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的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誠信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誠信的讀後感

關於誠信的讀後感1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孔子曾經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這幾天,我在電子圖書館看了《誠信小故事》,裏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韓信報恩”這個故事。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年幼時家裏很貧窮,常常衣食無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説:“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着説:“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着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裏,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要守信。

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教我,做人要講誠信。年幼無知的我絲毫不明白誠信是什麼。終於有一天……

那是放暑假的前一天,我們全體同學到學校開散學典禮。學校頒發了單科考試成績超過九十六分的同學的獎金。好多同學得了獎金,我也不例外。這時,我的`同桌問我:“你拿了多少錢?”我數了數錢,説:“四元。”“四元?”他有些奇怪地説,“小琳只拿了三元,你怎麼拿了四元?”我問:“是這樣嗎?那我問問小琳吧。”我問了小琳,她確實只拿了三元,得知我拿了四元,她立刻和周圍的同學議論起我來。我望了望牆壁上社全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大字,其中“誠信”特別醒目。我心想:要不要還回去呢?媽媽説過,為人要守信,不能貪小便宜。還是還回去吧。最後我鼓起勇氣退還那多出的一塊錢。校長在全體師生面前表揚了我,全場為我鼓掌,我心裏美滋滋的,講誠信的感覺真好啊!

從此,我按時完成作業,收穫了知識;我及時完成家務,收穫了親情;我守時赴約,收穫了友誼……懂得誠信,做好誠信,改善身心,真是利益如流啊!

關於誠信的讀後感2

和以往一樣,學校發下了這個假期的德育圖書——《播撒誠信的種子》。此類的圖書我也看過不少:《托起明天的太陽》、《生活的鏡子》……今年,我有幸發到了這本《播撒誠信的種子》。

我才看了幾頁,就被這些感人的故事吸引了:我國古代漢朝使節蘇武,為履行國家使命,誓死不向匈奴人屈服,在貝加爾湖(在今俄羅斯境內)牧羊長達19年之久,終於回到了漢朝;青年孔勝東,義務為人民修車,這一修就是18年……看着看着,我就……看着看着,我就被這些故事的主人公們深深地打動了。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人物,每一個他們的故事,都令我為之動容。有對女科學家林蘭英向母親許諾一定要考第一名稱讚,有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為北大新生保管行李的`敬佩,還有對美國孩子埃默紐,因為不願對警察作假證而被養父母毒打致死的悲傷……雖然這些故事都不發生在我身邊,但卻在很大程度上震撼了我的心靈。

於是我又在想,在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誠信故事呢?

偶然一次,我看到了這本書的編後記,上面有這樣一句話:“……許多文章沒有標明作者的姓名,無法找到作者的具體地址。敬請作者或著作權人諒解,並與我們取得聯繫。聯繫人……”這句話,不就是誠信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很好的體現嗎?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誠實守信的例子。

幾個月前,我親身經歷了誠信。我的母親是一位十分講究信用的人。那一天,我臨時不能參加一個活動,母親知道後,問我是否向老師請過假,我搖搖頭,不屑一顧地説:“反正這個活動又不缺我一個人,不請假也罷!” ……只記得當晚母親嚴厲地訓斥了我,那時我覺得很冤枉,可是現在我明白了:這些訓斥之詞是在為我鋪平人生的道路!

誠信可以為我們帶來無盡的財富,然而,誠信的美德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或許我們的行動不那麼豪邁壯烈,但是,誠信正是由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的!

我想,既然這本書已為我們播撒了誠信的種子,何不讓我們一起呵護誠信的幼芽呢?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誠信的綠蔭,會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誠信的果實,會甜進每個人的心靈裏!

關於誠信的讀後感3

這是擅長把握流行脈搏的讀書人公司的又一出版物,他們第一本書是意外成功的《誰動了我的奶酪》。而《誠信的背後》則是一本財經小説,這是今年下半年開始的一個新亮點,也許將是xx年的一種流行趨勢。但説是小説又不確切,這本書中用的公司名字甚至人名都是真實的。作者把矛頭直對華爾街、摩根士丹利,指責他們在金融衍生產品中騙取了客户的大額錢財。據説,書一出版,摩根士丹利就到處收購這本書,可見他們害怕到了什麼程度。

在《誠信的背後》中曾經提到這樣一個故事:摩根士丹利將一個有問題的公司高價賣給了另外一家公司,掙了XX萬美元的佣金。後來被買主發現,要求摩根賠錢,而摩根不但不賠,還開始在公司內部銷燬證據。後來,經過多年的法律訴訟,美國法院終於作出了公正的判決,但那已是這本書出版以後很多年的事了。僅僅這一點,我們就不得不佩服《誠信的'背後》的作者超強的預見力和洞察力。

讀完《誠信的背後》,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點兒開竅:原來在全球仰慕的世界商業競爭的中心———華爾街,好人的同意詞是笨dan,也就是説,做好人和會賺錢永遠都是兩碼事。但是,為什麼一提到國外的超級大公司,我們就永遠都會在潛意識中便接受他們又有誠信又會賺錢呢?其實這都是輿論惹的禍———書店中由各大公司主動“配合”出版的數不勝數的傳記、傳奇,以及我們的媒體真糊塗、假明白的主動渲染。

如今,要找一本像《誠信的背後》這樣説實話的書還真不容易。是不是“好人”太多的緣故呢?

《誠信的背後》唯一的缺點是離中國商業太遠,但我相信在xx年,此種“類小説”題材的中國本土作品一定會越來越多,《灰商》、《圈子圈套》這些作品是這個品類誕生的一個重要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