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故事精选15篇

哲学的故事1

刘震云讲了个故事,说在灾荒年代,逃荒的路上,老张死了。

哲学的故事精选15篇

老张临死之前,他没有想起妻离子散,没有想起蒋介石,也没有想起日本鬼子,他只想起了老李。原因是,老李是三天前去世的。

“我比老李多活了三天,值了”。这是老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这个世界的好多人,都活在老张的哲学里。遥远的地方,有天大的事情,也都跟自己没关系。最让他们在意的,是身边的人。因为,身边的人那里,才有自己的苦难和幸福。

有一个老婆婆,女儿在北京,每年她都要去住女儿家,少则十天,多则几个月。每次从女儿家回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另一个老婆婆家去串门。然后,大讲北京的大街、商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就是因为这个老婆婆的儿子在县里做官,总会大包小包带回好多东西,而她没有这样一个儿子。每次回来,把该说的该讲的说完了讲完了,她便一下子觉得心气和顺,幸福感十足。因为,终于在这件事上,把差距找平了。

后来,听故事的老婆婆中风瘫了,已经不问尘事。她也很少再去北京的女儿家了,或许在她看来,这趟旅程,已经没有了意义。

朋友所在的一家科技公司,每到年底都要走几个人。原因是发奖金。发钱也会走人,是奖金发得少吗?朋友摇头。朋友说,不是因为钱发得少,而是因为自己的钱比别人少。有的人,拿到手的奖金有二十多万元,最后也走了。一问,只比别人少一两万元。

有人劝,算了吧,不就是少那么几个钱,何必呢?听的人一脸的愤然,说,这能随便算了吗,名义上是钱多钱少的事,其实这里边有猫腻,奖金中的小区别,可是领导那里的大江湖啊!

好多人,本不该走,结果,跳槽之后混得一塌糊涂。对此,朋友不无感慨:在别人那里较真太多了不好,因为别人什么都不少,而你会失去很多。

乡下有一对夫妻,爱占小便宜。每到庄稼成熟的季节,总喜欢在别人家地里,或者掰个棒子,或者摘几根豆角。总之,这样便觉得十分快活。乡里的人们,都知道这夫妻俩的德行,也懒得搭理他们。不料有一天,妻子竟被气死了。一个爱占便宜的人怎么会气死呢?原来,她家的地里,丢了一个大倭瓜。

偷了一辈子的人,结果被人偷了,还送了命。看来,人这一生,如果把所有都牵系在别人身上,滋味不好受啊。因为,别人那里,有自己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痛苦,是快乐场,也是埋葬地啊。

哲学的故事2

南怀瑾先生曾讲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有一个名望很高的太子,坚持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誉。一个貌不惊人的乡下老头找到他:“你要拜我为师,不论去什么地方,要处处捧我;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主宾的位子要让给我坐,要处处敬我。这样,你就成功了。”

太子一头雾水,不懂老头的话。老头告诉他:“你如果带上我这么一个糟老头,而且还处处恭维我,那么,大家对你的评价绝对不一样,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了不得。”

太子还是不大明白。老头继续解释:“你这么做,会给人两种层面的认知,第一,你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也是一个极为谦逊的人,你连我这么一个乡巴佬都如此敬重,何况是其他人呢?这样,和你结交的人将会越来越多;第二,别人搞不清楚我这么一个糟老头子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如此一来,对你愈加敬重。这样,你就成功了。”

太子被老头说服了,带着他一路同行,敬之如宾,果然赢得了列国的称颂,支持他的`力量越来越大,最终取得了成功。关于这个故事的内涵,南怀瑾先生谈道:“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子,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处世哲学。”

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只想著“坐轿”,而不考虑“抬轿”。只想着让别人服从服务于自己,而不考虑为别人出谋出力。只贪图享受,而不考虑奉献与付出。长此以往,支持自己的人将会越来越少,离成功也便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坐轿”,更要学会走下轿子,把轿子让给别人坐,敢于做一名“轿夫”。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凡事多付出一些,主动为他人考虑一些。如此,便能读懂人生

哲学的故事3

老汉是方圆百里有名的驾船高手,在海上风风雨雨几十年,不知遭遇了多少巨浪和风暴,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一位年轻人想拜老汉为师,跟他学习海上驾船本领。

而老汉却说,真正的驾船高手,不是他,而是他的邻居。

年轻人认识老汉的邻居,他虽然也在海上驾船几十年,但却平平淡淡,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什么与风暴搏斗的英雄壮举。

老汉说,邻居的高明,正是他能防患于未然,每当风暴来临之前,邻居总能及时地预见风暴,并能巧妙地避开风暴,所以也就从来没有遭遇过风暴。

“人们只看到我与风暴搏斗的壮举,却没有看到邻居预见风暴和避开风暴的智慧和高明。”老汉感叹道。

真正的驾驭高手,不是勇敢地去征服风暴,而是机智地去避开风暴。

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

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

做专职画家的人有17个头衔,每年的工作也丰富多彩,作画、开会、剪彩、辅导、义卖、参展、评奖,不一而足。

某日,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来自国外的人士参观后,花高价买走了流浪画家的所有作品,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

谁心里都明白,专职画家如果把身边的事减少到用手指数清的程度,是不致如此的。

在这个世界上,简洁而执着的人常有充实的生命,把生活复杂化的人常使生命落空。

道理简单,却不是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尤其是那些在世俗的道理上走得太远的人。

哲学的故事4

这些年,总是倾心于纸质书,可以随心所欲的勾勾画画,就连那书中的固纸气味也给人一种儒雅的微醺感。只有对于一遍即过,或者无须反复咀嚼琢磨的书,为了省时省事省空间,就找来电子书看看。这本书是随手点开微信读书软件推送的,看到“哲学”二字,也就来了兴趣,10几万字的书一天内读完。

《哲学的故事》,我初步查了下有3本书都是这个名。最负盛名的是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晚年创作的,因文风活泼、语言流畅广受赞誉,也是流传和影响最广泛的,豆瓣评分8.9。

还有一个是英国作家布莱恩·麦基的作品,他因致力于哲学普及推广为人所熟知,该书豆瓣评分8.7。

我看的这个是龚耘(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彭克慧著,是一本通俗的哲学入门书籍,作者将哲学史划分为8个时代,记录了古今中外历史上44位著名哲学家的简要生平和主要思想,故事简洁精练,文笔朴实易懂,观点亦深亦浅,原书应该是图文并茂的,配了300余幅插图,更加形象直观,读起来不觉得生涩,还带有一些“八卦味”,人物活灵活现。该书豆瓣评分6.3。

这样的评分,其实也不冤枉。在我的.眼里,书分为2种,一种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写书的人应该称作者;另一种是千万人写过后,把他们的文字整理编撰出来,集成书,编书的应该称为编者。这本书,我觉得大体是编集剪辑而成,其最大的弱点是缺乏作者独立的见解和思考,作者更像是哲学馆里的讲解员,按照年代先后顺序,对照着哲学家的画像,一个一个为我们讲解他们的生平故事与主要成就,再加些奇闻秩事点缀一下,使人物故事更加生动。

阅读这本书可以有以下收获:

1. 与智者初次相识。把历史上伟大的有代表性的哲学家认一遍,用心记住名字、国籍和大致的年代,这是哲学入门的基本功。可千万别小瞧这一点,当你与领导、朋友闲聊瞎侃的时候,把这些名字如数加珍的抖一遍,也足够让你备受瞩目、光芒四射的。认识他们,别人就会觉得你与智者为伍,与智慧相邻,久而久之,就会把你与智者混为一谈,可以达到鱼目混珠的效果。

2.把哲学家与哲学观点连连看。深挖一点,大致了解每个哲学家提出的核心思想,有些格言式的经典语录必须记下来。比如,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赫拉克利特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以及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源的认知,泰勒斯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德谟克利特认为是原子,等等。把人和思想一一对应起来,这算是哲学的初级者了。

3.领略不同人生给予的启示。这本书介绍了哲学家的大致生平经历,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有个简要的概括。可以看出,大家的成长经历千差万别,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殊途同归的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呢?赫拉克利特甘愿舍弃王位回归原始生活;斯宾诺莎坚守着“用双手谋取世俗的物品,用头脑获得神圣的思想”,一生靠打磨镜片谋生;康德恪守机械式地生活方式窥视宇宙星辰,却从未离开家乡;培根具有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的双重人格;卢梭从偷窃、诬陷最后走向忏悔;马克思窘迫潦倒的一生,等等。他们的经典故事,充分展现了这个世界的“差异美”“个性美”。至于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力量,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好奇是原始的驱动力”。

4.择良师而从之。良师,是指符合自己思想、性格和兴趣的老师。44位哲学家出台走秀亮相,你看上了哪个,是要把师傅领回家的。如果喜好提问式的思辨当然是首选苏格拉底,向往理想国的世界就选柏拉图,追求自由的原始状态必是师从犬儒大师第欧根尼,想要获得快乐的人生自然是伊壁鸠鲁,为基督信仰而献身可以选择奥古斯丁,谋求改造现实世界就学马克思,对精神和心理世界感兴趣就去找弗洛伊德……他们的思想基本覆盖了人类现有的知识领域,以一颗渴求智慧的心去感受,总有一个或多个大师会引起你的共鸣。

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头顶上的星空,对我来说,这些哲学家即是一个个闪亮的星辰。通过了解他们,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去感悟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精妙。《哲学的故事》这样类型的书籍还有很多,我的学习实践感受是,想要踏入哲学之门:一是先找相同类型的书籍看几本,推荐《苏菲的世界》,还有杜兰特的《哲学的世界》;二是可以系统的看看《西方哲学史》,推荐罗素的。三是选几部感兴趣的哲学家的原著,静下心来啃一啃,《理想国》《君主论》《忏悔录》《梦的解析》等均可列为必读书目。

来吧,迈入哲学的殿堂,享受思考的快乐!

哲学的故事5

1、钱里有什么

农夫和赌徒走进同一家餐馆,每人挑一张桌子坐下来。

赌徒点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笼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笼蒸包吃了两个,一桌菜,有的动了几筷子,有的一筷头也没动。

赌徒的肚子撑得像个大西瓜,他把几张百元钞票往服务小姐的盘子里一放,起身就走。

服务小姐叫住他:“先生,请稍候,还要找你10元呢!”

赌徒打了一响指,说:“不用找了。就算你的辛苦费吧!”

农夫点了一菜一汤一碗米饭。菜吃光了,汤喝光了,最后剩下一团米饭,他把它倒进菜盘里,盘子里的油被蘸得干干净净。

把最后一粒米送进嘴里,农夫叫道:“小姐,两分钱您还没找我呢。”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把一切都看在眼里。

学生说:“这个农夫太小气了。瞧,那位先生多大方!”

苏格拉底说:“农夫的钱里有血汗,那个人的钱里有什么?”

2、人生的真谛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哲学的故事6

哲学是什么,无非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总结,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让人明白怎么活。

我发现人一病就成了哲学家。有一年我在医院照料一位亲属,不少病人在院子里晒太阳,一位中年男子忽然激动起来,原来他发现院子里的花木长出了芽苞,这是春的消息。他的激动表现与平常人不一样,他对大自然如此敏感!这是因为他是个病人,人在身体健康之时,大脑只用来想吃想喝,寻求物欲的满足,别的几乎没时间想。因此,许多人一病就多忧善感,一病就成了哲学家。

我发现在一个单位里,职位、好处那点资源是很有限的,可是,一个单位里的人从上到下都围着这点有限的资源拼命地争。当其中的一个人忽然病过一场,不争了,对争感到索然无味,他就成了哲学家。他觉得生命才是本,比起生命来,其他都在其次。这些道理靠别人说教是无效的,只有亲自“病”一场,才有深切感悟。生了病的这个人,与从前大不一样了,活得轻松自然了。人生病了,可能就有这样的一个好处吧。还有,人有很多不良嗜好,非常难改,但如果因为这些不良嗜好得了病,病过之后,马上就能改。从前多少说教、多少劝导都不能改掉的坏习惯一病就改掉了。生活中有很多人以过来人身份劝导别人,看到他们的执拗和任性痛心疾首,这也是因为劝说是无力的,只有让他自己去经历,他才能长记性。

我还发现失恋的人能成为哲学家。人生最险的一关莫过于恋爱,因为恋爱是人生的第二次脱胎换骨。我女儿,上大三,一次,我听到她妈妈在电话里鼓励她谈恋爱,我在一边恨得牙根疼。等她们通完话,我开始训老婆:“你怎么这样做家长,不怕影响孩子学业吗?再说,大学毕业就各奔东西了,谈什么恋爱!”没想到,妻子反讥:“你懂啥,女孩子谈过恋爱,以后就不容易痴情了。”我一时哑然。原来这是大爱,比父爱深。每一个人将来都要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未来并不都是鲜花和阳光等着你。对妻子这样的观点,我心里很痛,因为一个人的初恋是人生中最美最珍贵的`,如果轻易抛出,就太遗憾了。失恋的人,重新活过来了,就成了哲学家。初恋只有一次,失恋的打击也只有一次。

还有能成为哲学家的一种人是丢了官的人。人一病就成了哲学家是一个真理,丢了官成为哲学家是个可能。丢了官成为哲学家的人表现出来的是觉悟。小时候在老家,邻村一位村支书丢官了,想不开,在我们村东的一座山上吊死了,半个月后尸体才被发现。他就没有成为哲学家。我从前住过的一个家属院内,有一位退休局长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年不出门。他也没有成为哲学家。还有某单位一位退居二线的领导,走到哪,牢骚发到哪。他永远成不了哲学家。

丢官后成为哲学家的人应当是这样的:首先认清世态炎凉,心理能够承受世态炎凉;认识从前的那些真朋友和假朋友;剔除从前那些恭维的话和虚荣的名;把身上一层层的光环都拿下来,用卡尺重新量一下自己的身高,重新上磅过一次秤,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

这自然就是哲学。

哲学的故事7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优哉游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口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感悟: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感悟: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头。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哲学的故事8

在我落到现在这个上司手里之前,我并不太清楚跟一个工作狂合作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我也遇到过其他的工作狂——比如说有家不回,休息日也在办公室的。但他们并不直接领导我,因此也不直接影响我的生活。终于,有一天——那是多么昏暗的一天啊,我的苦日子降临了。

做一个工作狂上司的下属,一般来说是这样的:

你的工作日的80%以上,都不要想按时下班。万一哪一天正常下班,你会发现,家里根本没预备你的晚饭。

你的手机常常在休息日狂响。如果你胆敢关机,或者置之不理,家里的电话就会响得一往无前,拿起话筒,里面会传来工作狂上司友好的问候:怎么不接电话啊?接下来,当然是一大堆客客气气要你“抽时间”再做做的事。

你连续加班三周,三个周末不回家,补假?痴心妄想。工作狂上司会在第四周的星期一满脸无辜地说:你不是周末刚刚休息过两天吗?你试图争辩,他理直气壮:这是法定工作时间。工作狂上司一般患有选择性失忆症,他不会记得你在法定休息日是怎么加班的。

如果你累死累活,把10天的活儿在5天内赶完,等着你的决不是5天的清闲日子。你的工作狂上司会在第一时间备好另一个10天的工作量,杀机暗藏。

有一天,我在筋疲力尽之时,忍无可忍向他推荐一本管理学书籍,告诉他有一段专门的论证:“每周工作80个小时不是好习惯。”

他想了想,答复:我看的时候会把这段跳过去。

如果我是老板,用到这种人,会觉得挺划算的。可我是下属啊。

你知道比遭遇一个工作狂上司更背运的是什么?那就是遭遇一个学习型工作狂上司。

我朋友的上司爱好读书,热衷学习。市面上所有最时髦的励志类、管理学书籍,他都是第一批读者。什么从优秀到卓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什么六西格玛、管人的真理,本本不落。自己读了,还要求下属读。

问题是,这位老总思考战略时,我朋友这一级的下属有无数战术、战斗层面的琐碎活儿要干,而且阅读是不能占用工作时间的。所以我朋友常常在周六的半夜学习,周日赶去公司,和加班的老总探讨读书心得。老总并没有说周日的`读书会必须出席,他不过是说:反正我来,你们看着办,然后感慨: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当然,跟着一个工作狂上司,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如果反正躲不开工作狂上司,就多想想可能存在的好处吧。乐观有益健康。以下是我和像我一样的下属能忍他们到今天的理由:

一、关系简单

工作是惟一标准。你既不用刻意想办法让他喜欢你,也不用小心翼翼怕得罪了他。这些都不重要,他的要求相当简单,只要交出的活儿好,他才不管你黑猫白猫。

所以工作狂上司领导的团队,人际成本会比较低,因为合作者之间除了活儿,不涉及其他。

二、患难与共

这样的工作无可置疑就是灾难。大家都累得要死,本来就不太有时间有精力去暗战。又因为患难的心理感觉,共事者之间比较容易建立起相互伸把手的良性互动,也不太斤斤计较。你知道,通常灾难中人性高尚的一面容易凸显。

三、馅饼效应

故事很古老:国王指着鳄鱼池说:谁最先游到对岸,我就把女儿嫁给她。话音未落,只听扑通一声一青年下水,狂奔而去。国王握着终于上了岸的青年的手,说:勇敢的年轻人,你将得到我的女儿。可是,你能告诉我,是什么令你如此勇敢。青年举头四望:哪个混蛋推我下去的?!

工作狂上司可能就是那个推你下水的人。你并没娶国王女儿的打算,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但如果因为工作狂上司的逼迫,奋勇娶到了,也不坏啊。

四、开发潜能

还是上一个故事。不过,我看着我的工作狂上司在眼镜片后微笑的眼睛,更多想起的是那池子里的鳄鱼。身后有一群鳄鱼,会产生出正常情况下永远发现不了的能量,重新认识你自己——原来以为不会干也干不了的事,因为鳄鱼的追逐,一夜成材。

就算前面没有国王的女儿,艺不压身这回事,也是有的。

哲学的故事9

李嘉诚奠定成功的四因素:“对于我来说,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四句话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的进行。

“不疾而速”,你靠着老早有这个很多数据,很多困难你老早已经知道,就是你没做这个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办?由于已有充足的准备,故能胸有成竹,当机会来临时自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如果你没有主意,怎么样“不疾而速”?“无为而治”则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兼具以上四种因素,成功的蓝图自然展现。

李嘉诚谈老板与领袖的差异:“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李嘉诚谈人才: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不断在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不过有些人却一定要避免。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却妄自标榜的“企业明星”。企业也无法负担那些滥竽充数、唯唯诺诺或者灰心丧志的员工,更无法容忍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的企业明星。我的经验是,挑选团队,忠诚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谨记,光有忠诚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迟早累垮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

因此,要建立同心协力的团队。第一条法则就是能聆听得到沉默的声音,你要问自己团队和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可不可以做到开明公平、宽宏大量,而且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创造的能力,不过我要提醒,有原则和坐标,而不是要你当个费时矫枉过正的执着的人。

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我告诉我的孙儿,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狮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单单仁慈,业务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赚钱。但如果人家不好,狮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应该是这样。有人问我做人成功的要诀为何?我认为做人成功的重要条件: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要做到这样,第一是诚信。敌人相信你不单只是诚信,敌人相信你是因为相信你不会伤害他。第二是自强不息,第三是真的要追求知识、准确的讯息。

简单就是美:他的'办公室就像他的打扮一样简单。没有任何奖杯、奖座,没有文件、照片,没有音响与电视,甚至连一本衬托学识的书籍都没有。唯一能证明这间办公室主人确实是李嘉诚的,只有一座小小的“李嘉诚公仔”,那是同事送他的生日礼物。除了两台计算机,李嘉诚办公室最醒目的“家具”,是六台电话。座位后方共四台。第一台,只有最亲密的朋友与家人,才能连上线;第二台,直通和记黄埔总裁;第三台与第四台,供集团开会使用。左手边两台,第一台,直通秘书室;第二台,可拨打长江大厦所有分机。七人座位、六台电话、两台计算机,构成他的工作蓝图。长江集团近年重要决策,就在这里决定

在卓越与自负之间:20xx年,关于“自负指数”的演讲中,李嘉诚说:“在‘卓越’与‘自负’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并不容易,因为有信心、‘勇敢无畏’也是品德,但沉醉于过往和眼前成就、与生俱来的地位或财富的傲慢自信,其实是一种能力的溃疡。”

李嘉诚管理的艺术:20xx年,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谈“管理的艺术”时,指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恶运混为一谈,这是很消极无奈何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李嘉诚说毅力和心力:20xx年,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他谈及毅力和心力:“如果你认为毅力是每分每秒的‘艰苦忍耐’式的奋斗,这是很不足的心理状态,毅力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生活。真正有毅力的人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且愿意承担责任,有颗坚强、又充满着希望的心。知道什么是原则、事实与正义。有极大的勇气和谨慎。”

而“心力是理性和理智心灵的发展,通过终生思索和追求学问的人一定不会掉进时间的迷宫,在营营役役中黯然失去生命的光彩。善于学习的人能领会和掌握未来,好学的人懂得把观察、经验和知识转化为智慧并使用得当,不仅能把梦想持之以恒,更懂得如何事半功倍。”

哲学的故事10

在一次大的海上暴风中,豪华的客轮沉没了,有的乘客被救上了小艇,有的乘客随着船一齐沉人深海,哲学小故事感悟1500字。有一名乘客很不幸,他跳到了海里,而他偏偏不会游泳。幸好这时他的旁边飘来一些木箱——那是有的.乘客们带的行李箱,这些箱子让他免于沉没。尽管有箱子帮助他,海水的低温与水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鳖鱼,都在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海浪不断翻滚,终于他看见了地平线的影子,那是陆地。他使劲地扑打着海水,海浪把他冲到了那片陆地上。他的小命保住了,但是他悲惨地发现,原来这座小岛是座无人岛,很是荒芜。看到这些,他并没有绝望,他仔细检查自己的物品——行李箱,幸运地发现里边居然有很多的用具与食品,虽然有一些被水浸泡坏了,但大部分还可以用,可以帮助他活下去。

这位当代的“鲁宾逊”,每天都翘首看着海上,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然而,很不幸,他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没把船盼来。

为了活下去,他辛辛苦苦地砍了几棵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木屋。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一场大火把他的木屋烧成了灰烬,而且连他放在屋里木箱中的日常用具也被烧没了,这是他生活的依靠呀!

他眼睁睁地看着一切都消失在滚滚浓烟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

第二天早晨,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

他得救了。

“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

“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原来他的屋子被烧时产生的

浓烟,被对方看见了,他们认为有人求救,所以过来救人。

启示:世界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希望与失望,人们在得失之间徘徊,得与失构成了人生的全部。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才能更宽容地面对生活。

哲学的故事11

包容缺陷

一粒沙子,进入河蚌的体内,使河蚌痛痒难忍,苦不堪言,河蚌就想尽各种办法要把沙子排出体外,但无果而终。受尽折磨的河蚌只好接受了沙子在体内这一现实,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来包裹这粒沙子,当伤口愈合时,河蚌已经身价不菲了,因为它已经有了一颗光滑圆润的珍珠了。

一粒沙子,本是河蚌体内的'一个缺陷,正是这一缺陷,成就了河蚌不菲的价值。与其排斥它,不如包容它,世间的许多事源于同一个道理。

日本大阪市在进行旧城改造的时候,要修一条高速公路,一幢高层大楼正好处在规划线上,面对这一棘手问题,要么绕道,要么拆楼。绕道而行的话,不仅会误了工期,还会提高工程造价;拆楼的话,需要赔付的拆迁费高得让人咂舌。正在为难之际,城市的首席规划师提出了一个既不绕道又不拆楼的方案,让高速公路从大楼的5至7层穿楼而过,楼层包容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从楼层里穿层而过,两者完美组合,并行不悖,建成后成了大阪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林肯说: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敌人当做自己的朋友。把敌人当做自己的朋友,不是去排斥他,而是积极地融合它,从而实现双赢,就像河蚌包容沙子而造就了珍珠一样。

哲学的故事12

下午1点30分,Reck站在一栋大厦下的门前看了看表,距离面试还有三十分钟,Reck在大厦边上找到一张小长椅,决定休息一会。

昨晚刚写好论文,忙到了凌晨4点,然后在早上10点起来,收拾后坐了两个小时汽车到这里,这一切让Reck耗尽了精力。坐在椅子上的他就要睡着了。

忽然,从远处飘来一阵香味,是包子的香味,肚子一阵回响,此时,Reck才想起,什么文件都带了,就是没有带午餐,也该治治自己的肚子了。

卖包子的小摊是在大厦旁边的一个小绿地上,一个上年纪的老太太很安逸地靠着栏杆上打盹,与匆忙而过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也不算什么小摊,就是一个小车,上面放着个蒸包子的炉罢了。Reck就像发现了世外桃源一般小跑过去,挑了两个大的肉包,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包子太热了,Reck十分享受地向天空吐了一口热气。

寒风吹来,Reck的脸感到一阵清凉,烦恼随即而来:来上海半年了,这已经是第四份工作了,假如还有没有找到让自己舒服的工作的话,他就只能回家找了。Reck抬头看了看他将要参加面试的大厦,至少有40层楼高,高处的玻璃窗在正午太阳的照射下泛着绿光。

他面试的地方在19楼,是一家外企,这次应聘的工作和从前不同,是做策划。他的英文名字是在第一个公司起的。当时那家公司问他有没有英文名字,瞬间掠过的是刚读完的一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Reck life》,关于一名打杂的海员的生活的'。他脱口而出,Reck!随后他的工作和书中主人公一样,就是打杂,堂堂一个业务助理居然还要倒垃圾,给同事倒茶,买早餐。

第一个月结束,Reck就走了,后面两家公司是外企,是翻译和文案,都是Reck自己申请离开的,原因是工作重复无聊,让他失去了工作激情。

“上海,大城市吗?真的很有钱吗?”Reck仰望着浦东一栋栋的高楼,叹了口气。

“上海的钱确实很多。”声音柔弱,微薄,是从栏杆上的老太太口中发出的。

他反问老太太:“老太太,上海的钱真的很多吗?你一天能赚多少?”

“赚不了多少,怎样?我的包子不错吧?”

“还行吧,对哦。老太太你有没有孩子阿?这么大年纪还卖包子?”

老太太一听,看了看包子说:“她们就是我的孩子。”

“什么?”

“我每天都会全心全意地去做这些包子,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呵呵,老太太你很敬业阿!”

“包子不好,怎么会有人买呢?怎样卖高价钱呢?卖完包子后,我都会问客人觉得包子怎样的。看看我的包子味道有没有改进。”老太太说完后,轻轻地笑笑,“这样每天都会有所等待,有值得开心的事情。”

站在寒风中,Reck呆了,他没想到自己的思想连一个卖包子的老太太也不如。

对啊,每份工作都是浅尝辄止,都没有了解太多就走了,自以为工作不适应自己,其实是自己不适应工作,工作其次,自己有没有学习到内容,有没有长见识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做包子不是全为了做包子,为的是让自己进一步学习。

Reck终于想通了,迅速走进大厦,老太太追了过来,Reck笑了笑,说:“谢谢你啊,老太太!我想通了。”

老太太被弄得莫名奇妙,但还是说了句:“年轻人,包子好吃也要付钱啊!一个包子两块!”

哲学的故事13

我要根據我个人的经验,赠三个人生药方给青年们。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个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没有书,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访。没有问题可以研究的人,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里也不会研究。

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

毕业生寻得的职业,未必适合他所学的;或者是他所学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方法是多发展他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和活动。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在业余时间做的事业往往比他的职业更重要。

第三个方子是:“总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获。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但是,我记得两年前,就有一个大学生写信来说:“胡先生,你错了。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哪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哪能谈到业余?为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

对于这样失望的毕业生,我要贡献第四个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

你应该想想:为什么同样一张文凭,别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无效呢?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门路有援助而你没有呢?还是因为别人学到了本事而你没学到呢?

今日的中国社会已不是一张大学文凭就能骗得饭吃的了,找不着工作的人应该要自己反省: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学问,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没有本领?

二十多岁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力,没有不能长进的。

只有责己是生路,因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哲学的故事14

宋仁宗在闲暇的时候,喜欢悄悄地在皇宫里面四处溜达。一次,当他走到便殿时,忽然听到有争吵的声音,他躲在柱子后面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名侍卫在聊天。侍卫甲认为,人的命运不是命中注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侍卫乙却认为,他们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运自然是由皇帝决定的。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所以争吵不休。

宋仁宗听了感觉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来,侍卫队原来的队长升职了,这个职位暂时空缺着,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笔来在两张纸条上写下了相同的一句话:“谁先到达你那里,就让他成为侍卫们的队长。”然后,他将纸条分别装到密封的'小金盒里。

接着,宋仁宗派人叫来侍卫乙,让他带着一个小金盒送到负责皇宫内务的一名主管那里。侍卫乙离开之后,宋仁宗估计他差不多已经走到半路时,又叫来侍卫甲,同样给他一只小金盒,也让送到那名主管那里。

不久,主管传回来的消息说,他按照皇帝的旨意,已经推荐侍卫甲成为队长。宋仁宗特意安排了侍卫乙先去,让侍卫甲落在后面,为什么结果却是这样?原来,在侍卫乙和侍卫甲离开之后,宋仁宗又安排了两名侍卫,分别在半路上拦住他们打招呼,侍卫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开心,他从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到中午吃了什么饭,聊得不亦乐乎。

侍卫甲却一心惦记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只是匆匆打了声招呼就继续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主管那里,仅仅因为抢先了几步,他就得到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好机会。

最后,宋仁宗感叹道:“看来还是侍卫甲说得对呀,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连皇帝也帮不上他。”是啊,人如果主观不努力,再好的机会也会失去,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哲学的故事15

很多年前,人们若认为哪个人油嘴滑舌、花言巧语,就会说这个人的处世哲学有问题,像一个供销科长。所以不少人认为,人应该想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可问题又来了,但凡你自己认为很周全、很得体的事,别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评价标准十分混乱。不少人只好不说话或少说话,免得惹事,多嘴多祸。

这件看似很普通的事,困扰人们不知多少年了,连选对象也深受其扰。男的话多了,女方的家人警觉了,说“这人话多,不像干实事的人,靠张嘴搵吃,不可靠。”男的话少了,女方的家人又说:“这人有点‘头’,一块木头一样,日后待人接物必然吃亏,成日得个做,有嘢到。”就是说,以后只能成天苦干,没什么报偿或大的出息。

话多不行,不说又不妥,妇联、总工会又没有设定一个说话标准,心理学研究会又没有颁布男人一天说多少话、女人一天讲多少事才合理的报告,所以人们很难掌握分寸、尺度,只好各施各法。但又担心过于“自然主义”,没有调控,所以忐忑不安,但凡有涉外的`单位活动,有外人参加的应酬等,一见有陌生人,或一遇领导就变得心慌意乱,总担心自己出言不逊、不恭、不妥,误己误人。

完全不说话是极为不妥的,因为你已不是处世,你是进行“隔世”的举动了,这是十分可悲的。说话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也不好,人家觉得你畏缩,过于自我保护,也不妥;说话打蛇随棍上,光是附和没有主张、主见,人家也觉得你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不予重视,嘻嘻哈哈后就把你忘记:说话抛浪头,摆背景,显后台,露锋芒,别人又觉此人霸气过重,一山难容二虎,此类人只可共餐,不可共事;说话时三山五岳,过于入俗,见风使舵,见人措辞,捧上欺下,别人又觉得此人“匪气”过浓,不可深交。

为此,处世之道是十分困难的。偌大疆域,众多专家学者,较多人一致推崇的,就是曾国藩。曾国藩的处世待人接物哲学、方法比较适合官人、读书人、讲道之人、学理的人。但许许多多和睦的家庭,不少团结的单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族群,根本不知曾国藩的学说,一样生活得十分妥帖,这又何解?

看来处世这事,还得重视。社会走向文明,还是要研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小给予启发,给予引导,使人们有一种处世要注意的自觉,掌握一些雅俗共赏、得体得分、心领神会的技巧,这有何不可?产品都要靠推广,靠介绍,人为什么不可以包装?

出门看天色、入门看脸色是要掌握的,这是生活,不是活着;学哲学是为了学会人世间的辨色;律师、教师、警察要察言观色;大伙面对五光十色,要学会调色,自如应用,掂掂场合,看看环境,想想对象,辨辨是非,清清浊念,扬扬正气,必有好处。这些道理,要从小灌输,形成好规矩,终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