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冬至日記彙編7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日記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冬至日記彙編7篇
冬至日記 篇1

説起餃子,人們都有一種親切感。人們都會説餃子如何好吃,但我認為包餃子的過程才是最美的。

因為爸媽都在外地工作,所以我從上國小就開始做飯。廚房裏的十八般武藝我是樣樣精通,當然,作為中國傳統食品的餃子也不例外。

儘管要自己包餃子,但我仍然很快樂,因為我享受這個過程。我的餃子屬於“自產自銷”,因此,我可以不注重餃子的外表,隨心所欲,想包成什麼樣就包成什麼樣。

記得包餃子最搞笑的就是往餃子裏放硬幣了。別人家的餃子是很多人吃,而我包的就是我一個人吃了,每一次我都能吃到硬幣,並且常常以此為樂。這也算是小時候孤獨的我的自娛自樂吧!

我的餃子我做主,我的餃子就掌握在我的手中,想包方就包方,想包圓就包圓,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樂趣。

冬至日記 篇2

傾聽着20xx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來到了外婆家,想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樂呵呵的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外婆端來兩碗赤豆糯米飯,笑着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我聽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長大!弟弟也想早點長大,一邊誇飯香,一邊埋頭“苦幹”哩。

吃完飯,我開始聽外公講有關冬至的傳説,“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户户吃餛飩。還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百鬼夜行,午夜12點鬼門開,晚上記得早點回家睡覺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嚇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騙你的啦!”外婆笑着説。“不過,也應該早點睡,添歲嘛!”

第二天醒來,是冬至節,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

冬至日記 篇3

20xx年 X月X日 晴

冬至如期到來,讓我措手不及。

冬至意味着我身上的責任在點點加重,意味着心理不僅裝載着自己,意味着向成熟步步邁進。

然而我準備好了嗎?我有足夠的能力起面對困境嗎?我真的可以承當身上的責任嗎?

不行,真的不行。

我擺脱不了童年的幼稚,我擺脱不了對父母的依賴,我擺脱不了自己的懦弱。

我還不能夠獨載風雨,不能夠迎接挑戰,不能夠接受失敗。

我不能夠的還有很多很多……或許我做慣了温室中的花朵,忘記了昔日野草的艱辛,或許我做慣了籠中鳥的生活,忘記了往日雄鷹的堅強;或許我做慣了缸中的遊物,忘記了魚兒的滄桑,或許我做慣了寵兒,忘記了身上的責任。

只懂得依賴,只懂得得到,只懂得享受。

害怕失敗,害怕困難,害怕艱辛,害怕事與願違的一切。

試問稚嫩的玫瑰怎懂得大樹的堅強,安逸的魚兒怎懂得大海的碧藍,富裕的人兒怎懂得乞丐的悲傷。

我知道我的心還太軟,我的眼光還太短,我的肩還不夠寬。

總之,我還不夠強。

我要學會堅強。

冬至日記 篇4

很小的時候每逢冬至這一天奶奶都會告訴我冬至要吃餃子,不吃餃子耳朵就會凍掉。為了我的耳朵我都會大口大口吃餃子。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從書中得知冬至不吃餃子耳朵也不會凍掉。

其實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可是一個大節氣,倍受人們的重視。冬至要吃美食是人們過節的傳統習慣,中國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吃餃子、南方盛行吃湯圓。不論吃什麼都是人們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我們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我們全家聚在一塊,吃着熱氣騰騰的餃子心裏都美滋滋的。每到這時奶奶總會對我説:“多吃點,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哦!”雖然冬至夜三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但是我家裏卻温暖如春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氣氛。可惜今年爸爸卻獨自一人在外地出差,冬至夜不能回來。我更想念他了。

冬至日記 篇5

20xx年 X月X日 晴

冬至那天,媽媽説:“街上賣的湯圓都不好吃,不如我們自己包,而且更有過節的氣氛。”我一聽,興奮勁兒就來了。因此,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把雙手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就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兩手心,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四個手指托住粉團,再把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後將麻沙餡兒放進窩裏,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裏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這時,鍋裏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裏,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説:“快來吃吧,湯圓熟了。”我第一個衝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裏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嚐出來,卻把舌頭給燙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可爸爸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説:“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哎,真倒黴,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冬至日記 篇6

冬至(一)

12月22日星期四晴(太陽公公微微笑)

今天,王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地理課。我知道了,地球這個球體每天都圍着太陽轉,今天太陽照射到了南迴歸線,今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從今天以後太陽會往地球的北邊照射,照到赤道的時候我們這裏就是春分,越往北來天氣越暖和,照射到北迴歸線我們這就是夏天了。老師讓我們回家做實驗,看看

同一時間陽光的位置會不會有變化。我一回到家就奔向我的卧室,可找了幾分鐘也沒找到陽光,可把我急壞了,又找了廚房、衞生間、書房,最後在陽台和大卧室找到了,我來到大卧室,一拉開窗簾,陽光就像一隻只飢餓的老鼠來偷吃油一樣聚到一起。“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是鐘錶報時了,就選12點吧,我趕緊拿起筆在陽光照到的位置畫上了線,牢牢的記住這個位置。為了保險起見,我又到陽台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線。要是爸爸下午回來給我擦了怎麼辦?我想到了,爸爸回家晚,我有時間把我的實驗告訴他,相信他會支持我的。看着這條線,我真希望明天快點來,好看看老師是不是説謊。

冬至(二)

12月23日星期五晴(太陽公公真歡喜)

今天放了學,我邁着焦急的步子往家趕。

路上,媽媽要去買菜,我不情願的跟着去,買了些茄子和水果,我們就跑回家,進門一看錶,11時59分55秒,還有5秒鐘就12時了,險些晚了,我趕緊拿起筆朝大卧室走去,拉開窗簾,關好門,找到昨天的記號,看看新的光線,果然移動了位置,看來老師沒撒謊,光線向南走了一大塊,約有2釐米,我趕緊又畫了個記號,原來的記號擦不掉怎麼辦?我怕兩個記號弄混了,換筆又來不及了,對了,

畫一條交叉線吧,這樣就不會混了,還能鮮明地對比,我太聰明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冬至(三)

12月24日星期六晴(太陽公公露笑臉)

今天沒去上作文課,我昨晚數學作業11時半了,等着12時去畫記號。

我找好彩筆,盼着,望着,盼望着,終於盼到了十二時,我趕緊跑向大卧室,拉來窗簾,陽光照到地面上,果然朝南移動了,不過一小塊,我很奇怪,就問媽媽,媽媽説:“地球圍着太陽公轉時,也在不停地自轉,今天可能是往赤道照射時有些慢了,所以只移動了一小塊,或者是不動。”“哦,是嗎?”我似懂非懂的答道。“我説的也不一定對,你查查網上,也許會有更大的發現。”

冬至(四)

12月25日星期日晴(太陽公公眯眯笑)

昨天,我查閲了電腦,有了許多新發現。在太陽往南迴歸線照射時,每一天都不會重合。今天我有些急躁,剛到12時,還沒報時我就想畫,仔細觀察了一下,第一天用的橙色,第二天橙色的交叉線,第三天黑色,今天拿的是紫色,跟黑色有些相似,換彩筆?來不及了,再畫一條交叉線?不行,會分不清的。對了!畫條波浪線吧,我趕緊照着光線畫上,沒耽誤時間,真的,光線跟昨天的沒重合,雖然只動了一點點,看來知識不是光從課本上學來的,電腦、電視、課外書等都會交給我們更多的知識。

冬至(五)

12月26日星期一晴(太陽公公不休假)

今天12時,我又準時畫了線,今天這條線比昨天又向南移了一釐米半,也不知道明天光線會走幾釐米,上午聽有的同學説“我家的光線移了七釐米。”我有些不相信,也太長了吧?都趕上我們的中指長了,我跟媽媽説了,媽媽也不相信,我們又把這幾天的線量了量,最長的才間隔三釐米啊,是他們沒量好,還是各家的光線不一樣?我一定要親自探個明白。

冬至(六)

12月27日星期二陰(太陽公公請假了,烏雲奶奶來加班)

因為急着回家畫線,一放學我就衝出教室,路上走的也很快,到家時才11時52分,還好,沒到時間,這次我找了個綠顏色的筆,來到大卧室等着報時,怎麼沒有陽光?拉開窗簾,沒有,打開窗户,沒有,怎麼回事?我急得團團轉,“現在時刻,中午12點整”怎麼辦?都12點了,快找,窗户底下,門後面,牀底下……都沒有,這時候媽媽走進來,笑着説:“傻孩子,今天是陰天,你找不到陽光的。”啊?陰天,怎麼會陰天?那我的線怎麼辦?我心裏空落落的,連吃飯都沒了興趣。好不容易見了點陽光已經一點了,沒什麼可對比性了,哎,早知道當初選下午一點這個時刻好了。

冬至(七)

12月28日星期三晴(太陽爺爺回來了)

一回到家,我就選了一個黃色的筆,畫下了今天光線照射到的位置,我量了一下只比上條線南移了一釐米,不對啊,我同學説他家的線移了五釐米,我的怎麼才移了一釐米?再説昨天沒陽光沒法測量,不可能兩天才長一釐米吧?我越來越糊塗了,再量了一下前天和大前天的線的差是兩釐米,這次地球怎麼轉的這麼慢啊?我想起陽台也有陽光,我就在陽台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線,好在第一天測量的時候陽台也畫了線,我把兩條線之間的距離測量了一下,是8。2釐米,用計算器平均一下,每天移動1。17釐米,我又計算了一下卧室測量的平均值是1。10釐米,這麼不相等呢?媽媽説測量是存在誤差的,這個誤差不大,可為什麼我與同學的測量結果差距那麼大呢?

冬至(八)

12月29日星期四晴(太陽爺爺初上班)

今天,那條線向南移了兩釐米,昨天是半釐米,今天成了兩釐米,地球轉的又快了?這麼越來越沒有規律?我本來以為,光線是以每天兩釐米的速度向南移的',可結果不是,我還以為,光線是以每天快幾釐米或者慢幾釐米的速度移動的,可也不是,甚至沒有規律可言,哎,地球你是怎麼了?人類亂砍亂伐,污染嚴重,把你的腳步也整亂了嗎?

冬至(九)

12月30日星期五晴(太陽爺爺很高興)

今天中午那條線又朝南移了兩釐米,和昨天一樣,莫非地球運轉規律了?我又想起了一個新問題,老師説冬至過後太陽的光線慢慢朝北赤道的方向照耀,那我們觀察的光線也應該朝北移動啊,怎麼是朝南移呢?我問媽媽,媽媽説我得推理對啊,她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大人也有

不明白的問題,真是學無止境啊。

冬至(十)

12月31日星期六陰(太陽爺爺生病了)

回到家,正好12點,我急忙去畫線,又找不到陽光了,噢,今天陰天啊,我想驗證今天是不是兩釐米,看來沒法畫線沒法驗證了,只好明天了,祈求明天不要陰天了。

冬至(十一)

1月1日星期日晴(太陽爺爺露笑臉了)

今天是個大晴天,雖然天很冷。我懷着喜悦的心情靜等着12時的到來,時間一到我就衝進大卧室,在光線的位置畫了條直線,拿尺子量而來一下,比前天的動了3釐米,這兩天平均動了1.5釐米,不是兩釐米了,地球運轉又不規律了,那明天會是多少呢?會不會是4釐米?目前還是個謎,神啊,請賜給我力量吧!

冬至(十二)

1月2日星期一陰(太陽爺爺舊病復發,不能上班,烏雲奶奶來幫忙)

昨天沒有祈禱上帝,今天又陰天了,不能畫線不能測量了,好好做作業吧。上帝啊上帝但願明天是個晴天,一定要晴,不然又不能畫線了。

冬至(十三)

1月3日星期二晴(太陽爺爺被上帝治好了重新上班,看來祈禱有效哦)

今天上午,那條線南移了六釐米,是上次的兩倍,也可以這樣想,昨天光線向南移了三釐米,今天向南移了三釐米,比前幾天快了點啊。但依然沒找出規律。

冬至(十四)

1月4日星期四晴(太陽爺爺眯眯笑)

中午12點,我又準時在老地方畫下了一條線,這段時間,畫線已經成了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連媽媽每天中午都嚷嚷:畫槓了嗎?畫槓了嗎?甚至在我還沒到家時,她都準備好筆替我畫,可見畫線多麼重要!我測量了一下,今天向南移動了三釐米,和前兩天是一樣的,感覺又有點頭緒了,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那明天會是幾釐米呢?我經常這樣想,也經常這樣猜,可總是猜不中,我猜明天是三釐米,那我就能從實踐中得出規律了。看看我猜的準嗎?oh,上帝保佑!

冬至(十五)

1月5日星期五晴(太陽爺爺笑眯眯)

今天那條線向南移了,竟然是六釐米,我的天,太多了,太快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是測量畫線的最後一天了,我也沒從畫線中得出什麼結論,也沒找出光線移動的規律,老師會不會批評我呢?地球有時快有時慢,有時一天挪一點點,有時又邁一大步,是不是這樣吸引着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地球的奧祕呢?

冬至日記 篇7

這裏是冬至掃墓。一大早,四面八方的莆田人紛紛到城郊的公墓掃墓。掃墓的時間是在上午,要在中午12點之前掃完。大人們帶了很多掃墓的東西,有各種好吃的,凡是現在人愛吃的都可以帶。姑姥姥帶了魚,螃蟹,豬肉,年糕,米飯,麪包,紙錢,紙衣服和掃帚一把。叔公帶了一樣的吃的還有酒,鞭炮,香。

掃墓的程序是,先把帶的食品、紅燭、鮮花、酒擺好。然後拜土地公,讓土地公保佑埋在地下的先人。接着用紅漆將墓碑上的字描一遍,因為風吹雨打,墓碑刻字上的油漆已不鮮豔。然後上香,每人三注香,面向墓碑鞠躬。叔婆還磕了頭,媽媽也跟着磕了頭。接着是燒各種紙錢和紙質的用具,最後燒衣服。然後放鞭炮。放完炮,用掃把或者松枝打掃墓地。最後把香、紙錢還有地上抓一把草用石頭壓在墓碑上。掃墓結束後,吃的都帶走,留下酒和鮮花還有香。每人摘一根柏樹枝下山。

下山時,看見許多人陸陸續續往山上來,人很多,好似秋天去香山看紅葉。掃墓也是全家族親友的大聚會,有的要同時掃幾處,因為一家人又各有各的本家要掃墓。媽媽還碰到了童年的朋友,已經是三十年未見,媽媽已經完全不記得對方了,是姑婆給做的介紹,當年,媽媽5歲時來京之前曾經和她一起合影留念。

我一上午都很開心,因為有紙燒還有鞭炮放。我還描了字,我描得很好,書法沒白學。

中午,我們去叔公家吃飯。有好大的螃蟹還有一種海里野生的魚。莆田人的飯桌上都是海鮮,沒有河鮮,蔬菜只有一到兩盤。這幾天每頓飯都有魚、蝦、蟹、海蠣子、米粉或者莆田線面。叔公家有自己釀的葡萄酒,我發現把蝦仁泡在酒裏吃,味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