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电影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章怎么描述吧。

诺兰电影星际穿越观后感

诺兰电影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要说情节几句话就可以讲完:末日后的世界,曾为宇航员的男主角参加了航天局的计划,为了自己的儿女,想找到其它宜居的星球。他将技术传达给了女儿,拯救人类的不是他,而是那个继承他的孩子。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要说新颖,大概是没有的它也不需要这样的评价。

要说其它的话则可以说很多,比如关于虫洞和黑洞的探讨,比如关于高维度空间的想象但那些留给研究偏好更明显一些的爱好者去讨论就行了。

反正我是懒得去想设定的,更不想去找硬伤。因为科幻或神怪都只是载体而已,重要的仍然是想描绘的主题。相信这是一部十年后看仍然精彩的作品:理念可以突破,技术可以创新,精美的画面会被不断改进的手法冲刷成拙劣,唯有真诚能沿续。

已经很少看到这么诚恳表达的电影,在普遍充斥着眼球,话题,精美CG场景和生硬植入广告的当今电影市场,如此认认真真的传达本身就担得起赞扬。导演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评价,但在我眼里,他确实是个兢兢业业的老农民这是褒义。

很难相信这是经常被评价为“冷血”诺兰拍出的电影,但他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这是老牌导演的一次自我突破,摆出的姿态却是并不想刻意证明什么。像一个基本功已练到返璞归真的大厨,闭关之后端出的仍是一道家常菜,无需突兀的求新求变,只因火侯已趋化境。

影片里也没有盖世英雄,虽然时常有人提醒着这是“为了全人类”的计划,主角在穿过整个星系后,仍然只是一个父亲。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而出发,为了回到孩子身边而归来。整个世界安危关在一个小女孩的书房里,给人的感觉却竟是本该如此,理所当然。

这片子可以看的东西太多,可能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领会,比如那群科学家,勇敢、懦弱、欺瞒、开拓……人性的表达亦淋漓。而我眼下看到的则是:

末日来临,穷途末路,倾天之灾。

爱是仅剩的可斩断灾厄,承继梦想,包容所有与开拓全部的事物。

时间不能抹淡,空间不能阻断,黑洞不能吞噬,宇宙星辰无法抹杀。

爱是微渺如蝼蚁的人类,唯一可以与这些庞然大物相抗衡的力量。

多么老套的说法。

我爱听。

诺兰电影星际穿越观后感

星际穿越算是诺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之前的盗梦和蝙蝠侠都没有严谨的科学理论支撑,比较像是幻想动作片。预告片剪得很棒,承袭了诺兰一贯的风格,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看完后,心都沉静了下来。

预告片开头说的“我们不缺飞机和电视,我们缺的是食物。”这句话揭示了星际旅行的出发点。民以食为天,“食物”在这里象征的是回归人性之本,回归到人类最原始、最脆弱、对大自然最敬畏的状态。因为当我们面对浩瀚的宇宙时,我们懂的并不比原始人类多多少。宇航员为了寻找食物穿越星际,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大自然谦卑的姿态因自身的局限性求索自然,而非出于征服欲挑战自然。

在片中,科学家不断告诫宇航员,我们必须面对的两个现实:一个是太阳系的任何东西,都救不了我们;另一个是,为了拯救人类,拯救自己的孩子,我们必须离开地球,踏上穿越星际之旅。因为,“我们的命运远在天际。”这种“离开地球、探索太空”的思想,在各类科幻作品中由来已久,它符合当下地球因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而不堪重负的现状,也符合科技的发展潮流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因此,这种科幻设定,本身就比超级英雄打怪兽,更能给我们共鸣。

预告中还有一个思想值得注意,墨菲定律,也是男主女儿的名字。男主对墨菲定律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墨菲定律不代表坏的事情,只代表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终究会发生。”这也表明了男主对星际之旅的态度: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星际的男主由马修麦康纳扮演,让我很高兴。因为我很喜欢他的表演风格,也觉得他的气质很契合诺兰的电影。让我认识马修的是《真探》,他在里面扮演一个阴郁的警探。其实我根本没看懂案情到底是怎么走的,完全是被马修的个人魅力迷住了,在不明觉厉的状态中看完了全季。有趣的是,《真探》那首好听到我一度天天循环的片头曲,名字是《Far from any road》,和《星际穿越》背井离乡的情感基调多么像!马修性感低沉的德州腔英语,也是我的最爱。任何字符在他嘴中,都是平静而绝望的。就像是雷蒙德卡佛小说的口吻。

在片中扮演马修女儿的小演员也很亮眼。如果我没记错,她应该在暮光之城中演过爱德华和贝拉的女儿。忧伤的大眼睛,白皙的皮肤,都带着忧郁的美。她和马修搭戏,再合衬不过,预告片中的短短几幕,就足以展现父女情深。在围脖上,有眼尖的童鞋发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预告片中有一幕,长大成人的女儿,站在燃烧的.玉米地中望着天空,身上却穿着父亲离开前穿的衣服。

预告片中的配乐也很赞。作者是汉斯季默。这个德国音乐家为盗梦做的配乐,是我写作的必备BGM。气势宏大、旋律性强,必要处又足够空灵细腻。看来,除了视觉,我们也将享受到一场听觉盛宴。

预告片的最后,星空中出现了一个宛如玻璃球的天体,白色飞船在里面缓缓旋转着,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纯净的太空之美。不知那个玻璃球,是否是黑洞。如果是的话,那是我见过最美的黑洞。

据说构成人类的粒子比所有已知的星星还要多。那么,我体内最瑰丽的星云,一定是心脏。承载着情感,在无声的黑暗中,缓缓旋转。在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下起流星雨。

我试图想象自己漂浮在星际。那种孤独,那种寂静。失去一切,只剩下心跳。穿越了无数星系,模糊了时空的界限,看见了超越人类想象力的奇景;在宇宙的无限面前,作为人类的自尊和信仰一点点土崩瓦解在那一刻,我还会记得什么?

会是爱吗。

我相信,会是爱。因为在飞入宇宙之前,我就见过银河了在和爱人亲吻、和久别重逢的亲人拥抱的那些时刻银河就倾泻在我心头。人类的情感是那么神秘,并不比星际旅行来得简单,有的时候,人们穷尽一生,也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知穿越黑洞的感觉是如何。或许就像是,银河倾泻在心头吧。

诺兰电影星际穿越观后感

第一批看片的大神们以迅猛的光速炮制出了一篇篇牛逼的影评、科普、捉虫贴,我努力摒着,全部没看,终于以一个尽量空白的状态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片儿。我不是理科生,也称不上是资深科幻迷,只是一个爱看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普通妹子,所以只能写写情感上的玩意儿。不喜请轻喷……

看这部电影,我哭了2次;为角色立下FLAG而深深担忧了3次(2次不幸言中);听马修叔性感的南方口音说着似乎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语,想到SNL里金凯瑞捻鼻屎的段落约5次;觉得百变小金刚Tars好萌好萌好萌好萌又好用又好萌大约8次;看着年轻美艳到不科学的科学家海瑟薇姑娘流口水出戏超过10次;一拍脑袋“哇哦,原来如此”1次。情感起伏是也有点大……

印象最深的是两句台词。有趣的是,这两句台词都让我想到了这几年在读的《海伯利安》。

第一句是“今天是我的生日,这是一个特别的生日,因为今天我就和你同岁了。”从马修叔自第一颗星球返回、打开门发现一个等了22年的阿宅之后,感伤的情绪就在不断堆积,我基本上是跟马修叔一起含着泪看录像的,而这句台词的出现更是让我哭得稀里哗啦。没有撕心裂肺,没有夸张惨剧,煽情的力度刚刚好,让人能够借此大哭,却又不至于心生反感。诺兰兄弟玩得一手好牌。

先来聊聊年龄差这个梗,这一直是很能打动人心的点,不管是放在亲情还是爱情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写实故事里会有生错时代的迷茫和憧憬旧日时光的向往,而在幻想故事里,因为时间旅行、相对论和其他一些奇幻的原因,这样的年龄梗更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触动人心。

光是用过相反时间线梗的,就不计其数。《本杰明巴顿奇事》把菲茨杰拉德的一篇假想式观察日记改成了一个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不少相信“命中注定”的妹子;《神秘博士》里Doctor和River的“你与我相遇的第一次,是我同你相遇的最后一次”更是虐到不行。《海伯利安》里也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无关爱情,讲的是在所谓的“梅林症”的影响下,一个20多岁的女孩突然像是生活在了一个逆熵场中,对她来说时间是倒流的,真真的“今年20,明年18”。而且她的返老还童不光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她一天天地变年轻,每天都失去前一天的记忆和生命。而她即将步入老年的父母,却只能毫无办法看着她逆时而行,一年一年,他们渐渐苍老,而她却越来越稚嫩,直至变成襁褓中的婴儿,眼看就要消失不见……

《星际穿越》中用的是年龄差的桥段,1个小时等于地球上的7年。马修叔一趟外勤跑下来,错过了儿女的数十年人生、岳父的离世,还有孙辈的出生。马修叔的伤感与怅然能够理解,但细想之下,被留在身后的人一年又一年的等待,对一个眼看就要被打破诺言的守望,这才是真正的绝望而令人心碎。这跟《海伯利安》里《领事的故事》里的梗简直是一模一样,仅仅是亲情和爱情的区别而已。1个小时7年够刺激,但10个月等于11年也让人不禁唏嘘。那是一个落后的殖民地少女和一名宇宙飞船船员之间的爱情故事,第一次相遇时,他19岁,她不到16岁;第二次相遇时,他快满20岁,而她则已经26岁……直到她没能等到的第七次重逢,他还只是24岁,而她已年迈过世,为他留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已经死去,另一个也已头发花白、生儿育女。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哭了,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当我试图向别人转述的时候,却总也不能把其中忧伤的情怀表达清楚。就像《星际穿越》里的故事,讲述起来不过也就是那样的老梗,但在观看的当时当下,还是会忍不住流泪。

第二句影响深刻的台词是海瑟薇劝船员去找自己恋人时说的,“爱是一种我们还不明白的真实存在的力量”(大意)。听到时我就觉得很耳熟,这完全是《Endymion》里的原话啊!!!!(海伯利安系列的第三本,我看的时候还只有英文版)记得那本书的主角妹子Aenea跟Endymion分析远距离传送门(一个可以在不同星球随意穿梭的技术设定)等等跨时空传送技术的时候,说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话,“爱是一种物理力量,虽然人们不理解,但它真是存在……”(印象当中翻译过来差不多是这样)。而在第四本的最后,人类进化成了所谓的“Aenea人”,这种人都可以通过“缔结的虚空”(某个多维度空间),在空间与时间中随意移动,倾听死者、生者或其他生灵的语言。这情节觉得眼熟吗?五维人还是有点弱啊,人家可以N维人哦~还有传说中的神秘生物“狮虎熊”哦~(不小心扯远了……)

“爱”这个词,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真的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我们的教育崇尚“为大家舍小家”,如果是中国的影视作品,主角(如果不是反派)就干不出将个人的家庭情感放置在整个人类的存亡之上,但人家马修叔的角色就这么干了,结果还真就误打误撞地救了全人类(不不不,这不是巧合,而是“爱”的力量)。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科幻就应该是充斥着技术名词、酷炫科技的男子汉作品。但《星际穿越》也好,《海伯利安》也好,欧美有许多科幻作品都充斥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既能小到着重于个体的感情,又能大到放眼于整个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这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也能感同身受。唉……真不知道《三体》电影会拍成啥样子……感觉本来内容就比较硬,物理理念大于人类感情……需要有情怀啊~中国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