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小升中2017新政策

随着2017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的发布,备受关注的小升中政策也尘埃落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海淀小升中2017新政策
海淀小升中2017新政策

关注1:实施近10年 “小升中”推优取消

全面取消推优是今年小升中一大重要变化。 从2008年开始,各区的“小升中”增加“推优”方式,到2016年海淀区的“推优”比例达到13%。今年1月,海淀区教委明确表示,今年该区将取消“推优”。这便释放出一种信号,全市取消“推优”进入倒计时。

据了解,早在2014年,东城区就在征求学校、家长、教师意见基础上,决定在小升中过程中取消小范围的“推优”,而在大派位之前增加一次所有学生、所有学校都参与的“综合量化评定派位”,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填写志愿参与派位;朝阳区从2015年开始,小升中也不再进行“推优”,而进行两次派位;丰台区2016年也明确表示,小升中全面取消“推优”;2016年西城区“推优”比例也有一定程度压缩。所谓的派位是指,如果学生未参加择校或者择校不成功,则教委会默认依据学籍,进行对应的电脑派位。

随着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工作意见发布,至此,“推优”这项延续了多年的招生政策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解读:为获“推优”资格 增加学习负担

推优政策自诞生起就一直伴随着争议前行。业内专家分析,在推优过程中,一名国小生要想获得“推优”资格,首先要通过得奖、考证、竞选班干部等方式来证明自己优秀。即使获得“推优”资格,还必须经过评分、志愿填报和服从分配等激烈竞争的方式才有机会步入比较理想的学校。重重竞争之下,为了拿到少有的推优名额,学生不得不报各种培训班给自己“加码”,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学习负担。与此同时,成绩不够突出的学生也失去了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不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取消推优,综合素质突出的孩子就没有“市场”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来看,孩子的潜力还在发展中,不要过早将孩子的阶段性成果予以固化,切莫用升学方式将其规律化。

关注2:特长生比例压缩至4%

今年小升中,北京市将按照教育部“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逐步降低特长生比例”的规定,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今年全市取消推优入学。

针对这一要求,2017年,北京市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降到本区国中招生总人数的4%以内,比去年相比再降低一个点。

近年来,北京小升中特长生招生数量一直在缩减。早在2014年,北京市就大幅缩减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取消了50余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招生。2015年提出,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去年,北京更是明确提出各区招收特长生的.国中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要降到区国中总招生人数的5%以内。

同时,北京市还减少了市级的艺术、科技比赛,通过调整比赛让特长生培养降温。

海淀小升中2017新政策最新消息

近日,海淀区教委发布:在四对中国小之间建立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

何为对口直升?即学生在原国小毕业后,可以直接按比例升入其对口中学。这其实是“九年一贯制”的新形式。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15所。作为小升中入学“快车道”,九年一贯制学校已从传统的一校一址学校到一校多址、上伸下延、对口直升等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一贯制学校。

近年来,市教委加大了对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引导和支持。自2016年起,每年市级都有专项的经费支持,鼓励全市各区开展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实践探索,同时委托北师大从2015年起开展九年一贯制中小衔接教育策略的研究试验。

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为推进落实海淀区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校校优质”工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居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海淀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按照相对就近、统筹推进、整体驱动、统筹配置的原则,海淀区将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通过打通学段、建立中小衔接的“快车道”,形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中小贯通、协同发展的中国小资源配置格局,为家长提供更加丰富的入学选择,同时,进一步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和机制,加强中小衔接教育,深化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区域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