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除夕的故事15篇

除夕的故事1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古老最隆重,在人们心目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每逢春节来临,那些在异乡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总要千方百计、不辞辛苦地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春节如此重要,其习俗也丰富多彩。贴春联,吃团圆饭,放爆竹,拜年,舞龙灯……其中,守岁的习俗在除夕之夜最为盛行。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家人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围坐在一起,谈笑玩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热门)除夕的故事15篇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人们除了守岁之外,还有一种乞如愿的习俗。他们把一个布做的小人,扔在灰土堆中,举着棍子痛打。一边打一边呼唤:“如愿、如愿……”谁打得最卖力,谁在新的一年里就能事事如愿。

这个有趣的风俗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今湖南湖北省)有位商人名叫欧明。他经常乘船到各地做买卖。每逢他的船经过彭泽湖时,他都要把随身带的一些果品糕饼、酒肉烟茶之类的食品扔进湖里,再烧上几柱香,算是给彭泽湖的湖神献祭求神保佑他平安。由于他每次路过,都恭恭敬敬地祭祀一番,使得彭泽湖的湖神青洪君大为感动。有一次,青洪君到了湖面上,他先是对欧明夸赞了一通,然后问他有什么愿望。欧明当即回答:“但求如愿。”青洪君点头答应了,便命令手下的小神带上来一个婢女交给欧明,说:“这就是如愿,她能帮你做到你想做的一切事情。”欧明一看,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自己随口回答的`“如愿”竟是青洪君婢女的名字,心下也挺欢喜。他高高兴兴地把如愿领回家中。如愿这姑娘,又聪明又能干,凡是欧明吩咐她做的事情,她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欧明对她也很满意。有一年大年三十,如愿不知何故起床比平时晚了许多。欧明很不高兴,训斥了她几句,并按家法打了她几下。如愿觉得十分委屈,一气之下跑到后院的灰堆里不见了。欧明见如愿往灰堆里一钻就不见了,又懊恼又气愤。他举着手杖一边敲打灰堆一边呼唤:“如愿、如愿……”

后来,这个离奇的神话故事,就成了一种风俗,表达了人们祈求万事如愿的美好愿望。盛唐时,除夕乞如愿的习俗最为盛行,到了现在,这种习俗渐渐失传,成为一个传说故事。

除夕的故事2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的习俗有许许多多:吃年夜饭,贴春联,放爆竹……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洋溢着春节的热闹气氛。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姑姑姑父爷爷一大家子一起去饭店吃年夜饭。

一进饭店大门,红彤彤像柿子一样的灯笼映入我们的眼帘。一只神奇的大公鸡矗立在门前,昂首挺胸引颈高歌,仿佛报告着春天的`喜讯。人们争先恐后和大公鸡合影,我和姐姐也按捺不住,也与它合了影。楼上,人来人往,无数个灯笼把走廊照得灯火通明。走道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小吃摊上琳琅满目,所有的厨师忙得满头大汗,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手里拿着嘴里吃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整个人都投入到浓浓的年味中,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这时姐姐急忙拉着我说:“走!我们去看放烟花!”只见保安叔叔拿来烟花,小心翼翼地点燃导火线,不一会儿,就开出一朵朵金色的花,它到处盛开,有时是红色,有时是银色,就像一只变幻多端的蝴蝶在低空中翩翩起舞。再次点燃烟花时,那火星直冲上空,又散落下来,既像美丽的喷泉,又像朵朵开放的白菊。

烟花随着人们的倒计时声越来越响,在天空中越来越多,鞭炮声响成一片。望着夜空中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上开放的朵朵银花和满面春风的人们,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难忘的一年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我们欢呼着,共同祝愿春节好!

除夕的故事3

相传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隐居深山,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出来,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老百姓忍无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爷。

灶王爷深知夕的厉害,自忖不是夕的对手,于是决定借腊月二十三回天宫述职的机会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态度不愿意管这件事,旁边的诸路神仙也都犯懒不愿意抻头。灶王爷就设法讨好玉帝,因为身上也没带礼物,只有随身带的几个糖瓜(我们都知道灶王爷最爱吃糖瓜),就拿出来给玉帝吃,说是人间特产。你别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这么原生态民俗的小吃他还真没吃过,结果一吃就把牙给粘住了。玉皇这个急呀,想着赶紧吧牙上的糖瓜弄下来咽下去。灶王爷趁这个时候跟玉帝说搬兵的事,玉帝这时候哪有心情管这个事呀,也不管灶王说什么,一概点头。你想他牙被粘住说不出来话呀。

他点头那意思就是你说什么都好,赶紧把这玩意给我弄下来是真的。灶王爷一看玉帝点头了,赶紧给玉帝端了杯热茶,趁机问:“您既然答应派兵了,那您看派谁去呀?”玉帝喝了热茶,把糖瓜泡软了,总算张开了嘴,一张嘴头一句话就是说:“黏呀!好黏呀!”旁边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点自己出这趟差呢,一听这句话,又拿犯坏的,就趁机抓住话头说:“玉帝有旨,派年随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宫里还真有个叫年的.。这年是谁呀,乃是神农的小儿子。灶王爷一看,还是个小娃娃呢,这怎么打得过怪兽呀。小孩不高兴了,说你还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灶王爷也没办法,奉旨只好带着年回人间。临走,这年还带了两件玩具,一块红绸子、一个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就拿出红绸子和竹筒。原来这不是一般的红绸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时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儿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这两件法宝就是从哪吒那里借来的,红绸子是哪吒的混天绫,竹筒是火尖枪变化而成,能够喷火。年用这两件法宝把夕赶跑了。

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绸子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七年级叫年。渐渐地,民间有了过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后来变成贴春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祝。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除夕那一天就要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的故事4

除夕守岁的小故事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延伸:大年三十习俗有哪些?除夕夜的习俗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几年没有三十,只有二十九),中国历史故事网全体同仁,恭祝大家节日快乐!猴年大吉!

除夕,汉族传统节日。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等。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节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内容主要围绕的是“合家欢聚”,这也正是中国人为什么把大年三十看得那么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年三十贴春联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别的门饰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大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大年三十点灯笼

大年三十都要在家门前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春节期间都要彻夜通明。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不能关灯,这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大年三十看春晚

全家团圆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电视前收看春节晚会,这种喜乐融融的氛围可是任何节日都难以比拟的。

大年三十烧鞭炮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迎接未来一年新的开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除夕的故事5

除夕的习俗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除夕的习俗2、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除夕的习俗3、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除夕的'习俗4、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除夕的习俗5、踩岁活动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的习俗6、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除夕的习俗7、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七年级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除夕的习俗8、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除夕的习俗9、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除夕的习俗10、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的习俗11、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夕的习俗12、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除夕的习俗13、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夕的习俗14、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的故事6

除夕夜的来客

除夕之夜很冷,天上还飘起了雪花。许明和何红在父母家里吃了年夜饭回来,快走到自己家门口的时候,何红捅捅许明说:“哎,你看!”借着不太亮的街灯,许明看见自己家门口有一个穿大衣的陌生汉子,正在探头探脑地转悠。他想干啥?许明一把拉过何红,躲到了暗处。

只见那汉子裹了裹大衣,转身离去,但走了几步之后,又迟缓地掉过头,走到许明家门口,伸手在防盗门上敲了几下。

许明忍不住一大步冲了上去,断喝一声:“你找谁?”

那汉子转过头来,打量了许明一眼,高兴地叫道:“老班长,你认不出我了?”

“你是……”许明听他的声音有点熟,却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来。

“老班长,你真认不出我了?我是三班的熊正寿呀!”

“噢……”许明这下想起来了,熊正寿,东北人,当年在部队时和自己一个班,可自打分手后,就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了。

许明赶紧将熊正寿往屋里请。

借着灯光,许明留意起眼前这个老战友来,只见他双眉紧锁,神情憔悴苍老,灰黄消瘦的脸上满是胡楂,身上的灰色呢大衣皱皱巴巴的,脚上的皮鞋瘪瘪塌塌的,两手空空荡荡,行李包裹没有一件。这副落魄样子,简直就和大街上的乞丐差不多。

屋里的气氛一时显得有些尴尬,许明看熊正寿额头上汗也沁出来了,于是提醒他说:“屋里有暖气,你把大衣脱了吧。”

可谁知熊正寿往额头上抹了把汗,将大衣掀开半边,却又马上裹起来,连连摆手说:“不热,不热,没关系,没关系。”

见他这副样子,许明心里的疑惑更大了,断定熊正寿今天登门,一定有什么事情。

果然,熊正寿开口了:“唉,我真是窝囊啊。”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断断续续地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熊正寿的老家在一个偏僻山村,退伍后的十多年里,他一没门路二没特长,所以一直混得不死不活的'。眼看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飞出山外去打工,他心里也痒痒的,终于下决心也南下闯荡去。可到了广州以后,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就只好在街头给人家擦皮鞋。

几天前,熊正寿怀揣一万多块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乘长途车回老家过年,不料车开到半路抛了锚,突然从路边蹿出来三个歹徒,叫车上所有人把钱交出来。熊正寿死活不肯,于是就被歹徒拖到车下打昏在地上,装着血汗钱和身份证的上衣也被剥走了。后来,幸亏一个拾荒的老太太给了他这件大衣,又给了他15块钱买了张短途车票,他才来到这里……

熊正寿讲到这里,许明夫妻俩一时都没有吭声。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熊正寿现在身无分文,他今天上门,是来借钱的?

许明给自己点上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问熊正寿:“出了这种事情,你家里……还不知道吧?”

见熊正寿点头,许明顺手将桌角上的电话机往他面前推了推,说:“那你还是快给家里通个电话,先报声平安吧,家里等你不回,他们不知会怎么担心呢!”

许明这样做,其实是希望能以此来判断熊正寿讲的这段经历是真是假,而且留下他老家的电话号码,万一以后有什么事,还能找到他。

可熊正寿却对许明说:“老班长,你……你不知道,我老家那地方又穷又偏远,到现在村里都还没哪家装上电话呢。”

他说着,欠身朝客厅对西的卫生间扫了一眼,对许明说要解个手,就走过去关上了门。

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一阵“哗哗”的水声,趁这工夫,何红悄悄问许明:“你信他的话吗?”

许明沉吟道:“现在很难判断。”

何红急了:“那我们怎么办?”

许明说:“我看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他肯定是遇到了难处。既然千里迢迢地找我来了,今天又是除夕夜,我还能咋办?先让他在这儿过了年再说吧。”

“你昏头了?”何红气得瞪着眼睛就把许明往屋角拽,“这年头,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没有?你想学雷锋,也得先留点神哪。”

许明一听何红这话,生气地说:“照你的意思,莫非要我赶他走?我们曾经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啊!”

“哼,是战友不错,可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嘿,亏你还见多识广呢,你如今凭啥相信他?”何红尽量压低声音说,“你也不想想,人是会变的呀,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了解他的过去,可你了解他的现在吗?”

被何红这么一说,许明心里有点乱了:“那……依你看呢?”

“要依我看呀,你这个战友……”何红朝关上门的卫生间看了一眼,连连摇头。

除夕夜的来客(2)

这时候,熊正寿还没有从卫生间里出来,在“哗哗”的流水声中,许明隐约听到似乎夹杂着短促而压抑的喘息的声音,那声音尽管很低,但听起来竟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莫非,熊正寿找上门来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他在玩什么花招儿?

许明试着推推卫生间的门,纹丝不动;他又拿出钥匙轻轻插进锁孔,想突然给熊正寿个措手不及,但发现门被从里面反锁死了。怎么办?是再等会儿,还是马上敲门进去?

许明和何红正举棋不定,忽然,里面传出“嗵”一声响,紧接着似乎又有什么东西撞在门上。夫妻俩心里一紧,不约而同地抬手就拼命敲门:“开门,开门,熊正寿,快开门!”

敲了好半天,门终于开了,熊正寿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许明和何红。

许明紧张地问:“刚才什么声音?你……你在里面怎么了?”

“没怎么呀,我解了手,洗了把脸……”熊正寿依然紧裹着大衣,朝许明和何红笑笑。不过尽管如此,许明还是发现熊正寿笑得很勉强,身子在大衣里直哆嗦。

熊正寿回到客厅后,何红朝许明递了个眼色,说:“你看,光顾着说话,你战友还饿着肚子呢,快帮我下饺子去吧。”她一边说,一边就拉许明走进厨房,然后赶紧轻轻掩上门,对许明道,“我看这人来路不正,咱摸不清底细,不如当机立断打发他走人。”

透过门缝,许明悄悄注视着蜷缩在客厅里的熊正寿,踌躇了一下,对何红说:“咱们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万一他刚才说的是真的呢?那咱们在这个时候赶他走,就实在说不过去,也太没有人情味了……”

可是何红不答应:“你别放着安稳日子不过,给我惹出点事儿来。万一他是在当地杀人犯法了呢?万一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呢?”

许明想想何红的话说不定真有道理,可还是拉不下这个面子,他还在犹豫。

这时候,熊正寿好像越来越显得焦躁不安起来,他不停地喝茶、抽烟,又时不时走到窗前,掀开窗帘打量屋外那越飘越紧的雪花,像是一头疲惫的困兽。

许明对自己说:“看来,真的不能再犹豫了。”

可是,用什么借口赶熊正寿走呢?

何红灵机一动,很快想出了一个主意:由她在厨房里打许明的手机,故意说成是局长打来电话,要许明立即去单位值班,然后顺水推舟扔二百块钱,让熊正寿走人。二百块钱买个太平,夫妻俩都觉得值。

然而,当他们两个人从厨房出来,却发现客厅里的熊正寿不见了,屋外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两行歪歪斜斜的脚印,消失在夜幕尽头……

两个月后,许明收到一封寄自东北的信,拆开一看,是熊正寿写来的。信上这么说:

老班长,嫂子:

请原谅我除夕之夜的不辞而别。

那晚在你们面前,我大致说了事情的经过,但是隐瞒了一个重要细节:在与歹徒搏斗中,我的胸部和背部被刺了三刀,并且伤口还在流血。尽管每动一下都疼得钻心,可我却没敢流露出来,因为我记得老班长曾经说起过,嫂子从小就有晕血症,见不得血,何况当时还是除夕夜,我不忍让你们紧张。那天,我担心我坚持不到家里,所以才不得已登门,我不求别的,只求你们给我一点路费。可是,当时也许是我太冒失了,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了你们对我的怀疑。我觉得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就把借路费的话强咽下肚去。后来,我身上的伤口突然疼得厉害,不得已只好躲进卫生间,让“哗哗’的水声来掩饰我痛苦的呻吟。我脱下外衣,对着镜子检查伤势,没想由于虚弱而昏倒在里面。

也许是苍天有眼,离开你们后我沿路讨饭,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正月十五那天,当我回到家里时,家中老老少少,还有全村的人,都为我哭了。

……

看到这里,许明怔住了,他的心头仿佛被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不禁喃喃道:“熊正寿啊熊正寿,我多么希望你那时候真是一个说谎的骗子啊……”

除夕的故事7

今天是大年三十啦,小熊村庄里到处张灯结彩,可漂亮了!我们去狐狸家参观一下吧!

在狐狸家中,狐狸妈妈正张罗着全家的年夜饭,狐狸爸爸在用短信向亲朋好友送去最真诚的新年问候。三只可爱调皮的小狐狸可忙着呢,狐狸大哥挂着两个又红又大的灯笼,二哥正在贴着春联,一边贴一边念叨着:“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狐狸小弟呢?他可比大伙都要忙呢!一会儿帮大哥挂灯笼,一会儿帮二哥贴春联,空下来的时候还悄悄溜进厨房,趁妈妈不注意,偷一小块菜放进嘴里慢慢品尝。这时,大哥挂完了灯笼,二哥贴完了春联,厨房里也隐隐飘出来一些香气。三兄弟便每隔一会儿就去厨房“骚扰”一下妈妈,顺便抓些菜尝尝,烫得小嘴儿哇哇直叫。就在他们苦苦等待开饭之际,狐狸妈妈忽然叫道:“开饭喽,同志们快请入座。”小狐狸们一听,全身的血液都好像呼地沸腾起来了,他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餐桌,妈妈笑着命令道:“谁的小手最干净,谁才有资格品尝我的美味佳肴哦。”三只小狐狸只好将已经流到嘴边的口水硬生生地咽下去,乖乖地去洗了手,把小手争着拿给妈妈看:“妈妈妈妈,我的`手最干净!”妈妈笑着说:“好,好,都有得吃,都有份。”狐狸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风卷云残般消灭了桌上的美食

小狐狸的肚子都已经吃得圆滚滚的了,便各自抱着一大堆礼花跑到门口。狐狸爸爸因为不放心,追了出去:“孩子们,要注意安全呀!”大哥点燃了一个“大木桶”,呵,“大木桶”居然发射出漫天的彩条,天空中顿时下起了五彩缤纷的“彩带雨”,小狐狸们兴奋地在“雨”中跳起了舞。接着,他们又放了“宝塔”、“火炬”、“飞碟”……这些礼花一个比一个漂亮。这时,妈妈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孩子们,春节联欢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想看不?”小狐狸们一边飞奔,一边回答:“等等我们,我们马上就来。”晚会开始了,狐狸家中时时传来欢笑声和鼓掌声……

“5.4.3……”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里,三只可爱的狐狸兄弟将会健康、快乐地长大!

除夕的故事8

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筹备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但是,除夕还有一个传闻。

相传,在很长时间很长时间以前,有一只叫夕的怪兽,它无恶不作、十分可恶,乡亲们也很怕它。

有一天,夕又来到村子里捣乱,它张牙舞爪地吃掉了乡亲们辛辛苦苦养殖的家畜,又把乡亲们种在地里的庄稼糟蹋了,还用它那巨大的爪子,毁坏了乡亲们居住的房屋。它口里还喷出了巨大的火焰,把村子烧的面目全非……乡亲们吓的四处逃窜。虽然乡亲们憎恨夕,但却没方法除掉它。一次在阴历的`腊月,一位老人走进村子,告诉了大家除掉夕的办法:一是要有红色,由于夕害怕红色;二是要有响声,由于夕害怕非常大的响声;三是要有火,由于夕虽然能喷火,可是火焰会灼伤夕细嫩的皮肤,使夕化为灰烬。说完,老人便不见了。

乡亲们觉得这是神灵的指点,便根据神灵指点的办法,在阴历的腊月三十这天,用红红的纸、衣服和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吓跑了夕,又用一把大火把夕给彻底的赶跑了。后来大家创造了鞭炮,便用鞭炮代替燃烧竹子发出的响声来赶跑夕。所以,等到每年腊月三十夕到人间来作乱的时候,大家便穿上红色的衣服、燃放鞭炮来赶跑夕。由于这一天大家赶跑了夕,所以大家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每当我听完这个传闻,我便在脑海里想像当时的情景,想像着中华文明的古老传闻真是数不胜数呀!

除夕的故事9

除夕之夜,我们吃完了热腾腾的饺子。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广告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神奇的故事,叫"除夕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的后山有一只害人的怪兽叫"夕"。每到除夕之夜它就会下山害人,"老妈,夕阳在天上,咋会长在山上害人呢?"我说,妈妈说:"‘夕’是指一只怪兽,不是夕阳。"我说:"哦,知道了。"然后妈妈就接着讲故事了。有一年除夕夜里,人们都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这个村子到城里去避难,这时,来了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说:"光害怕自己被‘夕’吃掉,还不如齐心协力吧‘夕’赶走。夕最害怕火光和响声。"大家听完后,纷纷在家里摆了一些青竹,然后点燃,青竹噼里啪啦的响着,"夕"果然被吓跑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啊!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光辉灿烂,我们做为祖国的下一代,应该把我们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除夕的故事10

每次想到那次餐桌上的事,愧疚就会一下全涌上心头,压的我不能喘息。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房间写作业。到了中午时,传来一阵敲门声。“别写作业了,现出来吃饭吧”妈妈喊道。“知道了”我放下手中的笔,刚准备走出房间。“轰”传来一声巨雷响。刚刚天气还很晴朗,怎么一会就变得这么阴暗了呢?尽管心中很疑惑,但还是走向阳台,关紧了窗户。

我刚走出房间,就看到客厅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揉了揉眼睛再次向那个身影看去。没错,是他“混世大魔王”。我连忙跑向厨房向妈妈问道:“他怎么来了?”“你姑姑今天有事,你弟弟在我们家吃午饭”。姑姑有事,我再怎么不情愿也得忍着。唉,想到这,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时,传来“哗哗”声,我看向窗外,原来下起了大雨,就如同我的心情一样糟糕透了。

终于开饭了,看着坐在对面的表弟,我的思绪飘到了以前。“混世大魔王”也就是我的表弟,小时候总仗着比我小,抢我的东西。抢不到,就哇哇大哭,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最后我还是得让给他。

想到这,我不由得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只想赶快离开餐桌,毕竟眼不见心不烦。看到盘里还有一块红烧肉,我立马夹了过去,谁知表弟也夹了过去,我们俩同时夹住了那块红烧肉。妈妈看到后,对我说道:“你吃了这么多了,把这一块让给你弟弟吧,他比你小,做姐姐的要让给弟弟。”我抬头看向了表弟,他的.嘴张了张。我心里冷哼一声,又想哭,算了,这块肉不吃了,没必要为了一块肉,享受“魔音穿耳”。

我刚想收回筷子,表弟却先一步收回,说道:“我不吃了,还是姐姐吃吧,妈妈说,有好东西要学会分享”。说完后,还用筷子颤巍巍地夹到我碗里。看着弟弟的动作,我心里的愧疚感一下都涌上来了,我看像弟弟,他脸上的是这么灿烂,我却低下了头。

回到房间后,天已经晴了,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除夕的故事11

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三种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故事中讲述了腊月最后一天为什麽叫除夕?正月七年级为什麽叫年?而人们过年时为什麽要穿新衣服?为什麽在门上贴对联?又为什麽要燃放鞭炮呢?下面还是让我把这三种版本的年的故事一一讲给大家听吧。

第一种版本——《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孤独的怪兽叫年。他是寒冬里孤独感慢慢聚积而成的一个怪兽,他住在高高的山上,每到寒冬里最冷的那一天,他就会感到更加孤独,而且还特别生气。于是,他就从山上冲下来去吓唬那些落单的人。后来,大家都会在那一天聚在一起,放鞭炮,挂年画,穿火红的衣服,做满桌的菜,热热闹闹地一起过年,“年”再也不敢出现了。一年又一年,许多人甚至忘了“年”这个怪兽。过年是热闹的,可是总会有孤独的人被“年”吞掉。其实,要从“年”的'手中逃脱很容易,只要你穿上红色的衣服,忘记所有不开心的事,打电话告诉所有你认识的人,祝他们新年好。还有一位也别忘了,问候“年”新年好,于是,“年”也不好意思了,脸越来越红,变呀变,变成了一个可爱的新“年”了。

《年》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我们过年时一定要穿上爸爸妈妈买得新衣服,向老师、亲人、伙伴和“年”送上祝福,过一个开心、红火的新年。

第二种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间出现了一个叫夕的怪兽。夕平时躺在洞穴里睡大觉,一到阴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找吃的,到处行凶作恶。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后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腊月二十三这天,请灶王爷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间来除夕。玉帝听说后把除夕的事交给了神农办理,神农派最小的儿子年拿着红绫和竹筒,就在腊月的最后一天跟着灶王爷来到人间。

太阳落山后,正当夕又要行凶作恶的时候,年用红绫和竹筒打败了夕。村里的人们把想要逃走的夕紧紧围住,拿着红绫、竹竿、赶牛鞭一齐向夕打来,当火红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夕被年和人们除掉了。从此,人们为了庆祝腊月最后一天晚上除掉夕得胜利,就把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七年级叫做年。家家挂红绫、爆竹筒、甩响鞭,到后来,演变成为现在的贴对联和放鞭炮。年除夕的故事讲完了,我认为年很勇敢,他打败了凶恶的夕,让老百姓过了个平安、快乐的新年。

第三种版本——《年除夕》

传说,古代的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夕生活在海底,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上岸,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有的时候还吃人呢。村子里的百姓为了对付它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后来,村子里年纪最大的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办法,请灶王爷帮忙。可是灶王爷根本不是夕的对手,他为了救百姓们就上天找本领大的神仙来帮忙。神农氏听灶王爷说了此事,派自己的儿子年拿着红绫布和喷火花竹筒两件法宝,跟灶王爷去人间为民除害。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用红绫布和喷火花竹筒把夕赶跑了。为了防止年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绫布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花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逃到海底,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而把正月七年级叫年,渐渐地,民间有了过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后来变成贴对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祝呢。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三种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讲完了,我最喜欢第一种版本《年》。因为只要我们生活的开心,并主动问候“年”,他就会和我们友好相处,变成一个红红的、可爱的新“年”了。相信你们读完这三种版本,会轻松回答出我在开头提问的几个问题了。

除夕的故事12

除夕到了!腊月三十的晚上,在我们大兴安岭的一个小镇里,那里四面环山,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这就是我的家。我和哥哥就放起了爆竹。

一开始,我害怕得点完了就扔,结果都没有响。后来,我哥哥提示我:“一定要看见线上有火才能扔。”慢慢地,我不怕了。我照我哥哥说的去做,一试,这一招果然很灵,每次我都用这一招,结果每次都有响声。后来,放双响雷陀螺等了。我应回家往窗户外面看,“砰!”“砰!”“双响雷太响了”,我说,忽然,地上的陀螺一个劲儿地发上绿光来,“酷!”我喊,“该我了!”我兴奋地拿出如意金箍棒来,我爷爷把火点燃,“轰!”“轰!”连继响了二十下。我又拿出了小花,我到处甩,像拿着二个火花锤一样。

一会儿,奶奶端上了香喷喷的饺子说:“开饭了!吃饭了!放桌子!搬椅子!端饭菜!”大家都行动起来了,为吃年夜饭做准备。一会儿的功夫,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摆在那儿等着我们享用了,54321。电视里传来了新年的'钟声,这时,我们举起杯来,迎接新的一年。我们高兴地吃着这饺子,等我们正在找包硬币和糖的饺子吃时,奶奶说:“我吃着硬币了!”大姑说:“我吃着糖了!”说完,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对奶奶和大姑说:“恭喜!”

啊!除夕太好了!虽然没有吃着硬币和糖,但是,我也非常高兴,新的一年到了!

除夕的故事13

民国二十八年,日照县西北有一座大山叫奎山,山中有个小村叫靠山屯,村里只有十来户人家。有一个村民名叫王六根,平日里靠几亩薄地种些玉米、红薯度日。农闲季节,他就会扛上一杆传了三代的土铳,上山去打猎。奎山里边动物不多,只有些狐狸、狗獾、野兔之类的小动物,王六根的枪法不错,每次上山都会有所收获。

这一年大旱,地里收成不好,时近腊月,大雪封山。猎人进不了山,自然也没有肉吃,这不,快过年了,王六根家连像样的年货都没有,只有些萝卜、白菜之类的素菜。王六根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了一袋烟,起身道:“这大过年的,总要让孩子吃顿肉呀!”说完抓起挂在墙上的土铳就往山上走去。他的婆娘在后边喊道:“孩子他爹,这大雪封山了,山上太危险,咱别去了!”王六根已经走出老远了……

傍晚时分,王六根终于回来了。他拍了拍身上的雪,将一只半大狐狸扔到婆娘身边,说:“雪太大了,连只兔子都不见,就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这个家伙,生一把火,将这牲畜褪褪毛。过年了,总要让孩子们吃顿肉!”婆娘依言忙活去了。

王六根刚脱鞋上炕,忽然听到外边传来叫门的'声音。这大年三十的,都各自在家守岁,谁会来呢?王六根让婆娘去开门。婆娘胆小,不敢。王六根骂了一声,就下了炕,走到大门口,问:“外边是谁呀?不在家过年,这时候来干什么?”外边一个女声回答:“六根,开开门,我是你二姨。”

王六根的二姨在后山王家顶子,离此有好几里路。她此刻冒着大雪前来,肯定有急事。王六根忙打开了门,借着月光一看,来人正是他二姨。她手里还牵着一头毛驴。王六根问她出了啥事。二姨也不做声,径直进了院,将毛驴的缰绳递给王六根,王六根忙给她拴在院子里的一棵枣树上。

王六根把二姨请到伙房,让她脱鞋上了炕,正要问她出了啥事,这时,王六根的婆娘已经把狐狸肉做好,端上炕桌,说:“二姨,你来得正巧,六根刚上山打了一只狐狸,我用大料炖了,你快尝尝!”二姨瞪着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狐狸肉,忽然间张口大哭起来:“我的儿呀,你死得好惨呀,我的儿呀……”王六根一听这话,心里先是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他二姨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接着又心里恼火,为啥?原来,鲁西南一带有个规矩,那就是有再大的伤心事,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也不许哭,否则一年都会走霉运,更何况二姨还是在自己家,而且凄惨的哭声在这年三十的晚上,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是自己的亲姨,王六根压住火,开始劝说二姨,问她究竟出了啥事。二姨却只是一个劲儿地哭,不听劝。王六根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高声喝道:“二姨,这大过年的,人人都图个吉祥,你却到我家找晦气,实在是太无礼了。你如果还哭,那请出去!”

二姨却不管那一套,继续哭天嚎地。王六根实在忍不住了,拉着二姨的衣服就往外拖,他感觉自己已经将一个毛茸茸的什么东西推出了屋子,但是低头一看,二姨却是倒在炕上,人事不省。

除夕的故事14

守岁简介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守岁由来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早在西晋周处的《风土志》中便见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传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七年级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15

很久很久以前,在过大年的一天晚上,有一个怪物出现在人间,人们都害怕极了。

这个怪物在人间兴风作浪,搅的人们不得安宁。有个村民说:“我们去求求灶王爷,让他去天上找个神仙打败夕。”村民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人们找到了灶王爷,求他去天上找个神仙治服夕,灶王爷听后,腾云驾雾到天上求助天帝帮忙。

到天帝那里,他把人间的事情从头到尾的`叙述了一遍,天帝听后,立即派了个小仙童叫年,让年随灶王爷下凡除怪。

下凡后,年找到夕说:“怪物还不跪地求饶。”

夕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个小毛孩还想让我跪地求饶太可笑了。”

年拿出红段子向夕挥去,夕见情况不妙就趴在地上装死。年见夕已死,便高兴地蹦来跳去。夕见年已中计,就趁年跳到自己嘴边时张开嘴巴想吃掉年,幸亏年的动作敏捷闪开了夕的嘴巴。年见身旁有一堆竹子,便施法让竹子燃烧起来“噼噼啪啪——”的声音把夕吓得跑了起来。于是,人们点了一把火把惊惶失措的夕烧死了。

年临走前,把人们的房门上都贴上了红色的纸条上写着吉祥的话语,代表治服夕用的红缎子,从此就有了春联。而且人们每年都会在除掉夕那一夜放爆竹来驱赶夕,并把这一晚称做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