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臘八節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臘八節作文600字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臘八節作文600字集錦六篇

臘八節作文600字 篇1

草草地吃過早飯,匆匆地上市場買菜.有人告訴我説,今天是臘八節.我一個人都過糊塗了,聽後,才有了點離年傍近的感覺.

回到家裏,樓室空空.一股懷舊的情思便縈繞心頭.記得小的時侯,一進臘月,便期盼新年的到來.我們幾個孩子幾乎一有時間就翻看日曆,將春節那天的紅頁摺疊,一遍遍倒記時數.一天,兩天,三天... ...,恨不得春節即刻來臨.我們的母親見我們渴盼的樣子,便笑着説起了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聽着母親那慈愛的吟誦,便感覺春節真的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臘月初七晚上,家裏開始熱鬧起來.父親將黃米、糯米、紅棗、和紅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鍋在火爐上煮板栗。父親説,做臘八粥得要用五種材料,預示着來年五穀豐登。我們哥幾個圍在父親身邊,象幾隻沒扎翅的小鳥,等鳥媽媽餵食。栗子煮好,父親用乾裂的手剝開褐色的硬殼,將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顆顆輪流送進我們的嘴裏,可他一顆也捨不得嘗。這時,母親盤腿坐在炕頭,在明亮的罩子燈下,為她的這幾個兒女趕製新年的衣裳。橘紅色的罩子燈光柱直映用白紙糊的頂棚,頂棚便出現一輪圓圓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們幸福快樂的一家。臘八節的早晨雞還不叫,爸爸就起牀了,他頂着星星抱進柴草。輕輕的開門、關門聲,他咕噠,咕噠的拉風匣聲,現在好象還響在我的耳畔。我們也都醒來,捲縮在温暖的被窩裏聽着風匣發出的有節拍的響聲,象在聆聽馬頭琴上優美昂揚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親呼喚着我們起牀,笑着説:“快吃!快吃!誰家煙囱先冒煙,誰家穀子先黃尖。咱們家早吃。”於是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片金黃。

臘八節年年有,而我們的父親、母親卻早已做古。我們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儘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種奢望。那美好的時光再也不會回來了!,想着想着,兩行熱淚便從眼角流出。

臘八節作文600字 篇2

今天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要喝臘八粥的。

臘八粥是一種很講究的食品。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家家户户都要製作。傳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窮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這種粥材料五花八門,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為這頓粥忙活起來。用涼水泡起了黃米、黑豆、紅棗、花生等穀物。光看着就讓人聯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點起火爐,架起了大鍋,加好了水,輕輕放進了準備好的穀物,鍋中馬上變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綠綠的,散發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攪和了一下,鍋中馬上就翻騰了起來。奶奶滿意的蓋上鍋蓋,去看電視去了,可是我依舊對這十分感興趣,細細的等待着,我現在終於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燃出的火柔柔的,輕輕的烘托着鍋底,如此做出的粥才會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點點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條堅實的木頭為了我們的一頓美味,變成了灰燼。

過了一個多小時,鍋蓋沿冒出了白氣,鍋中也發出了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的大喊,奶奶走來拍拍我的腦袋,“等等,就來了,你這個小饞貓!”

她揭開鍋蓋,裏面的水幾乎消失殆盡了,纏和在一起的米粒間不時有一個個小氣泡,彷彿一個個噴發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漂浮在上面,像一羣可愛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話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喚起了家人們。

一家人圍坐在一桌,每個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紅的`臘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還透着一絲滑爽,彷彿吃親親果凍時的淺唱。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神話故事裏説:“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還能增福增壽。”

唉,如果天天都是臘八節該多好,如果天天都是能吃到臘八粥該多好!

臘八節作文600字 篇3

臘八節來了,新年還遠嗎?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很高興,應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臘八節有很多習俗,泡臘八蒜,和臘八粥,還有各地不同的習俗,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會過得很開心,來和你們分享我快樂的臘八節吧!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説,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曆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説法,於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乾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幹,吃着翡翠、杏幹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櫃裏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着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後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乾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乾淨,將乾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説道:“我的靜靜長大了。”擺放好拼盤,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裏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因為這了這天,天氣便越來越冷了。

雖然天氣依舊在變冷,但我們一家人的臉上依然有着過節喜慶那快樂的笑臉。快樂的臘八節,等待着新年鐘聲的敲響……

臘八節作文600字 篇4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裏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裏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

在我家鄉,臘月裏最重大的節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有句俗語叫“紅白蘿蔔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的土話,意思是説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手藝高低的平台。家鄉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蔔、白蘿蔔、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後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調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擀好臘八面。在家鄉,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擀麪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擀時要拿穩放平,用力要勻,先鬆後緊,先慢後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麪糰擀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後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麪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摺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着“咯噔、咯噔”的節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後,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裏,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裏滴上幾滴紅豔豔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後意猶未盡。

“母親叫你吃臘八”説的是臘八這天,嫁出去的姑娘無論是十里八里、無論是忙還是閒,都要趕回孃家吃上一頓母親做的臘八面。這天,在鄉間的道路上,你會不時地看見穿着一新的姑娘、媳婦們高高興興地回孃家。臘月天寒地凍,為了迎接女兒回來,往往是做一大鍋臘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這天全家人端着一大碗臘八面邊吃邊嘮着閒話,圍坐在熱炕頭或是灶火前,温暖而愜意。

吃完麪後,母親還叮嚀兒女們給豬兒、貓兒、狗兒留下一碗,給樹上、糧倉等地方掛上面,據説,這樣會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樹木快長,人的身體也會更健康,這也寄託了家鄉人追求平安、嚮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鄉的臘八面啊!

臘八節作文600字 篇5

臘月最重大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與神靈,祈求豐收與吉祥。據説,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中,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臘八粥,只有在以前大寺廟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作用。假如院子中種着花卉與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

臘八節作文600字 篇6

臘八節由來有各種各樣説法,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兩種説法吧!

傳説一: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未明初,據説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中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朱元璋竟然從監牢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説二: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怎麼樣,聽了我介紹是不是現在就想喝一碗熱乎乎臘八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