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

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1

XXX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王XX先进事迹

王XX,男,汉族,XXXXX乡人,生于19XX年,现任XXX技工工学校校长、董事长。

自20xx年返乡创业以来,他创办的XXX技工学校,先后被XXX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X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被XX委、市政府表彰为?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王XX先后被XX委、县政府评为?返乡创业之星?、?职教兴X先进工作者?,被中原崛起论坛编委会评选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王XX从一位农民工到成长为一名中等职业培训学校的董事长,他的这一切来之不易。

从农民工到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王XX自幼家贫,因家贫早早辍学,迫于生计于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打工,先后在XX打过烧饼,卖过水煎包,开过小饭馆,当过出租车司机,由于他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最终在XX站稳了脚跟,19XX年受聘于省XX局合顺酒店任经理。睡着地板,想当老板?,在XX打工15年的王XX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19XX年

12月,他辞去了酒店经理,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注册开办了XXXX集团保龄有限公司,从事皮具销售。在京创业10年间,他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使XXXX集团保龄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XXX人在京城创业的佼佼者,为自己赚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家境贫穷很早辍学的王XX深刻认识到缺乏技能对于在外打工的艰难,还知道家乡每年有10万多人外出打工。在北京创业略有成就的王XX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种改变家乡面貌,回乡创业,使百姓脱贫致富的情愫在他心里像夏天的野草一样疯长。他认为,要靠劳务经济来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创造财富,要让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让家乡的孩子都能拥有一技之长。20xx年春节,在京XX同乡会上,王XX了解到家乡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兴办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XX。他向没有学员、缺乏培训设备的XX县第一职业高中注入资金600万元,翻新了校舍,聘请了教职员工,购了计算机、车床、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子操作台等培训设备,接着又融资1000万元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到半年学校开始有了起色,学员每月递增,教学秩序稳定,计算机操作、焊工、车工、钳工、服装设计和缝纫、电子电器组装和维修、电子商务、保安等8个专业相继开班培训,当年培训农民工学员

1000余人。20xx年12月,经过改制的XX县第一职业高中顺利通过了XXX省劳动保障厅的考察验收,升格为中等职业培训机构兰考县技工学校,这时,法人代表王XX任XX县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实现了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到一所中等职业培训机构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

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为了提高外出农民工的技能素质,20xx年XX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两生三千工程?的战略部署,要求对未能升学的国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每年培训3000人,并且实现100%安就业。王XX审时度势、顺应形势,高度支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他经常带领学校招生人员,深入全县16个乡镇和各中学,广泛宣传技校办学宗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专业设等情况,以争取各乡镇X委、政府和各国中、高中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更多地组织、动员辍学在家的和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来参加技能培训。为了建立稳固的生源渠道,他拿出资金10万多元在全县16个乡镇布设招生网点220xx,使之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招生局面,学校生源得到了保障,为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20xx年,XX县技工学校共培训农民工学员1000余人,其中有中专班学员305人,有力支持了?两生三千工程?,当年被XX县人民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工程重点培训单位?

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XX县技工学校面向市场,灵活办学,特别是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重点培训机构以后,王XX在招生、学费减免、专业设、课程安排、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就业安等方面都制定具体措施,尽最大可能让失学学生到校学习。他深入开展了?阳光助学?活动,采取了?先入学,后交费,父母下岗免学费?等办法,解除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的后顾之忧。在王XX的孜孜以求和不断努力下,技工学校培训学员逐年递增,自20xx年XX县技工学校开办以来,已培训农民工6000多人,年平均培训1500余人。20xx年,XX县技工学校被XX市委、市政府表彰为?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同年被XX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实现了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

从返乡创业到回馈社会的慈善义举

企业发展了,壮大了,但王XX从没有忘记学校的成长离不开X的好政策,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和厚爱。多年来他一直为回馈社会而努力:

1、20xx年冬季与团县委结合为贫困生捐款4000元,解决冬季取暖问题;

2、20xx年为XX、XX等多个学校捐赠旧电脑60多台,价值10000多元;

3、20xx年至20xx年三年间,为300名经济困难家庭学员免除培训费用共计15万元;

4、20xx年为XX乡敬老院捐款3000元;

5、积极参与扶困帮

扶家庭活动,多次捐款捐物;

6、20xx年资助贫困家庭一户;

7、20xx年与县妇联结合为贫困妇女送温暖,捐棉被20xx,价值8000多元;

8、大地震发生后,王XX在第一时间捐款

3000元,动员全校师生捐款2万元;

9、20xx年,又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

10、20xx年,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子女免除全部培训费用,并且免费安排上岗,受到了社会各界广为称赞和好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今后的打算,王XX说:?我的目标是将XX县技工学校发展为年培训规模达上万人的职业教育集团,有了条件再办一所大的养老院,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2

姚XX、男、布依族、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xx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XX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XX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

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xx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日期

(姚海定火龙果基地)

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3

他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底薄弱、无任何固定收入,为了创业,背上一身债务;为了创业,他使出浑身解数……到深圳做客运,到山东烟台经商,在家乡做装潢……经过数十年的奋斗、拼搏,他被锻炼成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农民。再次回到家乡,他决心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以新时代新农民的新气魄来创办一番新事业,以引导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他就是XX县XX乡XX村的XXX,集“XX省科技示范户”、“XX市科枝示范户”、“XX市科普带头人”、“XX县新农村建设带头人”、“XX县科普惠农先进个人”、“产业发展标兵”等多种荣誉于一身的新农民。

紧抓机遇大造林

常言道: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20xx年冬,刘子健通过看报、看电视,知晓了国家退耕还林的惠民政策,立即紧抓这一机遇,联合其在皇图岭笔田村的姐夫XXX,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跨乡租得一块为期30年、面积达450亩、名叫胡冲茶场的大荒山作为创业基地。紧接着,他又在本村的长湖岭上向村租赁30年、面积50亩的荒芜茶场作补充,实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项目。为此,他竭尽了家中多年的'积累,并采取从信

用社贷款及合股筹资办法,当年筹集资金30多万元,雇用2台推土机整地一个多月,后又雇用民工达120xx个工日,全部栽种了良种油茶,成为当时全乡最大的造林户。尔后,刘子健年年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每年精心对油茶林进行2次抚育,使林木长得绿绿葱葱,充满生机。

立体开发重生态

林场不仅旨在经济效益,而重要的还在于其生态效益。刘子健在不遗余力地实施庞大的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看到长湖岭山上仍有不少荒山秃岭未绿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于20xx年春又千方百计地筹资20xx,将组里的近百亩荒山租赁30年,并积极利用县里的“水保”项目发展“新世纪梨”60亩、砂糖柑40亩。20xx年春,刘子健又将本村其他8个村民小组的500亩荒山全部租赁过来,营造以油茶为主的水土保持林,让这些昔日饱经雨水冲刷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为了将林场当花园来建设,20xx年,刘子健在山上建起了一栋红砖住屋和猪场,兴修了一条1公里长的林中机耕路,在山上打了一口大水井,建筑了20xx池,房屋周围和道路旁栽上了绿化树木,并通过兴办综合养殖场,利用猪粪办沼气,利用沼渣作肥培林子,利用沼气烧茶煮饭又点灯,走综合发展利用的生态立场之路。

“以短养长”闯新路

林业生产是项生长周期长、利益见效慢的行业。不少造林大户常因前期投入大、资金来源枯竭,陷入难以为继困境。有的人只好中途亏本向外拍卖;又有的人只好无可奈何地中途废弃。为了做出一番成绩,刘子健顶着巨大的压力,从20xx年开始,全家移居长湖岭山头,一年四季吃住在山上,坚持以场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型农场建设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一条以综合养殖辟收、速生水果催收、油茶穗条增收和油茶生产助收的现代生态农庄。

去年自繁公猪1头,母猪30头,产仔猪600头,年出栏牲猪800头,牲猪销售总收入达到228万元,除去饲料等成本,形成利润46万元;出售鸡2万羽,出售鸭1.2万羽,总收入82万元,创利润20xx,综合养殖场总利润达到66万元。

50亩速生水果林“新世纪梨”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实现了两年挂果,去年进入盛产期,并以每公斤5元的高价出售鲜梨37000多公斤,销售总收入达到18.6万元,纯利润达到12万元。千亩油茶林,全部是由良种嫁接苗移栽,成为全县各大苗圃采穗的大基地。去年,刘子健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出售穗条1.5万公斤,获销售总收入18元,纯利润15万元。同时,油茶总收入达到8万元,纯收入5万元。

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4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县委、政府邀请各位在此欢聚一堂,召开全县返乡民工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研究分析当前农民工就业工作形势,与大家共话家常,了解大家回乡创业、就业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大家需要怎样的就业机会和培训,倾听你们的心声,共商促进农民工培训、就业和维权的方法措施,帮助促进大家返乡创业。这是县委、政府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关心全县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座谈会的召开,对进一步做好全县返乡民工各项工作,全面稳步推进2010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社会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县委、政府超前谋划、沉着应对,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2008年实现四个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极为不易的好成绩: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项目资金争取总额达3.5亿元,创历史新高;烤烟收购量和烟叶税首次超过双控前的1997年,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全县上下用心做事、勇争一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结果,其中也饱含了外派工作者和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与此同时,2009年全县劳务外派工作以电焊工、纺织工、刺绣工、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茶叶加工、蔬菜加工、餐厅客房服务和汽车维修为主培训农村劳动力21564人次,向国外、省内外输出劳动力5813人,其中向毛里求斯输出绣花工和纺纱工18人,向省外输出2454人,向省内输出1758人,县内就近转移1583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650万元,被列为“省外派劳务基地县”,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县委、政府向全县广大劳务外派工作者和农民工朋友们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刚才,与会同志就做好这项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一些意见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对我们很有启迪。下面,结合大家的观点,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四点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首,发展是民生之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超前预防、超前应对,采取切实和得力措施,实施返乡农民工“暖心工程”,做好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岗位“四送服务”,积极组织农民工创业和就近就地就业,让返乡农民工享受优质就业服务,感受到X和政府的关心。

(一)切实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劳务输出大县,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省劳务输出示范县”。我县每年外出打工人员不少,但其中相当多的人缺乏一技之长,没有“手艺”,不能适应企业要求,无法顺利就业,即使就业,也只能靠卖力气赚点“血汗钱”,从事餐饮服务、电子装配、产品包装、建筑、制衣、制鞋、保安等一些低层次的体力劳动,收入较少。一旦遇到企业裁员,这些人就会首当其冲。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学得一技之长,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农民向市民和产业工人的转变。要紧紧抓住春节前后返乡农民工在家待业的有利时机,对农民工进行专业的技能提升培训或转岗培训。要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结合市场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特别是要结合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重大交通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加大投资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农机手、沼气工、建筑工、装修工等用工量大的工种的培训。“阳光工程”要尽可能优先安排有再就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让参加培训的返乡农民工享受阳光工程补助,让强农、惠农的政策温暖返乡农民工。

(二)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县劳保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搭建桥梁的作用,积极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与协作,加强信息引导,及时掌握劳务输入地区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用工需求情况,促进有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市场需求有序外出务工。同时,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以及省、州加大投入,增加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我县当前正在实施的果河公路二期工程、200万吨水泥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县人力资源市场、培训机构、职介机构和乡镇劳保所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免费服务,为返乡农民工参与家乡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县内的企业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社会责任感,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扎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要全面落实中央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免费培训、信息咨询、创业指导等方面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用足用活中央的政策,积极研究出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切实有效措施,对那些已经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金、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等方面进行鼓励和扶持,满足他们的创业愿望,引导返乡农民工从事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要进行重点报道,努力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农民工维权和预警完善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和动态,建立健全调处应急反应机制,完善应急工作预案,预防和妥善处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报告。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对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加大劳动争议调节力度,尤其是集体劳动争议要坚持以调节处理为主,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要研究制定促进企业职工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失业调控力度,协调处理企业规模裁员问题。清理拖欠民工工资等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维护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几点希望

农民工朋友们,当你们为了改变自己生活和家乡面貌外出打工,而不得不把老人、孩子留在家的时候,家乡的政府没有忘记你们,及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你们和你们的孩子。因为,你们是我们和谐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分子,孩子是你们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共青团、宣传、妇联、总工会、教育、财政、文化、劳保等部门积极推动,全县上下形成了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学生、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你们安心在外务工尽量免除了后顾之忧。在此,我向大家表达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外出打工的朋友多保重身体、关心家人,在外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对于常年出门在外的朋友,你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要注意保重身体,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你们外出务工期间要安排好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生活,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况。在辛勤工作之余,要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家人的联系和沟通,对家人多倾注一些关爱,同时自己也可以在这种亲情交流中体验到家人的牵挂和关怀。要注意学法、懂法、用法,尽快融入到当地社会,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希望在家创业的朋友积极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创业是财富之母,今天的弥渡商机无限,隐性的就业岗位很多。目前我县有很多招商引资的企业,有很多特色农业产业,可以说是到处充满商机,创业没有一定的模式,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来捕捉商机,希望大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在家乡富宁这片沃土上,实现重新创业、重新就业,积极投入到发展生产、建设家乡的工作中来,获得更大的发展。

春节将至,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返乡农民自主创业事迹5

杨xx,男,现年40岁,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村宋堡子自然村村民,现任合水县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19XX年部队转业回乡,到20xx年创办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注册创办怡露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怡露门窗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建立合水县怡露种植专业合作社。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的风雨历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xx年,怡露水业总产值达20xx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0人,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杨宏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XX年出生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年的从军生涯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19XX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回到家乡合水县孙寨沟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当时,X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全国涌起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浪潮。经过深思熟虑,他踏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在北京一家门窗工厂,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从最基本的工序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增强技术。经过九年的磨砺,他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20xx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门窗加工公司,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的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理念赢的了客户的信赖,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伴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他组建了过硬生产及销售团队。北京公司总资产1400多万元,年创利润20xx,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三、富而思源,勤俭创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磨练,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蜕变为一个有上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十多年来,自己发家致富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20xx年他毅然放弃了北京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回到家乡合水县,积极筹建家乡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自筹自建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投资3460万元,占地2640平方米,前期投资2880万元,建成水源区、办公区、生产区配货车和工作用车7辆,新建办公楼450平方米,生产厂房680平方米,引进国内外自动化生产设备30多台(套)。于20xx年5月建成运

营。二期投资580万元,新建销售网点40处,开发碳酸饮料5种以上,20xx年5月启动实施,主要实施市场开拓和碳酸饮料生产。厂区周围环境优美,制水规模大,纯净水、无气碳酸饮料日生产能力可达15000余桶/瓶。公司生产水源来自高原井水,经水质验检,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办公区设行政部、部、销售部、会议室等,厂房区购置安装了过滤器、高温电炉、恒温干燥箱、蒸馏水器、消毒器、检测仪、无菌自动灌装系统等一流自动生产设备,并按照消毒、分离、生产、包装的和生产要求严格进行分段隔离。拥有纯净水、碳酸饮料厂区,五条生产线,核心设备全部采用进口设备,全封闭无菌电脑自动化灌装生产线,百级空间净化间。在产品最终控制上,建有完备的化验室,能够进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等多种微生物指标化验,对生产关键环节,完全按照IS09001标准要求进行关键点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可靠。公司以“诚信为本、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目前产品在市场试运营期间反响热烈并迅速跃升为合水县纯净水的龙头产品。“怡硕”成为市内家喻户晓的纯净水品牌。伴随着市场需求、企业的壮大,20xx年公司实现产值20xx万元,并为国家缴纳税款65万元,共吸纳家乡富余劳动力60人。20xx年初,他积极响应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成立了怡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西华池镇孙寨沟行政村承包土地318亩,大力发展矮化密植苹果产业,带动全村60户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搏击商海,诚信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作保证,产品难有市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傅。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杨宏斌又专门购进了一套质量检验设备,严把质量关,公司生产的纯净水合格率都是100%。他和他的公司也先后获得了“庆阳青年返乡创业典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诚信单位”“先进基层X组织”等诸多荣誉。有的人对他说:你现在是一个大老板了,该享享福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他心里知道,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X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杨宏斌开始了自己的另一项,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杨宏斌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更有意义和价值。今后,一定要做大做强企业,力争通过3X5年的努力,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着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洪流中,为建设和谐新干、小康新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