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随笔集锦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课堂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课堂随笔集锦15篇

教师课堂随笔1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没带或没带齐美术工具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特别是我们学校大多都是外来工子女,家长对美术教育不重视甚至不给孩子们买彩色笔等等。所以在没带齐绘画工具的前提下如何让孩子也能完成一幅精彩的作品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线描装饰画就帮我解决了这个困惑。

例如在上二年级的《小老鼠上灯台》这一课时,班上有十来个学生没带或没买彩色笔,画完铅笔稿后有几个同学因为没有彩色笔趴在桌子上闷闷不乐,还有几个同学干脆在那边玩,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画画。我走过去拿起其中一个同学的作品仔细一瞧,嘿!真有意思,这位同学画的是“现代版”的老鼠嫁女,老鼠新年不再坐花轿了而改坐小汽车,场面隆重,来参加的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么有意思的作品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于是我跟那些没带彩色笔的同学说让我们用黑色勾线笔为老鼠新娘画一件漂亮的嫁衣吧!我在黑板上讲解线描装饰画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再示范如何将点、线、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成一个画面,不一会一个漂亮的老鼠新娘穿着华丽的`嫁衣便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孩子们顿时精神起来了,一个个像小小设计师开始认真的为自己的老鼠新娘设计嫁衣,掌握了线描装饰画的一定规律后孩子们又用自己的画笔给画面上的其它小动物也装饰起来。

一节课过去了,孩子们画得很开心,作品也很精彩。

教师课堂随笔2

金秋十月,咸丰县正式启动“课内比教学,教研进万校”活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活动之中。

近段时间以来,我也深入到课内比教学这项活动之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象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他(她)们的课,有的如高山流水,娓娓道来;有的象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起伏跌宕。他(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其中,一位语文老师上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这位老师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引领,充分地让学生读课文,品语句,悟情感,放手让学生真正去领悟、理解课文内涵。课堂上,一位学生说:“我读出了印第安人对自己的土地十分热爱。”另一位说:“我读出了印第安人对自己的土地十分眷念,舍不得将土地转让他人,如果转让出去了,要他们(指白人)善待这片神圣的土地”。还有一位学生道:“他们爱自己土地上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他们特别珍惜自己的家园。”

的确,这位教师上课很有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之中。他的范读引领,不仅给了学生良好的示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质量,还缩短了其进入文本的时间。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到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还能体会到课文的内容和感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并在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引下,就完全可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这位老师的课,不仅赢得了全体学生的热烈掌声,还令所有听课教师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把它上好,上得向这位老师一样让学生愿意听,并达到理想的效果,把课上到最佳状态。我想,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所不断追求的目的。我校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落花生》一文时,在课前全身心地投入,争取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构想、策略等方面认真钻研文本,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力争把课上到最佳状态。然而,事与愿违,当他上到“父亲谈花生”这一节时,离下课时间只有几分钟了,学生还在畅所欲言,质疑问难。这位教师只好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草草地收场了,整节课整整推迟了13分钟,令所有听课教师嗟叹不已,认为该教师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特别是在时间的把握上怎样去突出重点很成问题。大家认为,只有在40分钟内流畅地讲完所设计的内容,突破了重难点,才算得上一节完整的好课。其实,并不尽然。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有所生成,就必定有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所产生出的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就会阻碍教学的进程。也许正因为这种思维的碰撞,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熠熠生辉。虽然这位老师在时间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并未影响他的讲课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们只要适合所面对的学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成度的发展,教师们只要认真钻研,全身心地投入了,不要去计较一时的失败,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一节好课。

我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堂也精彩!

教师课堂随笔3

一般人认为音乐课最好上,学生们感兴趣。只有音乐老师才知道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音乐课堂氛围的营造是每个音乐老师 最头疼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讲,音乐课比,语文,数学,一些主课更需要沟通与交流。音乐这东西太活。

怎样才能很好的沟通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调动音乐课堂气氛,一些教师总认为,只要把课备好,把知识点准备好,这样就足够了,你在上面讲的唾沫横飞,底下的学生听得丝毫没有感觉,因为这课太死,所以说要搞活课堂气氛。教师光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要揣摩学生的心思,了解什么样的形式是学生能接受,而且是喜欢接受的。而不是纯粹灌输你想要灌输的东西。

我们从进教室开始说起,首先,老师在跨入门槛的时候,你的脸部表情必须是微笑着的,当然是真心的微笑,接着是上课,一般的`情况都是,老师喊上课,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然后老师说坐下。我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是用音乐问好的,首先他弹奏钢琴31,31,345,向学生问好,接着学生:53,53,531.音乐课的特色一下子突显出来了,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课堂氛围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接着是上课,传统的模式是照本宣科,一堂本应生动活泼的音乐课,硬是上成了枯燥无味的科目。尤其是欣赏课,一些中外名曲本身就引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再加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一堂课下来,死气沉沉。学生呵欠连天。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比如贝多芬的《命运》,首先要讲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在贝多芬病魔缠身,耳朵失宠的境况下,写出了不向命运屈服的动人旋律《命运》,音乐的主题就是,他和病魔搏斗的过程,开始的333,1.222,7,恰似鬼神在敲门的声音,一种不祥的感觉随之而来。面对这样的境遇,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悲哀和惆怅,你会用怎样的曲子来表达你的心情?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理解音乐。老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其他资料,让学生自己听,自己想,配上相应的画面。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比纯粹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同时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总之,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同样下课也要用音乐来结束,让学生整体都感受到音乐的氛围,这样一节课下来,估计课堂氛围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

教师课堂随笔4

工作两个月以来,我在学校发现了自身一些问题,不仅在学校并且在见习基地和带教老师讨论,受益颇多,国小见习教师感悟随笔。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发现自身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我在听戚老师的课时,发现戚老师的板书设计得很好并且讲得很透彻,但是我自己在上课时,虽然也想过怎么写板书,但是在课上总是发现板书写得有些乱,课前设计板书还是没有设计得很好,很到位,这点要多向戚老师学习。另外我发现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课上学生不听讲,就坐在那发呆,我这个问题也向其他老师讨教过,他们给我一些意见,如课上发现他不听讲就让他回答问题,回答不出就站一会,还有就是一上课就让他站着,我和戚老师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也说道过这些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回答问题,并且要慢慢地让他们改。

赵老师和书记也和我说到,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听,不然即使有能力将知识讲清楚,讲透彻,但是学生不听也是白费功夫,所以课堂管理是很重要的。有一次早上遇到校长,他对我说,我的性格较内向,不可能让我改变性格,大声叫让他们停住,这就要我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这样课堂纪律也可以弄好,学生听课也会认真。我听了后,自己也思考了,觉得很对,虽然刚开学的时候有的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凶,要让他们听话,但是我尝试了几次后发现,有的时候真的凶不起来,那我只能换个方法,我可以在课上变现得更好一些,让课堂变得有趣一些,吸引学生,让他们都喜欢数学课,那么课上的听讲问题就会解决,课堂管理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所以我应该努力摸索,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课堂上管理学生,范文《国小见习教师感悟随笔》。

在这段时间内,我发现,要做好一名教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回教书,能将知识点讲明白,还要有能力管理学生。这和在大学里学习完全不一样,大学里老师只管自己讲,大多数时间不管学生是否在听讲,但是到了中学,教师一定要学会管理学生,不然在课上学生就不会认真听我所讲的.内容。

讲到管理学生,我现在努力做到在课上吸引学生,让他们不能觉得数学课是枯燥的。那么要吸引学生,我需要多了解学生,这里我想到了上次听王老师的讲座,讲到心理学是很重要的,我应该多去看看一些关于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要全面的了解学生,才能在课上吸引学生。另外我自己还要多学习,多丰富我的知识,做到智慧地上课,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学习,真的让我学到了许多,我也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辛苦,不仅要在教学能力上有提高,还要在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

教师课堂随笔5

昨天下午教研,我上了一节“不一样”的公开课。一节课下来,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们的转变,学生并没有以往表现的那么糟糕,他们也会尽力配合你的“表演”,尤其是在全校老师来听的情况下。因为,有种课堂叫做师生默契。

回首来学校的时间,将近三个月,也是我作为一名新老师,从学生到老师转变的三个月。我由刚开始的人生地疏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慢慢适应教学工作,慢慢和学生打成一片,从一无所知到渐渐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喜好。有时打心底里很喜欢这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但有时又很讨厌这群“气人精”。说到这次公开课的`默契,就不得不说第一次的公开课,那次简直“糟糕极了”!可能由于我事先没有预演,讲的是一篇新课文,加上来了好多老师,他们紧张,我也紧张,所以,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在找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没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没有学生配合我这场“表演”。而我只好点名,硬着头皮一个人在课堂上唱了40分钟的独角戏。现在想想当时真是不堪回首!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师生磨合,讲课效果也比原来好多了。而昨天学生的转变,让我又惊又喜。在课堂上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抛给他们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都认真的在课本上寻找答案,并积极地回答问题,默契的配合着我,讲课环节进行的很顺利,虽然到最后没讲完,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也许是有了第一次的公开课尴尬,到现在的上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都积极地回答问题。看着他们的成长和转变,我由衷的为他们,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高兴。是他们让我明白课堂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可以师生默契配合完美演出。

“他们是一个个跳跃的小精灵呵,惹人气惹人恼惹人爱惹人疼,他们每一个成长的符号,都记录着你岁月的沧桑和开怀的瞬间”,谢谢那群可爱的“小精灵”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忧伤,让我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老师。愿孩子们健康成长,有一天能体会到老师的善意和良苦用心。

教师课堂随笔6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抓住孩子的心里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课堂效果达到最好。每一个孩子在出生后,妈妈都会为他们讲着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来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已经习惯了,对故事很熟悉,很容易吸引他们。因此在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拼音声调》一节的教学中,我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如:今天小动物们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游玩,你们愿意参加吗?我们要走一条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请你扶好,坐稳了。好!让我们乘上汽车出发吧!现在由导游啊姨为我们解说:我们先走一条平平的马路,汽车很平稳。小朋友们扶好了,我们要过山路了,汽车先从山下往山上开。汽车要从山上往山下再开往山上了。好险呀!汽车又要从山上往山下开了。现在到达目的地了,请小朋友们下车呼吸新鲜空气吧!看一看这里的景色美不美?欣赏欣赏吧!让我们想一想刚才走了几条路?(平平的.马路---从山下走到山上---从山上到山下再到山上---从山上走到山下)一共是四条。这么美丽的景色,让我们一同把这个路线图画下来。山路崎岖不平,但在说话也有高有低,让我们把它用1、2、3、4、顺序排成。(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变、四声降)这就是声调。让我们伴着乐乘上汽车沿着路线图再去一趟这美丽的地方吧!汽车到了,小朋友快看一片大海,许多小蝌蚪a游来了,它们要同我们一同去旅游。小蝌蚪a带上声调应该怎样用声音来表达呢?请你试着与老师读一读。

这节课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了好的效果。让老师也感到很轻松,孩子也在其中感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从中体会到合理的运用故事教学,课堂后气氛会更好。

教师课堂随笔7

从事教育十几载,从不敢懈怠,因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只是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它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命运,见习教师感悟随笔。所以,每时每刻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敬畏,都在不断地警省自己,有没有尽全力,足不足够真诚,……一路走来,总在反思,在这里,我愿采撷思海浪花里的那么两三朵,全为抛砖引玉,以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

教师激情的源头活水是对教育、学生的爱。心中没有爱,试问,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转变。一个缺乏爱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这样的教师,不会在心中有阳光,不会拥有教育的智慧和灵感;这样的教师,不会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夏尊丐先生说过:“爱对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便不能称其为教育。

所以,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孜孜以求,才能够精益求精,专心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吃透教材、熟悉教案、了解学生,正真成为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知音”;才能够每天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声情并茂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幸福——源于教育理想

教师幸福是个人需要满足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体验。教师有生理的需要,即物质生活的保障;心理的需要,期待尊重和爱的滋润,渴望心灵自由的'空间;社会性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和追求,需要得到满足,教师才可能营构幸福的教育人生,凸显主体生命的意义。

做为教师,当你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你不断进取,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书上,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

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时光;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去的教师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那些执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

教师的微笑——源于学会享受生活

教师有了微笑,才能有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时并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的是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保持微笑,是自信、是乐观、是热情,是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而这些,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洒向学生,也滋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抚慰着学生,也愉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

教师,请保持微笑,莫以师道尊严代替微笑。做生活中真实的你,就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呵护孩子的情感,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你关注的目光才会在孩子的心灵生起灿烂的太阳!

要学会享受生活就要珍惜、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命点燃生命,力求使自己“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美好的生活属于每个人,教师学会享受生活,让微笑永驻你心间吧!

教师课堂随笔8

我有幸于2011年3月26日至27日参加了石家庄慧之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国小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此次活动为国小语文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名师教学成果,解读名师成功经验,学习教学新理念,感受名师风范,启迪教育智慧。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虞大明老师的报告《漫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在报告中虞大明老师就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激活阅读期待、教学评价的激励性、课堂表演的有效性等。我对课堂表演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感触良多。

虞老师对课堂情境表演的五点认识是:

1、任务驱动:情境表演只能是一种驱动策略,应前置。

2、及时反刍:在情境表演中强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3、化一为万:在情境表演中落实朗读训练。

4、抓生发点:在情境表演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5、合理定角:以促成学生最优发展为目的,合理进行角色分配。

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表演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堂表演成了舞台表演。这种情况多见于公开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教学添一些花,老师们常常设计一些表演。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确保表演的顺利进行,课前要准备好表演的剧本,然后按剧本反复排练,有时连表演者的动作、神情、语言等都是事先设计好了的。这种表演真的成了表演,毫无动人之处。表演者的表演没有激情,台下的观众觉得索然无味。这种表演说白了是演给听课老师看的,不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其次,课堂表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教者心中知道课堂表演的好处,试图创造机会给学生表演,至于如何表演,表演到怎样的程度,达到什么目的,课前没作过细的考虑,到时现场发挥。弄不好就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一切由学生做主,学生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只要学生高兴就行。这种随心所欲式的表演,表面上以学生为本,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其实际收效甚微。

第三、课堂表演常常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为追求表演的效果,不耽误教学进程,老师们常常选那些表演能力强的'学生表演。少部分学生参与,而更多的学生则是观众、看客,课堂成了少数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多数学生无所事事,甚至置身课外。这样的表演是少数人受益,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增强课堂表演的有效性,我觉得作为一名国小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堂表演的实质和意义,加强课堂表演的研究和指导,把表演作为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真正发挥表演在国小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好表演的内容

国小语文课本中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学生表演,即使是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也不是从头到尾都适合让学生表演。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课文中可以表演的内容,明确表演的目的和形式,形成表演的初步构想,切忌随心所欲。比如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时,教者心中要有数,哪些词语适宜让学生表演理解。对于那些学生早就熟悉或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词语,特别是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表演,通过表演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比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对那些角色特点明显、对话生动有趣的部分,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按照文本内容表演。比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一文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但表演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特点,比如他们的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按文本表演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文本进行改编让学生表演。我们可以启发学生:铁罐和陶罐会成为好朋友吗?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在学生想象练说的基础上,再表演这段内容。这样的表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对学生进行了礼貌教育,也增加表演的趣味性。我们还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启发想象,进行创造性地表演。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一文最后一部分,写鸟儿与树依依惜别的情景,这段文字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启发学生鸟儿明年回来吗?鸟儿又有了新的朋友吗?想象补白,在学生练说的基础上表演。对于介绍明胜古迹风土人情的课文,我们可以用小导游导游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熟悉课文、背诵课文的积极性。

二、做好铺垫,降低表演的难度

课堂表演是以文本为基础的,表演前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这样学生才易于表演、乐于表演。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一文,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进行表演。表演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熟悉课文内容,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然后让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一人介绍颐和园的一个景点。这样降低了表演的难度,学生表演的兴趣又很浓。对于直接按文本表演的,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情节,抓住文中人物特点,熟读人物语言,然后表演。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夜莺的歌声》一文中夜莺与敌人的对话,先要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提醒学生夜莺、敌人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照文本表演。如果没有这样的层层铺垫,一开始就让学生来演这段内容,并且要求演活夜莺的机智勇敢,则有点勉为其难。至于利用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想象表演,则更需要铺垫,必须引导学生想象表演的内容。课堂表演中,有些动作学生往往凭感觉表演,有时表演得不够到位,我们则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体会当时的情况,适当加以示范。

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拥有表演的机会

课堂表演,不应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如何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呢?我们可以采取四人小组的方式,即同一小组的前后两桌为一个自然小组。这个自然小组的组成要注意表演能力差异的搭配,每个小组必须配一个组织能力强、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任组长,同时兼顾男女生的搭配。这样配置的小组不仅有利于课堂表演,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很有帮助。全班每个学生都必须编入小组之中,有时甚至要跨小组组合。在进行课堂表演时,我们可以采取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方式不一。所谓由下而上,即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根据文本要求,明确各自的角色目的,分小组表演,然后汇报交流。这种表演适合表演难度不大的内容;所谓由上而下,即是选择那些表演能力强的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在老师指导下面向全班学生的表演,然后各小组分别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次表演的机会。这种形式适合难度较大的表演。

四、重视评价,增强表演的效果

课堂表演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仅仅让学生笑一笑、乐一乐,调节一些气氛,也不是依样画葫芦。它是通过表演这种形式引导学生琢磨课文,推敲文本语言,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表演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学生深入课文,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手段。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揣摩、推敲文本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文本知识进行创造,让学生从中有所悟,有所发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自然生成。我们可以在表演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反复揣摩,对课文有深刻的体会;也可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角度体会,评价表演的是否到位,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该如何改进。甚至可以当众演示一番。对学生表演的评价,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相互交流,更是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课堂表演改变了语文课堂沉闷乏味的气氛,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可以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使他们觉得语文不再是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而是一种游戏,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课堂随笔9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国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第一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①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

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头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

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把文章的重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由于学生初学编写读书摘要,要求不要过高,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练习”的一、二小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波浪线,然后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书摘要”茫无头绪了,也逐渐培养成习惯。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预习提示”中,第一段只有两句话,我让学生默读并思考它给我们提示些什么,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中“比作”一词,既提示了本文标题采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再读第二句话,启示他们回答句中的“具体生动”、“条理分明”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而句中的“说明了”又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义”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后,我的学生几乎都入了“读懂预习提示”的门。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

3、结合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又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练习一,这一题给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划分段落,理清层次,明确本文的条理性。我首先是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作过渡。练习五的第1小题,则是揣摩一个分号和一个句号的用法,这一练习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标点的不同用法,当堂揣摩解决。这种穿针引线的教法,既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书、板书和《中学生助学丛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教师离不开工具书,何况学生。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要求,在课后练习题里也有不少训练题。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使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书: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种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草”。“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

在突出“训练重点”的“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教学时,则板书优美词句以体现“生动”;“有条理”则板书第一段体现时间顺序的“春、夏、秋、冬”四个字和第二段以农事活动为顺序的“耕、种、割、插”四个字。

总之,精心的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要简明而美观,要体现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学的重点。

教师课堂随笔10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自己缺少经验,但经过去年视导和"课堂教学大比武"的历练之后,我对理想课堂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在我看来,语文学科的理想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旧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知识课堂"。传授知识本身无错,但由此而使课堂成为知识的"海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知识之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发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识的奴隶,违背了教学的真谛。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的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二、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旧课堂"具有明显的"教材决定论"倾向,教材既决定教师的讲解,也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属附品。这种情形有人这样形容: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设有的千万不能讲。这种"本本主义"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新课堂"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要进行二次"加工"。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

三、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宽松、和谐的课堂。其形成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沟通无障碍,感情交流就会变得很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展露无疑。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学习中来。我们经常听孩子说我最喜欢上什么什么课,我喜欢某某老师,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在主观上对某位老师的喜爱,以至爱屋及屋,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平等而无任何歧视的课堂。因为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记得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发展的条件是不尽相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地认识学生。不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你读上就读,读不上就走人,别拖后腿!"你真是笨得没办法可想了!""你还有脸读书!"等等,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些训斥性的语言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我心中理想的课堂不应该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避免用"学习差的同学""学习好的同学"这样的字眼形容学生。

五、我心中理想的课堂,应是充满赏识的课堂。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教师赏识、尊重的眼神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知识的渴求,是挑战问题的勇气,是迈开人生步伐的动力。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老师把信任、赏识、激励毫不吝啬地给学生时,学生的内在潜能被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深信赏识能使人由笨拙走向灵巧,由自卑走向自信,也能使人的心灵由灰暗走向光明。一堂充满赏识的课,一定是一个充满自信,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我向往这样的课堂,我也尽我所能,将我的课堂变成充满赏识、激励的课堂。

教师课堂随笔11

我们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学生是这个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是充满激情和想象的群体,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兴致参与课堂,从而使课堂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善于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草原》这篇课文。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正要引导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时,王琦同学冷不丁地站起来提出:“老师,我发现课文中有个病句。”

正准备回答问题的同学们刷的一下把目光转向了王琦同学。我停止了提问,好奇地问道:“你说说,哪儿是个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皱着眉头读道:“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本来有点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发现,多美的一个“病句”,多好的一份学习资源呀!孩子们幼稚的“错误”,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于是就这一问题我让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李晓婷说“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就包括看不见小鸟。”江康雯说“这不是病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刘杰说“听不见一点儿声音?草原真的一无所有,如果真的这样,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难道不是一点些东西?难道它们没有一声鸣叫?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郭娟说“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强调。”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着,他们已经对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讨论中已经体会到老舍先生写这样几只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突出草原当时的安静,否则在热闹喧嚣之中,谁还能注意到那几只小鸟呢?况且又是忽飞忽落的小鸟!接着我又举了一个例子,如:“阅览室里肃静无声,只听见大家翻书报的声音。”作者写连翻书报的声音都听得见,有效地强调了阅览室里的“静”,突出了大家专心致志看书看报的学习气氛。此句并非病句,而是运用了“舛互”修辞手法,我就把这些知识告诉了学生。

同学们的争论就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基于这种理念,只要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挖掘生成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就能让课堂因生成更精彩。

教师课堂随笔12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其实,兴叹到也无所谓,主要是一遇到麻烦事,则真地让人烦恼得怒火中烧,比如说,你要去办点事情,如果让人家知道你是老师,马上就会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称自己是某某机关的.,那么,马上人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这时,你会感悟什么是权势,什么是没有地位。

因此,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着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战,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地格格不入,这种“不入”很是让老师心中感到任务的艰巨和内心的烦恼。或许有人说,还有学生吗?学生也可以给你帮忙吗。一方面教师羞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不愿意让学生帮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关系的学生也不肯为老师帮忙,因为老师没有东西给他嘛。所以,在关系大网面前,善良的老师只有一片烦恼了。

教师课堂随笔13

我们班的徐喆浩小朋友很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自尊心很强,容不得老师批评他。老师一批评他,他就会呜呜地大哭起来。可是每次当他做错事情了,老师说她几句,他还不肯认错还要狡辩,最后就自己哭起来。一次,上区域活动时我发现区角里的套圈怎么越来越少了,而且有好几个已经被扯破了。我当时生气地在小朋友们面前大声说:“谁把这些套圈弄破的,还仍得满地都是?”他们都被我的样子有点吓到,看着我不说话。我看见徐喆浩手里还拿着扯破的套圈,就问他:“徐喆浩,是不是你弄的。”他看着我连忙把一只手里扯破的`套圈扔在地上说:“不是。”我马上揭穿他让她把另一只手摊开来很生气的说:“这是什么?还说不是你弄的,做错事情还不承认,老师一点也不喜欢你了。你以后区域活动时其他小朋友都可以玩套圈,你就不用玩了。”他听了,马上呜呜大哭起来,拉着我的手说:“张老师,我要玩的,我错了,我以后再不扯了好吗?”我说:“你看这些都被你弄破了,你说怎么办?”他低着头不说话。我说:“以后做错事就要承认错误,要做个知错就改的孩子,那样老师才喜欢你。知道了吗?不过你今天是不能玩套圈了。”他委屈地点了点头。那天下午我没有让他玩套圈,我想让他意识到,做错事情必须受到惩罚,惩罚就是不能玩套圈。其他小朋友也知道了破坏东西的后果,所以都不敢去破坏。经过这次事情后,欣怡就没有再去动那些套圈了。我看他这一星期来表现都很好,星期五的区域活动时我再让小朋友自由选择区角,再说道玩套圈时,其他小朋友都把手举的高高的,只有他没有举手,看来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所以不能玩了。我在叫举手的小朋友时,我故意把他也叫上了,他惊讶的看着我,又不敢过去玩套圈。我微笑着对他说:“徐喆浩你是不是知道,自己破坏东西是不对的啊。”他的两只小眼睛盯着我使劲地点了点头。我说:“那以后徐喆浩要是做错事情了,要主动承认错误。以后不要再做错好吗?”他还是使劲地点头。后来,徐喆浩很少再去破坏东西,而且当他做错事情,老师批评她几句时,她不会马上呜呜大哭,他会意识到自己的错,然后去改正。

其实我们老师在小朋友破坏东西不承认时可以采用暂停享用物品的“惩罚”,让他充分体验自己的做错事不承认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事实也证明,徐喆浩这种受惩罚的经历和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确实有助于其纠正不良的行为。

教师课堂随笔14

也许很多刚入职的新教师都会觉得课堂管理是最难得,而不是专业知识。其实到现在,入职快半年了,我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一些老师只要站到屋里,学生就不敢说话,而一些老师,不管你在教室里怎么站着,他们就是该说说该玩玩。这真的是值得学的。

近段时间,我也一直在观察究竟是什么让学生一是一二是二的很规矩的做题。课堂管理真的是一门学问。老教师的课堂管理很多值得学的地方。一些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关心也是到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想表达的关心就会让学生乱的起哄,而老教师的关心则很入心呢。总起还是老教师的废话少,而且一语中的`,点到为止,从来不在课堂上说一些没有用的废话。从来不会特意的和同学们去搞好关系。他们有自己的立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一引导。

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很细,从来不会说空话,说到的就一定能会做到。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有张有弛,关键他们知道那个切入点,入到学生的内心是能触动到他们,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老教师从来不会对学生发脾气,但是学生依旧很畏惧,那是因为老教师自己站在那已经有一种教师的威严。说的我现在是非常崇拜老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也想迫不及待的把老教师的课堂管理学到手,可是那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绝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会的。

但是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多看多学,学习老教师的处事方式,碰到一些学生的时候就得公正公平的去处理。加油,教师之路,管理是很重要的。

教师课堂随笔15

有哪个家长不期望自我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近年来许多关于人类脑潜能的医学研究成果见于报端,形形色色的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们冲进了毫无抵抗潜力的幼儿园和家庭,侵占了幼儿洁净的心灵,遮住了幼儿精神成长所需的自由空气……

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最需要什么,幼儿教育就应是根的培育与呵护,过早的剪掉了在他们看来是剩余的大树用来吸收阳光和水分的枝叶,结果播种并未最终获得丰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原先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注和耐心等待,把幼儿过早的规定为某种模式违背了幼儿教育本质。

幼儿教育应是生活的体验与创造,幼儿的.天性应是游戏的,好奇的,探索的和梦想的;幼儿的生活中就应有着足以滋润幼儿生命的“养料”,有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时机。

所以,把枝叶还给大树,把大地还给幼儿,让幼儿重新拥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