城的人們,他們也是無辜的,他們也只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荼害罷了,他們也是可憐人。他們是無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但同時也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這就使得他們有了“愚昧的善良”。愚昧的善良比單純的惡毒更可怕,我一直這麼認為。惡毒令人憎恨,但愚昧的`善良不同,它其實是惡毒的一個分支,只是掛上了“善良”的頭街,因為愚昧無知,所以總是被人們諒解。正因為人們對它的縱容,它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變相地“殺人”。

既然説到了小團圓媳婦,談到了愚昧的善良,就不能不提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道家曰:“人性本善”。話是不錯的,人的心在前期的確是善良的,但注意,是“本”,人心到了後期就會被黑暗的社會腐蝕了,變異成“愚昧的善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是不把小團圓媳婦當人看的,甚至把她貶得連動物也不如。不過她到底還有些良心,不然也不會花大錢給她媳婦治病,但盡花得是些冤枉錢,藥方子荒謬到了極點。婆婆是不知道的,正因她愚昧的善良才間接導致了她媳婦的死。這個婆婆在書中是個反面人物,是當時社會上眾多婆婆的影射。由此可見,愚昧的善良坑害的人不在少數,説它比惡毒更毒也就不為過了。麻木的思想,麻木的人,使得愚昧的善良肆無忌憚地在世上橫行霸道。

愚昧的善良,它同惡毒並肩走在一起,狀如親兄弟……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童年時和祖父的趣事,本書語言並不華麗,但就是這平凡的文字,清晰細膩的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這也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並不單一,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她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她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點燈籠,可以説是玩的不亦樂乎。其中,點燈籠時發生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這個滿是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擦拭後,她飛快地把玩起來,直到玩壞了祖父的臉上也依舊看不出任何不悦。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個如此淘氣的孩子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可以變得異常耐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因為輔導作業而暴跳如雷,真希望他們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蕭紅生活的村子也熱鬧非凡,村中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泥坑,它動不動就會讓人、牲畜和馬車陷進去。但也因此,村子熱鬧非凡,村裏人一聽到呼救,就會跑到坑邊,該救人的救人,該拉車的拉車,該抬貨的.抬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談資,這樣反反覆覆的,時常有新鮮事兒,也異常的熱鬧。這個坑,也給村裏的人們帶來了“福利”,當有淹死的牲畜時,通常以半價賣出。設想,如果真把這個萬惡的坑填平了,那村中裏會不會也冷清下來了呢?到那時,再也不會有人求救,再也不會有人幫忙抬車,更不會再有半價的肉了。這讓我不禁想到,世間萬物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所以遇事不要苦惱,説不定它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本書看完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凡、樸素且悽慘。可如果細細的“品”一下,你或許會發現,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這裏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想來,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個陌生的路人,哪怕是一個路邊的修車師傅,哪怕是發生的一點小小口角,也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背景,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路人、一點點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業、一回回玩耍構成的嗎?每一天,不就是這樣度過的嗎?

從《呼蘭河傳》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呼蘭河傳》,文題簡簡單單,只不過是地名加個“傳”字,説明是發生在呼蘭河的事。如此簡單的題目,卻飽含蕭紅對家鄉深深的懷念,那兒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書第三章主要寫了童年的歡樂與無限的回憶,而第四章講述了家裏院子的荒涼。此時的一切在蕭紅的眼中都無比的悽慘、落寞。正應了《呼蘭河傳》結尾那句“以上我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童年的家鄉不一定是温馨、和諧、歡樂的,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讓人懷戀,給人啟迪的。這些便是促使蕭紅有感而發寫下《呼蘭河傳》的主要因素!

而文中簡練、明瞭的'文字,卻給予了讀者發自內心的感觸,彷彿親眼所見。這樣白描的方法,給人真實的感受,而不同於那些寫得令人一知半解讓讀者覺得深奧卻枯燥乏味的手法!

本書第五章開始講述蕭紅記憶中的一些人物以及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有二伯“他戲弄一個耍猴不像耍猴的,討飯不像討飯的,可是他一走起路來,卻是端莊、沉靜,兩個腳走路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響,而且是慢吞吞地前進,好像一位大將軍似的。”動作、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有那可憐、窮苦的馮歪嘴子,自打他成家搬了房之後,把一個好端端的王大姐給糟蹋了。一個個探員圍在他家門口看熱鬧,看見繩子就説他要上吊;看見菜刀就説他要自刎。但也正是經了這麼一折騰,把呼蘭河的熱鬧氣氛和人間煙火味又加深了幾分!

這章最後以馮歪嘴的二兒子的笑話直接插入收尾,顯得很文章連貫。蕭紅用她那詩化的語言結尾,顯得無比淒涼,正應了矛盾評論中的那句“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給讀者啟迪、想象,去自己感受在那院中曾經的景象,曾經的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在寒假中,我品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講的是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書中也寫了這個小城的種種風光,令人產生了嚮往之情……

這本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我們大家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

呼蘭河真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小鎮子,這裏的人們樸素善良,但是大部分都不願意表現出來。祖父是作者最喜歡的人,他們祖孫二人天天在一起玩耍,祖父一直慣着兒時的'作者,她想要什麼,祖父就竭力怎麼做,是那麼的和藹善良。再就是老胡家。他們家本來是一個家境還説的過去,生活不富裕,但是十分幸福快樂的。不料,小團圓媳婦嫁進來以後,婆婆和丈夫就時不時地虐待她,説是這孩子沒羞沒臊的,然而不久後,團圓媳婦死了,這一家也落寞了。至於馮歪嘴子,他的命運也是十分悽慘,妻子死了,剩下自己與很小的孩子相依為命。但是他冒着別人不信任和鄙視的目光堅強的活着。有二伯則是一個説話語無倫次,有時候也蠻不講理的人,着實讓人捉摸不透。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看到了那裏人的樸素和善良。在那個時候,人們不像現在這樣為了錢而拼上命,而是知足的就這麼貧窮地活着。在那個社會,沒有現在社會這麼多的勾心鬥角,也沒有這麼多的陰謀詭計,人們雖然比較粗俗,普遍沒什麼文化,可是心中卻裝着正直和善良。雖説都比較好事,但是也從不藏着掖着,有什麼都説出來。

不過在那個社會也不完全是完美的。在那個還有些封建思想殘留的年代,人們都相信鬼啊神啊的,一看到那些所謂的“神人”,就不管人家説什麼都相信,而且那時的人們也不是那麼自由民主,有很多事都不能幹,小孩子們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被家中大人們毆打。也很可憐

但是還好,現在一切都好了,我們的社會變得團結和睦了,那些封建的舊毛病也都煙消雲散了,如此幸福的我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原因嗎?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這個星期,我們整個班都在讀《呼蘭河傳》。這本書頗好看,這是作者蕭紅記錄她美好的童年。

蕭紅住在呼蘭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鋤草,學詩……,就連花園裏的植物也是自由的,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它們。蕭紅就這樣快樂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裏一天比一天荒涼,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朗讀聲,花園裏的植物也乾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蕭紅的文字,總是無止盡地沉落下墜,看着讓人又喜歡又心疼。這樣的女子纖細敏感偏偏缺少足夠的愛,她童年時,母親父親都不喜她,唯一親厚的爺爺沒有多久也去世了,當諾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卻還有一生的路要走,而這一生,荊棘滿路,無人相伴,究竟要怎麼走。

滿篇滿紙,都是回憶,滿眼滿心,都是蕭索。這書不該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説,你若望向深淵,深淵也會回望你,我只怕,蕭紅她已在深淵。芸芸眾生,各有自己的無奈掙扎,保不準什麼時候一個念頭就放任自己墜落,跌進無邊黑暗裏,永遠永遠都不想醒來。而我絕對不能這樣,我連那個崖邊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馮歪嘴子,他是靠賣年糕為生,生活很艱難。他娶了一個妻子,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從那以後,每次馮歪嘴子去吃飯,人們多會諷刺他説:“少吃些吧,把饅頭留給兒子吃吧!”又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產後不久便死去。雖然生活更為艱辛,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放棄兒子,他堅強的維持着一家人。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呼蘭河城的民間風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呼蘭河城是個特色濃郁,熱鬧的地方。

這本書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豐富的情感,全部表達的是作者的心裏話,真實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這部小説是她的代表作。著名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它是一篇敍事詩,是一副多彩的風景畫,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全書共七章,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的“回憶式”小説,裏面的人物描寫非常鮮活、靈動。雖然每一章都獨立成篇,並無太多聯繫,但讓人感覺渾然一體,用孩子的視角把這座小城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讀的津津有味,這也許就是這本書的妙處所在吧。

小説中我最喜歡的是描寫作者在祖父身邊生活的場景,尤其是祖父那美妙的菜園子。這裏用了許多擬人手法,把動物、植物描寫的'栩栩如生,一切都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長。看着“祖父種菜,我就種菜……”“玉米想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人管……”等句子,就彷彿“看”到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我不禁羨慕起蕭紅來了。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即使是蕭紅後來有不幸的人生,但這些美好的回憶依然温暖着她、支撐着她!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他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就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我看後覺得好可怕,畢竟一個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麼的可伶、可悲!封建社會真是害死人啊!

我們現在的生活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着,爸爸媽媽呵護着,老師教導着,同學幫助着,和《呼蘭河傳》裏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真是幸福無比、豐富多彩。即便是疫情期間在家中隔離,我們也是有吃有喝,可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就抱怨學習壓力大、家長管的緊,殊不知在舊社會的孩子們過的都是怎樣悲慘的生活,我想讀完這本書大家應該會有所感悟。

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正擁有的東西,快樂幸福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本自傳,主要講述的是蕭紅小時候在幾個家鄉的一些事情。那是一本充滿温情童趣娘娘到來的回憶性小説。

呼蘭河城不是安祥寧靜的天堂,那裏充滿着無知和愚昧,荒涼的土地上瀰漫着痛苦和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淡泊和有趣的語氣和包容的心處處出出家鄉的種種和童年的'事情。她用女性獨特的抒情方式給我們描繪出一個複雜的生活空間。從而折射出悲憫的深度人性讓我們一種以無限廣闊的胸懷來召喚一份真情一份温暖。

我從“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並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中知逍這句話,承上起下,既起到了總結上文,讓人知道上文所描寫的景象的是呼蘭河,又直接指出了呼蘭河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為下文起到了鋪墊的作用,這種為結構嚴謹。

一個名符其實的淘氣包蕭紅的童年,都記在了這本《呼蘭河傳》裏了,它帶給我們她美好的童年記憶。年僅33歲。蕭紅的一生實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小的時候的她總是讓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長的地方最痛愛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園子裏奔跑、種地、搞惡作劇、來消磨時間。我讀了這本書後,懷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現在學習越來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漸隨時間忘卻。沒有時間再留念。而這本是卻奇蹟般的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兩個童年的比較、更是兩個年代和兩個社會的比較讓我鼻子發酸。我也能體會到作者寫這本書時的悲涼。

作昔透過她坎坷的人生歷程來遙看記憶的彌散是原生態的,她回憶起温曖的“大花園”以及自已家那裏有名的十字街的美,使人感悟到中國傳統文化與傳動生活式中的詩意,美麗跟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依戀和讚美之情。也感覺在開始寫《呼蘭河傳》第一章時就抒發出思想家鄉時的悲涼與他的傷心之情,讀完也會使讀者對作者他感到傷心和難過。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呼蘭河傳》,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直到開學還念念不忘。時不時拿出來品嚐,每一次翻閲都讓我受益匪淺。

《呼蘭河傳》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蕭紅在呼蘭河這座小城裏童年的生活故事,比如:“我”把祖父的帽子上插花,惹得全家笑成一片;每年下雨 ,泥坑會惹出事,淹雞淹鴨,抬車抬馬;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整座小城熱鬧非凡;小圓圓媳婦被胡家人折騰死

《呼蘭河傳》裏講述了許多小故事,俗話説小故事大道理,每個故事都藴含着深刻的道理:

當我讀到“我”把祖父的帽子插上一圈玫瑰花,祖父毫不知情,還説今年春天雨水大,他們這棵玫瑰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祖父一進屋就惹得全家笑哈哈。從這裏,我讀出來慈祥而猶有童心的祖父和天真活潑的“我”都是家裏的開心果,一個也不能缺少。此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熟悉的面孔——我的爺爺。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一次在書房玩,腳一滑摔倒了,爸爸重要的文件也被我打亂了,爸爸剛要來教訓我,做完事的爺爺回來了,看見我立刻扔下鋤頭衝過來,輕聲細語地問我受了傷沒有。我慈祥的爺爺在我們家也是不可缺少的。

讀到每年下雨東二街道上的泥坑子就會漲很多水,路過的人

個個弄得滿頭大汗,渾身發燒才過得去。有的人説把牆折了過去,有的人説種樹爬過去,而説用土填平的一個也沒有。從這裏我讀出呼蘭河的人都很自私,只為自己着想,不顧別人。在我的生活中也發生過這種事情。在公園裏,一個空牛奶瓶不知被誰扔在最顯眼的地方,三個小男孩朝那個方向走去,他們會撿嗎?讓我驚訝的是,其中一個小男孩竟然把空瓶子一腳踢進了池塘!多麼不文明的`行為!踢瓶子的人不文明,扔瓶子的人更不文明。做個文明的公民其實並不難,即使只是把你手上的垃圾扔進垃圾桶這樣一件小事,也能彰顯出一個人的素質。真希望身邊的人們都能做一個文明的人。

讀一本好書,心靈得到一次洗禮。《呼蘭河傳》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終身難忘。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呼蘭河傳》是一本蕭紅寫她過去故鄉的書。茅盾曾説過:“《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作者講述的那個呼蘭河時代,好像離我們有一些遙遠,但作者卻用自己的文字把我們帶回了那個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鄉。

在故鄉中,小蕭紅最親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這個“吃人”的世界裏,小蕭紅寧願依偎在祖父身邊聽那些講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願去觸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這不僅襯托出了祖父的温暖,也拉出了一個大的無情的背景。

文中講到:“我總是能不分晝夜地聽到團圓媳婦的哭聲”。團圓媳婦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人,她年紀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卻總是被婆婆打罵,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請來大神,又是用各種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裏塞。這不但沒把病治好,還把團圓媳婦嚇得天天做噩夢,也招來了街坊鄰居來看笑話。他們把這當成是好看的大戲,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價着。在我們看來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個時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卻從未感覺到他們正在慢慢地毀了一個人。

這個地方的深處,好似住着一個“吃人”的怪獸,但可悲的是,人們都喜歡它。

村中有一個大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錢。可卻有多少小孩,包括雞鴨羊這些牲畜,用這種方式無意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會發生的意外,這多麼令人惋惜和無奈。

如今,我們再遠觀那個時代,那個遠去的呼蘭河,很遙遠、很陌生,又很無奈。

這本書有一個神奇的魔力,儘管有時間的差距,但那種黑暗時代給人帶來的來自心底的衝擊,卻是那麼真切又深刻。蕭紅揭露了麻木的`人性,這種感覺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記。

在我們如今的時代,沒有迷信的團圓媳婦的婆婆,沒有圍觀人的無情,沒有路上沒人填平的坑。可是那隻“吃人”的怪獸還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適應了當下的社會。

所以,我們面對曾經遠去的呼蘭河,站在這個新的時代裏,一定要堅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認定是對的事。

去奮鬥吧,奔跑在這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呼蘭河傳》,《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原名張乃瑩,是民國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描寫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農村人民閉塞的生活以及日本侵佔東北後他們的苦難與鬥爭。這本書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初,發生在一座封閉的小城,呼蘭河城中人們麻木、悲慘的生活。

《呼蘭河傳》中描寫了許多人物,而我最喜歡祖父這個人物,祖父是個身材高大很健壯的人,手裏總喜歡拿個長手杖,他非常慈祥,和藹可親,脾氣又好。當他遇到孩子時總是跟孩子們開玩笑,他每次都跟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一樣,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並且祖父還很會做飯,呼蘭河城中有一口井,不論豬、鴨……掉到井中,祖父都會把他們撈上來,為捱餓的“我”做上一頓美味的佳餚。祖父把他們裹上黃泥,用火一烤,再加點鹽和葱,香噴噴的大餐就做好了,“我”每次都能吃得飽飽的。每當看到這個情節,使人感到滿滿的親切感,為那沉悶壓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祖父是一個好心人,“我”很愛祖父。

説完了,祖父讓我來説説令我印象最深的小團圓媳婦,團圓媳婦是胡家用八元錢買來的童養媳,她本來梳着兩條大辮子,性格開朗,人又美。十二歲的女孩來到胡家後被殘忍的婆婆虐待,後來她身體越來越差,變得非常脆弱,終於他病倒在牀上,可惡的婆婆為了讓她活下來,用了各種歪門邪道的迷信方法,最後她還是奄奄一息的去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萬惡的舊社會多麼可惡,多麼可悲!女性在舊社會沒有地位,沒有人權。如今我們生活在新社會的陽光下,從小在優越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我感到多麼幸運!

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感受,世界上有些人內心是邪惡的,為了自己一時痛快而不惜毀掉別人的一生,但在世界上也有更多的人像祖父一樣,他們善良,向世界傳遞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