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鵑的養殖方法

東鵑是日本的石巖杜鵑的變種及其眾多的雜交後代,從日本引入,為與西洋杜鵑相應故稱東鵑。東鵑花期春天,有的地方將其納入春鵑。

東鵑的養殖方法
東鵑的養殖方法

盆栽杜鵑宜選品種有四海波、寒牡丹、王冠、五寶珠、桃學(又叫荷蘭)。選擇用扦插或高壓法繁殖的健壯幼苗,用泥盆為宜。盆土選用針葉樹下腐殖土,與少量園土和沙子混均,再加入骨粉,或用闊葉樹下腐葉土4份、腐熟廄肥4份、沙子2份混均,加入適量硫黃粉,使土壤呈酸性,並施人基肥,盆的大小要與植株大小相宜,盆過大易造成土過濕而爛根,盆底墊鋪瓦片,以利排水。上盆時幼苗四周要壓實.後用浸盆澆灌法澆透水。生長期間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使用自來水最好在缸中存放1~2天,置通風蔽蔭處。10~12天后置陽台通風半陰處。

冬季置暖和有微弱光、空氣流通室內。生長期間澆水非常重要,根據盆土乾濕而定,適當澆水,澆則澆透,不能澆半截子水。澆水過多,會落葉,甚至死亡。春季花芽萌發,澆水量稍多些,保證充足的水分。花蕾顯色時,每天至少澆1次水,切忌脱水;夏季早晚各澆1次水,水量不宜過多。每天中午前後,在葉面和地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減少葉面水分蒸發,注意遮蔭;入秋後,澆水量減少,每天早晨澆水1次,保持濕潤即可,不要過幹或過濕,以防落葉。冬季(12月~2月)室內越冬,不宜多澆水,每隔3~4天,視盆土乾燥情況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陽光下進行,適量澆水,保持盆土濕潤;生長期間掌握薄肥勤施,以稀釋的腐熟餅肥水為好,忌施濃肥。早春開花前及花後要多施肥,每隔7~10天追施1次稀薄速效氮、磷結合以磷為主的稀薄液肥,使其多長枝葉,為孕蕾創造條件。6~7月追施富含磷質液肥(骨粉、磷酸二氫鉀等),促進花芽分化。進入盛夏後要停止施肥。

秋季宜勤施(每週1次)磷、鉀肥,施肥後次日需澆1次清水。冬季、梅雨季節停止施肥。對1—2年生的幼苗,要少施肥或不施肥,否則易造成“肥害”;適時整形修剪,秋後一般植株頂部都長有花蕾1~4朵,花前須進行疏蕾,一個枝頭蕾的`只留1朵,其餘都疏去。

春後花苞脱去鱗片,如發現苞內有2~4朵花,應只留1~2,以利養分集中,使花碩大而美豔。另外,長大後主要剪去病枝、弱枝,以疏剪為主。如果盆土未發生鹼性化,不必年年翻盆。

杜鵑易遭受紅蜘蛛、介殼蟲及褐斑病等病蟲害危害,應及時防治。

東鵑的繁殖方法

杜鵑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播種五種方法,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為普遍,繁殖量最大;壓條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複雜,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

扦插

此法應用最廣,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性狀穩定。

①時間,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中旬,春鵑、夏鵑在6月中下旬,此時枝條老嫩適中,氣候温暖濕潤。

②插穗,取當年生剛木質化的枝條,帶踵掰下,修平毛頭,剪去下部葉片,保留頂部3片至5片葉,保濕待插;

③扦插管理,扦插基質可用蘭花土、高山腐殖土、黃心土、蛭石等,扦插深度以穗長的1/3至1/2為宜,扦插完成後要噴透水,加蓋薄膜保濕,給予適當遮蔭,一個月內始終保持扦插基質濕潤,毛鵑、春鵑、夏鵑約一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約需60天至70天。

壓條

一般採用高技壓條。杜鵑壓條常在4-5月間進行。具體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鵑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壯枝條,離枝條頂端10-12釐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開約1釐米寬的一圈環形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乾淨,切斷葉子製造有機物向下輸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發根芽。然後用一塊長方形塑料薄膜鬆鬆地包卷兩圈,在環形切口下端2-3釐米處用細繩紮緊,留塑料薄膜上端張開成喇叭袋子狀,隨即將潮濕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袋形的上端口紮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澆水時應向葉片噴水,讓水沿着枝幹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泥土經常濕潤,以利枝條上傷口癒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鬚。大約在3-4個月後根鬚長至2-3釐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使其離開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嫁接

可一砧接多穗,多品種,生長快,株形好,成活率高。

①時間,5月至6月間,採用嫩梢劈接或腹接法;

②砧木,選用2年生的毛鵑,要求新梢與接穗粗細得當,砧木品種以毛鵑“玉蝴蝶”、“紫蝴蝶”為好。

③接穗,在西鵑母株上,剪取3釐米至4釐米長的嫩梢,去掉下部的葉片,保留端部的3片至4片小葉,基部用刀片削成楔形,削麪長約0.5釐米至1.0釐米。5嫁接管理,在毛鵑當年生新梢2釐米至3釐米處截斷,摘去該部位葉片,縱切1釐米,插入接穗楔形端,皮層對齊,用塑料薄膜帶綁紮接合部,套正塑料袋扎口保濕;置於蔭棚下,忌陽光直射和暴曬。接後7天,只要袋內有細小水珠且接穗不萎蔫,即有可能成活;2個月去袋,翌春再解去綁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