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安顺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姿多彩的安顺民俗文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姿多彩的安顺民俗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安顺历史,感悟安顺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关注家乡、思考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亲近家乡,喜爱家乡民风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知识与技能

1、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搜集、归纳、整理民间文化,批判地继承发扬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适当地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在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的活动中,充分激发自己的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安顺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

2、关注安顺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教学资源

少数民族山歌录音材料、节日庆典及体育活动的图片,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前几年,文化部将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该名单是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1315个项目进行审议后筛选而成,备受关注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进入推荐名单。“风俗习惯”是我们中华民族质朴粗放的文化根源,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们安顺也有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然而,我们许多学生虽然身为安顺人,可是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得并不多。为了激发同学们关注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家乡,我与同学们在这里开展了“家乡风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来开发具有家乡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活动中能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同学们亲近家乡,喜爱家乡民风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教学活动2

1、屯堡人和屯堡文化

1)屯堡人

说到屯堡人,今天我们大家都会习惯地想到生活在平坝、安顺一带那些石头建筑中,自称朱元璋后代的'人们。当然,他们毫无疑问的确实是屯堡人。

2)屯堡文化——跳地戏和跳米花神

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屯堡人便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迎菩萨”活动。那时,各个村寨的屯堡人都举着用木头雕刻的“关圣帝”塑像,游场串坝,以供人瞻仰。在屯堡。几乎每个村寨的大姓家族都设有祠堂、祭庙。而每家的堂屋正壁上均设有神龛,神龛下面又设置有神坛。神龛中,屯堡人供奉的神位显得丰富而又复杂。既有佛教人物,又有坛神赵侯,还有祖先牌位以及有关诸神。

跳地戏和跳米花神也是屯堡人的一种娱乐活动,它们丰富了屯堡人的精神生活。

记得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安顺詹家屯的地戏表演队在台北、台中、新竹、高雄、台南等地演出了九场地戏,一时间竟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当时有关报界如此评价地戏:“原始舞蹈凭添神秘色彩,贵州的地戏在中国大陆民间已流传了六百多年,是贵州高原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上的戏剧中,像安顺地戏那样具有奇特魅力的可说是罕见。”

有关人士认为,屯堡人是明代屯军的后裔,又居住在中心地带,经济较发达,他们之所以热心于地戏,正是他们怀念征战南北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虽然这种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古老的文化艺术与当今屯堡人相对比较发达的文化生活很不合拍,但却与他们的文化心理合拍,而这一点似乎与婉约江南的整体文化心理有些背道而驰了。毕竟,这是一个特殊群落。他们的祖先曾经是军人。他们的骨子里至今也仍然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而尚武精神也仍然是意识里的主流之一。

跳花神是一种庄稼有关的活动,那是在谷子扬花的时候,各村各寨便举行这种带有较强娱乐性质的活动,跳的时候,屯堡人手持彩灯和各种各样的画像,走村串寨的跳着花灯,并以此来图个吉利。

屯堡人说起话来,颤颤的,还带有些卷舌的味道,并且杂有大量的儿化音在里面。听起来蛮有韵味的,感觉上与贵州的本土语大相径庭。贵州的本土语多了些山的粗犷,而屯堡话却多融了些水的柔婉细腻。

3)屯堡文化——放河灯

“七月半”是指七月七年级到十四日这半月的时间为祭供亡人的日子,亦称“鬼节”,因为这段时间内所有的鬼魂将出来游荡,享受人间的祭供和领取纸钱去用。从七月七年级开始,家家都要挂起写着从入黔始祖开始到新近死去的亲人姓名的“牌位”,在长约5尺宽2尺许的纸牌位前燃烛焚香,并摆上水果、饭菜供奉。每天坚持早、中、晚三餐供奉。到了七月十四日,用白纸印制的“包袱”(型同信封)包上纸钱,中间写上亡人的姓名,左边写上月日,右边写上主人的姓名。由于亡人多而要很多“包袱”,一般人家要把数十个“包袱”堆在一起烧掉以示寄给亡人,意为给亡人寄出钱让他(她)们在阴曹地府有钱用。

屯堡花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上千首花灯曲调多在逢年过节时,在亮灯、盘灯、开财门、贺灯等表演程式中,以张灯结彩舞扇挥帕的载歌载舞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屯堡山歌: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屯堡人喜爱的民间艺术之一。屯堡山歌多以七言为句,四句成调。用词遣句宽泛自由,见物抒情,见事生意,善用比兴夸张手法,类型有四句歌、盘歌、疙瘩歌、飘带歌等。形式有多人轮流对唱、男女分组对唱等,你唱我和,充满了智慧、诙谐,具有开放、坦诚之美,历年的山歌大赛,成为屯堡人的万人盛典活动之一。

抬亭子:又叫抬汪公、迎神、迎菩萨,是安顺屯堡村寨为祭典汪公的诞辰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汪公崇拜流行于安顺吉昌屯、狗场屯、中所、鲍家屯等屯堡村寨,是屯堡人对历史人物神化并寄以美好愿望的特出形式。农历正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庄重地把汪公菩萨塑像从神台上抬下放入木制轿中,走出汪公大殿。在激烈的鞭炮和锣鼓声中,腰鼓队、秧歌队、花灯队、地戏队、彩车队陆续跟在后面,形成长长队伍,涌动在田野山水之间。在田坝中举行完仪式后,抬汪公的亭子在仪仗队的护拥下,穿行于村寨街巷,施福于众村民,赐百姓予平安吉祥、丰衣足食,直至下午四点钟才返汪公庙,让汪公塑像回归神位。安顺的抬亭子民俗活动已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教学活动3

1、屯堡妇女的装束

脚步刚刚踏进屯堡,你就会发现,来来往往的屯堡妇女们皆穿着一身宽衣大袖的右开襟长袍,淡蓝色的,开襟上绣着杂色的滚边。长袍外面又穿着较短的码裙,腰间系着色彩斑斓的丝绸腰带,腰带在身后结着坠子,微风拂过,飘逸翻飞,极有韵味。

妇女们的的头上全都包着或青或白的帕子,帕子上再覆着一张色彩迥然的头巾。悄悄的露出的发型显得很是独特,头的两鬓梳了两绺在在耳畔,成凤头状,向额前微展发绺,重心则向后倾斜,头顶分两道发路,中间又再梳成独立的一绺,有人称其为“三把头”或“凤阳头”。并曾以此称屯堡人为“凤头苗”。然而,他们的语言却又是带着浓重江南口音的汉语。仅凭这点就已经完全推翻了“凤头苗”的误解。

据屯堡人说,屯堡妇女的头饰和服饰在婚前和婚后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婚前,姑娘梳着独独的一条辫子,头上不包帕子,很清纯很俊俏。而衣服的上衣则是小袖的素色的长袍,并以布为腰带。

婚后,妇女头上挽着发髻,并用银做的细练簪绕髻一圈。包青色或白色的头帕。并且必须穿大袖长袍,前襟点缀着花边,腰带改用丝绸腰带,后面打着结。江南的丝绸工艺在屯堡妇女的丝绸腰带上得到了较为突出的体现。这条丝绸腰带是屯堡妇女最庄重,最昂贵的装饰品,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地触摸。结婚的时候,新娘子还要剪眉,扯脸,也就是将脸部的汗毛和前额的毛发一齐剪掉,并把眉毛剃成细柳状。

屯堡妇女的服装颜色主要以蓝、绿、藏青、藕荷色为主,却绝少有红色的。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新娘才穿一次鲜红的嫁衣,而这红嫁衣的风采也就成了屯堡妇女一生种记忆深处的经典风景,那是她们一生种的幸福极致。

2、安顺苗族民族服饰

苗族妇女多以染麻或假发与头发互参揉在一起,盘髻于头顶。服饰多以麻、棉织成,或以丝绸裁定。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故苗族服饰亦呈现出多样化。裙有长裙、短裙、花裙、青裙、蓝裙、黑裙、筒裙、褶裙,衣有和服式,旗帜式等。

教学活动4

安顺“名吃”简介

01花江狗肉:贵州代表菜,全国狗肉知名品牌之一。将狗肉与筒子骨加入八角等调料,煮至皮软,冷却改刀待用,再将豆腐乳、木姜籽、辣椒、狗肉香等佐料制成蘸水。食用时将成片狗肉加汤煮沸,合蘸水食用。味浓郁而不腻、滋补。

02波波糖:贵州传统点心,贵州涉外旅游定点产品。以小麦作原料,经泡、榨汁、熬等诸多工序制成麦芽糖;再用麦芽糖熬制经反复搅拌,拉扯成薄片状,将芝麻花生仁舂碎,包入麦芽糖中冷却后即成。脆酥香甜,入口化渣。

03腊肉血豆腐:安顺代表菜。腊肉:新鲜猪肉改刀后,加盐、料酒、花椒等、冰糖腌渍。用松枝熏烤。血豆腐:将新鲜嫩豆腐捣碎,加猪血、调料拌匀用菜叶包制。用松枝熏烤。食用时将肉、豆腐切片,上笼蒸熟即可食用。腊肉透亮、熏香,血豆腐软香。

04旧州鸡辣子:安顺屯堡代表菜。用菜油将糍粑辣子炒熟。本地鸡治净改刀成块,加入姜、盐、猪肉、菜油,将鸡炒断生,下骨头汤,文火炖熟,将炒好糍粑辣子放入鸡里面炒匀,装入瓦罐即成。色红亮,冷吃、热吃、涮火锅皆可。

05荞凉粉:安顺传统小吃,用安顺欢喜岭凉粉,阿宝塘地下水制作而闻名。将荞米作原料,经打磨、煮沸、冷却而成,加入秘制红油辣椒、酥花生、酥黄豆,浇入豆腐乳汁、调料即可凉拌食用。红而不腻,微辣鲜香,消暑开味小吃。

06水晶凉粉:安顺传统消暑小吃。将木瓜籽装入布袋在清水中用力揉成浆,加石灰水,搅拌凝固。食用时,用匙解成小块,再加入秘制糖浆及花生仁、葵花仁、芝麻、果脯、白糖、冰块等,拌匀即可食用,晶莹夺目,冰凉爽口。

07油炸粑稀饭:安顺传统小吃。将包制好的油炸粑下油锅,炸制成金黄色,改刀成块,米面调成糊状,放入炸好的粑粑,撒上引子,炝入热油食用。酥脆软糯,油而不腻。

08冲冲糕:安顺传统小吃。大米磨成粉,装模具蒸熟成型;卜粉用开水调成糊,加入冲冲糕及芝麻仁、花生仁、核桃仁、葵花仁、瓜子仁、白糖、玫瑰糖等,拌匀即可食用。香甜松软,老少皆宜。

09油炸鸡蛋糕:安顺传统小吃。用大米、黄豆涨发后掺入米饭,磨成浆,装入模具至半,再加入调味肉馅,复装浆至满,炸成金黄色取出压破,淋上红油即食。形似蛋糕,外脆内软,味美色鲜。

10安顺裹卷:安顺传统小吃。卷粉皮改刀成方块,平放入盘中,抹上秘制辣椒酱,放入折耳根、芫荽、海带、豆芽、酸萝卜、花生、黄豆。两面对角包上即食。色泽白亮透明,辣香冰凉爽口。

11幺铺毛肚火锅:安顺名火锅。主料:毛肚、脊髓、黄喉、牛筋、牛脑、牛肉,放红汤锅底或清汤锅底涮食即可。红而不腻、辣香可口,佐酒下饭皆宜。

12安顺麻饼:安顺传统名点,安顺知名品牌。用面粉、饴糖、油、碱、苏打制成皮料,洗沙加冬瓜糖制成馅心。用皮料包馅心沾芝麻入烤盘,用土炉烘烤而成。色泽金黄、外酥内软。

13平坝全牛席:清真系列菜,婚丧嫁娶、节日喜庆宴席。牛干粑(炒)、牛皮、牛筋(凉拌)、牛肚(卤)、牛冲(红油味凉拌)、牛脑(蒸)、牛舌(扣蒸)、牛肉清炖萝卜,土豆烧牛肉,牛尾(红烧)。牛从头到尾,风味各异。

14凉拌折耳根:安顺传统家常菜。将折耳根脆嫩部份折成小段,洗净。用苦蒜、姜、葱、酱油、醋、糊辣面、味精进行凉拌,香辣脆嫩可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功能。

15平坝清真鹅肉:平坝清真名菜。将鹅治净,加水、姜、葱煮熟后再加盐、花椒、味精调味捞出后改刀成片。食用时将肉片放入原鹅汤锅底涮食。汤鲜味美,鹅肉清香。

16安顺炒寡蛋:安顺屯堡独特菜肴,民间称其有治头疯之功效。鸭寡蛋(黄寡、儿寡)治净煮熟后,改刀成滚刀块,下油锅炸至酥干时捞出;锅内下入青椒、蒜、姜、西红柿煸炒下面酱,下寡蛋,装盘成菜。干香辣香,兼有臭豆腐浓香味。

17安顺一锅香:安顺屯堡传统菜,又名什锦杂烩火锅。白菜、青菜、粉丝放入锅中加汤调味打底;将炸好的山药、炒三丝、豆腐果对角摆在底料表面后,将糟辣肉片,辣子鸡摆四周,扣肘摆在中心,加温即可食用。荤素搭配,辣香、酱香、清香口味。

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由于安顺各民族特殊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安顺的民族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使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带有浓郁的地域气息。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掠夺也是残酷的,同时,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现代文化思潮、艺术样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许多也是以对我们本土文化生态的牺牲为代价的。物质生活虽然获得了富裕和满足,但精神生活愈来愈贫乏,似乎有些失落感。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已失落的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以此构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当然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形象和自尊,留住民族文化的传统,留住我们文化的精神家园,留住民族民间那朴素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