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分析论文

生态环境的整治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系统性工程,其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生态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特征的经济性活动,其本身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只是通过市场机制无法获得理想的资源配置,因此必须要依靠政府进行干预,通过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经济措施来保障生态建设能够实现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农业生态补偿而言,则必须要通过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并且要提供有效的资金渠道与政策倾斜,从制度、法律层面来对各种补偿行为进行体系化、规范化处理,使当前的公共物品支付体系更为完全,有效弥补我国财政拨款存在的不足,真正达成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分析论文

  1 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1.1 农业生态补偿能够控制环境与生态恶化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其引发的生态退化与面源污染情况正在不断加剧,农村生态与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然而,因为收益方面的问题,广大农民难以独自承担生态恶化与各种灾害所引发的生活风险。因此,需要给予农业生态补偿,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1.2 农业生态补偿能够补贴生态环境保养成本 我国当前城市经济迅猛增长的环境成本主要是由农村来承担的。根据相关研究统计可知,在计划经济阶段,我国农村在工农业产品不平等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价格差,使得农村付出了大概7 000亿左右的代价;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量农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村承受了2万亿左右的代价。我国当前高度发展的城市经济正是基于广大农村所做出的牺牲与贡献,导致当前的农村资源不断消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城市工业污染正在不断向农村地区转移,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不断加剧,从发展的公平性来看,我国当前应当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时期[2]。农业作为广大农民群体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必须要在农业活动方面给予补偿,构建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1.3 农业生态补偿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与人口增长趋势,今后我国仍然需保持每年年均7%的粮食增长速度,才可以有效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

2.1 健全“项目支持”形式 依靠项目管理来执行环境政策是各个发展国家在农业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其可以将当前有限的资金进行集中,坚持规模效益的发展途径。通过依靠建设项目,环境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控制,针对效果也能够实施有效的评价。美国所采用的农业环境政策不仅依靠环境法律法规来进行强制性的开展,同时综合利用各种环境项目建设来落实各项环境策略,切实推动广大农民去保护环境,比如环境质量激励政策、农业资源保护项目、自然保护区规划以及水质改善项目等。我国现阶段所采用的生态建设补偿政策,如农村能源建设、退耕还林以及退牧还草等都是采用“项目支持”模式,然而因为执行成本相对过高,其主要依靠政府来进行推动,导致其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部门分割以及资金分散等情况层出不穷[3]。所以,要想有效保障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序发展,应当进一步将农业环境建设的相关资金实施有机的整合,切实打破地区与部门方面的界限,将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在项目运作模式方面,可以尝试采用利益性补偿机制取代传统的公益性补偿运作机制,主要由政府来制定农业生态建设的相关补偿政策,各个市场主体则按照要求来执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提升生态建设补偿的效率。

2.2 构建生态友好型的环境税费体系 通过征收生态税不仅能够解决生态资源价值补偿与物质补偿的双重关系,同时也能够解决市场中生态环境问题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外部经济情况。因为农村资源较为缺乏,尤其是资金方面的缺乏,农村难以承受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从而需要构建一套适合环境保护的环境税费体系,针对各类资源使用征收相应的环境税,使企业外部成本实现内部化发展。其不但是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升人民群众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重要举措。此外,外部成本内部化能够促进应用农村资源与公共环境的个人与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2.3 构建有利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措施 财政转移支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