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后钓鱼

秋分前后钓鱼技巧

秋分后钓鱼

深秋时节,菊黄鱼肥,又是一个垂钓的黄金季节。然而,多种自然因素变化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不太理想的收获,如何应对这些影响以达到理想而又满意的收获呢?

一、温度,温度是垂钓的先决条件,适宜的温度不仅让人感觉舒爽,鱼类摄食也分外积极。温度的突变会改变鱼的摄食规律,甚至会导致其浮头或蛰伏水底。应对上述情况,只有改变垂钓方法。

1.调整浮漂。当鱼出现浮头或上浮至半水中时,一味坚持钓底,只能空竿而返,此时应立即调整浮漂,追鱼而钓。具体做法是视原钓深度将浮漂向下捋一漂或二漂的长度,使带饵的双钩悬于水中,利于鱼发现食物,可捕捉上浮在中上层的鱼。

2.加重铅波,调整浮漂露出水面一目或调成平水。此目的是铅坠在带动浮漂和钩饵下沉的过程中,因坠重,加快了浮漂的站立速度,当饵在匀速下降或降至鱼的泳层时,只要鱼吃饵,浮漂便会出现相应信号,提竿即可得鱼。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浮钓术。如果出现鱼蛰伏水底,就采用台钓中调灵钓灵法,减少铅皮或钓目,使之达到一饵稍悬起一饵刚触底的状态,直至上鱼。

3.调整饵料状态。当鱼出现浮头或在半水中时,使用比重轻溶散慢的饵料,这样既方便鱼就饵和延长就饵时间,又使钩上有残留,增加诱鱼效果。若鱼蛰伏水底,咬饵很轻时,选用比重大,溶散快的饵料,使饵在重坠的压带下直击水底,溶散后呈絮状或片状的饵料鱼开口就食。

二、风力,风力的大小是影响深秋垂钓的又一因素。尤其面积较大水域,即使微风,就能吹起较大水波。深秋垂钓选择背风的钓点是钓友们的共识,因为风力过大一是影响看漂,二是抛投困难。风中垂钓需要注意以下二点:一是加重铅皮,更换浮力稍大的防风漂或加大浮漂的重量(在漂座内插入适量的铅皮以稳定浮漂);二是采取低位侧抛方法,即将竿尖贴近水面,采用侧抛的方法使钩饵准确落于理想钓点。?

第一招:钓具要比其他季节大一个档次。秋季鱼体大且肥,挣扎力强,吃食又不像其他季节那么挑剔,见饵就吃。根据鱼类在秋天的这一习性,鱼竿要粗壮结实,渔线宜粗些,鱼钩宜大些。渔线的粗细,鱼钩的大小,要从实际出发,因鱼而异。

第二招:钓场要选择宽阔的水面。秋天,温气、水温适度,鱼儿游动活跃,四处找吃。根据这一习性,要选择宽阔的水域垂钓。宽阔的水面氧气充足,水深,食物多,鱼儿为越冬作好准备,就将大量进食,尤其是大鱼,多在宽阔的水面游弋,打窝之后,鱼易于集中,好钓取,钓得也多。

第三招:钓位、钓点要选择阴、潭、尖、边、风。

1、钓阴:阴者,阴坡和遮阳的地方;

2、钓潭:潭者,深水也。当秋天天气渐冷之时,地温却是热的,如空气温度降到4℃,1米深水的温度是在10~15℃,当气温在8℃左右时,2米左右的深水,温度尚在20℃以上,因此浮游生物在深水里生活,大鱼当然也在深水中觅食;

3、钓尖:尖者,岸的铧尖处也。入秋后,大鱼游弋通道一般离岸较远,而铧尖由于伸入水中,相当于钓竿的'延长,钓位钓点的选择在铧尖,不仅能使抛钩较远,还可左右开钓,具有较大机动性;

4、钓边:边者,岸边浅水区也。钓位选在浅水区,边沿处下钩,上钩率极高;

5、钓风:风,指的是风向。秋季鱼儿喜欢北风,在北风中,正北风、西北风最好,东北风也不错。

第四招:鱼饵要香甜、鲜活。

1、诱饵:秋钓的诱饵,以药米、麝香米、微酸的糟食、啤酒槽、红薯、老、嫩玉米粒等为上乘;

2、钓饵:秋钓的钓饵以粑红薯粒、老、嫩玉米粒、糟食、啤酒糟中未烂的小麦和玉米粒、蚯蚓、小虾、螺蛳肉、蝇蛆、蚱蜢、蟋蟀、蟑螂为主。

第五招:钓法要灵活多样。鱼类属于变温动物,随着气温、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初秋、促秋、深秋的气温、水温不同,钓法也不一样。如钓鲫鱼,初秋、促秋宜钓早晚两头、钓边、钓底。如遇闷热天气,底钓不行,就改为浮钓、半浮钓。深秋则以逗引法为佳,拖拉饵钩要勤,幅度要小,诱鱼上钩。又如钓草鱼,早晚水面温度适宜,草鱼多在水域的上层活动、觅食,以钓浮为主;中午、下午,水面表层温度高,草鱼多在水域的中层活动、觅食,以半浮钓为佳,中午、下午温度低或水表层温度高,草鱼多在水底活动、觅食,以钓底为好。

三、风向,风天,肥水水域和瘦水水域的钓点选择正好相反。前者宜选在上风口,后者宜选在下风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均宜选出入水口附近。秋天钓鱼这也是一般的垂钓选点常识。深秋垂钓时,因天气转凉,温度降低,鱼类觅食规律及路游践线亦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常常局限在一定的范围活动。岸边的凸凹处能集聚丰富的饵料和充足的氧气,鱼类也就不枉作耗能的远程游动,因此凸凹的岸边就成了最佳钓点。出入水口溶氧和饵料虽然丰富,由于水体不停流动,水温在此季节更显偏低,鱼不愿在此滞留。在垂钓过程中,尤其是野钓,由于各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水文、温度及环境因素相差亦大,所有这些都要求钓友灵活掌握,随时随地应变,才能有不菲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