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常用【8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常用【8篇】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節。下午,學校組織同學和家長搓湯圓共度元宵。

同學們高高興興地穿着過年的新衣服來到了學校。只見教學樓上張燈結綵,掛滿了紅燈籠。家長們也拎着大包小包的食材趕來了。我們分成了七組,我很幸運和奶奶分到了同一組。

奶奶先把麪粉放進盆裏,又倒了些熱水和蔬菜汁,然後開始熟練地和麪,很快一個大面團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每人都迫不及待地從大面團上揪了一小塊,學着奶奶的樣子搓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圓嘟嘟、五顏六色的湯圓就擺滿了托盤。我還學會了怎麼搓有餡的.湯圓,讓我來教教你吧!先把麪糰搓圓,再用手掌心把它壓扁,在中心做一個又大又深的坑,把豆沙輕輕地放進去,最後像包包子一樣把口收起來,然後搓圓。你學會了嗎?我們老師也像孩子一樣和我們興高采烈地搓湯圓。

家長們把我們搓好的湯圓倒進鍋裏,五顏六色的湯圓上下翻騰,好像跳舞一樣,看得我們一個個口水直流。湯圓終於煮好了,大家一起大口大口地品嚐着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裏美滋滋的。湯圓有紫色的、綠色的、紅色的……湯圓的餡有豆沙、芝麻,有的同學還把水果放進湯圓裏,我就吃到了一個創新小湯圓——西瓜湯圓。

正當同學們吃得正香的時候,校長來了,對我們説:“大家開心嗎?是吃湯圓開心還是搓湯圓開心啊?”同學們有的説吃湯圓開心,有的説搓湯圓開心。校長語重心長地説:“我們要搓湯圓,吃湯圓,過中國節,做中國人。”

今年的元宵節真難忘啊!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吃過晚飯,去少女泉廣場看放煙花。到了一看,廣場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開始放煙花了,一支焰火“嗖”地一聲飛上天,在天上炸開了花,好像滿天的星星從天而降,照亮了廣場,一會兒又消失了。有的一長串直衝雲霄,猶如火箭飛上天空,還有的飛上天空就散開了,像一把把展開的花傘,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五光十色的彩燈有的是船燈,有的是龍燈,真的很好看呀!最引人注目的是許願燈,也叫孔明燈。有無數的孔明燈冉冉升起,剛開始是大的',越飛越高,後來高的看不見了。它帶着人們的美好願望升入了高空中,帶給人們吉祥和快樂。

正月十五的夜晚是多麼熱鬧,元宵節的夜景是多麼迷人啊!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星期天的晚上,爺爺帶着我和哥哥出去放鞭炮,爺爺拿着花和孔明燈出去,先放花,把花插到土裏,等一會兒,花就衝到天上去了。

在放孔明燈,爺爺拿着打火機點上,一會空氣就滿了,爺爺舉在頭上快要飄的`時候爺爺一放手,就飄上去了,一會就掛到樹上去了,火苗掉到了下面的樹上,過了一會兒,火苗滅了。

今天我有點遺憾,也有點高興,我忘不了這一天。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4

這天我們學校組織了“我們的節日———元宵節”包元宵慶元宵節活動,春節才過,元宵節隨之到來,我們滿懷着新年的喜悦和憧憬,開展包元宵活動,既豐富又有意義,這就是傳統佳節特有的魅力。

節日前夕,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閲書籍、瀏覽網絡,瞭解了元宵節的由來和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準備充分,這天下午,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早早地來到多媒體教室,和爸爸媽媽一起幫忙佈置活動場所。一切準備就緒,老師和同學們都來了,我們分成五個小組,大家摩拳擦掌,同學們連圍裙和廚師帽都準備了,大桌子上擺滿了麪粉、餡料、蔬菜汁和碗筷瓢盆,我們激動地與爸爸媽媽們一起享受着“親子包元宵”的樂趣。

開始包元宵了。首先,媽媽將糯米粉放進碗裏,把胡蘿蔔汁加入,再加一點水,一個胡蘿蔔味的麪糰就做好了。就這樣,我們做好了普通麪糰和胡蘿蔔味的麪糰,芝麻餡特別香,讓人忍不住想嘗一口。麪糰準備完畢,開始包元宵了,媽媽先給我示範:從大面團上摘一小塊,揉圓壓成餅狀,將我喜歡的'芝麻餡放在中心,兩頭捏緊再搓成圓,一個完美的元宵就好了!我心想,這麼簡單。我一定能做出最好的元宵!可當我揉麪團時,這麪糰比我想象的要硬得多,用點勁就碎了,再試一次,麪糰才揉好了,但包餡時又遇到麻煩,餡並不多,但太稀了,在我包元宵時,餡流出來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合上了元宵,接下來把帶餡的元宵揉圓又花了我不少時間,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並不容易,萬事開頭難,後來我再包元宵時就好多了。

包元宵對我們小孩來説難度不小,但我們都樂於動手,其他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和家長們的幫助下,和麪、揉麪團、包元宵,個個都是“高手”呀,一個也不示弱,你教我,我學你,揉一揉、捏一捏再搓一搓,一會兒功夫,一個個形態各異的元宵展現在我們面前,有的是笑臉,有的是小狗,還有的湯汁是桂花酒釀,讓我最期待的是巧克力味的元宵,大家做的各有各的特色,讓我每個都想嚐嚐。

最後,大大小小的元宵滑進湯鍋,雖然包出來的元宵千姿百態,小的如圓珠,大的如乒乓球甚至更大,但從我們和大人們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來,大家心裏是多麼的開心,整個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當一盤盤熱騰騰的五彩元宵端上來時,我們快樂地和老師、爸爸媽媽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勞動成果,你餵我一顆,我餵你一口,幸福與感恩在我們心中久久迴盪。

這次包元宵慶元宵節活動,不僅讓我們親身感受了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瞭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讓我們體驗了勞動的快樂,明白了“知之非難,行之不易”的道理。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5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寓意着來年能團團圓圓的。

我們家也不例外。看!媽媽早就活好了糯米麪,只見她取了一點糯米麪揉成團,然後把麪糰捏匾扁,再把各種各樣的餡放入後捏圓,搓成圓形,這樣元宵就做好了。

水開了,媽媽把元宵放入開水裏煮。不一會兒,元宵煮好了,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連忙盛了一碗湯圓遞給我,讓我趕緊趁熱吃。

啊!我的湯圓是花生餡的,看起來很好吃,我聞了聞,一股花生的香味撲鼻而來。元宵有一元硬幣那麼大,有黃色·紫色,豆沙色,也有純白色。用筷子夾了夾軟軟的,粘粘的,像小朋友們吃的棉花糖一樣。舔一舔,甜甜的。咬一咬,黃色的是花生味,紫色的'香芋味,豆沙色的紅豆味。也有原味的純白色,真是又好吃又好看。

這天,我們還去了夫子廟賞燈,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五彩的花燈比比皆是,爸爸為我和媽媽照了許多照片。回來後,放到電腦上一看,:“喲!我的女兒還真像個小明星,十足的小美女呢!”媽媽驚叫道。

這個元宵節我們全家過得可真是有滋有味啊!作文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6

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我做完作業,吃好晚飯,看好電視,就和爸爸、外公一起去看花燈了。(因為媽媽要上課,所以沒來。)

我們車剛開到西興,就發現這裏人山人海,連車子都沒地方停了。我們只能停在空路上,沒辦法只能走過去,不過這一走收穫也挺大,我們拍了很多張照片,差不多每個燈都拍過。

我走了很長時間才走到,這時我們又開始拍照片了。爸爸給我拍了好幾張照片,我給爸爸拍了兩三張,而爸爸給我和外公只拍了一張。我們走着走着就出去了。可是繞了一圈又進來了。不知為什麼這次我看到比以前要看得多一點。這次我看到了:水電基地、綠城房產……而上次我只看到了西興和幾個福娃。我們在這兒看了好一會兒才回去。

在回家路上,媽媽打電話説:“來接一下我。”我説:“不來接了。”然後就回家了。

晚上,我吃好湯圓。然後就睡了。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7

我期盼很久的元宵節到來了,那天晚上街道上人山人海。

晚上,爸爸到學校來接我到陽光對面去看煙花、因為媽媽還在上班,所以媽媽沒有和我們一起去看煙花。這時,開朗的叔叔們開始放煙花。煙花的樣子很多:有的像小花兒,有的像牛角,有的'像 老鼠,有的像噴泉,有的像狗鏈,看着看着我和爸爸回到了家裏,媽媽下班後,不去看煙花,卻在家裏給我和爸爸做飯,我心裏想:媽媽真辛苦啊!我真想馬上叫着媽媽去看煙花。

這個元宵節真令我難忘啊。

難忘的元宵節的作文 篇8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又是一年元宵節,一陣緊似一陣的鞭炮聲響徹雲霄,一簇一簇的煙花似流星般流竄,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此時的我卻在回味着兒時那難忘的元宵節。

生在豫東和山東交界的農村,童年的元宵節給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煙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當屬小閨女們喜愛的遊戲——七人扎。七人扎,顧名思義由七個20歲左右的小閨女組成,我在12歲本命年時破例參加過一次。記得剛過破五就由年齡稍大點的“招兵買馬”,一旦確定人選,就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帶。

等待批准加入後,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雙新買的扎腿帶,由拿出自己為數不多的壓歲錢,交給組織的頭兒,買些紙箔、香火,還從家偷偷拿來了包子、棗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當夜宵。

晚飯後,七個人相約一起上街看煙花,那個年代的煙花不像現在這麼時尚,都是些二踢腳、啞巴便、竄天猴什麼的,記得那時五六歲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褲子才敢上街瞧煙花,唯恐哪個啞巴便“滋溜”一下竄到褲襠裏。瞧新娘,也是我們這幫小妮子的最愛,我們喜歡站在村口的路邊上,等本村的新娘剛跳下自行車,我們就會蜂擁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從孃家帶來的棗糕盤,比劃着、訴説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亞於自己吃棗糕的那份驚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靜,眾人散去後,我們七個小閨女會躲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裏,由“頭兒”請出找老人紮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擺出自認為最好的東東做供品,一切準備就緒,七個人依次掏出自己借來的扎腿帶,“頭兒”第一個上陣,微閉眼睛,一邊嘴裏振振有詞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靈聖,有福的繫個大囤套小囤,沒福的繫個打水罐子單線繩”,一邊將七副扎腿帶依次打結。做完這一切,“頭兒”由眾姐妹陪同、雙手虔誠地拖着繫好的帶子走進庭院用力甩出,根據地上的圖案推斷此人是否有福氣,將來嫁個什麼樣的婆家,還可根據圖案密集的方向推斷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輪到我係帶子時,我緊閉雙眼,嘴裏唸唸有詞,使勁地繫着每一個結,然後虔誠地、一步一挪地來到庭院,只聽“頭兒”一聲“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勁使勁往高、往外甩,“快來看,快來看,新英系的圖案最方正,看來她還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膚粗糙而得此雅號),瞧!她一準得嫁個遠地方……”這個遊戲只給我留下了這些個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畢業分配到油田工作,當時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莊相繼生子育女,偶爾相聚也都羨慕我有個穩定的工作。

90年代,聽説她們大都是兩個、三個孩子的母親,不過她們憑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養起了雞和豬,丈夫外出打工做積蓄,自己在家賺點零花銷,小日子過的甜甜美美。春節遇到時,她們都催我趕快把自己嫁了吧,千萬別嫁太遠,還説小時的遊戲不靈驗。

二十世紀,她們有的當了婆婆、丈母孃,孩子大了,她們也不再滿足於家裏的二畝三分地了,她們有的'承包了村裏的飯店,有的做起了生意,還有的夫妻二人合開了化工廠,做的最大的當屬當年的“頭兒”,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選鐵”的生意,前不久還送給弟弟一輛奧迪車,成了我們村裏的首富。年前回來電話邀我們相聚,她們笑我面嫩,説我閒着沒事弄出個13歲的孩子玩,當我説這是我的唯一的兒子時,她們都笑我“太笨了”,當初只會學習,笨到了嫁不出去,還調侃當年的“粗夫人”也沒見享多少榮華富貴,反倒是她們經過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齡了。

因都是姐妹,她們的取笑我也沒往心裏去,可細細琢磨還真是那個理:遊戲總歸是遊戲,命運掌最終還是要握在自己手中。無論個人“基礎”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即便是我們“頭兒”的奧迪車也不是靠當年的“大囤套小囤”換來的。

望着街邊的排排花燈,我彷彿又回到了兒時的那個元宵節,美麗的場景,年少的情懷,甜蜜的回憶……這些元素都與“難忘”緊緊相連,讓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