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

设计方案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普法》,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经研究,决定举办XX实验国小第17届科技节。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着力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相关活动,增强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活动主题:体验 创新 成长

三、活动口号:体验科技魅力,放飞科学梦想

四、活动对象:1—6年级学生

五、活动时间:xxx年9—11月

六、组织机构

组 长:黄XX

副组长:林XX

组 员:张XX

七、活动项目

本次科技节活动项目由专家讲座、成果竞赛活动、现场比赛活动、优秀科普示范班评选活动四部分。成果竞赛活动包括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科幻画、“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等5项;现场比赛活动包括小制作、智力七巧板、智力美化板等3项。其中一年级学生只参加科学幻想画一个项目,其余项目不参加。

八、活动时间

(一)宣传发动阶段:(第5周)

1、第5周朱启跑老师作动员讲话

2、下发科技节活动方案,各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活动实施阶段: (第6周——第9周)

1、第5周:班级层面开展活动及选拔参赛选手 负责人:各班主任

第6周: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上交 负责人:科学组

四、五、六年段部分学生聆听“创客”讲座 负责人:信息办

2、第7周:科幻画上交 负责人:美术组

3、第8周:智力七巧板、智力美画板现场比赛活动 负责人:美术组

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上交 负责人:美术组

4、第9周:小制作现场比赛活动 负责人:科学组及段长

5、第10周:参加XX市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名单上报市局 负责人:政教处

(三)活动总结阶段:第11周

1、活动表彰 负责人:大队部

2、评选“校优秀科普示范班” 负责人:政教处、科学组

九、注意事项

各班要结合学校实际,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做好班级的科技节宣传和选拔。

1、活动要有氛围,并结合班队课、墙报(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2、活动要有内容,以宣传动员、学生比赛、视频观看、网上收集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活动;

3、活动要有记录,以文字总结、图片记录等形式及时记载活动过程。相关资料根据学校要求按时上交。

4、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全员参与科技节,全程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学素养。

5、各项比赛具体要求与细则请看各项比赛规程(附件1,附件2)。

6、为确保活动正常开展,作品申报表填好后统一上交周健婕老师处,报名表电子表格请到“数字化办公——常用资料——03政教处文件夹内——1、xxx校第十七届科技节报名表”下载。

7、本届科技节参赛对象为校1—6年级学生,每个班级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各班根据不同竞赛项目,学生以个人参赛。按低、中、高年段设各单项奖。“优秀科普示范班级”评比:以班级为单位,每项活动个人单项奖得分累计(个人奖一等奖记3分;二等奖记2分;三等奖记1分,其中“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加分高限为15分),参赛人数、上报情况及班级科技氛围等作为附加分,分值最高的班级获“优秀科普示范班”,每个年段取前三名。一年级段不评选“优秀科普示范班级”。

十、其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

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学生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评: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此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评: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⑶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评: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四、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评: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避免了老师的说教,也进行了写的训练。

 五、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评与思】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的:

1、认知:通过这次主题队会,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老师、朋友的恩惠。

2、 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提高素质,做生活的强者。

3、 行为:通过朗读诗歌、歌曲、故事、舞蹈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正视感恩的魅力,明白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做人的责任。

组织者:五年级各班中队辅导员、中队委员会

活动时间:40分钟队会课

参加人员:平山国小五年级各中队全体队员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会场布置 、音响、学生准备书法、绘画、手工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中队长:会议进行第一项:各小队整队,向中队长报告人数。

中队长:会议进行第二项:出队旗,全体少先队员向队旗敬礼

中队长:会议进行第三项:唱队歌,全体起立。指挥:刘之仪。请坐。

中队长:队会进行第四项,“感恩的心”主题队会现在开始。请主持人上场。

a:有一种行动叫做感恩,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美丽的。

b:有一种行为叫做感恩,做着感恩的事的人是高尚的。

a: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b:感恩是一份铭心之谢。

合:平山国小五年级“感恩的心”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a:首先欢迎我们最敬爱的辅导员陈老师致辞。

第一板块:感恩父母

b:人是万物之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用爱编织而成的。

a : 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每时每刻,我们都包围在爱心怀抱之中。

合:感恩先要知恩,知恩当思报恩。

a:早晨,你发烧了,妈妈把药片放在你手中,你可曾感激?

b:路上,你摔倒了,陌生的阿姨把你扶起,你可曾感激?

a:课堂上,你遇到难题,老师的指点使你豁然开朗,你可曾感激?

b:下课后,你跑得满头大汗,同学静静递上手帕,你可曾感激 ?

a:我们生活在爱的包围中,你可曾想到感谢家长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情?

b:我们生活在爱心怀抱里,你可曾懂得珍惜,知道感动,想到回报?

(停顿一会儿播放公益广告)

a: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

b: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呀

a:妈妈孝敬老人,孩子也学会了感恩

b:当他吃力地为妈妈端来洗脚水时,妈妈的心里是多么甜蜜啊。

a: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自由采访)

b: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的深情。

a: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无私的母爱。

b:请欣赏舞蹈《烛光里的妈妈》

(队员表演舞蹈)

a: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与母爱。

b:世界上最深的情,莫过于儿女情。

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拾起一颗孝心给我们的父母吧!

a:请听献给父母的诗朗诵《他们——》

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

是他们,哺育了我们。

是他们,拓开了道路。

父亲,犹如一把船桨,为我们辨别是非的方向。

母亲,犹如一只船身,为我凝聚童年的欢乐。

船身声船桨为我不辞辛劳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是残缺的。

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是跛脚的。

他们的存在,使我们的世界完整。

他们的存在,使我们的生命鲜活。

父亲犹如一扇敞开的大门,把我领进智慧的殿堂。

母亲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籍,赋予了我理性与自信。

大门与书籍给予了我无穷的知识与力量。

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超越历史。

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赢获明天。

因此,我爱他们,我们爱他们。

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辛苦了——!”

他们给我们的,

我们也可以一样给他们:

一片蓝天白云,一轮明月朝霞,一双眼睛,一座家园,一颗赤子之心。

第二版块:感恩老师

a: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合:是老师

b: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合:是老师!

a:是老师让我们健康成长,

b:是老师把青春无私奉献给了我们,我们永远感恩。

a:请听快板《夸老师》表演者:石志豪、董泽龙、任峰林、邓冠宇

快板

合:打竹板,劈枇啪,咱将老师声声夸。

a:声声夸,夸个啥?

b:夸咱老师顶呱呱。

c:哪些事,顶呱呱?

d:咱们今年二年级,老师每天不离班。

a:教什么?

b:他教我们文化知识要记牢,为国学习要争光,为人服务记心间。

c:教的好!

d:他教我们学习文化要勤奋,各科作业要认真。

a:他教我们成绩面前要谦虚,困难面前莫畏惧。

b:教得透。

c:他教我们早晨练、晚上练、三伏练、三九练,一年四季练练练。

d:这么多个练,是为个啥?

a:老师说,身体是个宝,锻炼身体把担挑。

b:教得全!

c:思想是先导,做人道理老师教。

d:学习是基础,老师教咱走正道。

合:这个夸,那个夸,人人争着把老师夸。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老师,老师,我爱您!

a:四位同学夸得好,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同学们,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他们教给我们做人的方法,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你想对我们的老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男:现在请上我们的任课老师,让我们当面表达我们真诚的感谢。

(请上任课教师,少先队员代表为任课教师佩戴小花,行队礼)

女:让一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送上我们对老师的感恩。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第三板块:感恩同学

a: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b:我们同在一个班级。

a:一起分享欢笑、眼泪

b:一起分享失败与荣誉

a:一起分享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合:在分享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美好的一切。

a:亲爱的同学,你还记得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值得我们欣赏和感激的事吗?

(采访,学生自由谈)

学生交流: 遇到不会的题同桌认真给我讲;

我生病了,同学们问寒问暖;

我个子小,大家帮我做值日……

第四板块:倾诉心声

a:是啊,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美好的一切

b:我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不再感到孤单无助,爱把我们聚集在了一起。

a: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谢谁,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写感恩。

(李墨涵弹钢琴,学生制作。)

(放《感恩的心》学生送感恩纪念品)

b: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看了你们的节目,听了你们的话语,现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永远记住这六个字:感恩、知足、惜福!是的,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足以涵盖了生活的全部含义。心存感激,生活中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心存感激,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和安祥。感激地生活,才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惠赐。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时时感受生活中的“拥有”而不是“缺少”。我相信这是个美好的开始,在将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把这份感恩之心,化为实际的行动!让我们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音乐《感恩的心》 )

中队长:(全体起立)呼号:准备着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少先队员敬队礼!)

合:平山国小五年级“感恩的心”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二、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

话题一:

⑴ 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⑵ 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⑶ 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话题二:

⑴ 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⑵ 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⑶ 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

(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

(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评与思

口语交际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话题二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加之本单元学习完以后,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关心,所以也有话可讲。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快速把握别人说话的重点,能随机应对,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形成学生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设计方案 篇6

一、 活动背景: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加强对青年的分类引导,全面活跃基层团的工作,推动团的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团的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将开展第十期“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

二、 活动目的及意义:“我们的团支部,我们的家”,根据本次的主题,为构建美满温馨的仲恺校园,促进化工112班本支部的发展。

三、 活动主题:同一个团支部,同一个家,包饺子、送温情。

四、 活动时间:20xx年10月15日星期六

五、 活动地点:学生宿舍楼五、六幢之间

六、 参与对象:xxxx校区全体师生

七、 活动内容:

上午进行包饺子活动

1、大家一起来 :11:00~12:30

A、参与者先找到自己学院的牌子,入口先回答问题,答对者方可进入包饺子

B、进入者先洗手,找到自己学院的那张桌子包自己的特色饺子

C、请包完者在出口拿便利贴,然后写上对我们团支部的祝福(字数不限),贴在工地板上

2、化工112总动员:12:40~13:10

我们团支部28名成员全体动手,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并每人一张便利贴写上对团支部的希望和祝福。

前期分工:

(一) 前期宣传:

网上及微博宣传:编辑内容为“同一个团支部,同一个的家,包饺子、送温情。化工112班积极发扬仲恺特色,,愿全校师生好友于20xx年10月15日星期六到学生宿舍楼五、六幢之间参与我们的活动,心动不如行动,快快来参与,我们等着你们一起享受家的温馨”。

海报的宣传与制作内容:

时间:10月14日

地点:学生宿舍5~6栋之间

主题:包饺子,送温情

班徽图案:

(二)物资的准备:

1、食物:饺子皮、白菜、红萝卜、猪肉、芹菜

2、调味品:油、盐、酱油等

3、其它:海报、便利贴、签字笔、彩条、纸巾、小透明袋、脸盆、工地板。

(三)场地的申请及桌子、凳子的借用:

数目:12张桌子、12张椅子、一个帐篷

要求:到院办填写相关申请表,于13号做好相关申请表格,并向校学生会及校物业公司提交申请。

注意事项:

场地的申请要提前,不能拖延,不然有可能导致申请不到,场地的申请表要有3份,桌子凳子的申请表只需一份。

(四)留言板的准备:

制作要求:一块工地板(用彩条布置)、便利贴4叠、黑色签字笔10支

留言要求:

不至少20字的对我们团支部的祝福,写完贴到留言板,作为留念。

八、 活动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到钟落潭买材料:

陆嘉倩(组长)、胡露琪、黄中劲、郑进飞、朱水清、张瑞谋

第二小组:现场布置:

苏杰炘(组长)、李文成、戴国杰、叶永盛、张尤达、梁春良、杨佳平、赖夏缘、黄庆伟、刘佩珊、 李秋阳、宋旭亮、黄庆伟、郑鸿涛

第三小组:材料清洗和准备:

卢和交(组长)、郑品、许晓銮、 刘铭、甘家同、吴华鑫、邓景杨、黄小瑜

现场分工:

第一小组:维持现场秩序:

韦健轩、(组长)梁春良、张瑞谋、卢和交、郑品、许晓銮、苏杰炘

第二小组:帐篷包饺子工作:

刘铭、(组长)甘家同、吴华鑫、邓景杨、黄小瑜、杨佳平、李文成

第三小组:出入负责工作:

宋旭亮、(组长)张尤达、黄庆伟、郑鸿涛、刘佩珊、朱水清、赖夏缘

第四小组:校道指引人员:

李秋阳、(组长)陆嘉倩、胡露琪、黄中劲、郑进飞、叶永盛、戴国杰

下午进行煮饺子(收摊时间据饺子完成情况确定)宋旭亮、胡露琪

时间:下午4点进行

要求:班干部找一个煮饺子地方煮饺子,班里同学按照袋子标记送饺子

送饺子:

第一组: 韦健轩、(组长)梁春良、张瑞谋、戴国杰

第二组:卢和交、(组长)郑品、许晓銮、苏杰炘

第三组:宋旭亮、(组长)张尤达、黄庆伟、郑鸿涛

(五)洗手区脸盆的准备:(郑品)

要求:6个脸盆

注意事项:要有工作人员及时更换干净的水

(六)进入场地流程

1.参与者要先回答一个小小问题哦!答对方可进入,请参与者找到自己学院的入口哦!

2.到指定区域洗手

3.因数量有限,每人限包4个饺子

4.包完饺子后要把便利贴贴在袋子上(便利贴注姓名、宿舍、短号)到指定出口出去,洗手并写下祝福语,

5.回去请多多关注我们的微博

6.在下午四点左右我们会把煮好的饺子亲自送到你们宿舍。

(七)物资的购买

要求:活动当天上午到钟落潭镇市区去订购;

(八)注意事项:

总负责人要做好工作的监督与改进,最好写好要买清单,

要把价格砍到最低,节省经费,

注意交通与人身安全

化工112全体成员统一穿校服

准备药品箱(许晓銮)

(九)经费预算

(十)场地规划

设计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能,使少年儿童在愉悦、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使艺术之星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举办**年校园文化艺术节。

本届艺术节以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宗旨、以展示特长为基础、以宣传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为主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化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激发我校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展现特长学生的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具体目标:

1、本次活动艺术节活动要紧紧围绕“愉悦、向上”这个主题,以重在学生参与的目的来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形式多样化。

2、本次艺术节是对全体师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一次检阅,通过本届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一次艺术的熏陶,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各班级要高度重视,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办好本届艺术节。

3、艺术节各比赛组、评委要有高度责任的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比赛,保证艺术节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4、各班主任须积极配合、认真组织,指导好本班级参赛项目、节目的准备与排练,积极参与各项比赛。

三、活动要求:

1、以美育德,以德促美。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映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主旋律,坚持“艺术育人”的宗旨,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立足普及、重在参与。成立第三届学生艺术节指导小组,结合南浔区20xx年艺术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艺术活动和单项艺术竞赛。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自我管理,形成“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艺术氛围,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3、夯实基础、争创特色。贯彻落实“体育+艺术”活动目标,夯实基础,积极争创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大力开展校级活动,发挥学生艺术团队在学校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创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和特色团队。

4、倡导出新、鼓励创作。注重开发学生和教师的艺术创造力,鼓励师生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文艺节目和艺术作品,通过广泛开展交流展示,形成新品、精品,参加区艺术节活动。

四、展示活动的安排:

(一)时间:9月30日上午

(二)地点:学校操场

(三)会序

1、升旗、唱国歌。

2、校长致开幕词并宣布第四届校园艺术节展示活动开幕。

3、文艺汇报演出。

4、作品展示

5、趣味体育活动。

年级组

活动项目

总裁判

检录及裁判

颁奖

低年组

5、颁发文艺类奖状及奖品。

6、活动结束。

设计方案 篇8

广东版高一课标教材《语文》(必修1)选了屈原《离骚》片段,内容和人教版原先的选段不同,具有相当的难度。刚接触时,学生和老师都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内容的生涩,大多数老师就选择了读,但学生读的欲望不强,目标不明,所以热情不高。学习停留在知识层面,如生字词、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

我带学生学习此课,选择从人物形象出发:屈原是谁?我们生活中现在哪些传统和他有关?你从什么渠道获取过关于他的信息?他给你的原有印象是什么?

关注人物和事件,是学生本能的兴趣。问题以发散的方式由学生去展开,在七嘴八舌中大家勾勒出屈原的最初形象。老师并不下结论,而是直接将兴趣引入课文。

有学生说《离骚》是屈原的精神自画像。也有学生说因为“君不圣,相空贤”,他要苦求美政;信而疑,忠被谤,他要宣泄愤怒。

然后迅速切入文本,按照“五读”的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

一读:

整体感受他是怎么画自己的,或者说他是怎么苦求或宣泄的?按照自己的感觉诵读课文,把第一遍阅读的感受告诉同桌。

用分享的形式来完成初步感知,给学生思维的碰撞搭建了第一个平台,这是最基本的合作。深浅、对错、好坏姑且不论,不以老师意志或教参意志僵化约束学生的感受,这种感知体验的过程正是学习的要素之一。

学生说得很乱,也有说得离谱的,还有自己找参考资料来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这个环节中得以体现。

二读:

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并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根据老师的朗读在原文中画出节奏符号(斜线)和重音符号,并在不会读的、容易错的字词上标注拼音;二是感觉一下《离骚》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这样,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自然地提出来解读,就生成了一些问题。

如“孟陬”就引出了屈原的出生问题,引出了“血统、出身、气度、名字”等,由内容的描述自然转到去探究内容背后的东西,完成内容到内涵的自然过渡,并且就势而问“为什么”,学生思路活跃而不混乱,就慢慢梳理出“非凡—非凡人—非凡责任”的初步结论。

至于句式,学生最容易发现的便是“兮”字,由“兮”字生成新的问题:为什么用这么多“兮”字?首先学生解释这个字(楚地方言“啊”),教师适时带出文体知识(楚地特色;楚辞代表作,二句成对,四句成节等)。然后学生由教师的朗读想到抒情性,教师再适时穿插文学常识(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浪漫主义杰作等)。下面一个问题也就自然生成了:按照对屈原情感的理解选读课文,看他抒的是什么情,又是如何抒情的?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问题的生成,即要让学生产生问题,让问题产生于学生,这样学生才有探究、解决的欲望。同时,问题的产生又不能远离文本和学习的目标,所以巧妙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理性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环节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恰到好处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同时完成了基本知识的学习。

三读:

请学生范读第二段,问学生的新发现。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最后集中到两点:一是大量出现的第一人称;二是大量出现的香草美人形象。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契机出现了,于是立刻安排讨论,以四人一小组的结合方式,各自选题,进行较为充分的探究。最后请小组发言人总结发言。

学生们的收获是令人惊喜的:

讨论“第一人称”,问题有:文章反复出现“我”可见诗人什么特点?和“我”相关联的内容是什么?从中能读出屈原的什么品格?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自我表白的欲望。学生联系第一段来解说。

●强烈的自我意识。学生联系反复出现或省略掉的代词“我”来展开。

●勇于肯定自我、褒扬自我(带有自我崇拜的味道)。学生联系“内美”“修能”来展开。(这里学生还有了一点小争论,即“自我崇拜”是褒是贬。)

教师适时拓展:《离骚》2400多字,300多句,直接提及“我”的有80多处,出现频率之高,比较少见。再读,沉思,倾听作者灵魂的声音。学生有精彩感悟:

●感觉到了他的悲苦。一个人受了委屈压抑,有苦无处说,积郁难忍,就会形诸文字;屈原因为有“我”所以苦,但又因为能有“我”而见其坦荡。

●感觉到了他的孤独。他缺乏在那种权力圈子里巧妙周旋的能力,因此也就注定在这个圈子里难以长久立足。一个无法与众人沟通的“我”,一个遭众人排斥的“我”,怎能不孤立呢?独醒者、自修者注定是孤独者。(有老师的穿插提升在其中)

●感觉到了他的执著。这种执著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众人皆醉,世人皆浊,但他不随波逐流。世俗之所以可怕,就在于毫无准则、法度,所以执著最难得。

●感觉到了他对自己的珍惜。他若不尊重爱惜“我”,是可以妥协、投靠、改变以取富贵,或者楚才晋用,或者做个逍遥的隐士。但他不愿意,他要“抚壮”还要“道夫先路”。为了成就自己,为了自己所坚持的生命价值观、生命理想,他只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他是被历史留下名字但毕生从政失意的文人典型。从失败走向失败。他后面还有贾谊、曹植、李白等人。这是天才的悲剧,任何一个理想主义者都避免不了这样的悲剧。

……

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环节,让学生读透、谈深、说到位,这个学习过程也成了学生精神提升的一个过程。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同时得到了提高,是此环节一大得也。整个过程中老师以关键的语句进行穿插,构成讨论的一个分子,并适时引导、拓展、提升。

讨论“香草美人”,问题有:“香草美人”象征什么?写这些对塑造诗人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有:

●佩带香草———品行高洁、芬芳。

●朝搴夕揽———积极修身,完善自我。

●去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志向坚贞。

教师拓展屈原作品中常见意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奸佞。提问:香草仅指作者自己吗?(学生答:还泛指贤臣。)追问:“美人”是谁?(学生一认为是爱恋的女子;学生二否定,说本文不是爱情诗,屈原是爱国诗人,他最担忧祖国,“美人”是祖国;学生三进一步补充:祖国的代表在当时就是国君,爱国就是忠君,所以“美人”是楚王。)学生还在争论,教师适时转移:诗歌有一段专门写到了国君,还写到了其他一些人,我们一起来看看,都写了谁,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屈原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四读:

品读第三段。联系上面留下的问题,思考,自由组合讨论。最后形成了下列一些意见。

●写了尧舜(耿介、得路)和桀纣(猖披、窘步)的对比(自然点一下手法问题)。

●写了党人(偷乐、幽昧险隘)和诗人(惟、恐,道夫先路)的对比。

●诗人(奔走、不舍)和君王(信谗、怒)的对比。

●作者态度:爱憎分明。对楚王:满怀热情、满怀期待,忠诚、忠心。对党人:疾恶如仇,决不妥协。

●作者态度何以见?一从对人物的称呼上见(对楚王用荃、灵修、美人等);二从作者对他们的用语上见。

学生在阅读、探求的过程中,立体地理解了屈原,以及他周围的环境、他所处的时代。

五读:

齐读课文。教师提出书面练习的要求:屈原辞别了这个世界,现在我们用什么语言来辞别他呢?

作为课堂作业的一种形式,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用心贴近心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借语言的载体得以充分的展示。举例:“千年的尘埃未能掩埋你的风骨,王朝的变更无法改变你的语言。沧桑岁月里多少成与败的轮回,岁月换了容颜,你却在污浊的尘世里行至永远,以至形成了一座雕像、一首咏叹曲,永世挺立,亘古回旋。”

最后布置课外作业:屈原对我们的心灵形成了一种冲击,或许从此以后,我们的生命或多或少会跟他发生某种关系。请找出对你生命影响最大的五个人,分别配一小段评述。

作业是完全开放的,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感知屈原之后,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需要引导的,或许他们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样除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开始思索人生,让精神层次得以提升。

反思:

这是一节常规的讲读课,但学生成了这堂课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课文资源的调动者、整合者。多种学习方式的交替使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深入探究,学生们穿越了文本的重重迷宫,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探究,从探究到生发,从生发到鉴赏领悟拓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有发现,有生成。这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堂课上,《离骚》不仅是以古诗文的形象出现,更是以屈原的傲岸挺拔的形象出现。走近屈原,认识屈原,和屈原对话,这些生涩的文字已经在对话中消融在学生心里。人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落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的,它和知识、能力等相交相融,不可割裂。

具体说来,本课的

1.学生意识=当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从语言到内容,偏重扫除语言障碍这些主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不感兴趣后,把教学切入点调整为对作者的感悟与把握,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同时,让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以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功体验。学生的范读、学生的发现、讨论与归结问题,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2.发现意识=本课的教学始终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开始教师在范读时就要求学生去寻找问题,学生找出了“出生”“兮”等问题,在三读以后,又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学生发现了“第一人称”“香草美人”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生成来自学习现场,因而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自然就成了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责任感驱使他们主动思考分析,从而为学习效率的提高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3.起点意识=按照过去的常规做法,首先是扫除语言障碍,让学生在词句上能够疏通后才进入内容。但是,学生对作者并不陌生,通过注释也能够了解一些文意,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从把握作者入手,进入课文,会有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印象,在这个基础上再相机指导点拨一些语言上的特点,同样可以殊途同归,达到学习本课的基本目的。教学起点也涉及教学中对这些古代文化的价值定位问题,即我们的人文性如何体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就是充分信任学生,站在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高度来确定教学起点,这样学生收获颇多,也颇实在。

4.拓展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生发的问题顺藤摸瓜,梳理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教师还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拓展,由“兮”字拓展到当时的“楚语”再到“楚辞”,由“美人”到“国君”再到各种“意象”,既合逻辑,又自然流转,学生学习起来非常顺畅,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升华了认识。从开始到结束,要求学生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拓展的地方很多,使得课堂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发现了“第一人称”“香草美人”等意象后的感悟,就是思维拓展的很好说明。

5.教师意识=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怎么定位呢?本课的教学就努力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成果的分享者的角色:组织学习,设计切入口,相机诱导,集中大家的问题,比较分析鉴别问题的轻重,引导学生把握住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中自然进行一些穿插讲解,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拓展。这当中,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为文字艰深就满堂灌般地一讲到底。在这里,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使得全场的空气都凝重了起来,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最后作业的布置,更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一个提高人文素养的平台。由屈原到其他一些我们灵魂为之震撼的人物,当我们的学生和这些精神巨人相伴而行,我们可以预想到这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精神成长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一是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得还不是十分到位,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是有牵引的痕迹。不牵怕学生走远,牵了又违背了自主原则,这是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二是文本知识点和情感体验的和谐问题没有处理好。本课努力想协调二者,但事实上字词落实还不够。三是由于班额太大,不能把更多的机会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