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语文评课稿(热门)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小语文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小语文评课稿(热门)

国小语文评课稿1

感谢郑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郑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

赵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赵老师课前备课十分认真,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

,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郑老师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今天我市语文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对这个主题的阐述,后面高主任将做详细的阐述,这里先谈一下我们的理解:

国小语文评课稿2

本节课教学设计独特,思路清晰,知识点落实很到位,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xx老师简单的表达将凡卡的悲惨凸显的淋漓尽致。本节课林老师给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说得轻松,体验得轻松。xx老师这节课犹如细细春雨,滋润着刚种下的种子,让他们慢慢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节课让我真是受益匪浅:

一、整体感知,引出主题。

xx老师利用检查预习,了解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凡卡。通过凡卡的童心、孝心、爱心,在无声无息之中引出凡卡的悲惨,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二、以悲为线,紧扣主题。

整节课林老师紧紧抓住了“悲惨”二字,表达了凡卡内心极度的痛苦,将凡卡这个形象充分展示在我们面前。课堂中紧紧抓住第八自然段凡卡挨打、挨饿、挨困的情景,分析凡卡命运的悲惨。让学生体会直接叙述的写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林老师在无形之中,将写作要条理清晰,顺序清楚,说话明明白白地写作方法告诉学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二、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课堂中,老板一家和凡卡形成看鲜明的对比。林老师紧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拿鱼嘴直戳我的脸……”这句中的几个动词,让学生反复的练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体会凡卡的非人待遇,悲惨生活。这一幕幕情景多么令人心痛,一幅幅画面多么令人惊心。凡卡只是普通的学徒,却遭受了老板他们残忍的欺压,凸显了凡卡是何其的悲惨。

三、以乐衬苦,深化主题

在音乐的伴奏中,林老师带着学生跟随凡卡的记忆追溯到家乡,一起回味家乡的美景,感受凡卡和爷爷之间的快乐。凡卡家乡“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啦……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真美啊!美得如此洁白,美得如此生动。就在这个充满祥和的家乡里,凡卡和爷爷一起砍柴,一起玩耍,他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树林中,爷爷和凡卡一起的日子是简短的,可是留在凡卡的记忆中却是长长久久的,这快乐留在了凡卡的心中,凡卡心中的乡村生活如此美好,留给凡卡的日子如此深刻。林老师以乐衬苦,苦更苦的方法,将凡卡的悲惨生活,完全深刻化。

整堂课下来,老师读学生,读文本,将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的和文本相结合,教学设计吸引人的目光,充满了智慧性。林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地说、写,提供了一个平台。再则,林老师的评价语很亲切,形式多样,非常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学了这节课,肯定收获了不少,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小语文评课稿3

《种一片太阳花》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整篇课文文辞优美,意境隽永。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前半部分(2-5)自然段用细腻生动的描写尽现了太阳花的外在美。第一课时,黄老师带领学生初读感知,品词析句感受了太阳花的外在美,学生们对太阳花产生了无限的喜爱之情。后半部分(6-9)自然段是的重点部分,通过探究太阳花“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的原因”,展现了太阳花的内在美,这是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既要抓住重点词句,挖掘出太阳花的内在美,又要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特点描述的写作方法;既要领悟太阳花乐观的情操、饱满的热情、不惧困难的精神、谦让的品格,又要由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在教学中黄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扎实训练来实现美文美读品花美人美。纵观整节课,呈现出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渲染美。

开课,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和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们重温太阳花的外在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对前半部分外在美进行了梳理总结,又由外在美过渡到内在美,提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探究“太阳花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的原因”,让学生带着喜悦之情从美的画面中走进文本。

二、扎实训练,感悟美。

杨再隋教授有这样一段经典的阐述: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是进行字词句段篇训练的课,是教给知识、形成技能、学习方法、培养习惯的`课。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人文教育,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目的。具体地说,语文教学要念好“十字经”,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紧扣“八字诀”,即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课堂教学中黄老师通过扎实训练,让学生感悟太阳花的内在美。

1、加强自主学习,充分感悟语言

开课提出学习目标后,黄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按照自读要求,静心读书,充分与文本对话,潜心会文,感悟语言,为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2、引导对话交流,充分理解语言

本节课,黄老师抓住“太阳花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的原因”这一条主线展开教学,避免了琐碎的提问。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时方法多样。例如:在品析太阳花喜欢太阳的这句话的教学中,黄老师引导学生从句子的形式入手,通过比一比,让学生知道了这句话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然后通过理解“偃旗息鼓、慵倦无力、愈加”等词语的意思来充分理解语言。

3、突出语文特色,充分朗读语言

这是一篇美文,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例如:在教学“日出时”这一句时,黄老师带领学生“三读”这句话,第一次读,联系上文读出太阳花对太阳的喜欢之情;第二次读,联系下文读出太阳花不遗余力地开放的饱满热情,第三次读,让学生读出太阳花前赴后继不惧困难的精神。这样的读体现了阅读教学读的层次性,效果较好。

4、加强实践活动,充分运用语言

语文课要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本节课,在体会太阳花“不遗余力”、“前赴后继”的精神时,为了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结合课文要求,黄老师安排了适时的造句。课后,结合本课在写法上的特点,布置了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和观察一种植物写片断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语言。

三、拓展延伸,升华美

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要从的字里行间领悟太阳花乐观的情操、饱满的热情、不惧困难的精神、谦让的品格,又要由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教学中,黄老师进行了两次适时的拓展延伸,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第一次在理解太阳花不遗余力、前赴后继的精神品质后,老师很自然巧妙地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太阳花这样的人吗?第二次是在学完最后一自然段后老师设计了:你想对太阳花说些什么?学生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太阳花内在的品质。

总的来说,黄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实现了美文美读品花美人美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这也与她在名师工作室学习,得到刘老师和各位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但是从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她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语言还要不断锤炼,过渡语怎样承上启下,评价语怎样点拨指导,总结语怎样激情升华。二是课堂驾驭能力还要不断提升。要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一是解读文本要深入,二是教学方法和策略要灵活多样,三是心中要装着学生。希望黄老师今后多向在座的各位工作室的精英学习,加强学习,锤炼基本功;加强研究,树反思的镜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国小语文评课稿4

20xx年3月23日我在红旗实验国小瑞安优质课评比活动上,听了李中华老师执教的《桥》受益匪浅。李中华老师这整堂课的构思非常完整,清晰。课堂无可挑剔,显示出教师对教材、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记得一位老师说过,作为一线教师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感悟来构建简约,实用阅读教学的课堂。李中华老师执教《桥》一课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调控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李老师的课朴实又出众,他没有用花哨的影像和ppt背景来渲染洪水侵袭村庄的场面。但是,老师直面主题,清晰明了,明确目标,集中感悟,很好地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去感知人物形象。其实这一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把握课堂和掌握学生的能力。这一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从预习反馈开始

李老师没有用花哨的导入,矫揉造作。在用一句简单的话引出新课题后,就开始进行预习反馈,从抓住文章的关键短语入手,分为描写洪水的短语、描写人的短语、描写汉的短语和关键词入手,通过字词学习的同时,直接让学生走进文本,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之后,让学生概括写作顺序和内容。这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在学生脑子里有了对四幅画面的大概轮廓想象。之后,李老师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开展扎实有效的自主学习,展开对第一幅画面的进一步感知和联想。他要求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划出“水猛”的句子,用“﹏”划出“人慌”的句子,用“ ○”圈出深深感染你的字词,发现作者表达上的秘密,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简要批上你的体会。

李中华老师的课题上简简单单,非常明了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他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使学生进入文本快,掌握文本也快。

二、本本分分为学生——抓词品句,读中升情

李老师首先以第一段为例,提问学生: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在此,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换一换,比一比的方法,通过比较阅读感悟;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作者用词,语言的形象生动和恰到好处。比如,在评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句时,老师抓住“泼”,“倒”两个关键字进行语言感悟,李老师让学生用“注”,“泻”进行比较感受;此外,感受句子特点上,李老师将句中句号改为逗号,再次让学生参与课堂,去感受此时用句号的好处在哪里。

在感受山洪可怕时,李老师虽没有播放《山洪暴发》等这样的视频,给学生带来了鲜明的视觉冲击,但他通过语境、情景设置,让学生切身去想象自己身处当时环境时的所思、所想等,由此引领学生深切感受到山洪的可怕,为下文的理解洪水疯狂的魔鬼形象打下了基础。比如:李老师抓住“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这句,提问学生,“如果是你,夜里惊醒,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你会怎么想?”等情景创设,让学生如入此景此境,让学生自主参与想象,联想,从而自然引出下文的“喊了一嗓子”等场景,这时李老师又追问学生,他们会怎么喊呢?。再比如,李老师抓住“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提问:“你想,一个村庄的人,在危急之下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会发生什么事?”由此,让学生去感受人们的惊慌奔跑、混乱无序的场面。在这堂课教学中,李老师擅长于用言语去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展开语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悟情。在此过程中,李老师不停地进行朗读指导,每品一句就用多种形式读让学生从读中进一步悟情,生情。李老师在课堂中所做的一切,都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烘托氛围,教导学生要始终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为最终目的。

三、扎扎实实求发展——少讲多练、以读促悟,感悟形象

堂课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课堂四分之一时间,李老师在充分让学生感受水猛人慌语段后,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老汉。在这里李老师通过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引导,第一层次: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在此基础上朗读,学生又感悟到老汉是一个全村都拥戴的人。第二层次:在“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时,老汉出现了,课堂中,李老师做到以读来品味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带着理解、感受读,不同层次的朗读,读出山洪的咆哮,肆虐。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阅读课的教学,不是老师灌输式的教会学生知道人物有这么一个形象,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到怎么会有如此高大的一个人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李老师的课也体现了阅读课中书声琅琅的场面,通过默读,自由读,小组读,男女读,在读中促学,在学中促悟。如果能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读的时候更明确些,那效果可能会更好。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水猛人慌的场面后,结合不同形式的充分的读,非常流畅地引出下文关键人物——老汉。老师不用说文章采用对比等手法突出老汉形象,学生早已在之前的品味和感悟中对比出了老汉的临危不惧、镇定,“像一座山”的形象,学生早已经感悟到老汉这个人物的高大。

总的来说,李老师这种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