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清明節習俗作文四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習俗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清明節習俗作文四篇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1

清明習俗和清明古詩清明又叫寒食節,在那天不準用火,為了保護身體,要做些體育運動。

放風箏也是其中之一,人們把風箏放上天空,祝願夢想成真。

盪鞦韆在,這是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及揪着皮繩而遷移。最早叫千秋,後來為了避忌諱而改為鞦韆。古時候的鞦韆用樹椏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清明古詩: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暮青青萬項田,誠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2

清明節習俗作文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總讓人聯想到杏花村的美酒和江南的美食。今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而清明前一天為古代的寒食節,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實行禁火冷食,因此清明飲食多以“寒食”為原則。古時有麥糕、環餅、冷粥等,如今則更注重“應令嘗新”——也就是説吃些應時應景、新鮮而有季節特色的食物。

江浙一帶習慣吃青團,是用新鮮艾草或雀麥草汁和着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製成的。油綠如玉的青團,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

在閩東,家家户户則要煮“烏稔飯”。它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此外,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據説可以終年不長疥瘡。在泉州及閩南一帶清明常吃潤餅菜,是以麪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此類食物品種多樣,葷素搭配,主副食都有,既營養豐富又美味可口,類似的還有温州人的清明餅和潮汕人的薄餅。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多吃芥菜不僅可以增加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也有助於消化當天所吃的大量肉類食物。不僅如此,蕎菜還具有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超氧負離子的活力,削減氧自由基的生成,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晉南地區清明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晉北地區,則習慣用玉米麪包黑豆芽餡食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節前要蒸“子推饃”和做面花,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猶如藝術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饋贈親友。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4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説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説:“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插柳、折柳之俗與我國人民種柳、愛柳之風有關。柳為優良的樹種,大凡有旱柳、河柳、龍爪柳、垂柳數種。晉代陶侃鎮守武昌時,在當地遍植柳樹,名為“官柳”。漢代太尉周亞夫在軍營種植很多柳樹,使軍營從此得名“柳營”。隋煬帝曾號召全民種柳護堤,並賜以重賞,白居易曾有《隋堤柳》記之曰:“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五百里。”唐代的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時,把長安的一株柳樹帶到拉薩,並親手種植在大昭寺前,這棵樹迄今還鬱鬱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