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法作文汇编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法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书法作文汇编5篇

书法作文 篇1

去年,妈妈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刚开始我不太想学书法,后来我发现我的字有了进步,书法老师也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慢慢地使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信心。

现在,我学写钢笔字了。刚开始我的字写得一般,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我的'努力我的钢笔字一天比一好了。

我现在觉得学书法挺好的,不仅可以把字练好还可以交到好朋友,真是两全其美。

书法作文 篇2

屋里飘来阵阵墨香,一张张一片片纸,堆满了书桌,清风姐姐悄悄走过,杨树沙沙的喧闹。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终于写好一幅作品。而书法,正是我的拿手好戏。

到三年级,我还不知道书法是什么,可是自从我看见电视机里书法家挥动手中的笔,在洁白无瑕的纸上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幅作品,我羡慕极了。于是成天追着爸爸让他教我练字,他终于同意了。开始学我坐姿端正认真的学,不久,我的字便大有长进,就这样,年复一年,书法成了我的拿手好戏,我学以致用,写春联,参加比赛……

那一次,学校举行书法比赛,我出意料的选上参加狮山镇的比赛。

一路上,我紧张极了:怎么办怎么办,马上要比赛了,许多天的努力与等待,只为一天做准备,只等待破蛹成蝶的那一刻。

开始比赛了,我脸色苍白,嘴唇微微发紫,手掌不停地冒汗。六神无主的我心里像有一只调皮的兔子在砰砰直跳,要挣脱我胸膛的囚禁。纸上那几个字像几犀利的眼睛盯着我,使我喘不过气来,我更紧张了。原本就不安的我不知怎的,做过无数次的动作,一下被抹的一干二净,我身上直冒冷汗,傻傻的呆在座位上,迟迟不敢下笔。我在心中不断地鼓励自己,拿出墨水和草稿纸,弯成90度角的腰,一手按着纸,一手握着笔,在洁白的纸上风驰电挚,像成熟的.稻穗低着头,排成一条条弯曲的稻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获得了“铜笔奖”。老师欣慰的笑了,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纷纷说要向我学习。

书法成了我的拿手好戏,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功是没有捷径的,要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书法作文 篇3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每每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墨梅》时,总会想到那墨池树下,梅花含苞怒放。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伴着墨与梅的清香,挥笔书法。

我从小便对书法情有独钟。从篆字图章到名师正计,从屏障折扇到横幅对联,从隶书青花瓷到羲之《兰亭序》,或国画了了,或气宇轩昂,或精致华丽,或飘逸大气。迷楷书,端庄秀丽,一横一竖,一顿一首;恋行书,无拘无束,似断犹连,笔转锋回;爱草书,犹似狂草,形散则神不散,杂乱却成章。中华千年的文化,已成了方块字的剪影,她不仅是个符号,她组字成词,连词成句,拼句成段,化段成章。不管字如何变,也万变不离其中,千丝万缕中,成章,成诗,成史

儿时,墨香装点着回忆。小时候,每次回老家,总能见到爸爸的叔叔,也就是我的伯伯。老家的青瓦土砖,山丘田埂,让我乐在其中。家乡的平房围着院落,入庭院经过二三级凹凸不平的石阶,右侧是枇杷树,树下有藤椅,左侧是天井,墙角绿油油的芭蕉叶探出头来。夏天时,伯伯时常坐在院子最上的石阶,而将脚放到坠下的一级,有时抽着旱烟,有时泡上一壶香茶,泡上一个下午,当他那天兴起时,就嘀咕着一些奇怪的话语,有时还用根竹棍在地上写字。当时的我觉得伯伯就是一个怪人。直到爸爸告诉我,那是伯伯在作诗,伯伯还算个才子呢。一次,伯伯一如既往地坐在石阶上,呼引起“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一语道破玄机,“伯伯,这诗不是你做的.!”

“哈哈,那我考考你,是谁作的?”

我一时无言,但却深信不疑,另有其人。

伯伯微微一笑,放下旱烟,向我讲述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与那“洗砚池”旁的墨梅淡雅。小时候的我不解书法的韵味,只觉得笔在池里洗久了,就会变黑,墨就是有淡淡的清香,书法就是好看。

书法是门艺术。有《兰亭序》之著作,亦有颜筋柳骨之说,还有“入木三分”之典故。字的一撇一捺,如一颦一笑,有些像骏马奔腾,有些似流水缠绵。

渐渐,我便明白:书法不应止于形,应成于神。用心去书写,则心无旁骛,才能让字直抒于胸臆。端坐桌前,字才能好看,有句话说“坐如何,字如何”。提笔写字,心中有字形,怎样起笔,怎样收笔。亦不可太快,也不可过慢。如心所想,顺理成章。

书法作文 篇4

如果不是仔细地走走停停看看,还不知道家附近有一个书法小屋。曰“xxx”,很雅韵的一个名字。

我有一种莫名的欣喜,对于我这个喜欢写得一手好字的人来说。我崇尚字写得好的人,骨子里就对他产业一种敬意,因为在我眼里他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在电脑、手机肆意疯狂的数字信息时代,还能专心致志于书法的人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而恰好这个时代需要他们的存在。

我刚好经过时,屋主正挥斥方遒,悄然走进,才发现是在写对联。红纸黑字浑然天成,自成一体,笔在他的手中挥洒自如,他时轻时重,时快时慢,每一个字都苍劲有力,恰到好处,堪称大家风范。

我静静在旁观赏,心里连连赞叹,忍不住说:“写成这样的字得练多久啊!”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埋头继续,边写边说道:“有的十几年,有的几十年,看个人潜质吧,这可说不定。”

”写成这样可以当书法家了,成为书法协会会员什么的。“

他顿时有了热情,走到别处拿了一本字帖,有些得意:“这里收集了两岸三地书法作品,我的在XX页。”说完便亲自翻到了那一页。我仔细地看着,页面的最左边简要介绍了他:xxx,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武穴市xxx 屋主。我应该早想出来的,这样的字能够摆出来绝对是有资质的。

他依旧写得全神贯注,一副接着一副。我环顾四围,周遭墙上挂满了作品,大部分是他所写,有的飘逸,有的端正。

我又问他:“你也教人学书法吧?”

"那自然,最近收了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我只教有潜质的,一般的人是不收的,要教就教出个名堂来才有意思。"

我连连点头:“等哪天你的学生功成名就了,介绍他时说师从xxx,你就光荣了。”

“那是,那是。”他轻轻笑着。

天色渐晚,我逗留了一会儿便离开了。在我看来,他多少有一些爱慕虚荣,可是另一面也看出他对书法艺术坚守着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绝不会为了多收学费而滥教学生,即使他的最终目的可能是为了自己的荣耀,但他日如果他的学生能够出众,未必不是为中国书法做出了贡献。

我喜欢书法,但我本身不会写,只是偶尔兴致来了练上一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充分显示了隐藏在内心的惰性。之所以喜欢源自书法体现着修身养性的意味,身处在书香气息之中,眼前浮现古人高谈阔论、写诗作画的情景,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我喜欢充满历史感的.东西”,这是刘谦在某档综艺节目被主持人问及为何喜欢西服时作出的解释。我想,书法更是如此,在千年的悠悠岁月里从未丧失它独特的魅力,走在现代化的边缘,亦始终如一的秉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类似的这些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必然开始走向没落。

大学里有位同学好读四书五经等经典国学,什么《道德经》《三字经》常捧于手。我有时实在无法理解一个理科出身的人为何痴迷于此,才知道这是他内心喜欢的、所向往的东西,所以他找到了快乐,每天看起来都过得轻松自在。

可是毕业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大抵是在抱怨大学四年白白浪费了青春,以前的那些追求和向往是镜中花、水中月。我看完后深表理解,亦有些失望和心酸。他在否定大学的同时,也在否定自己读国学的那些时光吧。我从中读出了一种“现实打败理想”的无奈之感。喜欢这些国学有什么用呢,在求得一份谋生的工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除非你学得精了、透了,再配上“专家”的身份兴许混得一口好饭吃。

所以这些东西只适合闲暇消遣,可是又有多少人有心思认真地捧着它们看呢。电影、逛街、游戏那么充满诱惑。

有时候觉得特别心痛,当某些珍贵的传统渐渐消退,淹没在喧嚣的尘世里不见踪迹,好像不曾来过一样。最近又有古典建筑烧毁了,今时今日,我们还能重复当初的模样吗?怕是即使重建却再也没有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了。

但愿书法能够源远流长延续下去。

书法作文 篇5

今儿个的文字,题目显得大些,其实也没有啥大事儿,咱就是就着文学说说书法的事情。

文学靠形象感染人,用真情实感感动人。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诗歌,都包涵着浓郁的情感,也带着作者的性格特征,带着风骨和精神。书法也是这样。书法作品,要不要震撼人,感动人?《兰亭序》,带不带作者的情感?《祭侄文稿》,带不带作者的情感?文学讲性格,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性格,就像有朋友说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也有一千种语言。说到性格,咱就顺便说说语言。官员或者权威说话,当然和草根百姓不一样。同样的书法作品,官员权威总是高高在上,总要高屋建瓴,提出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意见。比如有人劈头盖脸说“你的书法还很稚嫩”,又不给你说怎样稚嫩,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劈头盖脸把你说得一无是处,尽管那些话强词夺理,你也不必生气,因为那些人就是那样的性格,对草根百姓说话就是那调子,是人家的强势的一点点外露。还有,那些不着边儿的一二三四,看来说得言之凿凿,其实都是熟练成自然,性格使之然,大可不必当真。还有,动不动就是多学习古人,多临帖啦,那些,是不是官腔呢?咱草根,当小百姓的,谦虚些,本分些,实在些,那是咱的习惯,当然对学习书法有利。

这些年文学大家从西方引进了不少这流派,那手法,文字越写越晦涩,理论越来越复杂,咱小小老百姓,压根儿就看不懂。到头来诗歌有人写,无人读。其实书法,也有这一套。时下,理论研究越来越高深,高深到了咱看不懂,理解不了那地步。前些时有人说了:写楷书,进步太慢,总是写不好,写草书去,写写草书,性格就会张扬,楷书就会有开悟。这话说给说给草根,草根的楷书功夫有多少?停下楷书,再去写草书,回过头会不会写楷书还不一定呢!

写作的功夫分里外。外功,就是我们上语文课上学到的那些语言,修辞,结构技巧;内功,才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知,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文学作品欣赏,绝对不是只看语言华美不华美,只管文章结构巧妙不巧妙,只看修辞形象不形象,手法新奇不新奇;更需要看作品的人物,境界,思想感情,更进一步,要看作者的风骨和精神!书法,当然也有两方面:一是书法的基本功,老老实实的基本功;二是书法作品的风骨,精神,境界。学习书法,点画用笔,有些人掌握了,结构分间布白会安排了,那就要创新了,就要写出来与众不同了。其实,他离创新还差很远,更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做。这些,就像写作只学会了文字的语言、结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的事情在后面。王羲之,颜真卿都有哪些性格?他们的书法具有什么精神?表现出什么风骨,有什么样的境界,怎样表现的?学习这些,才是练内功。颜真卿的内功是忠厚大气,端庄豪迈,气势开张;柳公权的内功是正气凛然,刚强耿直。学习书法,要创新,要不要从书法里吸取古人的精神,把它变成自己的感悟和素养,然后再写出来?单单把笔画写光洁(甚至有些人笔画都写不熟练),结构写匀称,那就要创新,就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古人的风骨你就传承不下来,除了有时候基本笔画和结构的一二分刻意相似,古人的精髓你扔光了。就是作者自己,行书对于楷书没有传承,草书对于行书没有关系,这创新,叫创新吗?那样的创新,不往丑怪找出路,往哪儿走?

文学的标准,真有些乱了。其实,文学的标准很清楚,就是打动人,感染人。能让人感动的,就是好作品。书法也是这样。一副书法作品,别人看了没有受震撼,没有感动,那就说不上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等于什么性格都可以强加给哈姆雷特,那悲剧性格应该是中心。有些朋友惊诧,说行家写的字老百姓不喜欢。你感动不了人家,人家凭什么喜欢你的作品?书法欣赏,不是单单的标新立异,不是看谁怪,看谁狂,而是看谁有功夫,有精神,谁能让大伙儿受感动,受震撼,最起码看了顺眼,看了舒服。办不到这些,书法还有啥价值?至于有人刻意要把书法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分开,那绝对是忽悠。书法假如连实用价值都没有,要它有啥用?那艺术不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了吗?书法,顾名思义,就是写字的方法,字写好了,就是书法,不管它是台阁体,还是隶书魏碑,还是真草隶篆;字写得不好,拴着日头也说不上书法。事情就这样简单,并不复杂;相反,复杂太很的东西往往有玄虚。

创新,时下是个时髦的名词,书法用得最多。其实,有些创新并不明显。莫言的作品,创新就是讲黑色的幽默故事;当然,人家写得深,写得透。书法朋友创新,往往标新立异,大大地新奇。其实从初唐四家到颜真卿,书风的变化多吗?那《昭仁寺碑》,至今有人以为是欧阳询所书,有人认为是虞世南所书。那风格差别有多大?还有,赵孟頫的小楷和王羲之的楷书风骨有多大差异,难道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创新,不在于你有多新奇,只在于你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造和发展,当然发展越多越好,但是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创造发展,不是自己异想天开的杜撰和拼凑。言之凿凿说模仿学习是抄袭,那有多么武断!没有所谓的“抄袭”,继承从何而来?怎样创造发展?学习书法,最谦虚的办法不是心急火燎地创新,而是老老实实地继承。当然,学一家,是一家,学精了,学透了再说兼收并蓄,再说集诸家之大成,应该是正道。这事情,可得拿捏好,随随便便听那些大家理论,会不会误入歧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