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东海语文教师谈生态课堂反思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东海语文教师谈生态课堂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东海语文教师谈生态课堂反思

周一下午,赶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一行到来之前,我去东海实验学校聆听了一场关于70后、80后教师谈生态课堂的论坛并即兴做了十分钟的点评。

东海的课堂教学追求坚持不懈,在每年的“扬帆起航杯”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今年的活动以生态课堂为主题,通过上课、论坛等环节,在中学组教师中形成了追求优质生态课堂的热潮。六位教师的论述依托了切身的教学实践,在叙事中讲述自己对生态课堂的理解,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马艳敏对生态课堂的提炼是“生动而生情,生活与生命”,一如她的经典诗歌主题,充满了诗情画意——是的,生态课堂是应该充满了诗意的,如同到了桃花源里,我们抛弃一些恶劣而低俗,以课堂展示鲜活的生命,热忱的学习欲望,在教与学、学者与书卷的交互中情投意合,启发、激励、欣赏,时而困顿,又豁然开朗,互相友爱,充满向上的力量。

陈孝凯开门见山,提出了学困生的教育公平性问题,即我们是否有理由为了多数人而抛弃个别人?孝凯认为课堂的生态性首先体现为对弱者的公平学习的保护上,这一鲜明的观念实际上是在质问每个教育者的道德底线!每个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阶段,也是情感个性的同步增长时期。南方报业集团出了一套记者丛书,其中有篇对少科班孩子后续发展的报告,我读来深深感受到这一点——不少当年轰动全国的少科班学生,其后续的成长未必这么光鲜——我不希望我们的生态课堂留给孩子们也有明显的缺失——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生态课堂必须彰显教育的公平。

余静老师以女性教师特有的亲和力,与她的孩子们共泳学海。她的故事里透着生态课堂明显的人文和自然的特征。自然中见证宽容,自然中体现智慧,自然中见诸行动。爱和欣赏永远是教育者手中无穷的力量来源。

郑晓庆的故事里有他信任学生、激发孩子潜能、发展天性的优点。但我更从心底里认同他的一份拒绝——拒绝“掠夺式”的教学!这是一句让双肩沉甸甸的话语,在我们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我们都在尽力挖掘孩子的潜能,殊不知过度的挖掘有时候恰恰是掠夺了孩子更全面、更均衡的发展,如果我们只在意了当下的教学绩效。所以,生态课堂理所当然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的教学。

陈智锋的论述谈及的是兴趣,这是生态课堂根本性的构成要素之一。要使教者从者如流,对学习内驱力的激发是必然的追求,拖着走不如引着走,引着走不如放开手,看他在眼前奔跑,在他跌倒的地方观察他的原因,鼓励他,肯定他,直到他把学习作为自己的追求!

蔡霄奇的课堂有着难得的珍贵,那就是体验。美是需要体验的,快乐是需要体验的`,善于鉴赏的目光是不断体验中生成的,对自我的肯定也是需要体验的积累的,而小蔡就在构建促进体验的生态课堂,岂不美哉?

关于课堂,我曾经定义为“传承文明,激发创新、引领未来的场所”,史定海老师补充是“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地方”。如果我们对教学的理解仅仅是晨钟暮鼓地辛苦执着于一节节课,一次次作业的评阅,那么,请参考魏勇老师的一段话:“几十年后,你的学生还记得你课堂上说的某句话,当他白发苍苍来看你的时候,还记得你是影响他一生的老师。只有成为这样的老师,走过人的一生,也许我们在晚年回忆的时候,我们才能欣慰地说,我对中国的未来尽了自己的努力。”教育,从人心开始。当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越行越远,请暂时忘却那所有的技巧和方法,想想我们教育的初衷,想一想我们当初为何而出发。

东海实验学校对课堂的追求是长期而不懈的。从新课程的“四新论坛”起步,进而到后来对有效课堂的追求,教学的效益感得到加强,教育装备在更新,教学技术在提高。我们学会了从一节课回看教学的轨迹,从看教师的展示到关注学习者的切实发展,从看教学到看人的和谐发展。东海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越来越具有理性,越来趋向于教育的真谛!今天我们谈生态课堂,我希望还是能坚持从目中有人开始,以心灵叩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童红霞老师在对生态课堂的阐述中,有这么一句话:生本是起点,生长是过程,生机是目标。我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那就是:充分地因材施教,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走向和谐、均衡而蓬勃的东海教育!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