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擺渡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讀後感1

這本書講述了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故事。

迪倫是本是出生在一個完美的家庭,可在她五歲那年,她父親離開了她。她的母親是一個焦慮且讀不懂她內心的人,在學校經常被嘲笑。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她爸爸的聯繫方式,決定去看望父親。在看望父親的途中,迪倫一直在想象跟爸爸見面的樣子,既高興又緊張。

可是在去前往見父親的火車上發生了事故,她自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她走出了車廂,遇見了她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

她對崔斯坦的感情從陌生、好奇、厭煩,到理解和接納,甚至最後愛上了他。在靈魂擺渡的路上,他們倆經歷了各種磨難:被惡魔追擊、跌入湖中、被寒冷侵襲等。在經過一系列磨難後,迪倫發現崔斯坦竟如此愛自己,為了她甘願身體被摧殘。在和崔斯坦一起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穿越了荒原到達一個所謂沒有痛苦沒有死亡的天堂時,才發現自己離不開崔斯坦。所謂完美的天堂在迪倫心裏就是一間空虛的房子,她要的是和崔斯坦在一起。在詢問天堂的人後,不顧危險毅然決然的返回荒原,尋找崔斯坦。又面臨比之前跟兇殘的磨難。在最後,他們回到了人間倆個人都重新回到了人間,獲得了新生。

我很佩服迪倫的勇氣,她本可以在天堂等着她家人的到來然後安逸的過完一生,然而她偏不。她敢於挑戰前人未走之路,儘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為了崔斯坦,她不再懼怕惡魔,不怕自己溺水;為了崔斯坦,她不怕路程艱辛,不怕道路險峻。在靈魂與崔斯坦之間,她選擇了前者,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啊。迪倫只是崔斯坦擺渡的千萬靈魂中的一個,而對於迪倫來説,崔斯坦是她的唯一。

這本書,它不光講述了迪倫與崔斯坦的愛情故事,同時,它也隱喻了眾多的道理。

在荒原,地形跟天氣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當心情愉悦時,荒原就會晴空萬里,心情苦悶時,荒原就會烏雲密佈,心情憤怒時,荒原就會狂風肆虐。在現實生活中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我們的世界是相同的,但在每個人眼裏卻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對某種事物的感情,來認知這個世界的.。

在荒原,你越關注惡魔,越懼怕他們的時候,他們才給你帶來傷害。這些惡魔會想方設法的吸引你的注意力,當你不小心被惡魔拖走時,你就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是當你不理會他們的時候,就算他們在你身旁盤旋,也對你造成不了任何傷害。在生活中,你越關注一些負面東西,它們就越影響你,有時候,看淡一切事物也是一種好事。

在荒原,即使有擺渡人的幫助,但有些靈魂卻依舊被拖走,這不怪擺渡人,而怪自己。在荒原,每個人都需要跨過崇山峻嶺,才能到達分界線。無論靈魂怎麼抱怨,擺渡人依舊會讓他繼續行走,如果天黑前沒有到達安全屋那裏,就會被惡魔拖走。有時候擺渡人可以揹着你走,但不能把你傳送過去,因為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擺渡人就像老師,他會幫助着你,指引着你努力向上,但不能代替你。人生中有些路是必須經歷的,這段路是否走的順利,取決於你有沒有對你自己負責,只有正真意識到責任在自己身上,才可能走向成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又會是你最終選擇?如果生命重生,你又願意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擺渡人》讀後感2

《擺渡人》是剛讀完的一本英國小説。

內容講述,一個父母離異性格內向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坐火車去見自己的父親,火車在通過一個隧道時失事,小女孩醒來時發現自己是這場事故的唯一倖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遠山坡上一直望着她的小男孩一起跨越這個荒原。

事實上,小女孩是這場事故唯一的遇難者,和小男孩相遇的是她的靈魂。

小男孩就是靈魂的擺渡者,將剛剛去世的人的靈魂從荒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否則逝者的.靈魂將被荒原上的魔鬼吃掉從而進入地獄加入魔鬼的羣體。

故事情節頗驚心動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裏,小男孩一直保護小女孩兩人相依為命,產生了愛情。當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擺渡到另一個世界時,因留戀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辦法再次與其相見。

當然,結局也沒有讓讀者失望,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間,達到了圓滿。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我們看過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當你仔細品讀時,字裏行間透露出我們對自己人生態度的思考。

對於死亡: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麼死亡或許沒那麼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裏有逝去的親人,活着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罷了。

曾經我讀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年歲很大的老者寫的,他説若萬事抱着一顆好奇的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有人問老者害怕死亡嗎?他説曾經很怕,因為他難以想象一個人走在死亡邊緣那一刻什麼感受。後來他不怕了,他很好奇那一刻的到來,他會是實踐者,他要知道答案。

在我的讀書生涯裏,也有同學的父親或母親離世了,傷痛的他們我們無從安慰。一個人在接受親人的離開時會有種崩潰的感覺。若他們能將親人的離開看做是空間的跨越,或許心靈的傷痛會有所減輕。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來自牆上的一幅畫中,只是從靜態的平面跨越到動態的立體空間,如果有的人離開了,他只是回到了那副畫裏而已。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覺得特別輕鬆,因為那一刻開始我覺得世界沒有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所為,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還有更可怕的事情嗎?

看過一個訪談節目,專家説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祕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這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所以,大可像那位老者一樣保持好奇心,亦或相信還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對於執念:

每個人都是自己心靈的擺渡人,善惡都由自己擺渡,你選擇做什麼性質的人,行動和意念的支配都由你。消極的情緒,萎靡的狀態,自私,兇惡,衝動,沒自信等等負面的標籤你可以往身上貼,最後形成一個糟糕的人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我們有權擺渡自己的心靈,完美自信,積極向上,友善,寬容,高情商做到這些並不難,關鍵看你對生活的態度,你執念於什麼,你將得到什麼。

擺渡人的方向很廣,你想要將自己的心靈擺渡到哪個河岸,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由你決定。

《擺渡人》讀後感3

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心中百般滋味,但更多的是那種衝擊心靈的震撼。我不知道當作者寫完整本書時,會不會有着和我一樣的感慨,但我知道當作者把結局寫完時,她一定面帶發自內心的微笑,去輕輕撫摸着兩個名字——迪倫、崔斯坦。

我和女主人公迪倫有着相同的年齡,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命運,十五歲的她就像是被命運各種捉弄,命運也不想為她驅散黑暗,給她希望。但就是生活在這種環境裏的迪倫,她不以為然,仍對生活充滿希望,她陽光、她樂觀,她更堅強。但命運的捉弄是她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承受不起的,她的父母離異,她的父親去尋找更好的生活了,母親則是帶着她自己在外過着漂泊不定的日子。我想,每個生活在離異家庭裏的孩子,都曾幻想過之前和父母一起玩耍的回憶,但之後,這種回憶被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不捨得丟掉,也不敢拿出來,就這樣一直藏在那個不起眼的角落,就像孩子內心的藏寶閣,把它放在了那個不常去的裏層。

我記得書中她的母親,瓊,總是告訴迪倫不要她與她的父親詹姆斯。米勒有任何的聯繫和任何的接觸,但是迪倫,純真善良她不相信她的父親會拋棄她們母女,更不相信他不愛她。所以迪倫偷偷跑到瓊的房間裏拿到了父親的電話號碼,而且決定去和父親見面,但她也是一個孩子,她也有擔憂,她怕當見到父親時他的眼中會出現厭惡的神情,她也害怕父親不愛她了。但迪倫下定決心要去見到她父親,於是她滿懷期望的踏上了去見父親的路途,但她也不知道那將是怎樣的一段路途。迪倫更不知道命運又跟她開了一個怎樣的玩笑,這也將是迪倫留在這亂世中最後一點美好。

她與他相遇了,可以説是迪倫和崔斯坦,他們的相遇是偶然還是意外,或者説又是命運嗎?這場相遇是誰也沒有想到的,而且改變的不將是迪倫一個人,還有崔斯坦,迪倫的靈魂擺渡人。

如果不是遇見迪倫,崔斯坦的命運將是重複的工作,不停地工作,聽從命運的安排,一直到他不復存在。但是迪倫的出現改變了命運對他的縛束。崔斯坦從迪倫身上看到對命運不公的抵抗,即使力量在命運前如同螞蟻一樣,但是迪倫相信着,只要不怕它,有着堅強的信念和深深的牽掛,這就是的抵抗命運的.本錢。

在書中我也彷彿感受到了迪倫和崔斯坦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強大力量,還有兩個對對方的愛意,這是兩個人從來沒有過的,但是兩個人卻深深明白這是一種什麼感受,這又是怎樣的結局。但是兩人卻不接受命運給予他們的那個糟糕又悲傷的結局,他們想在一起永遠都不分開,於是兩人改變了結局。相比那些連嘗試都不敢的傢伙們而言,迪倫和崔斯坦是勇敢而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他們是高尚的,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要努力去擁有和命運對抗的本錢,若是是命運不公,不要不安和氣餒,要坦然接受它,而且要試着改變它,它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強大,它的強大是因你而已,所以加油吧!勇敢吧!去正面和他抵抗吧!

最後,我想説,雖然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奇幻故事,但不排除他是真實存在的。

《擺渡人》讀後感4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中15歲的女孩迪倫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單親女孩兒,在一次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中,成為了唯一的罹難者。她的靈魂必須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才能抵達靈魂的棲息地。而崔斯坦是她的靈魂擺渡人,她,也是崔斯坦萬千擺渡過的靈魂中的極普通的一個。

迪倫從一個原本必須受到保護、掙脱惡魔、穿過荒原、邁向靈魂棲息地的小女孩,原本應當抱怨命運的不公、對未來充滿恐懼的女孩,卻因為一場發自內心的愛,使她對自我的擺渡人崔斯坦的命運關懷,反而超出了對自我的關切。

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擺渡人,保護、引領過無數的靈魂穿過了荒原,來到了靈魂的棲息地,當然偶爾也會有失敗的時候。可是,他不明白,自我的終點在哪裏他不明白,為什麼自我會有這樣的宿命他不明白,如何才能改變自我當下的命運安排。

從年齡與經歷來説,他是一個飽經滄桑、經歷豐富的`人,見過了無數的靈魂引領,經歷了無數次的惡魔攻擊;內心早已波瀾不驚、心如止水;只是機械地、重複地穿過荒原。與其説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説他是一個無可去處的孤獨靈魂。他已經完全習慣了宿命的安排。

直到,他遇上了迪倫。

迪倫是一個純潔的女孩兒,以至於説到自我仍是"處女"時,羞得面紅耳赤。可是,恰恰她的純潔與淡定,給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迪倫並沒有因為明白自我是火車上唯一死去的人時,悲傷煩悶,反而很平淡地理解了這一事實。可是,她卻對崔斯坦以前的擺渡生涯中的其他靈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從崔斯坦的故事裏瞭解了他,並且感受到了他的力量和正義;在受到崔斯坦保護的過程中,漸漸地對他產生了依靠,以至於愛戀。所以,儘管她安全到達了靈魂的棲息地之後,卻因為沒有了崔斯坦的陪伴,她痛恨這樣的結局,她寧願永遠在荒原中與他一齊漂盪,甚至不惜死在惡魔的手中。

她只明白:我要走回去,我要陪伴他,我要拯救他——擺脱他的宿命!

愛,使她充滿了力量。前途即將如何不明白;能否找到他不明白;如何應對惡魔的吞噬不明白!

有了勇氣,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給命運就能夠了。

於是,她以一種無人嘗試過的方式,以一種孤身一人戰勝恐懼的勇氣,義無反顧地踏出了尋找崔斯坦的冒險歷程。

沒有了迪倫的崔斯坦,重複着自我毫無意義的擺渡生涯。也許太久的禁錮,以至於他再次遇到迪倫時,除了驚喜,更多地卻是對未來充滿了恐懼;他不敢嘗試、甚至不敢想像,自我還能去哪裏

此時,他才是荒原上需要"擺渡"的靈魂;迪倫才是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

迪倫的愛牽引着他們,回到原點,回到事故的起點,穿越回時間的剎那,奇蹟必然誕生。

迪倫瞬間回到了事故的現場,並且從事故中甦醒了過來;而崔斯坦,卻在不遠的地方,微笑地看着她:

她説:"原先你在這兒。"

他説:"我在那裏"。

《擺渡人》讀後感5

之前看見有很多書友在讀這本書,不過從大家的評價上來看,整體反饋比較一般,也沒覺得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所以也就一直沒考慮買。but,前段時間微讀做活動,免費領了一本……請原諒,作為一個俗咖,天生對於免費的東西,我還是蠻有興趣的……況且在讀這本書的朋又那麼多……於是……

篇幅不算長,外加本人“刷書如神”,所以沒用太長時間,就輕輕鬆鬆的把它看完了,真的是輕輕鬆鬆,是那種心中格外平靜温暖的輕鬆感,不用去思考什麼,去總結什麼。

情節簡單而流暢,即使主人公穿梭在兩界之間時也有波折,卻毫不虐心;即使當你看到開頭就能知道結局,但心情依然會隨着情節的走向慢慢舒展,並且為故事那看似毫無懸念結局的而感到一絲欣慰,不會想棄之,不會想快進,就這樣跟着作者的.思路,平靜地徜徉在那唯美且荒涼的荒原之上,去體味那單純的愛情故事。

其實我挺喜歡作者對於故事中,各種不同場景的描寫手法的,雖然篇幅並不算多,但是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卻很大:

霧中的荒原,夕陽下的山丘,陰霾下的沼澤地,深邃悠長的峽谷,破舊的小屋……每當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總不禁浮想聯翩,想象着拉長鏡頭裏,男女主人公在清晨的陽光下攜手在小山丘上前行的畫面,滿滿的陽光,兩個温暖的影兒;想象在晦暗的鏡頭下,他們在沼澤地裏艱難前行的畫面,被水打濕的頭髮和衣服,滿眼的泥濘,滿天的灰;想象黑暗中,被爐火勾勒出的臉龐與表情,彷彿一幅幅中世紀的油畫,唯美,聖潔……..這些想象中的畫面與構圖,使自己彷彿也有種正在穿越荒原的感覺,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體驗。

不過,如果想在這本書中讀出什麼所謂“震撼”或者什麼所謂“蕩氣迴腸”,那十有八九估計你會失望。在我看來,這只是一本更像是童話的故事書,對於童話來説,當你看完它,然後沉靜再那温暖裏進入夢鄉的意義,會遠遠大於什麼收穫總結的意義,“我愛你,所以要和你永遠在一起”就是故事的全部,當看到類似“王子和公主永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結局,也就是最美的結尾,看童話就別想那麼多,否則我覺得那會失去其本身的意義。

最後,關於靈魂擺渡人這麼個職業造型設定,我不禁感歎國內外文化差異之巨大……故事中擺渡人的形象,是可以隨着被擺渡者的心裏期望而形成的,也就是説,可以是小王子或是小蘿莉的形象,也可以是長腿歐巴或冷豔御姐等等造型,總之,看着最起碼養眼,而且還算善解人意,温柔體貼;

而,根據我國傳統文化來推算,類似職業的從業者角色造型基本如下:

a.牛頭

b.馬面

c.黑白無常

d.其他類似恐怖生物

.……

試想一下,若女主的事故發生在國內,她遇見的擺渡人十之八九是這些大神中的一位,且,要是女主稍不聽話,就被鞭子,狼牙棒等上古神器一頓胖揍的話,那我估計能發生愛情故事的可能性應該就不太大了……

《擺渡人》讀後感6

用兩天時間終於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結尾兩人的對話——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

嗨。”她也輕聲回了一句,嘴脣顫抖着露出了微笑,“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

真的是千帆過後的感慨~~兩人從荒原到結界,迪倫從結界的世界又返回荒原,獨自尋找崔斯坦,兩人攜手返回人界,終於找到屬於兩人的未來。一切的努力在那一刻有了意義。現在也只能在這種心靈救贖的小説中尋找當初以為真愛的影子了嗎?哈哈,不過現在我的確是不相信,所謂愛情是真實存在的了我們會長大,會知道,現實從來殘酷,戴上虛偽的面具,去迎合外界,得到自己想要的權利金錢。這才是生活,這才是生存。生在一個競爭強烈的社會註定這一生或者前半生必須要摸爬滾打啊。(好吧,又跑偏題了)

最近剛好看了三集的鬼怪,總覺得鬼怪當中有不少地方和擺渡人相似——主角的心情會影響天氣(迪倫和鬼怪大叔的.超能力^O^);永無終結的生命終於等到所愛之人得到了改變(崔斯坦擺渡人的使命~鬼怪大叔等到他的新娘才能終其一生?ps:阿加西,我也能看到那把劍(╥╯^╰╥)不過我是不會愛你的);還有就是心情的變化引起的天氣變化總會被另一方拿來調侃,哈哈哈~~心的距離也在這每一次中不斷的靠近啊。

在他們互相調侃試探,天氣變化無常時,我腦中總會想起那一句——跟你在一起的時光全都很耀眼,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很美好。

小細節是真的有點甜啊~~我始終記得,崔斯坦緊緊抱着迪倫説,第一次説情話我的小天使沒事了。還有在結界時,迴應迪倫的那句我愛你。

一切都過去了,小天使。”他柔聲説道。這樣親暱的情話竟會從自己的嘴裏冒出來,連他自己也覺得詫異。“我也愛你,迪倫。”

緣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是命運冥冥註定了一切嗎?崔斯坦擺渡人的義務在到迪倫時終於快要結束,迪倫堅信自己對他的愛,不看家人的名冊,反而看了崔斯坦的名冊,冒着魂飛魄散的危險再返回去找他。

雖然很多細節在我眼裏覺得經不起推敲,比如,為什麼逃往人界,惡魔並沒有瘋狂的攻擊?擺渡人如果使命結束就可以變成正常人了嗎?迪倫的靈魂為什麼那麼輕易就回到了自己的軀體裏?

但是一本被評為心靈救贖的小説,這種存在本就會有漏洞的吧。作為閒暇時,治癒自己疲憊的心靈也算聊勝於無吧,至於去推薦他人再看這本書,我倒不會很樂衷。

兩人情愫初生時,一個眼神一句話更近一步肢體的接觸時,真的描寫的恰到好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崔斯坦划船時的描寫剛剛好的肌肉真的好有吸引力啊!

唉,那句話真的是在腦中揮之不去,第一次聽是因為致列説過,哈哈哈,因為擺渡人,更加喜歡這句話,跟你在一起的時光都很閃耀,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每一天都美好。大愛啊這句!

《擺渡人》讀後感7

迪倫一個15歲的單親小姑娘,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充滿無奈和煩惱。當她踏上去素未謀面的父親的家時候,心中充滿了期待。

崔斯坦一個靈魂的擺渡人,他的工作是引導靈魂穿過一片荒原到達靈魂該去往的地方。但其實他卻早已麻木到沒有了自己的靈魂,不滿現狀的他卻又無奈至極的認命。不停的重複着自己的生活,當他命中註定般遇到了迪倫這個不同的靈魂時,一切都慢慢開始發生了改變……

迪倫滿心期待的踏上了路程,火車卻在隧道中發生了事故——她也是唯一的遇難者。當迪倫醒來時候眼前一片黑暗,她穿越隧道來到一片荒原,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他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荒原是個特別的地方,它的地貌以靈魂的心理而發生改變。另外荒原中充斥魔鬼,專門抓靈魂,被抓到的靈魂則會成了和他們一樣的魔鬼。荒原裏有安全屋,靈魂在安全屋裏面是絕對安全的,不會被魔鬼襲擊。開始的時候,迪倫對這個陌生的環境充滿好奇和擔心。崔斯坦面對迪倫的感覺是冷漠和沒有耐心的,因為他像極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早已麻木與自己的.工作。當崔斯坦滿滿發現迪倫和之前他引導的靈魂不同,迪倫在知道自己死了的事情之後很快接受了事實,同時迪倫也是唯一考慮崔斯坦感受的人。這讓崔斯坦覺得她很特別,終於慢慢對她打開心扉。迪倫也對崔斯坦也充滿了依賴和好奇。兩個人在經歷過幾次生死後,情愫慢慢在兩個人心中產生。當崔斯坦把迪倫送到了荒原的盡頭的時候,他們互相發誓永遠在一起,崔斯坦會一直陪着迪倫。這個時候我心裏充滿對他們的祝福和對他們的為擔憂而期待。

然後崔斯坦騙了迪倫説自己也可以穿越荒原盡頭的牆陪着她。當他們互相親吻之後,迪倫穿過了那面牆卻發現自己失去了崔斯坦。迪倫的內心痛苦不堪,因為她深愛着崔斯坦,必須找到他和他永遠在一起。迪倫找到崔斯坦之前引導過的一個靈魂,通過他的介紹找到了一個年紀最大的一個老婆婆。迪倫從老婆婆那裏得知她有可能穿回荒原找到擺渡人並且回到人世間,於是毅然決然的重新回到了充滿危險的荒原。當迪倫獨身一人來到沒有崔斯坦陪伴的荒原,心中充滿了無助和恐懼。但是迪倫為了自己的愛,艱難的從一個安全屋到達另一個安全屋。功夫不負有心人,迪倫最終見到了她無比想念的崔斯坦。迪倫成功説服崔斯坦回到發生事故的隧道。當他們手拉手來到漆黑的隧道的時候,迪倫不小心絆倒......當迪倫再次醒來的時候,她發現身邊沒有了崔斯坦,她無比悔恨自己因為絆倒而鬆開崔斯坦的手。醫生把迪倫放在擔架上,當迪倫被抬出隧道的時候,她還是看到心愛的崔斯坦。“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

看完這樣的一個故事,我突然意識到其實迪倫也是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迪倫為了愛不顧一切的精神值得她最後能擁有這樣的美好。崔斯坦像大多數現實中的人一樣,沒有目標麻木不仁,不滿自己的工作卻又擺脱不了。但崔斯坦也是偉大的,盡心守護自己的愛人,為自己愛的人的自由割捨和壓抑自己的情感。可能正因為他偉大的愛,才會讓迪倫如此的不顧一切吧。我不禁的想自己是否也能像迪倫一樣勇敢的面對挫折,擺渡我靈魂的那個會是誰,我又該怎麼做出迴應?對此,我迷茫了,因為我就是“崔斯坦”。

《擺渡人》讀後感8

《擺渡人》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簡單的人物設置,簡單的情節,簡潔的語言。

在小説中,作者發揮自己的想象,構建出一個介於人世與地獄(或者天堂)之間的過渡地帶——荒原,而故事就發生在這裏。主人公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十多歲的少女,叛逆、渴望理解與自由,在日常生活中,雖與母親相依為命,亦對母親的期許與管教不勝煩擾。在與母親一番討價還價之後,迪倫踏上了探望父親的列車。一個花季少女,第一次遠行,難免對旅途充滿期許與擔憂,就像我第一次踏上列車遠行,從東北到上海,雖然那時我已經二十歲了,但心裏還是很空、很虛,對這個世界充滿敬畏。而我們的小迪倫正是在這樣忐忑的心情中遇到了嚴重的交通事故,迪倫在黑暗中摸索出隧道,卻發現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

在她孤苦無助之時,崔斯坦出現了,作為她的擺渡人。迪倫開始還為獲救而欣喜,但當她發現崔斯坦帶她奔向未知的遠方時,她產生了懷疑。崔斯坦道出了真相,迪倫已經在事故中死亡,而他是她的擺渡人,帶她去她該去的地方——天堂或者地獄。得知真相後,迪倫竟然出乎崔斯坦意外地沒有大哭,而是欣然的接受。並同崔斯坦一起跋山涉水,勇鬥惡魔,互相幫助、扶持,可以説經歷了重重磨難。感覺有點像《西遊記》的取經情節,在重重磨難中,主人公之間也結成了深厚的友情、親情、或者愛情。在《擺渡人》中,兩個花季少男少女經歷重重磨難,經歷生離死別,終於在到達目的地之前順利相愛了。然而另外一個世界只屬於迪倫,不屬於崔斯坦。他們在兩個世界交界處深情擁吻後痛苦別離。來到另一個世界後,迪倫沒有見逝去的親人,她只想着崔斯坦。她在最老的居住民的指導下重返荒原世界,踏上尋找崔斯坦的旅程,歷盡千辛萬苦,有情人終於見面。而也正是在此處,二人進行了角色的變幻,迪倫變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着他奔向人類世界。儘管有波瀾,他們最終還是成功了,並在最後走到了一起。

簡單來説,這是一個關於孩子的故事,關於信任與愛的故事。在我的腦海裏,不斷盤旋着迪倫那清純的少女形象。十幾歲,本該是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但是什麼讓歲月過早的在孩子心中鐫刻上了痕跡?在《擺渡人》裏顯而易見,是家庭,破碎的家庭。家,本該是孩子成長的港灣,是孩子靈魂的棲息地,是愛的天堂,好的家庭環境帶來的是快樂的、健康成長的孩子。但在當今世界,離婚率越來越高,許多人家庭意識淡薄,對子女並未負擔起應有的義務,不但不能提供好的環境,還往往給孩子輸入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成長。作為未成年人,心智、世界觀尚不成熟。可以説白紙一張,你怎樣塗畫,便會成為怎樣的作品。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引導,都需要引路人,去帶領他們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重重困難,戰勝挫折。這也正是小説中崔斯坦一直在做的,而當孩子成年,到達目的地後。當他們發現了世界的真諦,又會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反哺給引路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愛與不愛都是相互的,正如老子説:“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沒人是天生的惡魔,也沒人是天生的善人。你想要怎樣的子女,就用怎樣的耐心來對待他們。

《擺渡人》讀後感9

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這是寫在封面上的一句話,人生而孤獨,那麼擺渡人,真的能夠渡化誰嗎?

15歲的迪倫,是跟隨媽媽一起生活的單親女孩,像所有人都曾經歷過的青春期一樣,壓抑、痛苦、無奈、迷茫,“突然間一個可怕的念頭讓她在傾盆大雨中停下了腳步”,而這個“可怕的念頭”其實只不過是一件深藍色的內衣,她預知了自己會被老師強行要求脱下外套,縱然羞愧、不甘,卻又無能為力,而被大雨淋透了的自己,身上的那件白襯衣變得透明無比,內衣被大家一覽無餘,而她終於成為了大家的笑柄。

迪倫難以忍受,於是決定逃課去坐火車,到他父親身邊,而這件事是他們已經約好的。然而,就在火車穿過隧道時,燈光熄滅了,聲音炸裂了,世界終結了。從一片死寂中走出來的迪倫,在一個山坡上,看到了他,崔斯坦。兩人開始了一段探索之旅,而慢慢地迪倫發現了不對勁,終於,崔斯坦説出了真相,“迪倫,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倖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

崔斯坦,則是擺渡人,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毒手。他説,“我告訴他們真相,然後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

他們兩個在這段旅途中,相知、相許、相愛,然而,命運從最開始就決定了他們兩個的道路是不同的。迪倫走入了新的世界,而崔斯坦需要接受任務,去引導下一個靈魂。他們縱然深深地愛着對方,卻無法相守,不甘放棄的迪倫重新走入荒原,尋找崔斯坦,然後一起回到她當初出事的那段隧道里。最終,迪倫找回了自己的生命,併成功帶回了崔斯坦。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愛情故事,我不否認這裏的勇氣和真誠,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不敢相信是不是還有這麼不顧一切的愛情,甚至這份強大的愛情裏面,還有他人的被迫犧牲。就在迪倫重新回到荒原去找崔斯坦時,她看到了崔斯坦為了躲避惡魔牽着一個女人向前跑,而兩隻緊緊牽着的手,刺痛了她的眼睛,讓她醋意大發,於是,迪倫一遍遍大聲呼喊崔斯坦的名字,而驚異的崔斯坦一下子鬆開了那個靈魂的手,導致她喪生在惡魔手裏。這種帶着負重的愛情,不知是否會永遠成為他們心頭的一道疤。

我很佩服迪倫的勇氣,如果向前走,不能和心愛的人一起,那麼就向後走,走那條雖然沒有人走過,但可能是唯一希望的路。我自問,如果是我,敢不敢,這樣孤注一擲,特別是,在這條路上,迪倫自己可能無恙,更冒險的是,押注了崔斯坦的性命。而且,失敗的話,她也就放棄了與父母團聚的機會,這股勇氣和堅持,我想,真的很強大。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不是迪倫和崔斯坦的愛情和勇氣,而是讓我思考,如果我在這一刻死去,那麼我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活了28年,我不遺憾我沒有談過戀愛,也不遺憾計劃的四月份港澳行未來得及完成,不遺憾小時候的自己沒有現在對生命更清醒的認識,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跟父母好好道別,説一聲,我很好,很幸福,也很幸運。

《擺渡人》讀後感10

前兩天説過,要把讀書的習慣重拾起來,靈魂的事情,沒有什麼是一本書治癒不了的,那就先從靈魂的書開始讀起把。利用閒暇的時間,讀完了麥克福爾的《擺渡人》,妥妥的行動派。

和所有的小説一樣,《擺渡人》也是從愛情入手,一句經典語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很好的詮釋了這份愛情。除了愛情,還有擺渡主題,救贖主題,宿命論主題等,“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在命運的荒原上,迪倫和崔斯坦的相互扶持,在生死臨界點的一次次選擇,理性的情感的一次次碰撞,為了愛人的一次次勇敢地付出... .. 荒原如同人生,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荒原上,期間有艱難險阻,有妖魔鬼怪,但是我們的心情美麗與否,決定荒原上的兇險程度,正印證了那句話:你是什麼樣子,世界就是什麼樣子。安全屋固然安全,但是並沒有人要一直守在那裏,為什麼?因為我們有終點,有方向,需要一次次在路上,縱然前路兇險萬分,但是正是這種驚心動魄,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當靈魂回家之後,為什麼能夠折返的傳言一直都有,卻大多數人卻依然選擇留在那裏,因為大多數人都不願冒險去嘗試,去改變,害怕那失敗之後的魂飛魄散,但是隻要心中有夢想,嘗試了,成功了,便是值得。 在理性和情感一次次碰撞之後,迪倫和崔斯坦都選擇了情感,他們成功了。因為相愛,他們互相成為對方靈魂的擺渡人,救贖了自己的愛人,瑪麗蘇式的愛情,瑪麗蘇式的結尾。

只是結局似乎優點太圓滿了。作者過唯心,太偏重於強調救贖的重要性,或者過分誇大了愛情對於生命的意義。與之相比,個人倒是更欣賞最近在追的《歸去來》(一部披着反貪外衣的愛情劇)中寧鳴的態度“我享受就夠了,有望無望並不重要,因為,一切深愛,其實都是自我完成!”努力了,也許未必能達到預期的成果,付出了,有情人未必在一起。畢竟”七分靠打拼”還有“三分天註定“,認真去做,無問西東,最後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在一起,交給命運,付出了就不後悔。

總體來説,《擺渡人》算得上一篇勵志的'雞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荒原。真正的荒原並非地理環境或天涯海角,荒蕪的往往是我們逐漸貧瘠的心靈和日趨乾枯的靈魂,在荒原上,對於惡魔都知道,純潔的靈魂才是一頓美味的饕鬄盛宴,而乾枯的靈魂是味同嚼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有多少人隨着年齡的增長,靈魂卻越來越乏味?有多少人止步於自己內心的恐慌沒有到達終點,有多少為達到一個終點後,止步於世俗的習慣和眼前的安逸,而沒有勇氣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不論這碗雞湯有多少其他的口味,愛的或不愛的,但有點可以肯定,讀完之後,會拷問自己,是否早也已習慣了這種無休止的重複,沒有期待,沒有夢想,不敢嘗試改變,沒有勇氣回到那個“荒原”,去尋找真正的自己?

《擺渡人》讀後感11

當直面生存,死亡與愛,你將如何開展一場靈魂的擺渡,一場渡人渡己的救贖?

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生活可謂是一片狼藉:與母親無話可説,時常被同學,老師嘲弄。在尋找生父的列車中突發交通事故,很不幸,他是唯一一位患難者。隨即遇到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一位十六歲少年。嚴格意義上講,他從沒真正擁有過生命,而他俊朗的容貌也全因迪倫那新的想象,正所謂“相由心生”。

“保護每個靈魂,讓他們安然無恙,似乎這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崔斯坦在護送成千上萬個魂魄時,懷有着一腔熱情,認真地保護着一個又一個靈魂,可崔斯坦逐漸意識到,這些靈魂他們無止境地説謊,欺騙,浪費上天賜予他們的生命,僅是為了一己私利,他們並不把這當作一種生命的饋贈,一次又一次突破人性的底線,人心的醜惡和愚昧也就成為了他們大多數身上的“共性”,而對於崔斯坦而言,一份偉大的責任也就變成了例行公事。而這個小女孩迪倫,也是萬千靈魂中獨特的一份子,喚醒了他靈魂深處的'最後一次温情。

迪倫天真的關注和衷心的慰藉,讓崔斯坦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人性的温暖,因為有她,崔斯坦開始改變,變温柔,變感性,逐漸找回了原來的自己,這何嘗不是一種靈魂的救贖,一場精神的擺渡!

迪倫被擺渡人護送的過程中數次被惡鬼包圍,為了保護女孩脆弱的靈魂,崔斯坦一次次的把緊跟在迪倫身後的惡鬼拽回來,當女孩抵達安全屋,癱倒在地上的那一刻,門前空空蕩蕩,窗外夜色如磐。顯然,另一個人並沒有突出重圍!

“我最後聽見你在叫我,我想把那些討厭的東西趕走,回到你身邊,可他們太多了,不過聽到你的聲音,至少讓我知道你安全了。在這個荒原之上,你,才是我的重中之重!”

其實他總是與迪倫説:“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沒錯,因為你需要我,因為愛。其實他又何嘗不需要迪倫呢?迪倫是他想保一路平安,護一生周全的女孩兒啊,無數次迪倫將崔斯坦在生命垂危的時刻拉回來,或許他們是彼此的擺渡人,生死一線的關頭,他們都是彼此的精神支柱!而此時,愛,是這片荒原裏唯一温暖的底色。它可以教人直面生與死,直面靈魂的存亡。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所説:“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正所謂,向死而生,渡人渡己。靈魂,是自由的,是渴望向上的,就像遊子渴望回到故鄉一樣,至於這故鄉究竟在哪裏?確是一個永恆的迷。我們只好用寓言的方法來説,那是一個對於自己像天國一樣完美的地方。而他們的故鄉,不難看出,只是留在彼此身邊,這,才是最美好的歸宿。他們擺渡了對方,從遙遠的一邊渡河到另一岸,逃脱了心魔。而此書中的擺渡人,正是救贖的載體——彼此穿越人世在荒原相遇,你擺渡了我的靈魂,而我救贖了你的人性。 某種意義上,或許,你恰好也是你擺渡人的擺渡者!

終有一天,你會遇到你的那個崔斯坦,那個迪倫,帶你走過貪婪,兇殘,慾望,幫你贖回一些內心深處曾經遺失的美好......

《擺渡人》讀後感12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中15歲的女孩迪倫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單親女孩兒,在一次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中,成為了唯一的罹難者。她的靈魂必須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才能抵達靈魂的棲息地。而崔斯坦是她的靈魂擺渡人,她,也是崔斯坦萬千擺渡過的靈魂中的極普通的一個。

迪倫從一個原本必須受到保護、掙脱惡魔、穿過荒原、邁向靈魂棲息地的小女孩,原本應該抱怨命運的不公、對未來充滿恐懼的女孩,卻因為一場發自內心的愛,使她對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的命運關懷,反而超出了對自己的關切。

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擺渡人,保護、引領過無數的靈魂穿過了荒原,來到了靈魂的棲息地,當然偶爾也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裏?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當下的'命運安排。

從年齡與經歷來説,他是一個飽經滄桑、經歷豐富的人,見過了無數的靈魂引領,經歷了無數次的惡魔攻擊;內心早已波瀾不驚、心如止水;只是機械地、重複地穿過荒原。與其説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説他是一個無可去處的孤獨靈魂。他已經完全習慣了宿命的安排。

直到,他遇上了迪倫。

迪倫是一個純潔的女孩兒,以至於説到自己仍是"處女"時,羞得面紅耳赤。但是,恰恰她的純潔與淡定,給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迪倫並沒有因為知道自己是火車上唯一死去的人時,悲傷煩悶,反而很平淡地接受了這一事實。但是,她卻對崔斯坦以前的擺渡生涯中的其他靈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從崔斯坦的故事裏瞭解了他,並且感受到了他的力量和正義;在受到崔斯坦保護的過程中,漸漸地對他產生了依賴,以至於愛戀。所以,儘管她安全到達了靈魂的棲息地之後,卻因為沒有了崔斯坦的陪伴,她痛恨這樣的結局,她寧願永遠在荒原中與他一起漂盪,甚至不惜死在惡魔的手中。

她只知道:我要走回去,我要陪伴他,我要拯救他——擺脱他的宿命!

愛,使她充滿了力量。前途即將如何?不知道;能否找到他?不知道;如何面對惡魔的吞噬?不知道!

有了勇氣,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給命運就可以了。

於是,她以一種無人嘗試過的方式,以一種孤身一人戰勝恐懼的勇氣,義無反顧地踏出了尋找崔斯坦的冒險歷程。

沒有了迪倫的崔斯坦,重複着自己毫無意義的擺渡生涯。也許太久的禁錮,以至於他再次遇到迪倫時,除了驚喜,更多地卻是對未來充滿了恐懼;他不敢嘗試、甚至不敢想像,自己還能去哪裏?

此時,他才是荒原上需要"擺渡"的靈魂;迪倫才是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

迪倫的愛牽引着他們,回到原點,回到事故的起點,穿越回時間的剎那,奇蹟必然誕生。

迪倫瞬間回到了事故的現場,並且從事故中甦醒了過來;而崔斯坦,卻在不遠的地方,微笑地看着她:

她説:"原來你在這兒。"

他説:"我在這裏".

《擺渡人》讀後感13

簡而介之,本書講的是少女迪倫去看望久違的父親,卻在路上發生車禍,是車上唯一的遇難者,她的靈魂走出車廂,遇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之後他們開始了一段驚險的荒原之旅,書寫了一段離奇的愛情故事。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擺渡人崔斯坦在遇到迪倫之前心是那麼漠然。

每一個靈魂都需要擺渡人的引領和保護帶自己翻山越湖,戰勝魔鬼,穿過荒原,進入安全的世界,靈魂得到救贖,擺渡人繼續。周而復始的日子使得擺渡人的好奇心消失殆盡,擺渡靈魂只是一份差事而已,沒有誰在意擺渡人的感受,然而也許擺渡人也需要有人擺渡。

崔斯坦與迪倫在荒原裏,跌跌撞撞,長途跋涉,崔斯坦成功的將迪倫送到安全區,迪倫卻因為深愛崔斯坦,單槍匹馬再次回到荒原,找尋崔斯坦,想帶崔斯坦獲得新生,一起步入人間。這是崔斯坦從未有過的想法,卻因為愛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所謂的.規則,一起迎接未知的未來。從荒原到人間的歷程,迪倫表現出來的勇敢果斷,更多的影響着猶疑不定的崔斯坦,突破現有的生活狀況,可能對任何人都很艱難,還好有愛人陪伴鼓勵前行,終於走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生命。

愛依然是主題。有人説,愛是給予與奉獻,有人説,愛是理解與包容,也有人説,愛是成全,需要勇氣愛到底是什麼?我想答案是多元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不一樣的解釋,對父母子女戀人朋友,我們用不同的愛回饋對方。我唯一能確定的,愛絕不是隨便的一個字,愛是個動詞,是在或簡單或複雜的日子裏彼此能感知到的,是雙方相互的一種美好的嚮往和感覺。

迪倫説“我心裏有希望,還有愛”。她到了靈魂安棲地,原本可以和其他靈魂一樣默默等待與親人的再次相聚,可是卻選擇寧願灰飛煙滅都要重返荒原,與崔斯坦在一起。經過老靈魂伊萊扎的指引,迪倫如願以償。靈魂何其多,都想飛出桎梏,為什麼只有迪倫可以達成心願?老伊萊扎説“不是這個地方不讓他們走,而是這些靈魂自己束縛住了自己,在他們內心深處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會死,原地等待也許還能見到心愛之人,他們只是不敢冒失敗的風險。”也許?可能?一切都不確定!迪倫不怕嗎?怕!但是希望與愛打敗了迪倫內心的恐懼,戰勝了妖魔鬼怪。只要有一點機會與希望,無論結果如何,她都要試試!我很欽佩她,是呢,如果連試試都不敢,那機會從何而來?

當然,沒有誰能一直陪伴誰,生命裏每一個出現的人都會渡你走過一程,教會你一些東西,然後各自繼續前行。崔斯坦和迪倫結伴同行,崔斯坦的保護讓迪倫不再孤獨和害怕,迪倫的善良和勇敢帶給崔斯坦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心動,這其實施兩段荒原之旅,前一段,崔斯坦保護迪倫,後一段迪倫引領崔斯坦,他們相互依伴,也彼此成就。其實無需多言,他們一定會在人間擁有一段多彩幸福的生活。這就夠了!人生的每個階段出現的人和事都不會長久存在,但每次經歷都會讓你收穫更精彩的人生。

《擺渡人》讀後感14

這是一個有關於生與死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迪倫和單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不過她和母親的關係並不很好。

學校裏她也不受歡迎,唯一的好朋友轉學離開。書中説迪倫是一個內向羞澀,做事一板一眼,沉着勤奮,但不是很聰明的人。也許她在學校不被老師同學所理解,和她這樣的性格有關。

所以她很渴望從在另一個城市的父親那裏得到些許安慰。但去往父親城市的那列火車出了事故,而迪倫的故事此刻拉開了帷幕。

令女主公處處受挫的雨天讓這個世界變得模糊。

迪倫似乎是幸運的,因為她是事故中唯一的倖存者,她見到了男主人公——崔斯坦,一個靈魂的擺渡者。

跟着荒野中唯一的“活人”崔斯坦,迪倫心中的疑惑越發的深。終於,她知道自己才是在事故中死亡的那個。雖然難以接受,但她勇敢面對。

接下來就是同惡靈的對抗,他們拼命的想要在白天結束前趕到臨時屋,可即使這樣,也無法避免的與惡靈惡鬥了幾場。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處處會遇到“惡靈”,他們想要把我們變成成員之一,壯大他們的隊伍,拉更多的人墜入深淵。

懶惰、貪婪、拜金、逐利、好色、自私······

迪倫有崔斯坦的保護,一次次從惡靈口中逃脱。我們雖然沒有靈魂的擺渡人,卻有老師的.教導、家長的囑咐和同學朋友的監督。

如果人心本惡,那好的書籍和良師益友就是驅除惡的淨瓶。

如果人性本善,那好的教育和自我約束就是阻隔污染的保護傘。

也許很多人都有從眾心理,認為大家都在做,那這件事就一定是對的,或者乾脆不思考對與錯,盲目的隨大流。就如之前的搶鹽事件。

但一個人要有自己的思維和思想,要有判斷能力和敢於抗爭錯誤的魄力。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

故事幾經波折,迪倫和崔斯坦終於度過了所有難關,崔斯坦完成了他的任務,迪倫被護送到了該去的地方,本來是該結束的時候了,但女主人公沒有屈服於安排。

她離開了死人應該呆的地方,回到那片荒野尋找崔斯坦。她決定要和崔斯坦一起回到原本的世界去。

他們成功了,雖然代價是犧牲了崔斯坦又引導的一個靈魂。

大概世間事就是這樣,並非那麼公平,所以要想成為不被炮灰的主人公,要靠自己努力。

迪倫放棄荒野終點的安逸、平靜的生活。她一個人踏入滿是魔鬼的荒野,在沒有崔斯坦保護下一個人戰鬥,她勝利了。她堅定的意志和改變陳規的決心讓她活了下來。

創新很可能意味着打破一套運行很久的舊規,慣性不止存在於物理方面,人的心理也是有的。所以要拋棄舊的,接受新的,必定堅持,因為讓人們消除心理的慣性需要時間。

崔斯坦也許從沒想過他可以像正常人,像他擺渡的那些靈魂生前那樣活着。是迪倫最終讓他冒險一試,結果是人們的樂見其成。

故事結束在迪倫被救生員放在擔架上看到崔斯坦,他們彼此微笑,崔斯坦説:“我在這裏。”

故事雖然結束,但他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歡笑悲苦,他們將共同面對。

《擺渡人》讀後感15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長河,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死亡,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詞。對於死亡,我們總是好奇又極其恐懼。在它不為人知的背後,究竟是萬劫不復的深淵,還是生命的再次輪迴?《擺渡人》,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故事,一場愛與死亡的考驗。

對於生存、死亡與愛,哪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因為不曾經歷,所以無從得知。

想必在“偶遇”崔斯坦以前,迪倫從未思考過如此深刻的問題。十五歲的她正值花季年華,執着於對父親的渴望,從而踏上尋父之路。不料發生意外事故,從火車殘骸中逃出的她,卻成為唯一的倖存者?悲喜交加之時,少年崔斯坦的出現帶給她希望的曙光。荒原的路可真長,彷彿走不完。但是要快點,再快點......

看着純潔無暇的迪倫,崔斯坦開始不忍心,開始有負罪感,開始掙扎:是否該告訴迪倫真相?她能否承受這殘酷不堪的現實?顯然,崔斯坦的內心掙扎遠不及事情發展的速。“你已經死了”,倘若有人對你説這麼一句話,你會把他當做瘋子,可是對於迪倫,現實情況由不得她不信。“你不是唯一的倖存者,你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當崔斯坦忐忑説出真相時,迪倫內心的衝擊可想而知,但她反而很淡然,最起碼錶現的如此。也許是崔斯坦的`出現不符邏輯,也許是荒原的景象不合常理,也許是魔鬼的出現帶來端倪,又或許,這僅僅是她冥冥之中的遇見,是她與命運近距離接觸的結果。然而,她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一個懷着激動心情渴望見到父親的孩子。不同於以往的靈魂,迪倫沒有傷心欲絕,沒有牢騷吵鬧,她甚至和崔斯坦聊起了荒原的事。她想知道荒原的一切,想知道崔斯坦的一切,在這個她自己的荒原。

在困難險阻中,他們彼此相依,漸漸產生了別樣的情愫。在崔斯坦無盡的生命中,第一次遇見迪倫這般的女孩,第一次產生了想永遠保護她的心情,甚至有了一份人性的感覺。可這不被允許啊,這不合規矩啊。最終他做出了決定:自己不能自私,不能耽誤迪倫,她在荒原隨時隨地都有被魔鬼吃掉的風險。況且,擺渡人是自己的職責,是亙古不變的使命,還有一個個的靈魂等待着自己的擺渡。所以,迪倫必須穿過去,而他只能留在荒原。

結界處,崔斯坦只能選擇放手。對於迪倫的熱切期盼,崔斯坦只能會以不得已的欺騙。看着她跳入萬丈光芒,他才就此心安。在彼岸的天堂,迪倫的生活並不如意,沒有了靈魂伴侶,再美好又有何意義?於是她選擇重回荒原,因為經歷過,所以無從畏懼。

結局總是出乎意料:他們穿越了荒原,回到最初相遇的地方。對崔斯坦來説這是奇蹟,在他無盡生命裏不可能做到的奇蹟,而正是迪倫改寫了他的命運;對於迪倫來説這是執念,在她信念裏和所愛之人永不分離的渴望,而正是崔斯坦給了她渴望的動力。在這場超越生死的冒險中,崔斯坦一直是迪倫的擺渡人,這是他的使命。在這場生死離別的最後,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這是源於愛情。

迪倫用生命與靈魂詮釋了愛情的真諦,通過不懈追求告訴我們:因為心懷信念,所以無所畏懼。禁錮我們的不是黑暗,而是內心的懦弱與膽怯。不要讓恐懼成為軟肋,執着的信念才是傾盡一切的追求與方向。只要目標確定,不管路有多艱難,也要繼續堅強的走下去,做自己人生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