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处理好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在每一堂数学课堂上,每一位数学老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设定“三维目标”的整合,预先设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过程预先都有假设。常言:“凡是预则立”,可见,预设的重要性,在我们课改前的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就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都是完全按老师的预设进行的,从来没有关注过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这种课堂形式的优点是:数学的课堂周密而严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其缺点也是明显的:课堂缺少灵活,课堂被老师统得很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论处理好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但是,教师的指导只能是学生的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在数学课堂上和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过程中的主体,需从内在不断的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已有的数学素养产生矛盾,就是需要从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只有内因起作用的时候,效果才是最好的,要达到内因起作用,需要教师不断的洞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的生成,并能不断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学生的学习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对知识认知的潜能,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真合理科学的对待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现出的无限活力的学习活动。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事先的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程,要在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过程和学习的体验,也要发现学生知识、情感、心理上的生成的需要,是自己的每一次的调整更有创造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预设的质量,最终能够达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有老师较为担心,注重学生的生成就会自己预设的进程就会受影响,会出现“失控”的情况,其实,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就要及时调整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李兴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0

2.《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