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初学者的几大误区

多年审计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实践工作中的几大误区:

1、 会计准则是上市公司的事,我只要做好分录就行。

绝大部分会计抱有这种想法,在上学的时候就着重记忆会计分录,工作中一旦碰到书本上没有的业务就发懵,不敢做分录,于是不断查阅相关书籍,上网询问。他们试图找到一本能够涵盖世间所有类型交易与事项分录的大全,象查字典一样查出要找的分录。这样的会计网上发问时有一个特点,他总是首先会问“有做过某某行业某某业务的吗?”的确,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由于表达准则所用语言需要“精准、与高度涵盖”因此对初学者有些“晦涩难懂”,并且绝大部分准则规范的事项一般企业实践中根本碰不到,例如“借款费用”“股份支付”等等,还有一些企业执行确有难度,例如“所得税”。但这并不代表会计准则不适用一般企业。许多,特别是大众化业务还是要尊重准则的。因为,准则是会计人员主观编制分录的基础与指导。只要理解了准则,可以说几乎所有行业的业务分录都不会难倒你。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先行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前者给出了处理业务的指导方向,后者给出了会计六大要素的基本定义。

举例来说,曾有网友问我 “去年12月份的费用可以计入在今年1月份么?”我会反问 “多少钱,占净利润比例?”假设他回答该金额8万,去年净利70万。那么我会回答,“不能!要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并调整相应报表期初数。”如果还是8万的费用,而净利是8000万?那么完全可以入在今年。为什么处理不同?答案就是重要性原则!还有网友问“公司支付的一些费用或购买的资产无法取得发票,是否应挂在其他应收款?”我的回答“绝不能!只能按事项的真实性质处理!”原因为何?首先参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其次参见基本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至于因违反了会计法规及税收条例而被罚款,那是你不取得发票的代价,但总好过因假账引起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再举一例,许多网友在实践中分不清一项支出到底是“资产”?还是“费用”!我一般会反问“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做资产?”大家可以想想看,作为从业多年的你,能准确说出资产的定义么?
也有的.网友会说,我做的是“内账”没必要去遵循哪些破“准则”。“大错特错!”内账是做什么的?是给管理层看的,是管理层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如果你的业务处置遵循的不是“普遍接受的规则与标准”而是“闭门造车”,那如何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利润是你按公司自己的标准核算而出,又何来“客观性”?如果这些会计目标都达不到,你的报表又有何意义和作用呢?如果你的老板因看不懂会计报表而只关注“剩余的现金”那么请你退回一个世纪前的做法,请个“账房先生”。

会计初学者的几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