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1

一、更新理念,樹立終身學習觀

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比之於知識的老化,觀念的老化更為危險。教師應多讀有關新教育理念的著作,多讀走在時代前沿的優秀刊物,充實並更新教育理念。教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庫藏。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目前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整合,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我們的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們歡迎百科全書式的教師。教師應該儘可能地博覽羣書,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增強對課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內需。

二、多向老教師學習

不論是各級名師,還是名不見經傳的老師,他們總有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而站在老教師的肩膀上成長,那速度是很快的,這是捷徑,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學習機會,不要等到自己教了很多年之後才發現自己剛剛會教了,也該退休了。

三、多看一些教育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文章

比如説《教學設計》、《建構主義理論》等,把這些吃透、弄懂之後,我們就會對當前的教育理念深深理解,就會明白為什麼現在的教學為什麼強調設置情境,為什麼出現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等,你就會站在一個很高的層次上去設計你的教學,而不只是單純地模仿,不會出現別人幹什麼我也幹什麼,別人設計什麼我也設計什麼的局面,你設計教學的時候就會覺得得心應手,綽綽有餘,設計出來的課也會引人入勝,與眾不同。任何一種教育理論的出現,剛剛開始的時候其源頭都是伴隨着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出現的。其實有很多教育家、教育理論的提出者,他本人就是研究心理學出身的。那麼我們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書籍,對於理解透教育理論,對於弄清楚學生的所思所想,對於我們搞好教育教學都是很有幫助的。

四、研究大綱

綱要性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掌握,這是專家們研究了多年的心血,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着大綱展開,這也是評價我們的課上的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依據。

五、多實踐

把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在經過自己的思考、設計之後,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這樣才會進步,才會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獨有的東西,千萬不要看了、聽了、學了,但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還是用自己原來的方式方法,那樣就失去學習的意義了。

六、腳踏實地地去幹,千萬不要追名逐利、急於求成

如果我們真正付出了,我們早晚都會成功的。當我們放平心態去工作的時候,無論是對自己、對工作,還是對孩子們來講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其實也是成功之前的一種深深的積累,是成功之前所必須具有的一種心態。當你堅持到一定量的時候,在一個機遇到來之後,你就會成功,就會獲利,那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另外,如果機遇不垂青於你,你也不要氣餒,還是要堅持,要做到最好,做到最優秀,學校領導、老師們都會看見的,不會讓你這個人才吃虧的。

七、要有敬畏感

敬畏生活,你才會去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更有意義,更好的經營生活;敬畏工作,你才能體會到工作的來之不易,才會去努力的有思想的工作,從而取得超過別人的成績;敬畏領導,你才能體會出他的過你之處,為你前進提供參考;敬畏老教師,你才能沉下心來去發現和吸收她們多年的教育經驗,為自己成長找到階梯;敬畏同齡人,你才能看清別人的長處,吸取來提升自己,讓自己在人羣中脱穎而出;敬畏學生,你才能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教育經驗……總之,青年人有了敬畏心,才會在今後的成長中走得踏實沉穩,避免浮華了自己的人生

給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2

新入職的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大部分畢業於非師範院校,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和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相對缺乏,教學方法不當,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認可度不高。教學是教育之本,本文就如何儘快實現角色轉變,勝任教學任務對新入職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提幾點建議。

一、在第一節課就讓學生接受你和你所任教的課程

1.對自己有信心。在學生面前,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名合格的高職院校教師,嚴格要求自己。不能讓學生感覺到你只是走上講台的比他們早畢業幾年的學生,也就是説要儘快完成從“學生”角色到“教師”角色的轉變。

2.第一次課不要講太多專業知識,儘量創造一個輕鬆的課堂氣氛。第一次課要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讓學生知道從中能學到哪些知識,如果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還可以談些與課程有關的行業發展態勢和就業前景,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同時,還要設法消除學生對課程的某些疑慮,甚至對課程的恐懼心理。當然這些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非常用心,多渠道的獲得相關信息,以彰顯教師的'知識廣度,為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注意自身專業知識和人格魅力的培養,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1.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儲備,做專業知識豐富的老師。俗話説:“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作為教師,對知識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只有擁有了廣博的知識,才能在教學上游刃有餘,才能將普通知識後面所藴涵的深刻道理深入淺出的為學生做出講解,使學生真正學會,學通。

高職院校的教師絕不能只涉獵所教課程的知識,因為好多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之間聯繫較多,因此為了教師思路的開闊,學生學習的容易,教師最好規劃好自己的“課程體系建設”,因為工作的實際需要,一個老師可能沒機會擔任屬於一個體系內的所有課程,但是作為教師,應利用業餘時間來充實和提高自己,這樣在講課時就會思路開闊而清晰,學生聽起來也不吃力,進而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書刊、網絡等多種途徑來了解本專業及所教課程的發展史、經典理論、精彩實例,以及前沿領域的發展情況和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時事新聞,以便在課堂上激起學生的興奮點。

2.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教師要時刻意識到教師培養的“商品”是“人”而不是普通物質產品,不僅要教他們學會“做事”還要學會“做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能僅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教他做人的道理。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從各方面做學生的榜樣。由於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是大學聯考分數不高的學生,總體來講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不高,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像普通高校那樣,採取“放羊”式的管理方法,因為如果放高職院校學生的“羊”,他們是自己不會找草吃的。高職院校的教師應當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嚴格要求,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如果每個老師都認真負責,領導們再製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制度,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會逐步被轉變的。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1)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認識學生並能叫出學生的名字,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注。

(2)站在學生的角度替他們考慮,考慮他們在幹什麼、想什麼、玩兒什麼,這樣才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才能和學生有共同語言,學生才會和教師談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教師講課過程中哪裏存在缺陷需要進一步改進,把教師當作他們的良師益友。

三、講課要理論聯繫實際,並且要隨時提問,啟發學生思考

高職院校的課程大都理論和實踐性都較強,教師除了講解基本的理論外,還要演示實踐內容,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進而掌握實踐技能。另外,上課要適時提問,原因如下:

(1)有些知識點,教師就不必講解,因為學生完全可以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也會比較牢固。

(2)可以檢查學生有沒有注意聽課、對某個問題了解多少、理解有多深,避免學生上課走神,(3)使學生養成一個遇到問題要多問個“為什麼”的習慣。

四、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教師的知識是通過講課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的,所以即使一名教師有再淵博的知識,但卻不能將這些知識生動易懂的教授給學生,那他就不能算作一名合格的教師。因此,教師應當隨時注意在講課手法和方式上的創新及變化。在教學手段的豐富上可以採取下面幾個方式:

1.通過閲讀圖書積累。獲得知識的最快捷途徑就是讀書。關於教學的方法,前人經過總結,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理論,所以閲讀相關的專業書籍是一個很好的掌握教學方式的方法。

2.通過學習資深老師的教學經驗。作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在經驗上的欠缺是必然的。可以通過聽課、經驗交流等方式,學習資深老師的經驗和優點,並將這些優點變為自己的技巧,從而揚長避短,以最好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3.通過自己切身體會,總結屬於自己的經驗教訓。只學習還是不夠的,因為有些經驗必須自己親身體會才能確實掌握並理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新入職的高校青年教師要注意隨時總結自己體會到的經驗教訓,並將之總結消化,變為自己的教學心得,這樣一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教學經驗會越來越豐富,在以後的工作中自然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