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有感

官渡之戰有感1

《官渡之戰》,深刻地描繪了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官渡之戰有感

曹操,一個智慧的才子,願聽取他人的建議,認真分析,作戰勇猛,豁達大度,卻誤殺了忠義之士沮授。袁紹,雖説擁有雄兵猛將,但仍難取勝,他猜疑心重,又缺謀少斷。在官渡之戰,因為不採納謀士許攸的.建議,懷疑暗中有勾結,而錯失良機,全軍潰敗。許攸一氣之下投奔曹操,袁紹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兩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曹操須做事三思而後行,唯恐後悔莫及。而袁紹猜疑心太重,自己要冷靜地分析是對是錯。

我覺得這篇短文,告訴人們:在生活中、工作中為人處事都必須謹慎,不能粗心大意,草率行事。如學習,即使做完了也需要仔細檢查、字字不漏,如果到發現錯誤時也無能為力。特別是在考試中,千萬不能鬆懈,做完後要細心地反覆檢查,哪怕一個字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失誤。但也不要太過緊張,這樣反而不好,放着平常的心態,嚴謹細心,處世公心,待人善心。

官渡之戰有感2

今天我讀了《官渡之戰》的故事,深深地為袁紹的兵敗感到可惜,十萬大軍、糧草充足,卻敗給了當時實力不如他的曹操,仔細品讀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要太驕傲了。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明白:為什麼袁軍那麼強大,人力足,財力足,糧食也足,為什麼被曹操這麼一點點兵打敗了呢?原來一切都是因為袁紹太驕傲了,不聽大臣勸説,獨自進攻,結果導致曹操勝利。而他失敗的原因只有兩個字——驕傲,要是他不那麼驕傲,那天下還不一定是誰的呢,歷史也有可能因此發生大變化。一切都是由於驕傲。回想起來,我以前也有驕傲的時候,三年級下冊的時候,期末考試成績發佈下來,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天哪,99。5分,這可是我有史以來考的最高的一次分數了!於是我到處跟同學們炫耀,結果下學期期末考,我的語文分數只有可憐的90分,這時候,上學期被我嘲笑的小劉走過來,問:“你考幾分啊,我考了95分!”我當時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早知道就別那麼驕傲了。

俗話説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才能成為明日更好的自己!

官渡之戰有感3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的戰例。曹操以七萬軍隊打敗了袁紹七十萬大軍。為什麼袁紹七十萬大軍卻敵不過曹操的七萬人馬呢?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糧草是否充足,士氣是否高昂,軍隊人數的多少,地理環境的優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主帥能力的強弱。

許攸是袁紹的一位很好的謀士。一日,曹軍的糧草吃完了,曹操寫信並派人去許昌催督糧草。不料這封信落入許攸之手,他十分欣喜,急忙拿信來見袁紹。袁紹卻不以為然,説曹操詭計多端,怕這信中有假,竟不聽許攸建議。還説許攸和曹操是同窗,這次和曹操裏應外合來算計他。許攸一氣之下離開了袁紹,去投奔曹操。

當許攸來到曹營的時候,曹操正在睡午覺。曹操忽然聽到帳外許攸的喊聲,知道許攸來投。曹操非常高興,急忙起身出帳相迎。由於走得太急,以至於連鞋子也沒有來得及穿,就迎了出來。這令許攸大為感動,便幫助曹操出謀策劃,終於打敗了袁紹。

袁紹輕賢漫才,剛愎自用;曹操尊賢重士,求賢若渴。袁紹雖兵多糧足,手下謀士如雲,而他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處事不當,以至於處處失誤。曹操雖兵稀糧少,但他能明辨是非,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手下人心團結,軍心穩定,往往能化險為夷,事事主動。因此官渡之戰,在決戰之前,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這種以少勝多的`戰爭事例,在歷史上也不是絕無僅有的。如赤壁大戰,孫劉聯合總共不過十幾萬人,卻大敗曹軍八十三萬人。再如毛澤東面對蔣介石發動的五次圍剿,都能從容應對,並且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這些都是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例子。

於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不在於軍隊人數的多少,而在於統帥能力的強弱,其中包括他所採取的政策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