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缺失

一、序言

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缺失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演化而形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精神文明。随着21世纪经济时代的需求与发展,人们知识文化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增强,人们对各种文明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更多的交流,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看法和见解。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设计行业的发扬现状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沉淀。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追求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物质文化,而是转到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

设计亦是如此,不能只单单追求表面的华丽,应去探究具有文化底蕴的设计。人类的生活水平与生活层次的提高,引发了国学热的思潮,可人们对传统文化熏陶的渴望,并没有让人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急于求成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够深。现代的生活环境使我们接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没那么丰富,有接触到的人大多数也只是接触到表面,这样反而将其概念化,将其接触到的定义成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当人们接触到书法、国画、京剧、脸谱这些比较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真正含义的时候,才知道对中国文化认识的不足。才发现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丢失。

现在,也有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都将文化做成一套理论,让没有接触过的人能更好地去了解传统文化,还有些是凭借电视网络书籍去了解中国的文化,那都是比较表面的,缺少了自己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内涵的美的经历,毕竟著书立论和电视网络都是作者的观点。想对文化有更深理解的人也慢慢地被商业化的现状给磨灭了,这就使得传统文化缺失得越来越严重。中国文化的继承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现在很多传统文化都渐渐失传,庆幸的是还有少数的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

三、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缺失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顾名思义,物质文化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符号;精神文化是抽象、意识方面的内容,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之类的意识形态。

(二)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流逝中国的建筑和家具的设计,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都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家具设计的演变,在秦汉、魏晋时期是席地而坐,而到了唐宋时期变成了垂足而坐,这是我国家具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些转折都来源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在风格上明清时期的家具也是延续唐宋时期的风格加以创新而来的,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当前的中国,大多都是在抄袭国外的设计,忘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土地的开发,只保留少部分文化的载体,如四合院、土楼、宏村等,对这些建筑,我们都为之留恋。现在我们视线内看到的都是屏风楼,钢筋混泥土的建筑渐渐取代了古老建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还有一个就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好奇心理得到挑战,这种挑战也让人们淡忘本土的传统艺术,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被别的国家占为己有。

四、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设计上的融合与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不同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100多年前西方文化的突如其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重大的打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也渐渐地找回了自己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文精神,古老的文化让人们接受的都是中庸之道,注重人与宇宙的和谐之态,而西方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用科技将文化表达出来。

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最大的一点是:中国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而西方讲究的是天人对立。这种决然反差的思想文化的差异归缘于中西方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一系列的精神文化元素的影响。在设计上,中国的设计更讲究的是和谐,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和谐的因素包括很多,如风水学、五行八卦、人体工程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而西方的设计更多的是在舒适度、美学、色彩上大做文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影响,中国文化也用西方的载体来表现,在科技上也有了一定的追求。西方文化也开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注入了许多和谐的因素。二者在一定程度有融合,但两种文化又是独立的个体。五、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变化与运用全球化的今天,知识文化的传播,科技的进步,让设计更加开放,运用上更大胆,创意的设计也让人们的眼球体验不一样的刺激。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互相传播和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一定范围的运用。《功夫熊猫》,一部美国的动画片,其中中国文化得到广泛的运用。说明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让我们不得不对其做一些反思。文化的交流,让功夫和熊猫这两个来自中国的东西,在外国人研究下,根据科技的力量,将其运用成功,不能不说这是好事。可惜的是外国人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得如此娴熟,把它发扬光大也不只是中国人的事情,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推广,也可以让我们接受外来文化然后结合自己的文化,将中国文化深层次地推广出去,更好地表达出神髓,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有自己的特色。再如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博物馆内藏品以苏州当地工艺品和吴文化藏品为主,中国文化韵味十足。

出生在中国的他,留学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使他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胸有成竹。苏州博物馆设计结合苏州当地的建筑风格,将博物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是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最佳诠释。博物馆的成功也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影响,贝聿铭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优秀文化互补之间的关系,将中西方元素协调地融合。苏州博物馆这个文化载体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集中地享受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韵味。六、总结文化之间的`交流,最终目的为取长补短。但在一股强烈的文化冲击下,如何保持自己的独到见解,是我们当下应当关注的一个话题。在经济时代中,科技文化交流的同时,影响中国人的人文传统思想。在设计中,众多设计作品为达到与世界文化的知识水平相同的高度,在设计中抛弃了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设计中更多的是注入一种科技与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却在设计作品中少了“根”的表现。一份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是一种科技上的进步的表现,同时也要在文化思想上做到对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也具备了设计师对物质与精神的独到见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做到整体合一的设计综合表现。

(一)对文化进行保护不同国度拥有不同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之间也有了互动,互相影响和互相运用的地方,对文化要进行保护,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和运用,不仅能让人们了解更多的文化,对多文化这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有自己的见解。在设计中,设计作品逐渐转变,新中式的演绎风,为迎合商业及主流审美,更多的成为一种符合当代极简的设计方式,并运用中式的物质元素,进行展示。但在整体中缺失了一种传统精神文化的设计底蕴。

(二)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文化教育东方有东方的成长背景,西方也有西方的成长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人们对现状的看法也不同,对设计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西方有西方的教育方式,也与东方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对美的东西的追求。在中西的教育方式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思维及审美方式。而作为一名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各种文化的知识底蕴,也同样得具备不同的思维方式演绎设计作品。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集,应该提取二者之间可以借鉴的东西,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闭关排外。每个文化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历史,都有好有坏,要总结其中好的,分析其中做得不够好的,加以运用,赋予一定的文化,让设计作品更完美。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全球化下中国文化的转变和运用,我们应该接受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的新中国文化,努力学好本土文化,结合外来文化,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