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一)在學習比例的意義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要求親自動手寫人以兩個數的比,並求出比值。然後,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為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

1、判斷。

2、組比例。最後通過小組討論:

比與比例的聯繫與區別,並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着密切的聯繫。

(二)在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過程中我是分三步進行的:

第一步,先由老師説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同時提示比例還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並由學生自己標出所寫的內項、外項。

第二步,通過學生自己計算內項的積和外項的積,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並加以概括。

第三步,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理解,我精心設計了由易到難得三種類型練習。

(三)為了充分體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在課的最後我安排了一個在今後工作中會遇到、學生又很感興趣的問題:某罪犯作案後逃離現場,只留下一隻長25釐米的腳印。已知腳的長度與人體身高之比是1:7,你能推測罪犯身高大約是多少嗎?這樣滲透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教學思想,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文化知識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意識。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教學是一門藝術。本課的教學層次清晰,目標明確,教法適合教材特點及兒童心理特點。教師重視了語言文字訓練,很好地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學生學得輕鬆而又紮實,既培養了閲讀能力,積累了語言,又學到了寫動物外形的方法,鍛鍊了習作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就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具體説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形象直觀

贊可夫説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本文的語言非常生動,描寫也很形象,可同學們對課文的主角----翠鳥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非常有限,思維形式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把一隻鮮活的翠鳥呈現在學生面前,化抽象為具體,既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鬆地區分出了眾多的顏色,體會到了作者語言的精妙。

 2.讀寫緊密結合

讀寫結合是傳統的中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條好路子。西漢著名的辭賦學家楊雄曾雲“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翠鳥》這篇課文的第一段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描寫動物外形的例子。針對教材特點,教學這一段時,教師把着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

 3.充分重視“讀”的訓練

朗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文章的精義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筆,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體味得到,成功的朗讀可激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積累語言。《翠鳥》這一課,語言生動而準確,字裏行間都透着作者對翠鳥的深深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層次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首先初讀--感知課文內容,接着默讀--理清寫作順序,然後研讀――抓住各部分特點,最後賞讀――感悟美的語言。

 4.充分發揮“導”的作用

古希臘生物學家、教育家普羅塔弋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避免了生硬的説教方式,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採用了很多方法,蒐集了很多課外資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步一步地誘導學生思考,“點睛之筆”疏通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鍛鍊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自讀質疑,到理清順序,到抓住特點,再到欣賞總結,直至最後的遷移寫作,教師“導”得自如,“導”得有力,而學生則始終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讀書、思考、表達,語文教學的課堂真正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學堂。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3

今天我們的“小問號與金鑰匙的對話”開通了,出乎我意料學生的提問與回答都很精彩。在這個活動中,我發現江靈藝同學的小組表現的尤為突出,記得她曾在日記中寫道:大家選我做小組長,我代表我們組提出了問題,老師表揚了我們組,我心裏非常高興,因為我為我們組爭光了,但這功勞也有其他三位同學,問題是我們一起提出的,我只是代表我們小組向同學們提出並解決問題。

在優秀小組評比中,原本鄺穎這個小組也很不錯,可就有王澤熙一個同學拖後腿,引起小組內的公憤,大家都要開除他,可我告訴孩子們“一支紅杏不是春,滿園春色才是春”,不能因為他落後就去掉他,你們要一起想辦法幫助他,組裏四個人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才是優秀小組。於是,大家放下了憤怒,都齊心協力地幫助他,為了不給小組丟臉,他也終於擦乾了眼淚,投入到學習之中。

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不敢積極發言的同學有了機會,大家在學習中學會了合作及集體榮譽感。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

1、預習自學課文的要求:讀課文三遍、標自然段、理清文章脈絡、抓重點段,反覆讀至背誦、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後字詞完成小字本。

2、小組交流討論,每組四人,並推選出小組長一名,由小組長組織記錄本組學生通過查閲資料理解課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然後完成同步練習。

4、教師在收集學生問題後修改好備課內容,精講課文,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4

記得,我曾寫過的一篇題叫《走生活之路,寫生活作文》的論文。我覺得這堂課一個整的教學思路與教學預設效果與我論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説,在這堂課教學過程出現的中林林種種的得失,單提課後學生在寫作上取得的成績,分別發表在《寧波晚報》及《未來作家報》上的兩篇學生觀察日記。(一篇題為《韭菜和葱》,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認為已經實現備課時提出的目標。(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這堂課教學應該是成功的。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實踐“生活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語文教學理念,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們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和生活親切握手,調動學生觀察、探究和練筆的積極性。現在的孩子所處的時代於我們乃至我們的前輩所處的時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們的吃穿住行,樣樣俱備,有的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關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遊戲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們小時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瘋玩,農忙時還要幫大人在地頭幹活。本説城裏的孩子區分不出稻子、麥子,韭菜和葱,現在我們所處的城鎮、農村的孩子,能認出來的也是寥寥無幾。所以,在第一課時,結束前,我所佈置的作業裏,就體現了這樣的意圖,我們的課堂不僅僅要學習課文的知識,更要結合生活實際,把目光投向社會,投向生活,投向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告訴學生,我們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鋭的感悟力,因為“咱們平時的學習,總是為了實際需要”。

《不合羣的小蝌蚪》這篇課文我是按照“發現疑問-探究疑問—查出原因-回答疑問”這條主線索來展開的。抓住文中的重點字詞、重點句式,通過學生質疑、答疑、説話、朗讀體驗等系列訓練,解決了小蝌蚪為什麼不合羣,不合羣主要體現在哪裏,為什麼不合羣,等問題。課文淺顯易懂,既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是非常熟悉的內容,卻又容易被我們忽視,其中又藴藏着我們不知曉的知識,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具體環節的成敗,都已寫在旁註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學結束時提出一個目標,就是“要仔細觀察,善於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實這也是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要表達的意圖,所以在佈置課堂作業時,我是有意設計這樣的題目。目的就是告訴學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拓展學習空間,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發現,一定會發現我們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5

(一)抓好專題訓練

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文閲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能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學聯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閲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用、活學活用,起到不錯的效果。

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並錘鍊學生作文的語言。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大學聯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多用整句、對稱句。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鍊,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可以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閲讀訓練,我們閲讀文本,不單單就為了解決那些題目,還應該把它們當作美文、範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鑑。為自己的作文的提高提供範本。因為對中學生來説,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鑑模仿的過程。

這中間我還根據年級及備課安排,重點引導學生落實《考試説明》關於寫作的具體能力考查要求,從理論上明確考點,從實踐中落實考點。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秀作文,我在作業安排上佈置了每週積累抄寫優秀文;另一方面,通過寫作技巧的強化訓練提高學生整體寫作能力,許多同學通過多次的強化訓練應試作文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二) 精選習題,優化訓練,注重講評,勇於預測

針對大學聯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特點,高三複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做足夠量的練習題,是十分必要的。但訓練必須講求實效,那種不分試題優劣,不顧訓練效果,盲目搞題海戰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當前社會上濫編複習資料的現象十分嚴重,網上資源源源不斷,我們注意以精製濫,認真篩選,博採眾長,為我所用。大學聯考試題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導向性,成為我們首選的訓練題。讓他們訓練,然後認真評講,講命題依據,講命題特點,講命題思路,講解題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加以每週一大練(綜合訓練)的方式,訓練適度,效果比較明顯。在複習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認真研究各地資料,大膽預測,特別是根據近兩年的各省大學聯考試題,我們把重點放在古詩鑑賞、史傳文閲讀、小説閲讀,實用類文本閲讀,特別是在第五大題“語言文字運用”板塊,我重點訓練了成語、病句、語言運用連貫與得體、仿寫等內容,針對性很強。

高三第二學期重點在模擬考試與講評,目的訓練答題技巧、提高綜合應試能力。精選針對性強、科學規範、有創新預見的試題至關重要,精編試題是我們的首選。同時高度重視講評,每次的模擬我都要分析研究學生的成績,從中瞭解學生學習上還存在的嚴重問題,及時調整複習方向,做到講評有針對性,提高效率。看到學生的循序漸進,我更加堅定了獲得優異成績的決心。

教學體會

1、教學要善於引導和激發熱情興趣,教師要不斷積累教學資料和教學經驗,教師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學風格。不要怕學生基礎差,要善於和學生溝通。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需,從實際出發,用真誠感動學生,用激情激勵學生,用方法指導學生,用知識充實學生,用毅力推動學生,用創造改變學生。

2、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也看到自身的不足,如課外閲讀指導不到位,學生閲讀質量還不算高;作文指導過於保守,鼓勵創新力度不夠,學生作文缺少高分,語文總分不能盡如人意,等等。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

總在想:對於語文課來説,怎樣才算是一節好課?相信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我心中,有一個最簡單的標準,那就是讓學生在課上有收穫,有發展,並期待下節課還是語文課,那麼你上的課是一節好課!

今天所上的公開課《大自然的語言》比較滿意的地方:學生在課上有收穫

1、教給學生一定的閲讀方法

第一種方法:運用“提取主句法”篩選課文信息。

篩選課文信息既是第四單元的單元要求,也是學生快速閲讀説明文、議論文的有效手段,學生如果掌握了這種方法,不僅閲讀速度能成倍地提高,而且在考場上,也能提高做題的速度,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考場文段有時並不需要你認認真真、一字不差的讀下來。

第二種方法:品味語言的方法

平時,學生在品味語言時,只是感覺“生動”“優美”,卻不知如何表達。在這一節課上,我教給了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學生馬上就體會到了原句的妙處:或運用了一定的修辭,或用詞典雅,或寫出了事物的狀態等。一些有靈氣的學生,可能就會舉一反三,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閲讀中,久而久之,他(她)就會深深地體會到漢字的無窮魅力,從而更加熱愛語文。

但這節課並沒有讓學生產生“繼續上語文課”的渴望,這從學生的發言和課堂聽講情況可以看出來。原因是:太平淡。

(1)“大自然有語言嗎?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設計此問的初衷是讓學生深入文本,真正瞭解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雖然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到了,但過程並不精彩,如果我能即時加入一些競爭機制,如把全班分成兩大組,看哪組找得快,效果會好些吧。

本文來自冀教網

(2)單元要求未能很好地實現。尋找“大自然的語言”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品味語言時,只品味了生動形象的句子,但説明文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準確”,卻絲毫示觸及,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0”中的“約”,“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中的“只”等詞語,不僅體現了語言的“準確”,也能悟出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長期堅持不懈的廣泛觀察,蒐集和研究。因此,這一單元的“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在本課教學中未能很好地滲透,對學生精神薰陶不到位,不能不是一個遺憾。

(3)老師的教多於學生的學,學生主體地位表現不明顯。

總之,本人的教學設計水平、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等,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使“名師”的稱號名符其實。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茁壯成長。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8

這是我初次上寫字課,一節課下來,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去琢磨、去挖掘、去研究。

課前,我認為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是最重要的,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不在於強制,而在於激發興趣。寫字興趣培養起來了,寫字技能就有所提高。寫字技能提高了,寫字興趣就更加濃厚。因此,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精心備課,我在導入部分這一環節當中,以欣賞漂亮的書法作品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介紹,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通過名帖欣賞,充分展示我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增長一些書法常識,進一步瞭解書法、喜歡書法,從而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書法鑑賞水平。

在教學筆畫時,我先是出示和筆畫相像的圖畫,讓學生直觀感受筆畫的特點,我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去發現規律,從而明確漢字間架結構的重要性,激起學生學好漢字的慾望。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刻。但是,在比較兩個筆畫寫進田字格里有什麼區別的時候,我沒把問題説明白,導致學生有點摸不着頭腦,最後是我自己點出,所以今後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明確問題的要求、目標。

在範字講解中,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形體美。通過老師的板書、講解、指導漢字的不同寫法及結構安排,使學生能夠將文字寫得更加勻稱美觀。在教學前,我應該在黑板上先反覆練習這幾個字的書寫,那也不會出現課堂上的小意外,還有,學生在寫字時,我應播放優美的音樂。這也是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一種體現。在以後的寫字教學中,應得以體現。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覺得以後應該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在觀察字型的時候,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後,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邊演示邊講解字的結構及筆畫名稱,讓學生寫好字後還要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評析。只有在每一次的寫字教學中都要讓孩子有所得,這樣日積月累,孩子的寫字基本功才會提高。今後我自身也要在寫字上多下功夫,教師的寫字素養提高了,才能給孩子以更好的輔導。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9

進行語文教學,一般是將目標設定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上的。所有的語文教師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準確的使用之,並且精彩的運用之,這或許就是語文課最基本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又因為語言的特性而使語文課搭載更多的信息,在達成以上目標的同時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學生們的其他一些能力。這些能力大概包括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等,也許還應該有一些至今仍不落言筌的神祕的有待研究的另類能力。

在努力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內容"與"形式"這兩個讓人費思忖的概念。這兩個概念糾纏不清,令人難以割捨。"內容"重要,還是"形式"重要呢?前幾年,聽説有的老教師在聽年輕語文教師講《老山界》這篇課文時,就曾提出年輕教師缺乏對紅軍長征艱苦性的理解,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革命傳統教育這樣的意見。我想這位老教師一定更注意語文課文的教育內容。近些時候,有一位教授在給繼續教育中的語文教師講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時,很鄭重的提出了語文課應該以語言的形式作為教學目標的意見。我想這位教授一定屬於不同於上述注重"內容"的"內容派"的"形式派"。

我想內容與形式是不可能斷然分開的,也是根本難以分開的。誰見過沒有形式的內容和沒有內容的形式呢?大概誰也沒見過。語文課偏偏又專門提供了深刻內容與精美形式幾乎完美結合在一起的閲讀材料,使學習者能夠從其中任一方面得到應有的修養。語文教師如果只看到內容這方面,也許就會陷入那些其他專業的業務中;語文教師如果只關心形式方面,就會進入由思維符號組成的枯燥的沒有人文色彩的抽象世界中去,或許給您一個"形式主義"帽子。語文課應將獨闢蹊徑,在內容與形式的膠合點中尋求一條生路!既不進入他人領域,也不踏入玄思泥潭,而是在內容與形式共同創設的精緻完美的世界中遨遊!教師揭示它,學生領悟它。在教師的揭示中,學生提高了運用語言形式傳達語言內容的能力。所以我想説,探求語言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組合,並提高自身完美的組合語言內容與形式的能力,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目標。

  20xx年2月20日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0

語文在大學聯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大學聯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於大學聯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慰藉。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着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大學聯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大學聯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着“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閲讀、一次一次説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着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説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大學聯考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説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隻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係。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大學聯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大學聯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大學聯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複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着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裏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後收集整理的資料,並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後,班上組織交流。最後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穫。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複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裏“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敍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説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説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説:“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話説,“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於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着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閲讀和詩歌鑑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鑑賞複習階段,我採用了分解法教學:瞭解詩歌的常識——鑑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後,每人上交一篇關於談詩歌鑑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鑑賞也就這麼回事情嘛,沒有什麼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閲讀量有限,他們的鑑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並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鑑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鑑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東風破》,《菊花台》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嚮往,再講解詩歌鑑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2.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台發言演講,然後再請一兩個學生上台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着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閲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繫起來,考試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繫起來,而且要及時複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為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裏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説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從應試來説,也有其現實意義。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可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那麼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於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要有的,現今的競爭,讓我們不再有“鐵飯碗”了,而從實際來説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五,懷疑,好問的習慣。改編一個笑話,為什麼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讓你問的,讓耳朵在後面好好聽的。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通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於高中學生更為重要。高會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閲讀、詩歌鑑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1

課件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學生上課表現特別好,因此今天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的好,知識落得很紮實。

今天上課伊始,我首先進行了三分鐘説話訓練,進行講故事訓練,為了給孩子們起個示範作用,因此我選了一名班級內平時説話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她準備的好,學生傾聽的認真,效果好,接下來就進行新課傳授。《找春天》這課,我主要以朗讀為主,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再加上動聽的朗讀,彷彿把他們帶到春天的季節裏,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和春天的美麗。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都能主動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大家積極舉手發言,積極參與活動。由於學生的表現,我也全身心投入課堂中,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心情特別開心,課堂上常常能傳出陣陣掌聲,那是學生給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的鼓勵,我們班那個平時學習成績最差的姜濤同學,課堂上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們送給他的掌聲更激烈。新學期孩子們的表現,更激發我講課的激情,本節課輕鬆完成任務。

本節課針對年組課題,我精心設計了説話訓練,課文的最後一段的結尾是省略號,這是很好的説話寫話訓練。在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完最後一段就開始進行説話訓練,展開自己的想象,大家積極舉手,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學們,效果很好。

這節課準備充分,課備的好,因此效果好。雖然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例如還有一部分學生只是認真聽課,但不能積極參與活動中,這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動員他們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本節課由於時間原因,沒有進行指導背誦課文,今後在安排內容上要關注背誦內容,落得實處。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2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反思些什麼?怎樣反思?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個人體會。

“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佐證了反思的必要性。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何況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不斷反思,發現問題,消去弊端,即“借石攻玉”。

新課程的實施,標誌着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機遇和挑戰並存。在這一大背景下,作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如何處理學科課程與教學遇到的諸多問題。例如,究竟是“教材為本”還是“標準為本”?教材設計如何才能擺脱“新瓶裝舊酒”的尷尬?嘴上講“知識是自我建構的產物”,但實際上是“灌輸”為主的課堂風景線又有多少改觀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從而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然而新課程又強調教師是課程實施的參與者、建設者和開發者。要做好這樣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總結、反思和改進,不斷地創造,而教學反思正是使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進、創造的有效方法。

一 上課前要先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重視教學前的反思。而要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尤其重要。而且新課程標準同樣非常關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充分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這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審視,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的具體表現。

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合學生,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 課堂教學中需反思

課中反思,即及時自主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工作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後,教學中所出現的情況越來越有挑戰性,常常出人意料,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於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髮展的需要,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困惑。

另外,課堂教學是在動態中生成,在動態中發展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如在《論語六則》教學中,學習“學而不思則罔,四而不學則殆”時,可結合學生的思想表現及時進行教育,效果就非常好。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課中反思表現為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又是通過“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

三 課後更要總結、反思得失

課後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固然重要,但是教然後知困知不足。因此,課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分析、反思,寫下自己執教的切身體會或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經常性的課後反思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良好形式。更重要的是,課後反思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備課質量,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有利於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那麼課後反思思什麼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反思。

1.反思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結果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科書的首要功能是作為教與學的工具,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件,而是以一種參考揭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是課程的使用者、建設者、開發者。因此,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時候,教師可以把這些內容在課後反思中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議,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2.反思教學片段

首先,教師要記錄自己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以及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如導入新課的巧妙之處,留有懸念的結束語,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及激活學生思維、學生自主評價等成功之處)詳細地記錄下來,並應用到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在此基礎上,教師將教學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其次,教師要善於記錄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不斷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愈加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當出現了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時,作為教師,就要記錄下來加以研究,並以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案例分析技術,開展教科研工作。

3.反思教學的“敗筆”

再成功的課堂教育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在課後,教師必須審視自己處理不當的環節,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同時,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尋找最佳結合點,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學策略,形成新的教學環節。

4.反思教學中學生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中總會閃爍出“創新的火花”。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見解。課堂下,教師們常常會交流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值得讚賞的東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這種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感受,是一種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對這些獨到的見解加以讚賞和激勵,既是幫助學生悦納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時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因此,應將它們記錄下來,為今後的教學補充新鮮血液。

5.反思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教師要靜心沉思:情境的創設是否有效果?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問題的提出是否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是否有價值?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才能是否得以萌發?等,並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三 結束語

總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筆者感到多一點教學反思的靈感,經常進行教學反思,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幫助自己不斷成長。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3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裏面的這樣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寫三年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也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認為教學反思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為一名年輕的國小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多反思,多改進,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學更富有新意,更能贏得學生的喜愛。那麼對於我們年輕的國小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養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敏鋭地提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之展開調查研究。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積累,課堂上我們經常教育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老師也應該如此。不僅要多想還要多寫,最好能堅持每天寫,把它當成日記來寫。養成習慣,長期積累下去,沒事的時候再翻翻。會使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從教一年半以來,我堅持每天把課堂上的小問題記下來,沒事的時候我就會翻開邊看邊想。這樣一段時間下來,終於能找到如何去上好一節課的感覺了。

其次,堅持課後教學反思。

伯萊克曾説:“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以職業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或衝動的簡單作用為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緻的剖析。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而且經常問問:為什麼學生喜歡語文卻不喜歡語文課?想想我們的閲讀教學,許多時候都是在以教師用書、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作文課整個就是用一種模式寫作。這樣的課怎會得到學生喜歡呢?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口能點火,筆能生花”,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語文的理想和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才不愧是語文課。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多種渠道,瞭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意見,找準教學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我相信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在潮頭衝浪。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4

雖然在考前每位同志都竭盡全力進行了精心的備考,但成績與上次相比是極度縮水,這對我們備課組來説是空前的考驗。應對此情,我們組每位有經驗有幹勁的同志直面現狀,做了如下反思和打算:

根據期末考試的各項數據,分析語文成績可用“懸殊”二字來概括:1.與上次期會考試在全縣的進入率相比退步較大。我們組沉下心來挖掘其中的必然因素。我們組採用了口頭討論,書面總結的方式來追根求源。總的來説很坦誠,很深刻,很具體。現將其概述如下:

一、經過多年的歷練,我們語文教師已經能意識到不能從閲卷上找原因。否則,就像自我的錯誤,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找理由,是不負職責的行為,也是影響進一步提高的推卸。所有這些是語文教師認識上的一大提高,基於此,我們每個人首先反思了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家都要行動起來,而不是把擔子、壓力都壓在辛苦的班主任身上。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在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突出學科教學,要進一步加強備課組合作,發揮團體智慧,羣策羣力,把語文成績搞上來。

二、要有足夠的空杯智慧和精神。我們語文組每個人身上都閃爍着獨特的優點:留曉幹勁大,經驗足,利落能幹;我能因自我的個性特點施教(jiāo),有開創不盲從;曉香認真柔韌,虛心上進;張輝像愚公,憨厚的外表下有大智慧。但在我們的反思中都提到缺少足夠的空杯精神。經驗是好東西,但走向經驗主義就會讓我們碰壁,所以應清空自我的自足,少説幾個從來沒有過,根據學情多想幾種方法,多講一點效率,教出個性教出風采。

在我們的反思中還有個性上的:留曉認識到應在認真、落實上下功夫;我認識到應在細心和周密上下功夫;曉香認識到應在速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張輝認識到應在條理上下功夫。我相信只要我們揚長避短,語文組必須能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三、新學年的展望。

1.詳略得當完成九年級下冊書。因本學年比往年缺少補課時間,而我們卻要在一個學年學完一本教材,複習一至六冊古詩文、基礎知識、課外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應根據會考指揮棒大膽取捨,詳略得當。

2.專注高效。本學期我們語文組每個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本學科教學,這和管理好班級並不相悖,甚至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信心和向心力。

3.用力並用心教學。在用力教學上,九年級教師已經不需要提醒,所以僅有用心才能比出高低。用心教學絕不是一招一式就解決問題,它貫穿在我們教學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例如,昨日林教師做會考題時念叨一個詞“山清水秀”,説此詞常考、常講、常錯,我就説你這樣講就容易讓學生記住:此詞可看作互文用法,意為“山水清秀”,學生大多是明白“清秀”的“清”是三點水旁的,出錯的機率就大大減小了。有此一小例,體現了用心教學的高效性。總之,有志者事竟成,“有心人”才天不負。

我想經過這次討論總結,我們語文組定能發揮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再次打造黃金組合,再創佳績!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5

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經常對自身教育行為進行反思,教中學,學中教,是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反思型教師”,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語文是基礎學科,更應該重視教學反思。

那麼,如何寫好國中語文教學反思呢?下面談談我的認識。

(1)寫自己成功的經驗:指及時記下好的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手段措施等。

我們可以反思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比如我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時,引導學生推敲那句“為什麼我的眼裏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我緊扣“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一句設疑引導:作者的眼淚因何產生?作者又為何已這句話結尾?這首詩又怎樣與抗戰初期的時代背景緊密聯繫?這樣,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學生比較深入地把詩的內容互相聯繫起來,對詩歌的主題也有了深入的理解。課後,我高興地把這些感覺記錄下來,反思成功之處:語文課堂點撥就要力求點撥出語文味道來,把學生引向語文深入審美閲讀的軌道,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語文味道來,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2)寫自己的教學缺憾:指及時總結失敗的教訓。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我們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我們要收集各種教學“病歷”,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我在一個班教馮驥才的《珍珠鳥》時,我把讓學生們發現“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過程作為這節課的重點,如果同學們能很順利地找出這個過程,那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會水到渠成,課堂教學也會很順利。我在進行這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自己講得多,引導得多,確實把教學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裏,體現了我的“主導”地位,但是卻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而是根據我的思路來整理,由我來總結。課後冷靜反思,覺得這一部分內容,如果讓學生細讀,是完全能夠自己概括出來的,讓學生自主完成比老師的強硬灌輸要好得多。

後來,在另一個班,我便主動的讓學生自己去細讀,自己去概括,效果果然更好了。由此我發現去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

(3)寫教學中偶發事件的處理:指及時記下偶發事件應變處理的案例。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我們學校七年級學生要學習國小六年級內容,我在教學《嚮往奧運》一課時,對偶發事件的處理的重要性深有感觸。在備課時,我特別認真地查閲資料,特別是北京申奧成功的有關資料。本以為自己對這課相關的內容瞭如指掌,卻沒想到,一個學生不經意間提出的問題卻狠狠地“教訓”了我。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瀆並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本想到孩子們會提出“奧運的五環”代表什麼意思或其他一些句子的含義,沒想到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布勃卡、德弗斯、劉易斯、埃文斯、索托馬約爾、奧蒂、吉普凱特、莫塞利,這些運動員都是哪兒的?他們參加的什麼比賽項目?”我心裏大吃一驚,這孩子怎麼提出這樣的問題!説實話,中國運動員我的瞭解還比較多,至於課文中提到的外國運動員,我只知道布勃卡是俄羅斯撐竿跳運動員,瓦爾德內爾是瑞典乒乓球運動員,而其他的外國運動員有的我連名字都沒聽説過,非常不熟悉,這可讓我怎麼回答呀!當時真的羞愧極了,記得很清楚我是這麼説的:“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咱們可以上網查閲,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瞭解你心中的疑問。”那時,我已看出了這個同學很失望,我也非常慚愧。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深深的認識到:現代語文教育需要老師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是人無完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擁有所有知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應本着嚴謹的教學態度,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特別要着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當教師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問問學生,求得學生的幫助,體現了對學生和尊重,這樣也有利於打開學生思維之門,老師和學生的知識得到了互補,老師得到的是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而學生則受益更大,不但獲得了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

(4)寫學生的新見解新思路:指及時記下學生獨到的思路和見解;或者記下學生有價值的疑問及產生問題的根源。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過就其自身而言,就是師生心靈的共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在課文《皇帝的新裝》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們討論最喜歡哪一個人物,並説明理由。學生大多是喜歡文中的小孩:在大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説真話的情況下,他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説真話。我正準備進行下一個環節,討論“你不喜歡誰,為什麼?”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説:“我最喜歡的人是兩個騙子。”我大吃一驚,按一般人的理解,那兩個騙子應該是大家批評的對象。不過,我還是很有耐心的追問:“為什麼?你喜歡他們什麼呢?”這個學生回答:“我認為騙子只是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以毒攻毒,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他們的目的是好的。”學生們議論紛紛,但我很高興,藉機讓學生圍繞着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課堂效果很好。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並把學生的新想法、新見解做了記錄,更深刻地認識到:語文課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作為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代替學生,不能讓學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5)寫同事間交流的心得: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羣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

總之,我們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學過程,並對自己成功經驗進行總結整理。長期堅持有針對性的反思,就會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會得到不斷提升,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更加生動、精彩。只要能夠堅持這樣做,就能使自己對教學具有獨特的見解,形成教學的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