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堂实录的内容

教学目标: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的内容

1.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下简称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篇目、作者)朱自清先生曾经很自信地说,他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荷塘,平凡吧;月色,普通吧。要从其中创造令人惊异的美,真让人难以置信。我们就慢慢欣赏吧。

二、诵读感知

师:首先,我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在听准字音的基础上,感受文本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掌声)

师: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文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主要写了作者欣赏月下荷塘美景的过程以及之后的一些感受。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作者还抒发了他的情感。

师:很好,不仅有眼前之景,还有胸中之情。

师: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些段落集中写了“荷塘月色”。

生:四、五、六自然段。

师:你觉得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哪些段落写了月色呢?

生:第四段、六段写荷塘,第五段写月色。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都是写的荷塘,没有写月色。

师:题目为什么叫“荷塘月色”呢?

生:月色无形无声,很难把握。所以借助荷塘来写。

师:侧面描写,这才是作者高明的地方。第四段只写了荷塘,第五段只写了月色吗?

生:(恍然)都是既有荷塘,又有月色。

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才更加丰富。

三、品味语言(主要是四、五两段,诵读贯穿整个环节)

第一部分:鉴赏四、五段,让学生自由发现鉴赏点,教师适当引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寻找“惊异”之美。先鉴赏第四段。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

生:(有感情地读)

师:同学们说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

众生:挺好。

师:不错,这位同学开了个好头。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准备好了请举手。(给学生二三分钟思考时间)

生:我觉得“层层的叶子中间……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很好。我们仿佛感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特别是把“清香”比作“歌声”,用了通感手法,非常形象生动。

师:很好,感受到了作者的感情的流动。你觉得清香和歌声有那些相似之处呢?

生:美好,沁人心脾。

师:再加上屡屡和渺茫的修饰呢?

生:还有若有若无、不清晰的特点。

师:同学们以前接触过通感这种手法吗?

生:接触过。

师:顾名思义,通感就是感觉相通。一种感觉一重美感,两种感觉就是双重美感。这种手法并不少见,能举个例子吗?

生:(一时想不出)对不起,想不出来。

师:还记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吗?红杏绽放在枝头,本来是靠视觉感受到的,作者说红杏在枝头喧闹,多么生动。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啊,这个人爱说“甜言蜜语”,这个南方人操着一口“吴侬软语”,都是。还有一首通俗歌曲,名字叫“暗香”。

师:同学们继续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一句。作者看到流水,觉得它很有情意。“脉脉”本来是形容人深含感情的样子,这里用来写叶子,很新颖。

师:体会得不错。不过,作者看到流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