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家長學校“案例教學”《父母課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長學校“案例教學”《父母課堂》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家長學校“案例教學”《父母課堂》教學設計

家長學校“案例教學”《父母課堂》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和。

2、指導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與《父母課堂》相關聯的內容:

20xx年9月刊期《讓孩子增強耐挫折能力》;20xx年10月刊期《讓孩子不再説謊》;20xx年12月刊期《培養孩子專心致志的好習慣》;20xx年12月刊期《幫助孩子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

教材分析:

《讓孩子增強耐挫折能力》從“對孩子進行耐挫折教育”“巧妙疏導勝於無理強迫”“多陪伴孩子利於其人格養成”三方面內容進行分析。《培養孩子專心致志的好習慣》從“好習慣的形成需要培養”“堅持不懈是孩子需要具備的精神”“家庭和詣是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首先感謝家長們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前來參加本次家長課堂的學習。前些日子,我們訂的《父母課堂》,大家一定是提前閲讀過了。第九期上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這個話題,不知是否引起了各位的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寫作業拖拉是我們家長最關注的三大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力的訓練這兩個問題。

二、聽故事感悟其意義。

故事一:

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高薪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對學歷、外語的要求都很高。應聘的大學生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面試。一見面,總經理説:“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這僅剩的幾位大學生們都説:“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經理走了,大學生們閒着沒事,圍着經理的大寫字枱看,只見上面文件一疊,信一疊,資料一疊。都是些什麼呢?他們你看這一疊,我看這一疊,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哎喲,那個好看。10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他説:“面試已經結束,你們全都沒有被錄用。”大學生們個個瞪大了眼睛,“這是怎麼回事,面試還沒開始呢?”總經理説:“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本公司從來不錄用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故事二: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我們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麼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整齊地把鞋脱下來了。就加加林的這一個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這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三、理論講授:

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終身受益。葉聖陶先生説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愛比克泰德曾説:“是否真有幸福並非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人的習慣。事實上,習慣是一種慣量,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個教師包括家長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

(一)、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自從奧地利動物心理學家洛倫茲發現動物行為發展的關鍵期,並榮獲諾貝爾獎後,人類廣泛地開展了對自身各種能力與行為的發展關鍵期的研究。研究發現,孩子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關鍵期的問題。國小是培養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到了中學,就是改造習慣時期了。孔子説:“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要順其自然,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國小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注重這一時期各種習慣的培養,是為他將來成功的走向社會壘下的第一塊堅實的基石。

(二)、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方式。

一般來説,人的很多的習慣都是在早年形成的,好習慣受益一生,壞習慣貽害終生。國小生習慣正處在形成階段。許多壞習慣還未形成。那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作為父母,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給孩子作榜樣。對孩子來説,能否引起模仿,取決於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表現,比如孩子在學習時,父母應以身作則,自覺學習,讀書、看報等,或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學習。大人不要一方面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看電視、上網玩遊戲等。這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給孩子的過失留有藉口:你都沒做好,憑什麼嚴格要求我。使習慣培養成空話。

2、循序漸進。

習慣是在不斷重複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孩子剛上一年級時便開始要求他書寫認真,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着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孩子做作業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以後再逐漸培養孩子的良好思考習慣。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家長要多點進行鼓勵,不要稍有不慎,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

3、家、校結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習慣養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孩子的教養不只是在學校,更多的還是在家庭。生活就是教育,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家長平時要主動多點與教師進行溝通,發現有孩子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如家長的教育效果不明顯,就要聯同教師進行協同教育。

(三)、培養良好習慣要做到有的放矢。生活中要培養的良好習慣有許多,我們可以抓重點去培養,以下面幾個為例我們進行分析、探討。

1、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父母課堂》20xx年12月刊期《幫助孩子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家庭和學校都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規定他們的睡眠和飲食時間,並加以嚴格執行。家長要讓孩子形成明確的時間觀念,什麼時候起牀,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做遊戲,什麼時候看電視,大體上都要有個規定,使孩子“有章可循”。這樣,孩子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按要求去做相應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時作息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再之是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出發,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難做到的事。如每年的寒、,我們要工作不可能每天都在家照顧她們,要是讓她自己動手又怕燙着、燒着、不安全,提心吊膽地處在矛盾中。但她們每天要把肚子填飽啊!自己也有想實幹的激情,沒辦法只有手把手地、仔細地、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的演習給她看,通過實際操作,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1)、全心全意的學習習慣

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大家一定都聽説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與這個故事的寓意相同的還有中國古代"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説法。旨在告訴人們學習時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學上曾有人做過對比研究:請來兩組知識能力大致相同的學生,讓第一組的同學邊聽故事邊做簡單的加法習題,而第二組也做同樣的兩件事,但是兩項內容分開進行。同樣的時間後,檢查加法題的成績,並請每個人複述聽過的故事。結果是:第一組習題與複述的`錯誤率都明顯高於第二組。由此看來,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時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質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當場實驗: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筆,一手畫圓兒,一手畫方,雙管齊下。其結果必然是圓也不圓,方也不方。古語"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生活中確實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師能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司機能一邊開車一邊哼小曲,家庭主婦能一邊看電視一邊織毛衣,搖滾歌星能一邊唱歌一邊跳舞,農民能一邊鏟地一邊説等等。這在心理學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做到的。這要求一些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時進行的兩項或多項活動,一般都是比較熟悉的,最多隻能有一項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與之同時進行的活動要達到幾乎自動化的程度才行。仔細分析一下上面所舉的五個例子,無一不屬於這種情況。就拿司機來説吧,行車路線必須是熟悉的,小曲必須是比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開車進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車輛、行人擁擠不堪的時候,他就難以做到邊開車邊哼小曲,否則,非出事兒不可。在電視節目中,我們曾經看到京劇演員一邊唱一邊雙管齊下寫毛筆大字。從表面看,這些事情的難度都比較大,實際上這是長期訓練的結果。對於表演者來説,所表演的內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心二用不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應該專心致志。

(2)、認真思考、善於質疑的習慣。

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有利於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能力。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是學子比較高級的修養。養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個方面的好處是,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認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把散在的知識點連結成有機的整體,從總體上把握知識體系。

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第二個方面好處是,可以防止"讀死書"和"死讀書",不僅能鑑別和選擇書籍,而且還能夠死書活讀。在讀書時,不論是業務知識還是思想觀點,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確的予以肯定吸收,錯誤的加以否定揚棄。明代有一位醫生給病人開了一服藥,並關照説,在煎時加一塊"錫"。一位叫戴元禮的醫生聽了後狐疑頓起,趕去尋問。那醫生翻開書説:"書上是這樣寫的嘛!"戴仍疑雲未消,找了很多書對照,發現"錫"乃"餳"字之誤,前者為重金屬,後者為糖。從而糾正了醫學上的一大錯誤。可見,思考對於批判地吸收別人的東西是何等重要。

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第三個方面好處是,通過思考可以不斷解開疑團,激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學習的心臟。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孩子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家長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説,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孩子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四)、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習慣不是在一夜之間養成的,操之過急是不會達到預期目的的。所以,這就要求家長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對於孩子的教育更要如此,他們年齡小、自控力弱、自覺性差,需要家長不斷地提醒與教育,才能逐漸養成良好習慣。

2、家長要採用多鼓勵的方法,促進國小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對於小孩子好的表現,家長要及時的予以鼓勵。在孩子的心中,家長一句鼓勵的話是他們最想得到的禮物。它有一種特殊的力量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促使孩子更嚴格的要求自己或出色的完成某項任務。

3、處理不良習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所受環境的影響自然也就不相同,自然孩子或多或少會存在不良習慣的因子。面對孩子的不良習慣,家長要冷靜處理,採用循序漸進、因勢誘導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孩子糾正,養成良好的習慣。

幽默故事:有個孩子叫二子,二子在師傅家學剃頭,初學用冬瓜當“腦袋”練習技術。練習時,師孃常喚他買東西、哄孩子。每當這時,二子就得停下刀,去師孃那幫忙。可刀又沒處放,就只好剁在冬瓜上立着,然後回來接着幹。半年來,手藝學好了,可往冬瓜剁刀的習慣也養成了。這一天,二子給師傅的鄰居剃頭,初試身手格外小心,正剃半截,師孃又招呼二子去幹活,結果二子把剃刀往鄰居頭上一剁:國小生良好的習慣養成,靠老師的時刻提醒、暗示和鼓勵;靠家庭的緊密配合;還要靠國小生們的互相監督,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養成良好習慣,為挑戰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好習慣將伴隨着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説,“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由為重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過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們要注意對孩子學習習慣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只是説教,而要家園共同配合,不斷地將良好的學習習慣轉化為幼兒個人的需要、準則,並用來支配自己的行動,才能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英國有句: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説的就是,要形成好習慣,貴在行動!就讓我們的孩子在學習、活動、日常生活的行動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吧

家長學校“案例教學”《父母課堂》教學設計2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20xx年9月期刊《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教材分析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一文是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説説現在孩自制力的情況;二是心理專家對自控力做了跟蹤實驗;三是該怎樣如何做呢?

學員分析

本次家長主要是一年級家長,平時都比較溺愛孩子,當孩子們遇到自制力不能控制時如何是好,所以本次授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幫助家長怎樣控制孩子自控力,並引導家長掌握教育的方法。

教學重點:培養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學過程:

各位家長朋友好,首先感謝各位家長的到來。

一、問題導入

這些問題是否讓你束手無策?是否讓我們做家長的特別苦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家長一起探討的問題:

二、請家長聽一段情景對話。

三、分析對話

(一)案例中的孩子因為不想練字,她發生了哪些變化?

1.情緒上:不高興

2.行為上:積極性越來越低、不想練字,出現放棄的行為

3.心理上:累、害怕。

(二)這些問題的產生的根源在於孩子的意志力不堅強,如果家長不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良影響呢?

1.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孩子容易出現嬌氣;脆弱;膽怯;缺乏自信;做事經常半途而廢的現象。

3.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容易產生放棄的行為。

四、教師講解

在教師、家長共同交流討論的基礎上,讓家長明確認識培養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

1.不能堅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會面對的一個難題。

2.家長如何引導和鼓勵孩子堅持下去,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問題。

(一)什麼是意志力

要想了解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和矯治對策,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意志力”呢?意志,是一個人決定達到某種目的所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而意志力,則表現為一個人實現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直至人生目標的重要品質,同時,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跨越障礙、解決矛盾的心智力量。這種心智力量越強,你越是能更好得控制自己的行為。意志力強的人表現在:做事情有耐心,不急躁;一旦確定了目標,就要堅持不懈地把它完成;遇到挫折時,努力想辦法解決,直到將它克服;每天都能夠堅持做平凡枯燥但是又是必須做的事情。

(二)目前我國孩子意志薄弱的現狀

目前,我國家庭教育,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較大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孩子過度溺愛,以

“保姆”式的方法,從衣、食、住行統包到底,唯恐累着、餓着、凍着孩子。那些從磨難中、從艱辛中走過來的父輩們,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經受過的磨難和艱辛,生怕孩子不能過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樂、更完美的生活,從而就無限制地嬌寵孩子,甚至一味地溺愛孩子。這樣做的不良後果——造成許多學生的意志薄弱現象。

(三)造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俗話説,要想治病,必須得找到病根。要想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必須得找到意志力缺乏的原因。

造成孩子意志力缺乏的原因是什麼呢?

⑴與一些家長注重智力投資、智力開發而忽視對孩子意志力、行為習慣的培養有一定關係。

⑵興趣不穩定。

⑶家長的教育方式。

五、培養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在對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問題上,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給孩子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⑴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⑵父母們在培養孩子意志力的時候,要從小抓起,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體的地位上去思考問題,家長要讓孩子多參與。

⑶意志力的培養要注重第一次的堅持,要制定合理的計劃,並重在監督

⑷培養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提高孩子延遲滿足的承受能力,並適當進行獎懲,以鼓勵為主。

六、家長轉換角色,做孩子成長中的有心人。

下面就介紹五種培養幼兒意志力的方法

1.目標導向法。家長應該指導和幫助孩子制定短暫和長遠的目標,使孩子有努力方向。

2.、獨立活動法。應儘可能讓孩子獨立活動,如讓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業,等等。孩子在進行這些活動時,要克服外部困難和內部障礙,他正是在克服這些困難過程中,使意志得到鍛鍊。

3.克服障礙法。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他們提供克服困難的機會,使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有點小小的坡度。

4.自我控制法。家長應經常啟發孩子加強自我控制。自我鼓勵,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有是意志鍛鍊的好形式。

5.表揚法。

對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點滴進步,家長要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和讚許。

七、結束語

家長朋友們,學習挫折,工作挫折,生活挫折,感情挫折等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有堅強的承受力,去直麪人生的坎坷呢?那就讓我們從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做起吧!

家長學校“案例教學”《父母課堂》教學設計3

班級:四(1)班

時間:20xx.11.16

授課背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學會創設健康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們在健康的環境下快樂成長。

教材分析:《父母課堂》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家庭教育書刊,裏面通過具體的實例有效地解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難題,同時也是對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進行有效指導的教材。

學員基本狀況分析:學生家長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僅僅讀過國小,有的國中、高中畢業,還有的父母雙方都是大學本科。所以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水平也是良莠不齊。

教學過程: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家長在百忙之中來參加我們家長課堂。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如何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讓孩子有更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一、案例分析,明白什麼是進取心。

對孩子來説,進取心就是有強烈的“求知慾”,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想探索更多的奧祕

因此,那些品學兼優的孩子都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孩子如果沒有進取心,就會沒有目標,學習上自然也就毫不用心,所以父母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進取心?

1.制定較小的目標,增強孩子的進取心。對於自信心較差的孩子,為了提高孩子興趣,父母可以先給孩子制定一個心理上能夠接受的較小的目標,讓孩子在實現這個目標中感受成功,從而增強他的上進心。

2.幫受挫的孩子重樹進取心。

a.停止對孩子的指責和批評。

b.幫孩子分析此次挫折產生的原因。

c.幫孩子創造感受成功的機會。

3.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的上進心

父母平時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名人的故事或那些讓孩子佩服,而且有上進心的同齡人的故事,用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孩子的上進心。

4.用孩子的閃光點,激勵孩子的進取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也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就是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父母要利用這些閃光點來激發孩子的進取意識,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特長,肯定自我的價值。

5.用讚揚、鼓勵激發孩子的進取意識。

讚揚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孩子都是自尊和好勝的,他們都希望自己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種自尊、上進的心理是正常、健康的。孩子的努力得到了承認,他們的自尊就得到了滿足,就會萌生幸福的體驗。

三、課堂小結

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缺乏熱情,一定是父母在教育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讓孩子的進取精神流失了。父母在注重言傳身教的同時,也要學會提出合理的要求。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父母的親情與温暖,又感到父母嚴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父母對孩子的上進心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家長學校“案例教學”《父母課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指出7—20xx歲是整個兒童期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然而,物質極度發達的今天,學生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厭學現象已很普遍。而大部分厭學的學生都有想學好之心,結果或者是不能約束自己、或者對學科失去興趣、或者經過短暫努力卻沒有取得效果就“果斷”放棄。因此,幫助孩子重拾學習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夠藉此次家校活動,引導家長認識到自信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平時教育的弊端,學習培養孩子學習自信心的方法。

一、案例來源

《父母學堂》20xx年4月刊的教子良方26頁《幫孩子重拾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引言:

師: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説: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着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説不算什麼”……這是充滿自尊和自信的表現。假如每一個國小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深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課件出示主題)

案例:

葉葉從小天真活潑、非常聰明,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國小都是一個好學生。可自從上了國小四年級以後,不知道為什麼,她的成績開始下降,許多以前成績比她差的同學都超過了她。看見葉葉越來越不開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勵她繼續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績。誰知葉葉非但沒有要加油的樣子,反倒對學習越來越沒有了興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業的習慣也變了,現在她總是玩到很晚才做作業,有時甚至不完成作業。有幾個早晨,葉葉哭着對媽媽説:“我不想去上學。”媽媽不答應,她就哭着説自己肚子疼,讓父母很是頭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題。

板書:幫孩子重拾學習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期望過高,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不自覺地把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繫起來。

(2)父母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這會使孩子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將來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長常對孩子説:“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工作。”這樣,孩子就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會學習。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2、當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時,你是怎樣幫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結: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用心,能夠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找出合適的方法,相信一定會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組織反思

孩子擁有自信是學習成功的起點;孩子擁有自信才能戰勝困難與挫折;孩子擁有自信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讓我們每一位家長都來尊重、信任學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細心呵護孩子們的自信,培養孩子們的自信。為每一個孩子開啟自信之門,使他們昂首闊步迎接美好的未來,滿懷信心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四、引導踐行

1、話題一:談一談學習之後的認識與感受。

2、話題二:結合實際説説在以後對孩子的教育培養過程中應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話題三:討論有哪些提高孩子學習信心的小妙招。

五、課後拓展

1、家長寫學習心得。

2、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薦閲讀《父母課堂》

課後反思

自信心是人的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孩子各種良好習慣養成的動力基礎,更是完美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約孩子健康成長的嚴重阻礙,猶如拿破崙所説:“默認自己無能,無疑是給失敗創造機會”。

通過這節案例課,老師和家長們一起分析了孩子們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並探討了提高孩子學習自信心的好方法。通過這次活動,家長們也意識到了自信心的重要性,承諾用最大的耐心一起去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