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铁骑兵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学生齐育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的《里仁篇》20-25则),

进教室后是学生的寒假交流:可以是一人、一电影、一书、一新鲜词、一事等(开学第一课我就和学生交流我的寒假中的一人、一词、一电影、一书,告诉他们“让自己的假期,属于自己的成长”。要让自己有一个不一样的假期成长)。

师:(板书:铁骑兵),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铁骑兵,作者:杨—朔(停顿),有学生读出“塑”音,我纠正后,注了音“shuo4”,并说:《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

大家都预习了吧,给大家三分钟,再默读遍课文,思考这个问题:(板书)概括故事的情节。(三分钟之内,保持绝对安静,不再???(学生静静读、思考)

师:(三分钟后),这是一个传奇色彩的故事(做好批注)。传奇在何处?(生),他们这一群铁骑兵离开部队后渡过黄河(有学生反驳,没有渡过)的故事。这个传奇吗?比如,上一课《永久的悔》有传奇色彩吗?(没有),这篇文章传奇在哪?(另一学生):脱离大部队的一个骑兵连以少胜多,让人惊奇。对。以少胜多,这是永久的传奇,如历史留名青史的往往是这样的故事。(师)只看了你一眼,就无法再忘记的传奇,(马上一名学生哼起:)只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

师:再问一问,文章用一、二、三进行小标,你看出了什么?(故意不将问题清晰化,看学生的预习思考与否?)(一生)他们的英勇果断。(一片笑声)嗯,从一二三看得出英勇?!(另一生)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师)从哪看出来的,具体点。(生)可以看出分三部分。(追问)可以看出哪三部分?(生说,老师板书):对了,一、起因;二、经过;三、结果。做批注了吧。(看看身边的学生,表扬了下)做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值得表扬。

二、整体理解

1.概括故事情节

师:(指着前面的板书:概括故事情节,问)如何概括:人+事,对。写了几件事?(一阵打嘴仗后,显出争辩与思考的结果,最后统一成)对。一件事。概括一件事时,我们要讲清:起因、经过、结果。那么就是将一、二、三部分进行概括后,联结起来,就对了。现在分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给大家一个精彩的答案。

(学生开始热烈讨论:因为问题精简,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地方)。

大家说说,先应该讨论哪个要素?(杂声)(抽一学生)故事的过程,是吗?看大家讨论的挺热闹,可以后要注意,讨论要有思考在里面,要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讨论哈。指指板书,有学生说了,人物。对。你说说(指指面前的一名学生),人物是:(生)骑兵连。老师强调,骑兵连,敌人的、百姓的',还是谁的骑兵连。(学生同声)八路军的!对了,人物可要尽量具体准确啊。这下,谁来说说,故事情节

(以下记录,由于凭回忆,可能描绘不出精彩之处,只能说过程了)。

生1:一队八路军的铁骑班被敌人的装甲车切断了,离开大队,单独活动,遇到敌人的秋季扫荡,只好朝北去,来到一个村落,想渡过了河水很深的河,然后到达一座亮着灯泡的城,放了一排马枪,惹得城里一片骚乱,朝另一个方向跑去,最后到一个村里问清是黄河是包头城,最后回到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2.悬念手法的理解

大家都预习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文中运用到的设悬手法?(板书:设悬),什么是设悬?就是设置悬念。说得有意思。正如“江油技院”就是“江油高级技工学院”的简称一样。第一部分有悬念吗?在哪里?(学生举手)“几辆装甲车,把队伍切断了。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对,什么是悬念?让人紧张,想往下读的意愿很强,相迫切知道情节的后续和人物的后续发展,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这就叫设悬(做好批注:设悬1),想想:十几二十人的一个班,离开大部队,又处在敌人的老巢被占区,敌人多兵多将,又有大炮加扫荡,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骑兵连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活着吗?会找到大部队吗?他们危险吗?大家是不是想知道这些啊。这就是设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