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演講稿精華[3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演講稿精華[3篇]

有關清明節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祭祀,綠色清明。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快來臨了,今年的清明節放假時間為4月5日至7日。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我們地區傳統的上墳祭祀、燒紙、放鞭炮等行為極易引發森林火災,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森林火災安全事故的高發期,森林防火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高度重視。

1月24日,x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向廣大市民發出呼籲:強化安全意識,開展文明祭祀活動。

3月初,xx市人民政府發佈《森林防火“禁火令”》:未經批准,禁止在森林防火區野外用火。要全面落實市包縣、縣包鄉(鎮)、鄉(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户、户包人、人包山頭的“七包”責任制。防火期內禁止攜帶火源上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對於上山野外使用明火者,一律依法拘留,如果使用明火造成後果者,一律依法批捕。

上週,縣教育局專門下文,號召學校開展“文明祭祀·綠色清明”主題教育活動,為此,學校向每位同學下發了安慶市教育局“關於清明節期間文明祭祀的.倡議書”,今天我就清明節祭祀活動及森林防火等方面談幾點建議:

1、請同學們儘可能同家長一道參加清明節祭祀祖先活動。清明節祭祀不是一種迷信活動,而是家人對已逝去祖先的懷念,緬懷他們對後人、家庭及社會所做的貢獻,激勵後輩向他們學習,努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國家為清明祭祀設定了法定假日,説明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活動,值得我們提倡、參與、弘揚!

2、同學們可利用這次清明節祭祀活動,走進廣闊大自然,親切擁抱大自然,去仔細觀察、用心思考、不恥下問、勇於探索,一定會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去用心感受陽光的温暖、清風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3、請同學們參加野外活動時不要擅自帶火種(打火機、火柴等),同家長一道祭祀時千萬不要燒紙、放炮,建議家長儘量改變傳統祭祀方式,可以考慮改用鮮花或者水果祭祀等。

4、請所有同學回家告知家長,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如果有誰不小心引燃了森林,他就要負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責任。

5、如果發生森林失火,請同學們不要參加救火行動,因為你們小,無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現傷亡事故,這樣就造成了更大的損失,所以不允許國小生救火。發現失火要儘快在大人指引下遠離火場,並及時報警。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有關清明節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祭祀,綠色清明。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快來臨了,今年的清明節放假時間為4月x日至x日。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我們地區傳統的'上墳祭祀、燒紙、放鞭炮等行為極易引發森林火災,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森林火災安全事故的高發期,森林防火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高度重視。

1月24日,安慶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向廣大市民發出呼籲:強化安全意識,開展文明祭祀活動。

3月初,安慶市人民政府發佈《森林防火“禁火令”》:未經批准,禁止在森林防火區野外用火。要全面落實市包縣、縣包鄉(鎮)、鄉(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户、户包人、人包山頭的“七包”責任制。防火期內禁止攜帶火源上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對於上山野外使用明火者,一律依法拘留,如果使用明火造成後果者,一律依法批捕。

上週,縣教育局專門下文,號召學校開展“文明祭祀·綠色清明”主題教育活動,為此,學校向每位同學下發了安慶市教育局“關於清明節期間文明祭祀的倡議書”,今天我就清明節祭祀活動及森林防火等方面談幾點建議:

1、請同學們儘可能同家長一道參加清明節祭祀祖先活動。清明節祭祀不是一種迷信活動,而是家人對已逝去祖先的懷念,緬懷他們對後人、家庭及社會所做的貢獻,激勵後輩向他們學習,努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國家為清明祭祀設定了法定假日,説明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活動,值得我們提倡、參與、弘揚!

2、同學們可利用這次清明節祭祀活動,走進廣闊大自然,親切擁抱大自然,去仔細觀察、用心思考、不恥下問、勇於探索,一定會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去用心感受陽光的温暖、清風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3、請同學們參加野外活動時不要擅自帶火種(打火機、火柴等),同家長一道祭祀時千萬不要燒紙、放炮,建議家長儘量改變傳統祭祀方式,可以考慮改用鮮花或者水果祭祀等。

4、請所有同學回家告知家長,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如果有誰不小心引燃了森林,他就要負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責任。

5、如果發生森林失火,請同學們不要參加救火行動,因為你們小,無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現傷亡事故,這樣就造成了更大的損失,所以不允許國小生救火。發現失火要儘快在大人指引下遠離火場,並及時報警。考考你們:火警電話是什麼?——119。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有關清明節演講稿3

各位親戚朋友:

您們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説着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着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説,無論家裏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麪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裏,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