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琴指出作文教学

张赛琴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曾任无锡市清扬实验国小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劳动模范,无锡市名教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赛琴指出作文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赛琴指出作文教学

《守住“价值”》作文简案

江苏无锡张赛琴

一、教学目标:

创设简单的纸币外形变化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观察思考,辩证地学会“抽象”思维。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取出一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用手不停地弹着,发出“啪啪啪”的响声。让学生觉得奇怪。然后教师问:“想要这个一百元钱的举手!”然后问:“为什么要?要了派什么用场?”小结:因为这是有价钱币,在市场上流通,可以购买到你需要的喜欢的东西。

第一次写作: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明白的内容都写下来。

2.在同学们关切的目光中,老师骤然将崭新的纸币一再地揉成一个纸团。在学生十分诧异和心疼的嘘嘘声中,老师要提醒或采访同学“你看到老师的动作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老师把揉得不像样的百元高举在手里,让学生看看“被折磨成什么样子?”

然后再问:“想要这个百元的举手”!继续问:“为什么要?还能派上用场吗?”

小结:虽然百元纸币被揉得不像样,但是它的价值没有变,仍然是一百元!

第二次写作: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明白的内容都写下来。

3.在同学们诧异眼神中,老师拿起那个纸团,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将它“掰开”“抹平”。

学生总是会“提醒”老师,“小心点!小心点”

老师就可以请上另一个同学,但告诉他:“如果损坏,将要赔偿一百元。”

当把揉皱的纸币展开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样子。然后问:“想要这个百元的举手”!继续问:“为什么要?还能派上用场吗?”

小结:虽然百元纸币缺一小角,它的价值没有变,仍然是一百元!

第三次写作: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明白的内容都写下来。

4.讨论:从纸币的“变形”经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案评论:

因为听了她的课,所以她的教案我是连标点都全然记录了下来,唯恐漏了一个字少了点好课的味。

张老师的教案字不是最少,但同样非常简单精炼。三次写作全都紧紧围绕着“创设简单的纸币外形变化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观察思考,辩证地学会抽象思维”这个教学目标。道具就是一张“百元人民币”,其三次变化,学生三次连续衔接的作文。看似简单,却发挥空间极大,平淡中见神奇。教案中有一些预设,但这些似乎全在事情正常发展中,张老师是胸有成竹的了。从初到末三次写作后,“讨论:从纸币的变形经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使学生从对纸币的观察思考上升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作文的“价值”就更大了。

观课略评: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真的是第一次听作文课。我想,就算是名师,能在公开课上作文课的很少,准名师们更是少之又少。可张赛琴老师上了却相当的精彩。这节课安排在星期六的下午第二节16:00上,这个时候是上课时间的下下签,但结果是——张老师却轻松自如的把其变为了上上签!这节课是7节课里面我认为最好最成功的名师教学课了,无愧是特级教师的手笔呵。名师精粹甚多,我只能拣到一二与大家分享一下。

1、开课新颖,紧绕课情。一上课以游戏“报数”开始:“按顺序报数,但有遇三六九的数不能报。报错的淘汰、、、、、、。游戏进行的很实在很有趣,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变得空前活跃。

2、布局巧妙,层次分明,经络清楚。这节课作文题为《守住“价值”》,看似挺抽象的东西,却在张老师的设计下真的看到了价值——道具100元实实在在的价值。学生看到了真实的东西,就有了观察有了思考想象才有了下笔的冲动。安排三次写作是个完成一步到下一步,层层深入,逐步成功的过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写作要求都是:“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明白的内容都写下来。”但每次的观察到的、听到的、感悟的已然不同,但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这篇作文完成的了。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高明之处。

3、语言精练,表达意明易懂,风趣幽默,极显睿智风格。这节课,没有之前准备的或许五彩缤纷生动形象的课件,道具就是张老师手中的“100元”钱。张老师就似魔术师“刘谦”一样,用三次不同的变化和语言艺术的渲染就使整节课趣味横生、精彩翩翩,更是让学生们学到了写作的技巧。当时可能很多老师都和我这样想:“如果我是张老师的学生,可能现在就算成不了六六这样的作家也能成韩寒这样的人才了,呵呵。”

4、抓的实练的透,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味道,还语文原生态样的教学。纵观整节课,张老师是上的实在、从容,没有以往听课看到的极尽的表演教学,没有趋向那种“成造了一位名师,害了一代学生的”课模式。张老师忘我的真实的演绎着——这感染所有听课的教师和上课的`学生!所以我说,真正有才学的老师是无须任何掩饰和包装的,是这种一记极平常的招式都能打出惊雷劈浪威力的人物。提问层层深入,就是教案的那些话,可每一句出来的效果却有非常的到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并回答并得以思维的顺畅。而且有很灵活,当学生持不同意见时,张老师的提问先便顺着学生的疑问走,尔后学生的思维很快就回到作文主题上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习作(教师巡堂指导发现)—学生当堂读文—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发表看法。这个模式循环三次,,看似简单的似曾相识的过程,却效果出奇的好。在几位男生的感悟:“外貌变,但价值不变。经历沧桑、挫折,不能变的是——价值。”下课了,但意犹未尽……

5、不单教学生,同时也教了全场的老师。每次一个环节完成,张老师都走到学生(在习作)的后场,把这个环节的思路做法预期的效果等等跟所有在场的听课教师介绍,表达之诚恳、尽心,学识之渊博、其人格魅力深深烙进每个教师的心窝!两节课一起上的作文课,却这么快。我想就算再增加一节课,大家也没有感到丝毫的漫长。

老实讲,当时听课开始仪式上,当介绍到张赛琴时,我的第一眼感觉是:清瘦、平常、不起眼。呵,再一次验验证了这句老话:“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就冲张老师这一课,大家远道来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