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戏》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戏》优秀教学设计

《社戏》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美好的童年往事,认识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

2.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及叙事的详略。

3.学习其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联系平时节日里学生所看到的节日场面、风俗民情,引出课文。

二、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检查预习,赛一赛,看哪一组同学能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字、词:(略)

2.谈谈你所了解的鲁迅。(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就是什么?它有哪三要素?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或者说中心事件是什么?

明确:本文体裁是小说,它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本文中心事件是“看社戏”。

4.小组讨论:作者以“社戏”为线索,贯穿全文,那么是按怎样的思路构思全文呢?试找出相关段落。

明确:盼看社戏(1—4),去看社戏(5—30),怀念社戏(31—40)。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我”为什么喜欢平桥村?

明确:平桥村就是“我”的乐土,原因就是:①“我”在这里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③有钓虾、放牛等乐事;④“我”第一盼望的就是去赵庄看戏。(板书)

2.读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你对平桥村、平桥村的人以及“我”有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四、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写了“我”在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突出了“我”对社戏的盼望。

五、作业:巩固生字词。反复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社戏》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熟知课文情节。

2、珍视少年生活。教学方法:竞赛式

教学媒体:幻灯教学重难点:课文情节的把握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语:当今社会,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主张个性的张扬,主张自我发展,今天,教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竞赛学习,展示学习成果。鹿死谁手,我们在竞赛中见高下。我们已经按课前自愿组合的团队(每5-8人)分组坐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社戏》。

2、形音义知识必答竞赛:

2.1教师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形音义幻灯片。

2.2生齐读并要求识记之。

2.3生默看记课文下注知识,并关书准备竞赛。

2.4教师宣布竞赛规则:每学习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听写三个词语,说出一个指定词语意思。按正确数量给每组记分。

2、 5竞赛开始:

3、基础知识抢答竞赛:

3.1教师宣布规则(抢到机会并回答正确,给相应的组别记分)

3.2教师公布下列问题,学生抢答:

1、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节选自他的哪部集子?

3、你还学过他的什么作品?

4、社戏这篇小说围绕看戏写了哪些人物?(至少说出5个来)

5、小说所展示的是中国哪个地区的民俗风情?是什么时令?

4、小说情节的竞赛:

4.1教师宣布竞赛规则(下列8个问题,每组都将分到一个,拿到问题会,各组分别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由组长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回答,老师将根据回答情况分别给每组记1-3分。)

4.2教师出示幻灯片,(8个问题)

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未说:平桥村是他的乐土。为什么这样说,何以见得?

2、小说中详写了我和一群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经过,但戏前却遇到了不少的波折,它们是哪三个困难,又是如何一一解决的?

3、看戏的波折解决了,我们月夜出航,途中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语句折射了我的这种心情?

4、到了赵庄,看到了戏,我认为最好看的是哪一折?而最怕看的又是哪一折?我对看到的戏本身满意吗?看戏困了的时候,有谁为我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5、戏还没有演完,我们却相约回家,(月夜归航)时,我的心情怎样?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6、归航途中,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偷了哪些人家的?当时有什么顾虑,又是如何消解的?

7、六一公公发现偷豆一事后,说了并做了些什么?

8、对那夜的看戏生活,现在感觉如何?文章哪个段落表达了这个意思?

4.3生讨论几分钟,开始作答。教师板书,并给相应的组别记分。

5、教材情节的引申发散:

5.1生齐读文章末段。

5.2教师小结:该段表达了作者对一去不返的童年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追忆,其中又充满了一种失落的美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美感。这种失落的美,向往的美,无不撩动我们每一位在座同学心灵深处对童年生活的积淀,那就敞开你的心扉,让我们聆听你的故事,给我们美好的享受。

5.3生讲童年的趣事,教师给相应组别加分奖励。

5.4类比我们的生活感受,谈谈自己对文章末尾一句的理解。(教师板书,给相应的组加分)

6、教师总结

童年生活真是美好,让人追思,给人遐想,人生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时期,像双行马路的中线一样,不容许任何人折返。日历总是一天新过一天,新的人生历程从来都不通知任何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如期而至。

当我们步入人生的另一个境界,我们生命的存盘便随之越来越灿烂,越来越厚重。

同学们,为我们将来的人生多一分灿烂,多一分厚重的记忆,我们今天,只争朝夕,快乐的,自由的,努力生活吧!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我们努力生活的结果吧,教师总结竞赛比分。给取胜组别掌声。

(你们人生的记忆里又多了一份灿烂)

7、课后思考问题:

1、作品的中事件的详略问题,2、作品的线索问题,标题的作用。

板书及灯片资料:略

《社戏》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人物形象分析。

2、感知平桥村的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人情美的认识深化。

教学方法:讨论研究式教学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知了先生的童年的一段生活,同时回味了自己的童年美好生活,那么是什么东西让鲁迅先生对那段生活尤感美好的呢?走进小说,我们发现,作品中的浓浓真情,淳朴民风,如缕缕春风,丝丝暖阳,包容了你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试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上去发现,去挖掘,他们都有哪些值得你我去捡拾,去珍藏的美。

2、教师板书小说中主要的人物。

双喜六一公公阿发桂生祖母母亲

3、教师要求先探寻双喜这一人物。并提出如下要求:

A.在文中找出写双喜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B.按下面的句式做出点评。

课文第段,写双喜的内容,是从方面刻画双喜的,可见双喜具有性格?所以值得我去喜欢。

C.生讨论几分钟,示意学生点评,教师边点拨,边板书。

4、按第3点的.步骤,依次讨论,分析六一公公,阿了、桂生、祖母和母亲。

5、教师对以上人物形象进行小结。

真诚淳朴友爱热情善解人意无私

6、引申发散:

真诚淳朴友爱热情善解人意无私给了童年的迅哥儿太美的回忆,他的世界也因此变得美好。试看我们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我们今天做得怎样?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诚信、友爱的。

7、生讨论,并发言。(注重引导学生看到社会美好的一面,并适时给予表扬。)

8、教师小结,并准备结束本节课。

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助,一句贴心的话,将给我们的社会添助一份美好,一份温馨,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齐唱歌曲《让世界更美好》会唱的大声唱,不会唱的小声跟上。

9、课后思考:

刻画人物的方法。

板书及相关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