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郎静山摄影风格流变论文

摄影术1893年发端于西欧,随后迅速传播至全球。经历了200年的发展,摄影由一种技艺成为一门被普遍认可的艺术,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影这门大众艺术。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碰撞、融合演变成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及中国独特审美的艺术形式。中国的文化人甚至一些和美术关系较远的人士也对于摄影这门新兴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于摄影进行了很多评价和解读。在这种文化土壤里顺理成章的产生了既具备中国式审美又具备摄影知识的摄影家。郎静山就是一位这样的有着中国传统文人情怀及审美趣味,且对新的潮流敏感的摄影创作者。

浅谈郎静山摄影风格流变论文

郎静山祖籍浙江兰溪,出生于江苏淮阴,五岁开始读唐诗、随后开始读书、画画,自幼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14岁时就读于上海的南洋中学预科,在此期间除了读书学画,郎静山也学习了摄影知识和暗房技法。这段经历奠定了郎静山一生的事业的基础。

成年后,郎静山进入《申报》工作,虽然工作内容并非摄影但其利用闲暇时光进行摄影创作和实验,不但创作一些优秀摄影作品,也为将来积累了素材。1919年郎静山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事业的发展使得他更有条件发展自己的爱好。随后他的风景摄影作品《荷花柳树》发表于1920年的《时报画报》上。同年,他的三张摄影作品展览于“上海摄影会”举办的“中国文化摄影展”中。1928年郎静山进入《寸报》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在此期间郎静山的拍摄了诸如“西湖博览会”、“远东运动会”等重大新闻事件和活动。这一时期郎静山的摄影风格已经初现端倪,除了新闻照片之外,其摄影作品多关注于中国传统的景物。创作方式为写实的画意,无论是山川还是花鸟抑或是暮色中的村落均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题材。法国土鲁斯“水之堡”摄影美术馆馆长杜杰德(Jean。ieu za id e)曾这样评价:“树木、花朵、动物,整个外在世界几乎都是中国的。郎静山以他对性情,用不同的眼光观看。他观看的方式使这种欧洲发明的艺术浸淫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除此之外1928年郎静山开始尝试进行人体创作。算是中国人体摄影的先行者之一,杜杰德对于郎静山的人体摄影也有较高评价:郎静山让我们知道,摄影技术可以表现对造型世界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感触和对造物者的礼赞。

1929年,安徽省长许世英设立了黄山建设委员会,为了开发黄山风景名胜聘请了诸如张大千、黄宾虹、郎静山等人进行创作并举办了相关题材的摄影与绘画的展览。此后郎静山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山成为了郎静山作品中常见的素材来源。郎静山的摄影作品也让黄山的风景愈发为大众神往。其1933年的作品《黄山迎客松》已经初步体现了郎式摄影的审美意趣:前景是我们现今熟悉的迎客松,仅略具轮廓并无太多细节与肌理,远处是浮于渺茫云海之中的的蓬莱仙山,影调反差较大,黑白分明,像极了传统中国水墨画。在1934年,郎静山以关于黄山的另外一幅照片《春树奇峰》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集锦摄影以及属于中国的摄影美学。所谓集锦摄影乃是选择摄影多数底片中景物配合与一纸而参融之,即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在相纸上呈现出气象万千的绘画效果,画面中的元素不限于一时一地,甚至不限于一个国家只要风格合适都可以纳入到同一张作品中来。郎先生的巨制《湖山揽胜》其素材分别来自于法国,黄山,南京玄武湖等地。这样的集锦作品与绘画的区别仅在于创作工具的区别,在创造性上是一致的。

摄影术在其诞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传统的艺术界所排斥,被认为是难以和绘画、雕塑等其它美术门类相提并论。就其原因只不过就是多数人认为摄影更接近于一门技艺而非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一般看来摄影确实更多的是忠实的记录客观世界在表现上乏善可陈,而郎静山的这种把原始底片打散并重新组合的方式赋予了摄影以生命力。当然这种在暗房中重组图片元素的方式并非郎静山所独创,1857年英国摄影师雷兰得就曾以类似对方式制作了摄影作品《人生的两条路》。但郎静山把它发扬光大,并利用其特点表达了中国画的理念,成为了最早将摄影进行中国化探索的人。康定斯基曾说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多艺术,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或者说每个国家的艺术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美国摄影学会会长肯尼迪曾说过:“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将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1956年,受到法国影像艺术家曼雷的影响,郎静山开始以实物与相纸叠加然后曝光,获得影像作品。这种被称作影绘的摄影方式是郎静山后期离开大陆后最具有试验精神的摄影尝试。

郎先生自幼熟读诗书,及长,交友皆张大千、齐白石等美术大家,故其创作不能不深受传统中国审美趣味的影响。无论是其早期的风光摄影,还是后来的集锦摄影,甚至晚年的影绘均充满着浓浓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